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本屆進博會諸多「首次」「擴容」「新增」都與文旅相關,展區、展品、活動多角度展現中國異彩紛呈的地域文化特色,驚豔了海內外客商,凸顯了人文交流平臺功能。
買買非遺產品,逛逛步行街,探探旅遊線路,打卡各地美食,欣賞文藝表演,這樣的「一條龍」式文旅體驗,竟能在一個展會內完成。
究竟有多精彩,跟隨「文旅中國」客戶端記者一起來轉轉吧!
1. 第一次會後長期展銷
常設人文項目又擴容
行至進博會場館的步道層,入口處就能看到文藝表演的舞臺,以此為中心,左右皆是非遺展示專區,漫步其間會有穿越歷史之感。今年,這些進博會常設人文項目又進一步擴容,帶來更多文化感。
▲ 山東老字號暨非遺文化體驗館內的商戶
▲ 山東老字號暨非遺文化體驗館頗具人氣
▲ 山東老字號暨非遺文化體驗館吸引直播主前來探館
非物質文化遺產暨中華老字號展示區也有「大動作」,除2萬平方米、共51個展臺的空前規模,尤為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創舉:774平方米的山東老字號暨非遺文化體驗館承租期1年,館內部分老字號品牌及非遺產品在進博會集中展示後,還將在此長期展銷。依託進博會,非遺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首次設立長期展示窗口,意義非凡。
「上屆進博會,不少老字號企業本是為展示交流而來,結果非遺產品大熱,收穫大量訂單,這給了大家繼續參展的信心。另一方面,我們看好長三角市場,也希望更多人通過非遺了解中國。」進博會山東展區負責人魏文勝介紹,上屆進博會期間,山東展區現場實現銷售額451.1萬元,各類銷售意向訂單3357萬元。今年參展的山東老字號企業,首日就贏得了不少客商的合作意向。
本屆文化公益展出專區面積較上一屆增加1萬多平方米,薈萃各省區市的49場演出活動,還有義大利、尼泊爾的特色活動項目展演。
作為文化公益演出的第一個節目,浙江長興百葉龍藝術團演出的《龍舞》大受歡迎,給進博會文藝展演開了個好頭。這也是眾多參演文藝團隊中最特殊的一支——團員來自各行各業,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由於本職工作比較忙,他們只能利用業餘時間進行排練。「好在去年參演進博會積累了不少經驗,今年又特選了大家很熟悉的節目,再次登臺就有底多了。」領隊顧可妮說。
中國戲曲藝術在進博會上受熱捧並不意外,難得的是,國內外觀眾同時引起共鳴。河南太康道情的表演者帶來經典劇目《王金豆借糧》,剛下臺就有外國友人圍上來合照,還連連比劃愛心。語言不通,感情共通。「我們唱的是地方戲,引來的是世界共鳴。」演員自豪地說。
2. 第一次設國家級步行街、中國旅遊和綜合形象展示區
中國這麼大,大家來看看
「以前說世界這麼大,我要去看看;現在講中國這麼大,大家來看看。」不少海內外參展客商告訴記者,這次進博會吸引他們的是中國文化和旅遊元素。
本屆進博會新增國家級步行街、中國旅遊和綜合形象展示區等人文展示項目,記者在現場感受到,這些靜態的物理空間充滿鮮活的文化氣息,自然成為熱門「打卡地」。
▲ 本屆進博會新設「中國旅遊」展示區
國家級步行街、中國旅遊展區同在步道街。
「百步一展位、千步一條街」,散布全國各地的11條國家級步行街有6條在進博會設展示專區,包括杭州湖濱步行街展位、重慶解放碑街展位、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成都寬窄巷子、哈爾濱中央大街展位等,各地的名、特、優、新特色商品集中展銷宣傳,觀眾還能跟著「匠人」現場學手藝。
▲ 湖濱步行街展臺
▲ 觀眾在湖濱步行街展臺體驗「飛躍西湖」項目
