他重塑了蘇格蘭歷史,卻最終被現實打敗

2021-01-13 澎湃新聞

「許多我們認為由來已久的傳統,實際上都是相當晚近的發明。」 比如說,英格蘭的君主制,蘇格蘭的短褶裙,甚至是蘇格蘭民族的身份與歷史。

沃爾特·司各特就是這樣一個重塑傳統的人。他具有天才井噴式的創造力,他以蘇格蘭為背景的詩歌喚醒了蘇格蘭人的歷史意識,他開創的歷史小說奠定了他在英語歷史文學中的鼻祖地位。甚至他的死,都宣告了一個浪漫主義時代的結束。

如果說有一人繼承了蘇格蘭啟蒙運動全部的天才,那就是沃爾特·司各特。

▲ 沃爾特·司各特爵士,小說家和詩人,威廉·艾倫繪,1844年

作為首都人民,一個愛丁堡律師家庭的兒子,司各特在優渥的條件下成長,受到了良好教育:先是就讀於愛丁堡皇家中學,然後進入愛丁堡大學。司各特早年和青年時期的生活使他嘗到了知識和財富的果實。

1797年,法國軍隊入侵的威脅促使不列顛政府允許蘇格蘭建立民兵組織。這大大提升了蘇格蘭人的尊嚴,也大大增加了蘇格蘭人對自己在聯合王國中作為平等夥伴的自信。

畢竟1757年的《民兵法案》只允許英格蘭和威爾斯建立武裝平民組織,以保護國土不受侵犯。

40年後,蘇格蘭人終於擺脫了這項恥辱的禁令。

司各特未竟的從軍夢突然近在眼前,他很快加入了皇家愛丁堡志願輕龍騎兵。法國從頭到尾都沒有入侵,但從那時起,司各特將努力捍衛他對祖國獨特而理想化的看法。

司各特激發了蘇格蘭人的歷史意識

1797年,司各特和一位法國姑娘夏洛特結婚並生了五個孩子,其中兩兒兩女活到了成年。

內心的滿足感讓他回憶起從父親那裡聽到的邊境民謠和傳說。也許是為自家孩子保存這些詩歌和故事的願望,促使司各特寫下了蘇格蘭人的民間故事和詩歌。

1802年,他的首部作品《蘇格蘭邊區民謠》出版。在1805年到1810年間,又創作了三首長詩:《最後一位吟遊詩人之歌》、《馬米翁》和《湖上夫人》。司各特揭開了遺忘之境的沉重帷幕,過去的世界呈現在我們眼前,那裡仍然居住著活靈活現的男英雄、女英雄和反派人物,他們曾經在蘇格蘭的大地上縱橫馳騁,徵戰沙場,傷人真心。

▲《蘇格蘭邊區民謠》,藏於蘇格蘭國家博物館

對他的讀者來說,這是真相的一個版本,他們自己的歷史得以重現天日,被當作在現代商業世界的光怪陸離中丟失的東西而備受珍視。

此後,司各特轉而創作了「韋弗利」系列長篇小說共27部,以及許多其他作品。他還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文學流派——歷史小說,包括《韋弗利》《蓋伊·曼納林》等。

司各特天才井噴式的創造力,蘇格蘭從未見過,也不會再見到。

《韋弗利》的同名男主人公是一名不列顛軍隊的英格蘭軍官,在「漂亮王子」查理到來之前被派往北方。他被高地人迷住了,成了詹姆斯黨人,並和自己的同胞及與生俱來的責任感做鬥爭。

司各特一次次地重溫類似題材:男人和女人在理智和情感中掙扎,在他們自己的文化和環境迫使他們面對的文化之間被不斷撕扯。

除了取悅讀者之外,他還試圖保護一種在他眼裡岌岌可危的東西,即蘇格蘭作為一個獨特而古老的國家的自我意識。

司各特思想的核心存在明顯的衝突:他試圖讓蘇格蘭過去史詩般的鬥爭永垂不朽並銘記於人們心中,他卻完全忠於她作為一個和平國家的現狀。

對司各特而言,蘇格蘭的歷史似乎是某種集體記憶,可以回想、享受和讚美。即使批評他的人也得承認,他以一種前無古人,也許後無來者的方式激勵出蘇格蘭同胞對自身歷史的興趣。

