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寫《穿梭時間的女孩》的美國作家瑞薩·沃克的採訪中,她提到,女性讀者的增多改變了科幻文學,這種有著真實角色、歷史和浪漫戀情的年輕化科幻是科幻的進化。
其實不只是科幻,研習君發現目前受歡迎的類型不就是人物驅動、給各種較為成熟的類型注入愛情驅動而雜糅成的嗎?
拿全球暢銷超過3000萬套的《飢餓遊戲》來說,就是遊戲、闖關的大類型+愛情+陰謀(指向政治、反烏託邦等大的時間設定)。
大的設定是這樣的:未來的帕納姆國建立在一片廢墟上,由十二個區組成。每年,十二個區都必須向首都送去12—18歲的少男少女各一名,他們以「貢品」身份參加飢餓遊戲,都必須戰鬥到死,而最後的倖存者就是勝者。競技場是經過人工布置的森林、荒原,24個少年互相獵殺的過程都被全程直播,每個人都必須觀看,而且要當成節日一樣慶祝。
小說以女主的第一人稱視角展開敘事,從一開始的激勵事件——為了保護妹妹自願當「貢品」去首都比賽,首都的權力體系、比賽的具體規則開始慢慢清晰起來。隨著廝殺的一步步緊張,女主極強大的野外生活技能全面施展,她堅忍的性格也逐漸俘獲了讀者。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男女主的感情線也逐漸明晰。
那麼,小說具體是怎樣迎合了女性讀者心理的呢?看看豆瓣網友的評論,你會心領神會。
明白了吧?拯救世界的是那個如你我一樣的普通女孩,快節奏的競賽描寫下是糾結纏綿的三角戀。既滿足了讀者對戰鬥闖關、對抗世界、推翻暴政的宏大想像,更用愛情糾葛牢牢吸引住你,女主人設還是個那麼容易產生代入感的normal girl,對廝殺的描寫又刻意規避殘酷性……成為歐美青少年最歡迎的小說,果然有道理。
同類型的《分歧者》也是一樣。
小說的設定是,未來世界按照人類的特質劃歸五派:無私,無畏,誠實,友好,博學。每個人成年時必須經過一個分派的測試,如果測定你的思想不只屬於一個派別,則會被定為「分歧者」,會被世界消滅。
16歲少女碧翠絲在無私派長大,卻突然知曉自己是分歧者,她自願進入無畏派基地,遇見冷酷又男友力max的「分歧者」老四,在殘酷的訓練和愛情中迅速成長,變身強悍理智美貌加身的「翠絲」。最終結局?當然是她和老四帶領一批分歧者打碎了博學派的陰謀,共同推翻了不合理的制度,去尋找新的世界。
鐵血訓練+少女成長+完美男友+對抗陰謀/壞世界,基本可以概括本系列的所有賣點。
和《飢餓遊戲》一樣,《分歧者》也是女主第一人稱寫法。這樣的寫法特別適合女性軟科幻、奇幻小說,讀者隨著女主的眼睛逐漸了解這個陌生世界的規則,世界一點點建構起來,不徐不急,可以避免很多對宏觀世界交代不清或大段描寫給讀者帶來的疲憊感。
和《飢餓遊戲》相比,《分歧者》的「瑪麗蘇」氣息更濃重一點。
首先是作者對女主碧翠絲的外貌描寫更強調美貌;其次是男主的形象極度滿足廣大青少年女孩的幻想,一個技能開掛的禁慾系帥哥,從一開始的冷酷到逐漸注意女主,默默幫助她到最後徹底愛上她,始終守護在她身旁,甚至仰望著她,為她所做的一切感到榮耀……相比《飢餓遊戲》裡男一男二的有弱點,老四確實是完美得找不到一點破綻。
上面兩位讀者的評價也是相當實在,指出了這個系列風靡之原因,對,電影上映時很多人都是衝著老四去的~
研習君覺得瑪麗蘇沒有什麼不好,關鍵是要把握好讀者的心理,適當地、合理地、有美感地蘇。找到適合的、較為新奇的題材,巧妙地融合愛情線,邊蘇邊讓主角成長,這不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嗎?
好啦,說回我們本期遊戲/闖關+愛情+陰謀的糅合新類型,其實在中國這種類型也很多啊,比如古裝奇幻片裡總有的橋段,女主在反抗掠民為奴的暴政這一驅動下,闖過一層層關卡,不斷在殘酷戰鬥中成長,也在帶領著她的男一和暖心男二之間左右搖擺。
雜糅的好處是,讀者早看膩了傻白甜式的女主在無趣的現實生活中搖擺,她們要的是既蘇且燃,「燃」就是要投入戰鬥,破解陰謀,發現自我。
而且故事背景越抽離於現實,讀者越能代入進去,就像美國之科幻,中國之古風穿越/奇幻/權謀。
再往大了說,沒有戰鬥、動作場面其實也可以啊,《宮心計》裡的戰場是在宮廷,除此之外沒有大的不同。
不同之處只在於背景的大類型,從科幻和權謀宮鬥能看出兩國女性讀者的口味之別~
各位作者大大,你還中意什麼大的類型?不妨借鑑下《飢餓遊戲》《分歧者》的思路和寫法,從女主的闖關成長中揭開一個刺激的故事。
【關注「故事研習社」,讓你的寫作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