「這個展區好精緻,很有宋風宋韻。 」邁入進博會杭州湖濱步行街的展區,面對雷峰塔、接天蓮葉、三潭印月等元素,不少觀眾舉起手機「拍拍拍」。而觀眾王小明已經沉浸在「飛躍西湖」之中。「只需一副VR眼鏡和耳機,就能以從高空坐在熱氣球上的視角,720度俯瞰整個西湖,在6分鐘內盡覽實地都看不到的風景。這種沉浸式體驗太美了。」王小明說。街區人文特色項目搬進進博會,展現出文化科技優勢,另一個地標性元素——湖上直播間,則展現出新零售的前沿創新。一大撥網友跟著現場直播下單同富特美刻水杯、萬事利絲綢等杭州好物。「這次展區設計理念是湖城合一,希望藉助進博會這個平臺,通過對街區特色的提煉和創新展現,更好地傳遞『杭州韻味』,讓湖濱步行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杭州湖濱步行街商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詠梅表示。
▲ 大唐不夜城在進博會的現場演出
▲ 陝西西安曲江大唐不夜城亮相本屆進博會,舞蹈演員與現場觀眾互動。
陝西西安曲江大唐不夜城也被拷貝到進博會。展區提煉了曲江大唐不夜城的地標建築元素融入展位的整體設計,展位外部整體採用了大唐不夜城仿唐建築屋簷、牆體的紅色格柵等元素,展區內部也以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參觀體驗的形式進行檔口設計,各檔口的呈現方式復原的不夜城步行街區的售賣亭形式。展區內最亮眼的,當屬現場《琵琶行》和《俏唐妞》的演出。「去西安都很難打卡觀看的『不倒翁小姐姐』,在進博會上就能與其近距離互動。簡直跟做夢一樣。」觀眾詹妮弗邊說邊拍視頻記錄精彩舞段。
▲ 中國旅遊展示區的福建展館
穿過步行街,中國旅遊展示專區詮釋「錦繡中華、大美山河」主題。海南三亞展館內,最新型的透明屏幕和旋轉畫面不斷播放三亞海上風光,現場沙灘、衝浪板的陳設更讓人感到熱浪襲來;福建展館則圍繞「福」字做文章,整個館外觀創意來自「福船」,融合土樓、福州古厝等古建築元素,展示了福建「閩式生活」和4處世界遺產、2處世界地質公園、9家10處5A級景區、7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名冊入選項目等重要文化旅遊資源,把「有福氣、有顏值、有文化、有故事、有願景」的福建意涵詮釋得淋漓盡致。
綜合形象展示區位於進博會主場館中央廣場。
▲ 上海綜合形象展區
廣場西側入口,有條別具一格的「上海馬路」。20棟紅色的建築蜿蜒排開,「人」字形的屋頂以模塊組合,詮釋著城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石庫門的肌理清晰可觸……軋這條馬路,能品味書展的書香、國際電影節的星光、劇場裡的高雅,也能感受到Chinajoy的炫酷、b站的二次元、閱文上的網絡小說、喜馬拉雅上的有聲書。234平方米上海綜合形象展區,成了上海城市溫度、氣質和味道的濃縮地。
▲ 廣西綜合形象展區的壯錦活態展示
遇見上海後,往側邊走,很快就邂逅了廣西。在這裡,非遺產品、自然圖景、特色演出交融。非遺技藝結合現代審美需求,把廣西本地原材料打磨成貫通古今的產品。「您看到的壯錦、角雕、漆器、土陶等展品,都是傳承幾代的技藝,還是文旅扶貧的產物。」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宣教部講解員羅麗詩向來來往往的觀眾熱情介紹。
▲ 寧夏綜合形象展區內,銀川市麻編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創作。