一次王室訪問意外復興高地短褶裙傳統

出人意料的是,司各特的作品也點燃了南北不列顛人之間的愛,以及公眾對蘇格蘭風景的熱情。

早在華茲華斯和其他湖畔派詩人把湖區變成旅遊景點之前,司各特就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去參觀卡特琳湖和《湖上夫人》的取景地特洛薩赫湖等地。

▲ 卡特琳湖,Alexander Nasmyth繪,藏於凱文葛羅夫藝術博物館

曾經被文明社會視為陰鬱峽谷和險峻山脈的貧瘠風光,如今被重新包裝成觸發靈感、撫慰心靈的清靜場所。

喬治四世對司各特筆下的蘇格蘭著迷,他想親自體驗《韋弗利》等小說中引人遐想的高地風光。他自己也從頭到腳穿上了完整的高地服飾,而每個想給國王留下好印象的人也都穿成這樣。愛丁堡等地的方格呢裙製造商的生意空前火爆。

▲ 喬治四世在高地禮服,1830年

在蘇格蘭首都愛丁堡有一個欣欣向榮的方格呢裙製造商社區,幾乎是靠兩個波蘭騙子赤手空拳發展起來的。在19世紀初,這一高地民族的傳統服飾在過去的半個世紀都在羞辱中度過。在卡洛登戰役之後,滿身格呢被禁止,直到斯圖亞特兩兄弟出現在愛丁堡,聲稱自己是「漂亮王子」的孫子。

他們亮出一份名為《蘇格蘭部族服飾》的文件,對方格花紋的部族歸屬做了分門別類:

同一個部族的人們活著或死亡的時候都是憑喜好挑選格紋織物。當人們與敵對部族開戰,需要辨別敵友時,同一邊的人會在圓帽上別一支顏色鮮豔的植物。

然而高地上並沒有這樣的傳統。

在兄弟倆的誘騙之下,愛丁堡的達官顯貴都迫不及待地委託他們打造與自己的身份相稱的服飾。對於方格呢裙製造商和神秘的波蘭人來說,這是一張印鈔許可證。

當時的許多觀察家都出言譏諷喬治四世的王室訪問;自那之後,許多歷史學家也持負面評價。對他們來說,這是從頭到尾的造假,某種由歇斯底裡導致的集體失憶症。

▲ 描繪1822年喬治四世訪問蘇格蘭愛丁堡的諷刺漫畫

不可否認的是,這次訪問自有它成功的一面。成千上萬的蘇格蘭民眾大聲喊出他們對蘇格蘭的認同,而他們身材魁梧臃腫的國王穿著定製的高地服裝,高興地向他們回以微笑。那一刻值得銘記。

高地傳統的復興是全方位的,其特質,無論真實或想像,甚至是服裝都成為當下流行的元素。但是連司各特都沒想到的反諷在於,儘管高地文化在低地首都發展得最成熟繁榮,但真正的高地生活卻連最後一點痕跡都從這片土地上被一掃而空。

司各特的慘澹收場

沃爾特·司各特爵士為蘇格蘭人民重塑了蘇格蘭的歷史,但最終他被紛亂的現實所打敗。

當1825年倫敦股市崩潰時,他投資的財富在一夜之間蒸發,而且還欠下了一屁股債。他不得不通過寫作來還債。

金融災難還不是最糟糕的。社會改革,特別是選舉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他用手頭的文學武器盡全力和他們戰鬥。但他的努力是徒勞的。

