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老字號陽江刀剪加快轉型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今年以來,在疫情影響之下,陽江五金刀剪在穩住外貿的同時,加大力度拓展國內市場,呈現出逆勢突圍、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日前,陽江五金刀剪龍頭企業——廣東金輝刀剪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購北京「王麻子」商標。另一中華老字號品牌杭州「張小泉」刀剪已於去年在陽江投資4億元建設刀剪智能製造中心。陽江刀剪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開拓國內外市場更具實力。

引領陽江刀剪品牌建設

陽江是「中國刀剪之都」,五金刀剪是該市首個年產值突破500億元的產業集群,形成了從上遊鋼材生產、刀具設計研發,中遊刀剪機械製造、零配件製造、刀剪生產,到下遊包裝、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完整的產業鏈,五金刀剪產量約佔全國70%,出口量約佔全國85%。

今年受疫情影響,以外貿見長的陽江五金刀剪行業轉型升級顯得更加迫切。陽江刀剪企業成功收購中華老字號的消息,讓整個行業為之振奮。

5月22日,北京產權交易所傳來消息,來自陽江的金輝刀剪有限公司成功競得「王麻子」商標所有權。北京「王麻子」剪刀有300多年歷史,在國內外擁有較高知名度。金輝刀剪有限公司總經理鍾敏表示,收購「王麻子」是公司轉型發展的重要戰略布局,此前,金輝為國外刀剪品牌做代工,擁有較強的製造優勢,近幾年金輝加強自主品牌建設,積極開拓國內市場,特別是今年外貿受疫情影響,做好內銷是公司重要戰略方向。「公司將會把資源向『王麻子』重點傾斜,將『王麻子』刀剪打造成代表國內最高製造水平的刀剪品牌,讓中華老字號在陽江發揚光大,也引領陽江刀剪在開拓國內市場方面取得更好成績。」鍾敏表示。

除「王麻子」外,「張小泉」已經在陽江投資建生產基地。在陽江市江城區銀嶺產業園張小泉智能製造中心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經過近一年建設,該項目生產車間、辦公樓等主體建築已基本完工,力爭今年底試生產。該項目主要生產高檔工業、園林、家庭用剪、刀具及塑料製品,產品以國內市場為主。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甘述林表示,項目落戶陽江就是看中了陽江五金刀剪產業鏈配套齊全,將引入機器人、物聯網等先進生產工藝,提昇陽江刀剪的智能製造水平。

「王麻子」「張小泉」「十八子」三大知名刀剪品牌齊聚陽江,陽江五金刀剪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陽江五金刀剪產業將會加大研發投入、加強品牌建設,整個產業將加快從以代工為主向自主品牌的升級。

創新發展步伐加快

藉助中華老字號加大品牌建設,是陽江五金刀剪加快轉型的縮影。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影響,陽江五金刀剪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線上銷售,全力開拓國際國內市場。陽江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稅收優惠、財政補貼、融資支持、租金減免等外貿穩增長政策措施,專門召開五金刀剪產業發展座談會,全力幫助刀剪企業降成本、保生產、搶訂單、拓市場。

陽江刀剪企業創新發展步伐加快。在廣東永光刀剪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今年投入的一批新生產設備發揮了重要作用,生產出來的刀剪產品鋒利度、使用耐久性、機械強度等更好,產品品質的提升獲得客戶好評。公司副總經理林良勇表示,今年以來,公司已投入700多萬元用於生產設備的升級,引進新工藝,產品競爭力不斷增強。7月6日,陽江市陽東區凱利德制刀有限公司傳來好消息,該公司與陽江市五金刀剪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廣青金屬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運用粉末雷射熔覆技術,創新性生產出304抗菌不鏽鋼熔覆刀具,可有效解決傳統刀具食品接觸健康安全、永久防腐防鏽、鋒利持久耐用這三個普遍性問題。截至目前,陽江五金刀剪產業有高新技術企業2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與此同時,陽江也加快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為五金刀剪產業發展注入創新動能。6月,陽江省級實驗室——材料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陽江分中心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已進駐一批院士專家資源,可以為制刀新材料研發提供技術支撐;7月10日,由陽江應用型本科院校與該市五金刀剪企業、行業協會合作共建的五金刀剪學院成立,將為五金刀剪產業提供高素質人才培養及技術研發服務。

在線上銷售方面,陽江刀剪企業加強與國內外大型電商平臺的合作,開展常態化直播帶貨,向國內外客商展銷產品。在剛剛過去的第127屆線上廣交會上,陽江共有106家企業參會,其中五金刀剪企業是主力軍。

1—5月,陽江外貿出口47.2億元,同比增長4.1%,刀剪出口微降3.8%,比前4個月降幅收窄。據陽江市五金刀剪行業協會統計,今年以來,陽江五金刀剪企業國內銷售額穩步增長,線上銷售額增長較快。

