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事件VS阿爾斯通案,幸或不幸,都該警示一代國人……

2020-12-14 經觀財經眼

文/大樹維維安

經觀財經眼專欄作者

「晚舟」終究還是擱淺在了加拿大。

她還能回得來嗎?

曾幾何時,年輕的孟晚舟在華為的公開演講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變革,就是勇敢者的世界。」

如今,一年過去了,華為變革了很多,甚至還力排眾議,將5G穩穩地打入了歐洲的心臟。

然而,殉道於極端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終究是有代價的,孟晚舟,就是華為鳳凰涅槃的全球化之旅中最勇敢的代價。

01

也許是部分國內媒體太樂觀了,在庭審還沒有結束之時,孟女士豎大拇指的造型,就已經躍然於各大門戶網站的封面上,有好事者甚至把孟女士拆開電子腳銬的圖片(不知道是不是P的)都發到了網上。

大家都太想念孟晚舟,想念這位把華為帶成世界第一運營商的天之嬌女能夠含冤得雪,解甲還鄉了。以至於對庭審結果,很多人產生了過於情緒化的樂觀預期。

事實,潑了大多數人一盆冷水。

加拿大卑詩省最高法院判決結果,認定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財務長孟晚舟符合「雙重犯罪」標準。

孟晚舟是「有罪」的?

很顯然,這是加拿大司法體系中,目前為止最明確的結論。

既然「罪名」落實,下一階段,就該討論實施引渡程序的話題了,這將會是華為女神生命史上最漫長,最難熬的一階段——為了在中美之間找平衡,加拿大的「拖字訣」還要無限期繼續下去,而孟晚舟的最終歸屬,終將於中、美、加三國司法力量的短兵相接之間白熱化。

02

看到孟女士此時此刻的結局,很多人的第一句心聲就是:吾輩當自強!

沒錯,強如國之重器的華為,照樣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頤指氣使下忍氣吞聲,救兵不至,幹將難回,貿易戰事正燃於火線,損兵折將之教訓,映於眼帘。

自強不息,奮鬥不止,丟掉幻想,準備鬥爭?

且慢,民族熱情激昂澎湃過後,我們來討論討論更為理性的話題。

除了自強以外,我們還有什麼可以做到,用以避免此類悲劇重生的呢?

答曰,自律。

請注意,此自律非彼自律,並非是道德下的自我約束問題,乃是中國公民處理與國際法關係,特別是英美針對外國公民的「特色」司法追溯體系時的「自律」意識。

我想孟女士一案,最大的敗筆就在於此——在政言政,在商言商,各有各的紅色地帶。在兩者高度重合,步步為營的政商領域,帶頭人孟女士的「自律」意識還是有所欠缺的。

請注意,美國檢察官給的最主要罪名是「欺詐銀行」,使得銀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做了違反了制裁禁令和參與洗錢的事情。這個陷阱設計很巧妙,因為加拿大不認為違反制裁伊朗禁令是犯罪,但是如果你參與了「欺詐銀行」,那肯定是重罪。

那麼,孟女士算準了美國要拿她開刀,但是沒算準她栽在了加拿大人的手上,也就顯得不那麼的冤枉了——不管政治意味影響幾何,哪怕是美國不參與進來,加拿大也有權利,也有義務,並給予事實對於涉嫌違法的行為向司法機關舉報。

加拿大的法官同樣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從法理上只能判「欺詐銀行」屬於「雙重犯罪」。

孟女士如果足夠「自律」,完全可以避免當時犯下的過錯——不考慮任何有意或無意,善意或者非善意出發點,孟晚舟對滙豐銀行沒有如實陳述業務範圍,導致滙豐銀行可能為此承擔金融風險,孟晚舟的不如實陳述,就已經構成觸犯國際法的犯罪可能。

只是無巧不成書,這樣一宗個案在兩國關係高度敏感時期,是一定會被美國人利用起來的而已——孟晚舟全然醉心於華為的全球化版圖外拓,但因為自己對美國日益對外噴張的國內法武器缺乏敬畏,付出了代價。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我們怕的不是被揪住小辮子,怕的是「戴上皇冠」走出國門的人卻忘了入鄉隨俗——要知道,美國主導的「逆全球化」思潮不斷衝擊著中國最金碧輝煌的那一群人,皇冠一旦摔碎,頃一國工匠之力去彌補的代價,過為巨大。

02

為何我們在這裡強調「自律」的重要性,倒不是存心要批判孟晚舟女士,而是從該事件上的前因後果上來捋,我們甚至可以翻出很多個極盡相似的案例來警示自己。

這種必要的外交式「自律」,保護的不僅僅是個人,而是一整個企業與民族在對外關係上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尤其是我們的拳頭還不夠硬朗時,我們更需要三省其身,韜光養晦。

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做了,後果會如何?

