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封神演義未入四大名著?只因除想像力外樣樣不如西遊

2020-12-06 吟風社

《封神演義》是影響力僅次於《西遊記》的著名神魔小說,全書以富於神話色彩的描寫表現了武王伐紂這一歷史事件。清代代梁章拒在《浪跡續談》中說:「《封神傳》是明代 一位飽學儒生所作,意欲與《西遊記》《水滸傳》鼎足而三。」但儘管影響力、知名度很高,位列四大名著的卻是《西遊記》而非《封神演義》。究其原因,自然是因為《封神演義》與《西遊記》同屬神魔小說題材,而《西遊記》的水平要遠遠勝過《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

文筆:平鋪直敘,單調乏味

《西遊記》的語言特色具有很高的成就。行文中,人民生活的口語被吳承恩信手拈來,富有變化的句法導致文字具有很高的靈活性,於是《西遊記》的文筆流利通暢;而作者敘事之時,又脈絡清晰,乾淨利落。雖然《西遊記》的主旨在於修心,但畢竟主角是動物,而童心也是修心的重要一環,於是《西遊記》的很多情節都具有童話色彩,如平頂山單元太上老君的法寶紫金葫蘆、羊脂玉淨瓶需要叫名字,等對方答應了才可以吸。而紫金葫蘆和羊脂玉淨瓶是老君乘藥的,同章節老君的其它法寶,幌金繩是老君的腰帶,芭蕉扇是老君的扇火扇子,唯有七星劍被老君用於煉魔,生活用品佔據五分之四,讀來自然頗為親切。

西遊記

而《封神演義》的文筆,雖然整體上流暢,但敘事手法並不高明,往往是平鋪直敘,固然無過,卻也無功,只能說中規中矩,並無甚妙筆。而語言相對書面化,卻又缺少清雅端麗的色彩,顯得枯燥平淡,雖側重於敘事,卻頗讓人感覺"質勝文"。而《封神演義》的法寶雖然繁多,卻遠沒不似《西遊記》那般給人印象深刻,往往是報菜名式的一走而過充場面:

羅宣見子牙眾門人,不分好歹,一擁而上,抵擋不住,忙把二百六十骨節搖動,現出三頭六臂,一手執照天印,一手執五龍輪,一手執萬鴉壺,一手執萬裡起雲煙,雙手使飛煙劍。

羅宣這裡一次出現四種法寶,但是它們既遠離人的生活,很難讓人有直觀聯想,同時作用又都是放火,雷同程度極高,完全沒有區分度。同樣是數目繁多的法寶,留給人的印象比之平頂山章節堪稱天差地遠。

羅宣

人物:注重神奇性而忽略人性

《西遊記》與《封神演義》同樣是注重描寫人物神奇性的,但是《西遊記》在種種瑰麗的想像之外,對於人性的描寫卻是絲毫不缺。且不提濃墨重彩的唐僧師徒五人,便是只存在於章節的紅孩兒、金銀角、牛魔王、蠍子精,也都塑造得非常成功,能給人留下深厚的印象。可以說《西遊記》是兼顧了神奇性和人性的描寫的。

而《封神演義》注重神奇性,基本上隨便哪個異人,都是或三頭六臂、或青面獠牙。楊任的眼中手、雷震子與辛環的肉翅、土行孫的地行術等,均描寫得十分神奇。但是對於人性,《封神演義》的描繪卻有所遜色,除了哪吒、雲霄、聞太師等極少數人物性格鮮明,大多數人物的性格都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崑崙十二上仙的滿口天命、上陣論道,截教中人的自恃強大、目中無人,都幾乎是一個模板;而妲己這種典型人物雖然陰狠毒辣,但她與胡喜媚、王美人也並無多少區分度;姜子牙則非但懦弱無能,就連忠厚這一著力塑造的性格特點也被作者信手打破——姜子牙曾承諾投降不殺後還是殺了俘虜。而黃飛虎這等佔據了巨大篇幅、左右商周國運、一門都是武藝極高的重要角色,居然除了「忠義」這一標籤外說不出任何性格特點,足見《封神演義》在重視神奇性的同時何等忽略人性。