記者手記

構建更具競爭力現代產業集群

陽江五金刀剪是典型的外向型產業,自主創新和品牌是產業發展的短板。今年面對疫情,該市五金刀剪企業危中尋機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線上線下齊發力,在穩外貿的同時大力開拓國內市場,並加大研發投入和品牌建設,加快補齊短板。

其中,陽江龍頭企業收購「王麻子」商標,已動工的「張小泉」智能製造項目也正加快建設進度,陽江刀剪與中華老字號的強強聯合,打開了陽江刀剪加大品牌建設、開拓國內市場的廣闊空間;與此同時,陽江刀剪企業不斷加大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的投入,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並擁抱直播帶貨這一銷售新業態新模式,線上銷售取得不俗成績。陽江五金刀剪行業呈現出一系列新變化、新氣象。

逆境之中見真章。陽江五金刀剪產業更加堅定了走自主創新和品牌化發展之路。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陽江五金刀剪行業正加快全面升級步伐,加速朝著更具競爭力和創新力的現代產業集群目標邁進。

(文章來源:南方網)

相關焦點

  • 轉型升級!陽江五金刀剪企業這樣做!
    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眾多外貿型五金刀剪企業轉戰國內市場,加劇國內市場競爭。在此複雜形勢下,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轉型發展,成為我市五金刀剪行業繞不開的命題。廣東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總經理張靚指出,陽江是中國刀剪之都,五金刀剪產業年產值超550億元。實際上,國內市場需求量遠不止這個數。陽江多數企業貼牌生產,為產值貢獻的只是出廠價,缺乏品牌溢價能力,如果順著產業鏈條努力往前走一點點,年產值可能就從550億元變成了1000億元。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路徑還是打造自主品牌。
  • 融合千年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這個「中國刀剪之都」,了不起
    陽江刀"也成為了第一批走向全球舞臺的中國製造。制範、調劑、熔煉、澆鑄、淬火、捶打……千年之後,在陽江十八子集團,依舊保留著這種傳統的製作工藝。而在距離十八子集團不遠處的金輝刀剪,旗下中華老字號品牌"王麻子",同樣傳承著國家級的"非遺"手藝。
  • 1500家刀企,叫得響的刀只有一把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李坤晟攝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李坤晟、劉宏宇)8月31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1500家刀企,叫得響的刀只有一把——廣東陽江擁有中國最大的刀剪產業集群,但絕大多數靠貼牌代工為生》的報導。魯川粵揚閩浙徽湘,不論哪個菜系的大廚,都離不了一把得心應手的好刀。
  • 廣東拓必拓:多款新品亮相陽江網上刀博會
    廣東拓必拓:多款新品亮相陽江網上刀博會 2020-10-17 2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刀博會上搶訂單,陽江製造就憑兩個字!
    今年的刀博會可謂是優秀企業雲集,為搶得更多的市場訂單,每個參展企業都注重在「創新」二字下功夫,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記者現在就帶您去看看刀博會上參展企業的「秘密武器」。記者 於祿隨著連續17屆刀博會的舉辦,陽江的五金刀剪行業也在不斷發展。
  • 廣東湛江、茂名和陽江,將攜手打造沿海經濟帶西翼!
    這是廣東打造沿海經濟帶的一項內容,而近日湛江、茂名、陽江三市的最新動作也在助力沿海經濟帶建設,備受關注。廣東湛江、茂名、陽江三市近日舉行第一次聯席會議,三地將整合優勢、協同發展、串珠成鏈,共同研究攜手共建現代化沿海經濟帶西翼新機制,打造湛茂陽都市區沿海城市帶、產業集聚帶、濱海旅遊帶。
  • 一年賣出2700萬把剪刀,400年老字號張小泉上市在即,技藝無人傳承
    近日,深交所創業板傳出好消息,中華老字號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請已被受理。張小泉素來以剪刀名揚天下,還未上市成功,就已經被多方媒體冠上了「剪刀第一股」的名號。 在狗不理、全聚德等中華老字號日漸式微的當下,張小泉又是憑什麼一枝獨秀,獲得當下資本青睞的呢?
  • 400年老字號張小泉IPO,年銷2700萬把剪刀,收入4.8億,利潤7千萬!
    7月7日,深交所創業板受理了剪刀老字號品牌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張小泉股份」)的上市申請,本次ipo張小泉股份擬發行不超過 3,900.00 萬股,佔本次發行後總股本比例不低於 25%,募集資金45,531.71萬元,用於張小泉陽江刀剪智能製造中心項目、企業管理信息化改造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等方面,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