這是每個走出國門的企業家都應該思考的,稱之為新時代的「經貿厚黑學」也不為過——時代真的變了,不同以往。看看聯合國、世貿組織在這幾年發揮的雞肋作用就知道,從2010年到現在,美國證監會和司法部共對345個機構和個人提出指控,共判罰175.6億美元。絕大多數都是在某些有名有望的國際裁判組織的眼皮子底下完成的。

聽說過著名的「阿爾斯通肢解事件」嗎?

2009年,美國司法部展開了對法國阿爾斯通集團的調查。隨後,美國起訴阿爾斯通在國際投標中存在行賄行為,並對其開出巨額罰單。阿爾斯通CEO柏克龍與法國政府倉促應戰。

最終的結果是,阿爾斯通中層管理者弗雷德·皮耶魯齊被逮捕,阿爾斯通在2014年向美國司法部投降籤署認罪協議,並最終於2015年,被美國通用天氣以白菜價吞併。

其實,我們很難評價阿爾斯通事件和華為孟晚舟事件的關聯性——一個是行賄,一個是欺詐,但我們似乎又可以從根本山把它們「併案」處理,甚至「併案」後的名稱都可以用阿爾斯通事件主人翁的那本自傳式名著的標題「美國陷阱」來概括。

美國的的確確存在釣魚執法,長臂管轄的惡習,美國以《反海外腐敗法》為基準的不同法律,通過域外法權,去控制全球商業流動,控制全球貿易也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先於華為之前,連意識形態「非常接近」的歐洲盟友都已經身先士卒給我們譜寫了血的案例——迄今為止,已根據此法繳納罰款超過1億美元的20多家企業中,超過一半是歐洲企業。

你要說華為是作繭自縛,那肯定是信口雌黃,但我認為,一個輕敵的華為比起大徹大悟的阿爾斯通來,即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之處在於華為還依舊活的好好的,遠離被訴訟到傾家蕩產,或者被肢解的命運。

但不幸之處又在於,孟晚舟事件在最不恰當的時候發生了,從而把自己的孤例變成了一連串實體清單的導火索,而且是在中國的晶片、半導體甚至5G技術離破局咫尺之遙,中美貿易關係遇到實質性瓶頸的時候,孟晚舟事件更像是最節外的那棵旁枝——它生在了法典上與世無爭,卻又政治外交上過於巨嬰化的加拿大人的樹上。

說句煽情的話,對於「晚舟」的早歸,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日思夜想,翹首以盼,這是關乎民族氣節,關乎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如何挑破世界經濟警察強權打壓的裡程碑事件。

但是倘若「晚舟」真的需要用「晚歸」作為適當的犧牲,來承接下一段中美之爭走向彌合之前的博弈,同樣也是在我們的預期之內。寵辱偕忘之餘,我們只鬚髮憤圖強,並做好真正的底線不動搖即可——無謂的犧牲到此為止,「走出去」的每一個人都請對這個國家和對應的產業帶負責,警惕美國的「國內法」陷阱,不能讓阿爾斯通事件重演!