轉角再進入寧夏綜合形象展區,抓住耳朵的是小舞臺上的「花兒」演出,吸引眼球的則是現場展示的麻編等非遺技藝。銀川市麻編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張璟手上的活兒不停,很快就編出一個惟妙惟肖的玩偶。別看這麼個小東西,它可改變了銀川200多人的生活。2017年12月,銀川市將非遺麻編的人才培訓與精準扶貧有機融合,在月牙湖鄉建立「非遺扶貧車間」,由張璟教授當地留守婦女、空巢老人、殘疾人傳統麻編技藝,採取訂單加工方式,帶動了不少村民脫貧。「進博會是麻編吸引世界目光的平臺,也是中國的非遺扶貧經驗走向世界的通道。」該展區文化內容集結人、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館館長儀秀江說。
3. 第一次展出文物
義大利首個境外人文交流展示活動
洛克菲勒藝術中心項目全球首發
人文交流領域突破性的嘗試,成為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溢出效應的又一體現。
▲ 進博會首次展出文物 新華社供圖
本屆進博會展區開放首日,5件來自海外的中國古畫一入館就引發廣泛關注。這是進博會現場首次有文物展品參展,成交可享受進博會稅收減免優惠政策。
參展商、香港鴻暢騏達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高級項目經理紀曉蒙介紹,這5件展品分別是仇英(款)《西巡圖》、仇英(款)《山水人物畫》、仇英(款)《庭院仕女圖》、沈周(款)《雪江山水》、趙伯駒(款)《青綠山水》,由一位日本資深藏家提供,均品相良好。「近期已有多位買家與我們接洽,其中一位國內買家有強烈意願買下這5件作品,目前我們正在商談合同細節。」文物品類的正式開放只是開始,接下來的展銷還有一系列政策程序,真正達成合作並順利留購尚需時日,但各方心態非常樂觀。進博會對於藝術機構和海外藏家的吸引力正在釋放,已有美國、歐洲等多地收藏家和機構表達了強烈的參展意願,並預訂了下一屆進博會入場券。
▲ 義大利世界遺產展區內,工作人員在「雲端」展示世界遺產。
義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此次帶來首個境外人文交流展示活動,在羅馬建築標誌性穹稜拱頂下展現了55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整個展臺設計以黑色為主調,分為符號、眼睛、天空、名字、記憶等5個部分,將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實境)技術引入文保項目,依託現場的多面氛圍大屏、手機屏幕和文化遺產平面圖,綜合完成三維立體呈現,比薩斜塔、威尼斯、託斯卡納美第奇別墅、佛羅倫斯歷史中心等均在「雲端」綻放。掃描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盒子,建築在手機端從平面變為立體,光影的變化、建築的細部都十分逼真,給人身臨其境之感,仿佛能融入那時的車水馬龍。
▲ 洛克菲勒藝術中心在本屆進博會的展臺設計圖
在進博會服務貿易展區,美國洛克菲勒藝術中心首次參展就給業界帶來驚喜:洛克菲勒藝術中心項目全球首發,宣布落戶上海。這是洛克菲勒藝術中心紮根中國的第一個落地項目,以藝術文化、國際交流為核心,將設立藝術博物館、中美藝術設計交流中心、洛克菲勒藝術劇場等核心元素,這也是洛克菲勒家族首次在亞洲打造世界級藝術文化交流創造中心。
「希望在新的數位技術和網際網路環境下,通過產業園區、數字產業平臺、藝術創作與交易平臺的建設,致力於打造一個國際標杆藝術生態產業鏈,創建一個亞洲新藝術中心及洛克菲勒家族在亞洲的藝術產業總部。」洛克菲勒藝術基金中國區CEO惠新表示,建成後的藝術中心將聚焦傳統的藝術創作與交易,匯聚全球珍稀藝術品,建立並提供完整的線上與線下跨境藝術品交易與結算、版權與鑑證、藝術品物流和倉儲等服務與配套系統。
責編:陳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