姜子牙

情節:套路化、公式化嚴重,極其重複

《西遊記》中未必沒有公式,唐僧問孫悟空到了沒有——孫悟空說沒有——出現妖怪或妖怪的陷阱/孫悟空離開——遭遇妖怪——唐僧被抓——孫悟空降妖成功/孫悟空降妖失敗求援——繼續上路"這個公式基本適用於全書。但是不同的妖怪,特點也各不相同。法寶無敵的青牛、黃眉,一個是見招拆招收兵器、神通的守,一個是直接打包帶走的攻;有AOE的強者黃風、多目,一個是大範圍幹擾傷害,一個是低機動高傷害攻擊。而妖怪阻礙取經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其實為了吃唐僧肉的並不多,正巧遇到取經團的如黃風怪;為了別的目的作惡被取經團阻礙如奎木狼、玉兔、九頭蟲;設置陷阱等人上鉤如青牛;寸心代替取經團如黃眉、六耳獼猴;因為家族恩怨而阻礙如牛魔王……可以說幾乎都有自己的故事。

牛魔王大戰孫悟空

但是《封神演義》卻不然。《封神演義》阻礙周軍方的角色的出手,幾乎清一色或為申公豹說動,或為同門出氣。而鬥法風格也千篇一律,往往是商方布陣贏了幾場,等周方對症下藥地出手破陣,而後繼續前進。鬥法法寶也千篇一律,幾乎只有飛行道具類法寶如定海珠、番天印等與魂魄攻擊法寶如無名幡等兩大類別,能脫離這兩大類別的法寶如太極圖、山河社稷圖都屬於極少見的。而人物死後,又是清一色的「一道靈魂往封神臺去了」。這一現象以十絕陣為最——先讓一個炮灰送死祭陣,然後專門對症下藥的人去破陣,破陣後聞太師憤怒出擊,被黃龍真人攔住說「還有幾陣」。幾乎就是換皮複製粘貼。

十絕陣

思想:瀰漫全書的宿命論

雖然《西遊記》反封建是特定時代的宣傳需求,但是《西遊記》在以修心為樞以外,對於封建時代的不公、腐朽沒落,倒也並非沒有揭露:儘管妖魔作惡多端,在孫悟空即將除惡時,主人都會出現維護他們,甚至金銀角這種已為孫悟空殺死的,也被太上老君復活了;觀音這種做了很多好事的正面人物,一樣包庇靈感大王、貪下如來讓她給神通廣大的妖王戴上的兩個箍自己用。而九個人間的國度,也有很多"文也不賢,武也不良,國君也不是有道",如車遲國、比丘國、滅法國。《西遊記》除修心這一主旨思想外,對封建社會的揭露也是不留餘力的。

而《封神演義》在思想上,雖然也有通過歌頌武王伐紂、反駁伯夷叔齊來批判封建道德觀,但是宿命論的觀點貫穿全書。即使沒有女媧,紂王的滅亡也是命中注定的;每個參加商周之戰的也不過是來"玩天地之劫數,成氣運之遷移",就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也感慨天命讓他們不斷在紅塵中走。這一濃厚的宿命論極大限制了《封神演義》的思想價值。

武王伐紂

想像:封神唯一可以抗衡西遊的地方

儘管《封神演義》擁有種種缺點,但是它能有今天的知名度,還是有其獨到之處,那就是豐富的想像。《封神演義》獨創了一個宏大的世界觀,這一世界觀不同於以往任何神魔小說,也不同於道教體系,其誕生後,反過來影響了某些道教派系、後世神魔小說創作與一些民間信仰。而無論是雷震子的瞬息萬裡、哪吒的三頭八臂、楊戩的八九玄功、呂嶽餘德的瘟疫傳播、高明高覺的千裡眼順風耳,都引人入勝,三教教主的鬥法更是達到了巔峰。因此,在想像力方面,《封神演義》是不輸西遊的,但奈何作者限於筆力,雖給今天的洪荒、玄幻留下了許多素材,卻未能將之圓滿駕馭。

因此,《封神演義》在文筆、人物、情節、思想均不如《西遊記》的前提下,與《西遊記》同是神魔小說,還比《西遊記》創作得晚,又抄襲了不少《西遊記》的韻文,只憑藉可以與《西遊記》抗衡的想像、設定,不足以進入四大名著,也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的。