相關焦點

  • 孟晚舟事件重演?美國邀我國晶片高管赴美,下飛機被捕,至今未回
    導語:孟晚舟事件最近一直牽動著國人的心,從2018年12月初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在加拿大轉機時被捕,隨後被認為符合雙重犯罪標準,至今已600天,加拿大還是拒絕放人,誰都這一切都有美國有幕後的操控。美國此舉意在打擊華為5G技術,因為華為5G技術世界領先,很多國家都要向華為支付高額的專利費,這直接威脅到了美國的利益,美國對於別國競爭對手的打擊向來都是以長臂管轄來制裁,孟晚舟事件只是其中一例,之前法國阿爾斯通電器就深受其害,最後被美國通用電氣吞併,其實在五年前美國也曾經將黑手伸手一家中國的企業。
  • 美媒:若孟晚舟認罪將同意其回國,網民:法國阿爾斯通老套路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司法部正在與華為財長孟晚舟討論一項協議,允許她從加拿大返回中國,但交換條件是她知必須承認在一起刑事案件中的錯誤行為。孟晚舟的律師最近幾周與美國司法部官員展開對談,針對達成「延遲起訴協議」的可能性進行討論。
  • 孟晚舟事件與美國的政治流氓手段
    近六百天的時間過去,2020年5月27日上午(北京時間28日凌晨),孟晚舟重新走入法庭,但結果未然。加拿大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孟晚舟事件擺明了是美國為了自己的目的而設置的政治陷害,對於這一點不光中國人知道,加拿大人心裡也明白。美國要對付中國的華為,企圖對華為下手,但美國為什麼不把這件髒事交給日本、韓國,或者歐洲呢?
  • 人民日報評孟晚舟事件:政治打壓不會遮蔽正義
    孟晚舟是清白的!認識清楚滙豐在這一事件中的角色,有利於更全面認識事件真相。2012年,美國司法部認定:滙豐參與洗錢活動。為此,滙豐支付了19.2億美元罰金,並與美國司法部達成為期5年(2012—2017)的《延期起訴協議》。滙豐同意「在任何調查中配合美國司法部」。也恰恰是從2012年起,滙豐一步一步設置陷阱,目標鎖定孟晚舟。
  • 幸與不幸,都有盡頭
    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仙女爸爸當年也是勇闖天涯的江湖少年4 命運決定了誰會來你的行為決定了誰會留下5 大道理都懂>這世界笑了於是你合群地一起笑了8 放棄之前肯定在寒風中站了很久9 幸與不幸都有盡頭因為推送得比較晚,有些朋友會把小林的漫畫當成睡前故事。
  • 幸與不幸,其實只是冷暖自知
    幸せにも、不幸せにも、決して良くない結末であっても、それを願う自由はあるの。君尋無力地說:「明明一點好處都沒有。」於是,侑子說了上面那一番話:「人可以許任何願望,幸福也好,不幸也好。就算絕對不是什麼好的結局,也有如此許願的自由。而且這種自由是誰也無法幹涉的。」
  • 外交部:孟晚舟事件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
    我們也希望通過共同努力,世界各國都能夠儘快擺脫貧困,讓人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新華社記者:昨天,新冠肺炎疫情問題特別聯大舉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會上指出,世衛組織從一開始就提供了真實信息和科學指導。不幸的是,其中許多建議沒有得到遵循,還存在拒絕接受事實和無視指導的情況。他表示,各國必須團結一致,採取協調、多邊、全球性行動應對危機。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孟晚舟遭遇「美國陷阱」,怎麼破?
    2018年12月6日,加拿大方面應美國當局要求,羈押了華為財務長孟晚舟。事件距離今天,已經邁入整整兩年的關口了。在意料之中沒有任何可靠證據的情況下,事件拖到今天,越發顯得格外尷尬了。要知道,川普2021年1月20日,任期就要到了,拜登能否繼承川普的這項政治遺產,顯得撲朔迷離。
  • 孟晚舟如何拆解《美國陷阱》「經典套路」?
    02、加拿大人看不下去了 12 月 1 日,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發表孟晚舟事件兩周年特稿,引述多名加前高官和法律專家的話認為,孟晚舟案的事實基礎薄弱,加拿大司法部長應積極介入,終結這一案件。
  • 雄關漫道真如鐵:葉談孟晚舟事件始末
    孟晚舟事件牽動了億萬人的心。有人惋惜她的境遇,有人憤恨對她不公,還有人要潑上髒水。隨著證據的水落石出,我們也更有機會一窺事件全貌。孟晚舟案作為一個案件,最關鍵的雙方就是受害者和加害者。以孟晚舟為加害者,那麼受害者是誰呢?答案是滙豐銀行。但果真如此麼?
  • 孟晚舟可認罪換自由?任正非:絕不答應,這就是國人的血性