最無情的打擊來自他的許多邊境友鄰,被他視為朋友的那些辛勤勞作的佃農、犁田漢、獵人,卻在他人生最後的幾個星期和幾個月裡站出來反對他。他們譴責他反對改革的立場,說他如此這般是為了一己私利。

在1831年的大選上,輝格黨以多數票當選執政黨,次年6月,改革法案獲得通過。在蘇格蘭,這意味著投票權範圍擴大到了每八人中就有一人,並且自治區的代表席位也增加了,使得佩斯利這樣的新工業中心首次得到認可。

顯然,蘇格蘭將拋下歷史捍衛者司各特,毅然走向未來。1832年9月22日,就在改革法案得到王室批准六個月後,司各特在阿伯茨福德的家中去世。他還清了將近一半的債務,而他作為蘇格蘭最偉大作家的不朽地位已然穩固。

▲ 1872年版《蒙特羅斯傳奇》中的插畫

儘管司各特讚美這個國家的過去,但他並不希望把從前的人帶回眼下的生活。詹姆斯黨發誓要推翻漢諾瓦家族,而司各特的心中沒有此類夢想。此外,他認為蘇格蘭的地主鄉紳、貴族和上流社會是連接過去與未來之間的人。

諷刺的是,在司各特為保存蘇格蘭歷史而不斷奮鬥的過程中,他在所有文明中最為推崇的高地文化的遺產,正在被他決心保護的那個貴族階級永久地掃蕩乾淨。

司各特理想中的蘇格蘭足夠現代,卻又不過分現代,然而這樣的理想是不可能維繫下去的。他只實現了其一:樹立蘇格蘭的歷史觀,讓曾經被遺忘的靈魂成為鼓舞人心的英雄。但他希望將過去用作船錨,以此來控制現在和未來,卻是一個不可能的妄想。