相關焦點

  • 《封神演義》為何沒有被列入四大名著,它們的最大差距是什麼?
    《封神演義》為何沒有被列入四大名著,它們的最大差距是什麼?《封神演義》和四大名著都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小說,對人物的描述都惟妙惟肖。《封神演義》這部作品,它最大的優勢在於它恢弘的設定,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對於民間的影響力。
  • 《封神演義》為什麼沒有被評為古典四大名著?
    要想被列為名著,首先是要寫的好,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單從這一點來說,《封神演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至於為何這麼說大家不要著急,讓小墨為大家解開心中的疑惑。看過《封神演義》的朋友們對它的評價基本上是這樣的:想像力豐富,想像力很豐富,想像力真豐富啊。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呢?那大概就無人而知了。對於《封神演義》來說,它在某些地方表現的確實不錯,也正是因為這樣,它才會被列為古典名著裡面。
  • 封神演義與明代四大名著相比,到底差在哪?
    按理說,封神演義要氣勢有氣勢,要文化底蘊也不差,其中包含的詩詞遠多於三國和水滸。其故事情節也波瀾壯闊,場面也恢弘無比,想像力也十分空前。在明代,是一部極其前衛的仙俠小說。那《封神演義》對比明代四大名著,到底差在哪?致使其歷史地位難以望四大名著的項背,幾乎就成了一本民俗文化作品。
  • 同樣是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為何不是四大名著?
    另外,還有一部優秀的神魔小說,也是不斷被影視劇所翻盤,他就是《封神演義》。但是,為何兩個同樣都是優秀的神魔題材,而且兩者之間還存在一定的關聯。《封神演義》被認為是《西遊記》故事的前傳。《西遊記》成為了四大名著,文學經典,而《封神演義》只是普通的神魔小說呢?
  • 看封神:《封神演義》為什麼沒有入選古典四大名著
    古典四大名著這個概念存在實際上並不太久,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1982年《紅旗》雜誌文藝部編的《論文藝與群眾》書中收錄的署名「田丁」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典型論》,在這篇文章中首次明確提出:「《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紅樓夢》所以成為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同它們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是分不開的
  • 神仙妖聖,天地縱橫的洪荒流小說溯源——《西遊記》《封神演義》
    混沌未開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欲知造化會圓功,須看西遊釋厄傳。在人類社會的幼年——原始社會時期,我們的先祖抬頭仰視星空,俯身觀察河流大海。他們對於這個宇宙充滿好奇。因為他們不知道為何太陽東升西落,也不知道為什麼流水從西向東奔流不息。
  • 同為神話小說,西遊記是四大名著,封神演義卻不是,究竟差在哪?
    《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霸佔了前兩名。不過最後的評選結果也為《西遊記》,很大程度上因為它入選了四大名著,很多人只看過《西遊記》,並沒有看過《封神演義》。二者同樣成書於明代,也都取材於民間傳說,都深受許多人喜歡。包括兩者之間還存在一定的關聯,《封神演義》被認為是《西遊記》故事的前傳。那為什麼《封神演義》不能入選?只是一本普通的神魔小說?
  • 《仙界傳2》「封神演義」背景創新考驗玩家接受度
    獨家點評:為了獲得良好的用戶文化認同感,很多廠商在題材選擇上都會考慮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如四大名著,神話故事等等。《仙界傳2》以《封神演義》及《山海經》等中國古代神話為遊戲背景,藉助了文化內容在中國大陸被用戶耳熟能詳的優勢,從這一角度講有助於玩家接受遊戲背景及設定;但是,遊戲同時對故事背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甚至有悖此前用戶的認識,儘管「創新」能夠獲得玩家的關注,但是由於與大家多年來的認識有所不同,新的背景設定存在能否獲得玩家的認可,是否會引獨特的故事情節而引起玩家排斥的風險。
  • 一兩部封神題材電影好看,能算「封神宇宙」嗎?
    比如由許安導演,李連杰、範冰冰主演的《封神傳奇》,豆瓣評分僅2.6,西方式的故事內核和原著八竿子打不著。去年播出的新版《封神演義》電視劇讓楊戩升級為男主角,和妲己談起戀愛。在封神改編電影中,口碑最高的莫過於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但煙燻妝的哪吒,以及和敖丙「化敵為友」等顛覆式設定,同樣只是借封神的殼重新創作了一個故事。  翻拍《封神演義》為何多「顛覆」?
  • 《封神演義》緣何能在眾多明清小說中脫穎而出,它有什麼優點?
    明清小說數量眾多,而其中執牛耳者莫過於四大名著。除此之外,又有《金瓶梅》、《儒林外史》等憑藉其文學性在名著中佔有一席之地,《說唐》、《說嶽》等靠著耳熟能詳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而在筆者看來,若論綜合影響力,排在四大名著之後第一名的當屬《封神演義》。