    禍不單行,孟晚舟案再起波折。關鍵證人拒絕出庭,讓孟晚舟的回國之路,又難了一分。但就在最近,情況似乎又發生了變化。12月7日,孟晚舟引渡案中的重要證人——加拿大聯邦警察警長羅斯·蘭迪繼續接受辯方律師的詢問。
  • 加拿大還在嘴硬,孟晚舟該如何「翻盤」?加高官:有一個人可以
    孟晚舟案的進展牽動著全世界媒體的目光。最新一次聽證會上加方政府的證人證詞前後矛盾,再一次暴露了加方的弱點,局勢對孟晚舟越來越有利。但加拿大政府還在嘴硬,不肯服軟,孟晚舟究竟該如何「翻盤」呢?據俄衛星通訊社報導,加方前高官表示,有一個人可以促成孟晚舟被釋放,那就是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拜登。
  • 學者:美國加拿大給中國挖坑 在孟晚舟事件上暗藏殺機
    而加拿大檢察官所說的「刪除證詞」言論,又暴露出美加兩國在孟晚舟事件背後怎樣的利益盤算?為此,深圳衛視&直新聞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學者張國慶。張國慶表示,皮耶魯齊案是美國對其它國家重要公司無差別幾隻攻擊的代表,此時美國再次採取相似的手法妄圖再現「美國陷阱」,暴露了美方深知其它的道路已經走不通,只能再次設下圈套。孟晚舟事件的真相,就是美加兩國冠以法律名義的政治交易。
  • 駐加使館駁加媒涉孟晚舟事件錯誤言論:罔顧事實 誤導公眾
    中國駐加拿大使館發言人駁斥加媒涉孟晚舟事件錯誤言論中新社多倫多10月7日電 中國駐加拿大使館發言人10月7日致函加拿大《環球郵報》,對該報涉孟晚舟事件的錯誤言論予以駁斥。《環球郵報》10月5日刊載題為《在孟晚舟被捕之前,中國多年來一直在大力推動(籤署)廣泛的引渡條約》的文章,指責中國企圖把引渡條約作為實現自身利益的工具,汙稱中國對同加拿大達成引渡條約充滿興趣,卻對加方根據《加美引渡條約》逮捕孟晚舟充滿怨恨。使館發言人指出,該文章罔顧事實,誤導公眾,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 網友沸騰了:支持孟晚舟,支持華為
    事件你要追溯根源的話,你會發現一切都是孟晚舟事件開始的。兩年之前,孟晩舟在加拿大轉機時因為經濟欺詐的罪名被逮捕,並且經歷了多次庭審取證,依舊被扣押在加拿大,依然沒有回到父親任正非身邊。但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其實加拿大針對的根本就不是華為的財務長孟晚舟,而是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只不過好巧不巧逮捕了當時代替父親去加拿大的孟晚舟。當孟晚舟的這件事情發生以後,任正非立馬發表公開講話,表明自己的立場。
  • 孟晚舟被囚600多天,何時能回家?任正非的兩句話,讓人細思極恐
    5月28日,加拿大法院宣布了對孟晚舟新一輪的審判,認為孟晚舟符合「雙重犯罪」的標準,這也就意味著,孟晚舟將要接受新一輪的審判,甚至有可能被引渡到美國接受調查。孟晚舟的出庭日程甚至已經安排到了明年的9月份,能不能回家,已經是明年的事情了。而孟晚舟已經在加拿大戴了600多天的電子腳鐐,時時刻刻受到加拿大和美國的監視。
  • 孟晚舟贏了!這就是國人的血性
    禍不單行,就在同一天,孟晚舟案再起波折。關鍵證人拒絕出庭,讓孟晚舟的回國之路,又難了一分。但就在最近,情況似乎又發生了變化。據美媒《華爾街日報》報導:3天前,美方突然提出,孟晚舟可以回中國了,但是,有一個條件:要承認案件中指控的部分罪名。
  • 【有感而發】孟晚舟,我心中的女英雄/李思苑
    這些,都請你先欠著哈,等我回來,你再慢慢的還哈!/親愛的老爸,生日快樂!/豬兒/2019年10月25日】 孟晚舟給父親的這封信,真的是看哭了很多國人。讓人最感動的事情就是,孟晚舟在信件裡給親愛的爸爸祝壽,還回憶到以前過生日的點點滴滴,展現爸爸任正非對女兒親情的一面,回憶一家人給父親過生日團團圓圓的美好時光。
  • 外交部:孟晚舟事件是政治事件 加政府應作出符合正義、法治和人民...
    在今天(4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據報導,加拿大檢察官聲稱,法院應將孟晚舟法律團隊7月在引渡案中提交的歐巴馬政府時期白宮律師麥可·戈特利布的證詞刪除。戈特利布的證詞指出,川普將孟晚舟作為與中國進行貿易談判的籌碼。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外媒卻曝:孟晚舟曾多次收到死亡威脅還有子彈
    自2018年華為高管孟晚舟在溫哥華被捕之後,加美之間「勾搭」的陰謀就逐漸顯露出來,如今孟晚舟已被變相軟禁的兩年之間,加拿大方面在沒能得到美國點頭之下遲遲不敢放人,這讓國人的憤怒越發強烈。日前,孟晚舟事件再度出現新的轉機,就在勝訴條件越來越有利的情況下,孟晚舟方面也提出了新的保釋條件,同時外媒還曝出了一個更為震驚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