  • 392歲老字號「張小泉」要上市了!年產剪刀2706萬把,年營收4.8億
    來源:朱邦凌張小泉剪刀是擁有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在乾隆年間被列為貢品,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二等獎,新中國三次全國評比上均獲第一名。自古就有南有張小泉,中有曹正興,北有王麻子的說法。「快似風走潤如油,鋼鐵分明品種稠,裁剪江山成錦繡,杭州何止如并州」。
  • 前8月陽江103家企業完成技改
    技術改造是促進企業進一步發展,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近日,記者從市工信部門了解到,1-8月我市共推動103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全市共完成工業技改投資7.67億元。目前,已經開發了專用於五金刀剪產業的刀具自動化柔性磨削裝備,正在升級改造自動化熱處理生產線,布局運營6條精益生產線,進一步實現降本增效,提升產品品質,促進陽江刀剪技術發展。
  • 他用30年做出了「中國第一刀」
    "苦不堪言"的學徒生涯李積回的家庭堪稱"刀剪世家"。他的父親李良輝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刀剪從業者,在業內曾被成為"中國刀王"。而"十八子"的名字正是源於這個"李"字。李積回的父母選擇成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他們主動放棄了國營刀剪廠的工作,在一個鄉間的茅草房屋內創辦了工廠,那間一度被颱風吹垮的茅棚廠房也成為了"十八子"創業的開始。繼承父親衣缽,如今從事刀剪行業已有30多年的李積回坦言,在職業生涯初期,完全沒有想到會把刀剪作為自己終生奮鬥的事業。
  • 借勢首店、夜經濟發展 西單商場將加快內外部轉型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 劉卓瀾)11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在西單商場90周年慶上了解到,西單商場各大門店均在轉型調整中。其中,核心母店西單店加快落實一店一策調整;萬方店、天通苑店進一步強化社區服務功能;蘭州店、成都店、新疆店積極加大經營調整力度;西羽公司積極進行優化調整。同時,西單商場還進一步推進內部管理現代化轉型。
  • 轉型大健康突遇疫情 坐擁兩大「老字號」的開開實業如何解困?
    每經記者:張瀟尹 每經編輯:梁梟作為一家擁有「開開」和「雷允上」兩大中華老字號的上市國企,開開實業(600272,SH)近年在業績承壓下一直謀求轉型。2019年4月,開開實業收購了多年虧損的上海市北高新門診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市北門診部),欲從醫藥流通領域拓展至醫療健康產業。
  • 賣了近400年剪刀,老字號張小泉輕盈轉身,「磨刀霍霍」徵戰A股
    沒錯,就是擁有近400年歷史的中國刀剪品牌張小泉。若成功上市,它將成為A股市場「剪刀第一股」。盈利能力強勁,明星股東陣容加持張小泉的品牌傳承近400年,作為我國刀剪行業馳名商標,它的主營業務仍以刀剪為主,同時涉及個護用品、廚具及其他雜件。
  • 擁有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張小泉」煥發新的生機一把剪刀的重生記...
    ——編 者 在眾多刀剪品牌中,有著近400年歷史的老字號杭州「張小泉」可謂家喻戶曉。改革開放初期,得益於市場化運營和品牌影響力,張小泉刀剪一度供應緊俏,公司銷售額快速邁上5000萬元的臺階。然而,進入21世紀,張小泉發展的腳步慢了下來,市場佔有率下滑、銷售業績遲滯不前。
  • 磨剪子嘞戧菜刀 珞石機器人聯手張小泉推出自動化刀剪打磨方案
    刀、剪作為家家戶戶常用的必備品,有著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複雜製作工藝。在傳統的刀剪加工中,金屬工件在經歷焊接、鑄造等基礎加工工序成型後,還要經歷打磨、拋光、開刃、去倒角等精細化修整工序,驗收合格之後才能出廠。而這些精細化工序,以往都需要人工完成。近期,36氪獲悉珞石機器人推出了以智慧機器人為核心硬體的自動化刀剪打磨方案,並已與擁有400年歷史的刀剪老字號張小泉達成合作。
  • 「珞石機器人」推出自動化刀剪打磨方案,已與張小泉達成合作
    刀、剪作為家家戶戶常用的必備品,有著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複雜製作工藝。從原料到成品,要經過冷熱加工數十道精細工序,要保證剪切鋒利、開合和順、手感輕鬆,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傳統的刀剪加工中,金屬工件在經歷焊接、鑄造等基礎加工工序成型後,還要經歷打磨、拋光、開刃、去倒角等精細化修整工序,驗收合格之後才能出廠。
  • 傳世好刀撈刀河刀剪│開福非遺巡禮②
    傳世好刀撈刀河刀剪│開福非遺巡禮② 2020-06-11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