  •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乃是聞仲師叔,為何實力卻不如對方?
    在《封神演義》,姜子牙和聞仲分屬周和商兩大陣營,而且都是各自陣營的首腦級人物,一個丞相,一個太師。此外,二人也都是修行人士,一個是闡教弟子,一個是截教門徒。
  • 封神演義中的坐騎排名
    封神演義,明代最著名的浪漫主義神話小說之一,全文大氣磅礴,有著與三國演義相似的章回體和歷史背景,又有著與西遊記類似的神話故事。更為重要的是,封神演義不僅宣揚了周王朝取代殘暴商紂的歷史必然和天人同心;而且,更重要的是,封神演義確定了我國神話譜系。在這點上,封神演義的歷史重要性在某種程度上直追明代四大名著。
  • 西遊、封神、山海經……本土神話又成IP界香餑餑了?
    《西遊記》:爆款頻出,高度飽和《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影響遍及海內外,一直滋養著後人的創作。難得的不止是翻拍次數多,而是爆款機率高,經得起解讀。觀眾口味的變化、名著改編審查收緊再加上「限古令」,西遊IP在電影、電視劇領域率先淡出觀眾視野。林峰2017年曾拍攝過一部網文改編的西遊題材劇《大潑猴》,按理說還是優酷定製的,但至今沒能與觀眾見面。網大和網劇早年都有過一段緊抱免費公版IP大腿的時期,產出過一批又一批良莠不齊的作品。
  • 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的作者真的是許仲琳嗎?
    而神魔類的內容也是宋人話本中十分常見的,同樣影響了後來的西遊、封神等明人長篇白話小說的編著,《西遊記》大家都比較熟悉,我們今天就來談談另一部神魔小說巨著《封神演義》的一些問題。現在公開出版的《封神演義》各種版本作者都署名為許仲琳,其根據是民國時期在日本發現的此書最早版本萬曆舒載陽刊本卷二有「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的字樣。
  • 難怪鄧倫版《封神演義》沒播完就被禁,看看這劇情,不禁你禁誰?
    最典型的就是根據金庸的武俠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除此之外,一些古典名著也經常會被翻拍成小說,就比如《封神演義》。這本書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於,至今我們都不能確定它的作者是誰,但不知道為何,這部小說就是這麼受歡迎,早在1927年,《封神演義》就被改編成了電影。
  • 《西遊記》中的四大天王,原來就是《封神演義》裡的魔家四將
    所謂「四大天王」,又稱「護世四大天王」,是指佛教中的四大護法天神,這「四大天王」分別是:東方持國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南方增長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其實,這四位不但出現在了《西遊記》當中,在另一部著名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也有記載,他們便是阻撓姜子牙進軍而最後被打敗了的「魔家四將」。
  • 《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為何不給自己封神?專家:你看上榜的都是誰
    在明清小說的「四大名著」中,《西遊記》是唯一一部「神魔小說」,它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國人的「神魔觀」。還有另一部小說,它構築的「神仙體系」甚至對《西遊記》都產生深遠影響。這部小說就是——《封神演義》。這就是《封神演義》中闡教、截教兩派當時的各方人物。
  • 哪吒在封神演義和西遊記,有哪些形象?剔肉還父,降妖除魔孩童神
    導語:哪吒在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中,都有哪些形象?剔肉還父,降妖除魔孩童神,玉皇大帝戰將人們認識哪吒主要是從《封神演義》和《西遊記》兩本著作中獲知的,而這兩部書都是明朝人寫的,哪吒的形象自從隋唐引進中原後,是以佛教中護法神的身份出現的,經歷宋元時期哪吒故事的初步發展,到了明代哪吒的形象才完全定型,在宋元時期,明清時期哪吒的形象變化很大。
  • 《封神演義》中為什麼大都不願被封神
    了解過《封神演義》的小夥伴都知道,裡面的人物大都不願意被封神。這就讓人有點奇怪了,在我們的印象中,成神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為什麼他們反而避之不及呢?我們知道《西遊記》中天庭有很多神仙,但那都是《西遊記》裡的,裡面的神仙也大都是在《封神演義》這裡封的。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天庭沒有神仙,昊天大帝手下沒人。編封神榜就是要拉人給他幹活。
  • 封神中,最為兇殘的道人一氣仙馬元,為何只有文殊菩薩才能降服?
    封神中,最為兇殘的道人一氣仙馬元,為何只有文殊菩薩才能降服?四大名著《西遊記》裡,有兩位人物的裝扮,較有特點。網絡中,有讀者將一氣仙馬元稱為封神中最為血腥兇殘的道人。古人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馬元的禍事,偏偏從口而入,只因他吃了不該吃的東西。馬元吞吃楊戩,只是貪圖一時美味和享受,並不知道楊戩神通廣大,會用八九元功,懂得72變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