本文摘編自尼爾·奧利弗《BBC蘇格蘭史》

原標題:《他重塑了蘇格蘭歷史,卻最終被現實打敗》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英格蘭和蘇格蘭為何最終合為一個國家?
    歷史上英格蘭和蘇格蘭曾經是兩個國家,直到1707年才合併。有人說,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的聯姻,「婚前」磕磕碰碰,「婚後」也不算恩愛。那麼人們不禁要問,他們當年為何要結合?本文就來回顧一下這場被稱為「英國18世紀最大政治成就」的聯姻。
  • 愛丁堡城堡 蘇格蘭民族歷史的核心
    愛丁堡是蘇格蘭首府,英國著名歷史文化古城。1995年愛丁堡的舊城和新城同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建立於6世紀的愛丁堡城堡最為出名,愛丁堡城堡是蘇格蘭民族歷史的核心。城堡中展示著蘇格蘭王冠,這是歐洲最古老的王冠。
  • 英國首相正式拒絕蘇格蘭獨立公投
    因此,如果蘇格蘭決定再一次舉行公投,對鮑裡斯來說無異於又一場豪賭,畢竟他完全不能保證最終的投票結果。鮑裡斯的智囊認為,讓蘇格蘭舉行第二次公投,就如同脫歐第二次公投一樣荒唐且不可接受。好在,鮑裡斯已經不需要通過蘇獨來達到任何政治目的。
  • 蘇格蘭獨立派電視辯論獲勝 被指不影響公投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8月26日報導,蘇格蘭首席大臣、支持蘇格蘭獨立的亞歷克斯•薩蒙德(Alex Salmond)在當地時間25日進行的有關蘇格蘭獨立問題的最終電視辯論中獲勝,但他的表現是否足以影響到下月蘇格蘭公投結果仍待分曉。
  • 英格蘭人為什麼曾經徵服了世界,卻徵服不了蘇格蘭?
    所謂「徵服不了」的蘇格蘭,仍在英國版圖之內,英王仍舊是蘇格蘭的君王。雖然蘇格蘭隔三差五說要分家,折騰點事情出來,但蘇格蘭自立門戶並沒成為現實。英國人徵服世界與「徵服」蘇格蘭,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歷史上是蘇格蘭主動選擇與英格蘭合併,並非是英格蘭人來硬的徵伐蘇格蘭,而英國徵服世界,是真的動用了武力。
  • 打敗愛情的不是現實,而是細節
    大家好,我是小天兒,今天跟大家分享:打敗愛情的不是現實,而是細節。俗話說,細節打敗愛情。我有一個朋友,他有一個談了三年的女朋友,雙方互相已經見了家長,也訂好日子要結婚,眼看要結婚了,女方卻突然提出分手。我朋友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她會提分手。
  • 這家人靠著威士忌發跡,最終成了蘇格蘭最富有的家族
    格蘭·哥頓和他的家族(Glenn Gordon and Family)以31.86億英鎊的財富連續6年蟬聯蘇格蘭富人榜榜首。雖然2020年他們下滑到第二位,其財富大漲的勢頭依然不減,僅去年就吸金3.04億英鎊。
  • 歷史上最不幸的女王:蘇格蘭女王瑪麗的14個悲慘事實
    蘇格蘭女王瑪麗(又名瑪麗·斯圖亞特)是歷史上最具悲劇性的女王之一。從她成為一個幼年君主,到她悲慘的死亡,瑪麗的一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而圍繞著她的所有的傳說背後,瑪麗·斯圖亞特的真相又是些什麼呢?瑪麗生於1542年,卒於1587年,她在世界上的45年裡,既充滿戲劇性又跌宕起伏。
  • 利茲聯的蘇格蘭情緣(一)
    (圖:利茲聯現任隊長——利亞姆·庫珀)而如果回溯歷史的話,在利茲聯的球隊歷史長河裡,冥冥之中總會在某一時期與蘇格蘭球員緊密聯繫,而有一些蘇格蘭球員還會成為了主心骨乃至靈魂人物。接下來,《利茲聯專欄》將帶領各位球迷朋友,回顧蘇格蘭球員在利茲聯的高光時刻。一、  巴裡-道格拉斯實際上在今年的轉會窗口,利茲聯還剛剛和一位蘇格蘭球員告別,那就是巴裡-道格拉斯,他選擇租借前往英冠球隊布萊克本。道格拉斯是在2018年來到利茲聯的。彼時的他,在剛結束的英冠聯賽當中,是冠軍球隊狼隊的主力邊後衛。
  • 蘇格蘭與英格蘭的千年恩怨
