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軒誠
杭州之美,雖千年萬言,終不可繪其全也。作為一個出生在杭州的90後,我姑且嘗試講講小時候每個周末都想去買一支棉花糖的南宋御街吧。
無論古時臨安,今朝杭城,南宋御街都可算是這座江南城市的文化符號之一。她居於一隅,像自然樸實的詩行,蘊蓄悠遠濃鬱的味道,又像歷經滄桑的長者,無聲訴說自己的故事。
視覺中國 供圖
回想起來,其實我並不是特別愛吃棉花糖,也許只是喜歡河坊街的整排木板牆、大井巷的苔痕上階綠、打銅巷的鼎沸遊人笑。沒有白蘇二堤精緻的桃紅柳綠,也沒有三潭印月極致雕琢的九獅之石,但老街自有其天真獨朗。老街熱鬧,恰是因為保留了許多舊時傳統。隨著天邊露出魚肚白,吆喝聲四起,琳琅滿目的手工作坊,憨態可掬的耍猴人,紅得發亮的冰糖葫蘆,小商販們推著裝滿商品的推車穿行在巷中……巷尾捏泥人的老人最令我難忘,手握彩泥,十指翻飛,僅眨眼功夫,一個栩栩如生的泥人便誕生了,精巧的構思,精湛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現在我對於齊天大聖、葫蘆娃以及各種妖魔鬼怪的印象多半都封存在這些泥人中了。在那個手機還未普及的年代,人們大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街坊們見面都會打聲招呼。老街的人,以自己的方式生活,樸實無華;老街的日子,就像街旁環繞的小河,纏綿不斷,波瀾不驚……
如今的南宋御街,被賦予一種全新的時代氣息,也成為杭州獨有的城市文化符號。置身於此,尋到的是心靈的寧靜與安逸。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也如劉易斯所言: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城市的文化來源於城中人的生活習慣,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地的一切。王國維先生如是說: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一座沒有文化的城市,即使有再雄厚的實力,都只能算是一座軀殼。所謂文化,不應只是從歷史中割出幾塊碎片,而應將過去的一切與現在甚至未來貫穿,才能令人們接納完整的歷史,更有力地守住傳統文化。
站在御街街頭,青年們踩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世界的文化符號。
「巴黎人既珍視上千年的城堡和教堂,又樂於接受工業和時代的艾菲爾鐵塔,同時也痴迷於城市底層的小書攤。」想起曾讀到的這個句子,我想著,又有哪一座擁有著名文化符號的城市原住民不是如此呢?北京的八達嶺長城、東京的千本鳥居、倫敦的大本鐘、巴黎的羅浮宮、紐約的自由女神像……正是它們帶給城市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城市的發展加強了對這些標誌性建築的保護,使得多種多樣的文化能夠餘韻不絕。
站在街口,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微風拂過風鈴,發出清脆的鳴響,像是時代的召喚。南宋御街將繼續她千百年的時光之旅,而我,願陪她一程。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