    此後十年間,蘇格蘭幾乎完全被英格蘭吞併。1307年愛德華一世死後,羅伯特·布魯斯重新發起反英戰爭,並被蘇格蘭貴族們認可為新的國王。1314年布魯斯在班諾克本戰役中打敗英軍,蘇格蘭重獲獨立。但是羅伯特·布魯斯去世後,英王愛德華三世又支持王位覬覦者愛德華·巴裡奧爾,重新入侵蘇格蘭,年僅10歲的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和12歲的瓊王后(愛德華三世的幼妹)被迫流亡法國。
  • 蘇格蘭格子是什麼面料
    蘇格蘭格子圖案歷史悠久,在歐美紡織界有這樣一種說法「蘇格蘭格子,等於一部大英帝國的歷史」。在現代服裝設計的舞臺上,蘇格蘭格子一直都是被經常運用到的設計元素之一。而且運用的形式與手法也越來越豐富,風格日趨多樣化。蘇格蘭格子起源  蘇格蘭格長期以來都被廣泛用於蘇格蘭、愛爾蘭、英格蘭東北部以及威爾斯地區的編織工藝上。
  • 詹森要頭痛了,蘇格蘭再次鬧獨立,首席部長:將進行第二次公投
    近日在蘇格蘭發生的一個比較有趣的新聞是,其成為了全世界第一個女士衛生巾完全免費的地區,不過對於蘇格蘭人民和蘇格蘭的從政者而言,他們似乎正在計劃著另一件事情,這次作為英國首相的鮑裡斯詹森就要頭疼了,因為根據蘇格蘭首席部長的說法,其將會在2021年再次推動獨立公投。如果成功,那麼蘇格蘭將可能從「地區」變成「國家」。
  • 蘇格蘭的另一張面孔
    在沒有諾曼徵服的世界,英格蘭很可能會沿著此前丹麥人入侵的歷史路徑,變成一個與歐洲大陸隔絕,孤懸於海外,更加北歐化的斯堪地那維亞國家,而構成今天蘇格蘭南部低地部分的盎格魯—撒克遜居民區很可能會脫離阿爾巴王室的統治,融入英格蘭,北部高地蓋爾人地區,則會變成另一個威爾斯。
  • 動真格的——蘇格蘭格子
    蘇格蘭格子,英文稱tartan,被認為是當代最具傳承意義的遺產之一。許多年來,前往蘇格蘭的人們早已注意到其居民服飾上的格子花圖案。歷史記錄稱它為「斑駁」,「鑲嵌」和「有色」,但也許最好的描述來自蘇格蘭自己的蓋爾語breacan,意思是方格,這種描述恰當地定義了格子花呢。
  • 蘇格蘭為什麼會被英格蘭徵服?
    為了自由而奮鬥的蘇格蘭勇士威廉姆·華萊士,在與英國侵略者的戰鬥中百折不撓,越挫越勇。華萊士雖然最終倒在了叛徒與國人的陰謀算計之中,但是他追求蘇格蘭民族解放的理想卻刺激了蘇格蘭民族意識的覺醒。圖/威廉姆·華萊士在他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蘇格蘭始終保持著光榮的獨立,與我們通常意義上的英國並不統一。
  • 【科普貼】蘇格蘭獨立公投前需要破除的誤解
    各路民主小清新,「自由主義」公知和心懷大一統情結的愛國者們各自有自己的解讀,可是脫離了歷史與現實的評判就只是毫無意義的自說自話。鄙人有幸得機會在蘇格蘭留學生活,便想要提筆梳理一下自己的觀感見聞,順便澄清一些國人常見的誤解。由於非歷史學科班出身,可能出現的錯漏之處還請十五言社區的各位大拿幫忙指正。
  • 英格蘭與蘇格蘭:小時代的姐妹花
    導語:2014年9月18日,也就是今天,蘇格蘭將舉行全民公投,決定是否從英格蘭獨立出去。如果真的獨立,無疑會是當今世界版圖的一大巨變。那麼蘇格蘭為什麼要獨立?為什麼英國保守黨允諾進行公投?英國首相卡梅倫含淚挽留蘇格蘭的背後是什麼?蘇格蘭和英格蘭在歷史上又有怎樣的「愛戀離合」?
  • 暴走鄰家:一個關於「夢想打敗現實」的勵志故事
    ,最終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過自己不想過的生活,然後將自己最初的夢想埋在瓦礫之中。跟現實和解,為了生存下去而妥協,最終成為自己最不想成為的那種人。只要走出了堅持自我,抗擊現實的第一步,就有了堅持面對以後一切困難的勇氣,給現實一擊重擊。唯有如此,才能夠用心中的夢想打敗現實。
  • 推翻蘇格蘭瑪麗女王的骯髒陰謀
    很少有君主像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爾特(Mary Stuart,1542-1587)那樣生活悲慘。她的父親,蘇格蘭的詹姆斯五世,在她六天大的時候去世了,她還在襁褓中被加冕為女王。當蘇格蘭被攝政者統治時,瑪麗被打包到法國,在法國的皇家法庭上長大。在那裡,她嫁給了法國皇太子,並最終成為法國女王時,他繼承王位為弗朗西斯二世。
  • 蘇格蘭為什麼總想要獨立出去,脫離英國呢?
    雙方民族和信仰的不同,也就導致雙方對待歷史的起源和心中的信仰不同。 沒有被英格蘭徵服 這就不得不說一說英格蘭和蘇格蘭的歷史,雙方之間的淵源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