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日本木偶動畫跟中國比差了點,但《道成寺》絕對是最「重口」

2020-08-28 鵝組編外組鵝

比起日本的機器貓,估計更多人想要擁有小馬良的那支神奇畫筆,《神筆馬良》是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美術片,更是百年中國在國際上獲獎最多的一部影片。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中國流傳已久的「木偶藝術」。



中國木偶藝術(古稱傀儡戲),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技藝精湛,木偶藝術在中國有著三千多年漫長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木偶戲在表演時,演員在幕後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如今也有這樣的表演形式,根據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線木偶等。)

自1953年,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誕生。其後著名的木偶動畫片有《神筆》(1955),《三毛流浪記》(1958),《愚人買鞋》(1979),《阿凡提》(1980),《嶗山道士》(1981),《不射之射》(1988),《眉間尺》(1991),《鏡花緣》(1991)等,木偶動畫不斷上映。

這些動畫的取材,都是傳統的童話、寓言、民間故事、傳說等。



比起我們熟悉的國產木偶動畫,與中國離得很近的日本,也有屬於自己的木偶戲,不過他們更多的是與拿手的動畫結合,川本喜八郎就是日本當代最負盛名的木偶動畫電影大師,他的作品一方面擁有精緻逼真的木偶造型,另一方面具備純屬高超的鏡頭語言。

川本喜八郎在1972年拍攝了定格動畫《鬼》,其中人物形象取材於能劇中的「般若」面具,和淨琉璃(日本古典木偶劇)的偶頭。隨後在1976年拍攝的《道成寺》同樣取材於同名能劇。(該片在2006年法國安錫(Annecy)國際動畫電影節上,本片被評為「動畫的世紀•100部作品」第45名。)



能——是日本的一種古典舞臺戲劇。為歌舞劇,嚴肅,多演神靈,唱詞典雅工整。在表演過程之中,演員佩戴面具,是這個劇種,最容易讓人記住的特點。

「面」分為四大類:

【老體、女體、男體】

  • 老體:老年男性-「尉」
  • 女體:老年及年輕的女性
  • 男體:少年至壯年的男性

異相

  • 異相老體:老年的神或怨靈
  • 異相女體:女性因含恨含悲化身成蛇的樣貌
  • 異相男體:天狗、神靈、惡獸、鬼畜

畜類、佛體、翁面

  • 畜類:動物,例如狐
  • 佛體:神佛
  • 翁面:御神體-「翁」、

狂言面】:狂言所使用的面具。

狂言較少戴面具演出,面具主要使用在動、植物及鬼神等特殊角色上。



從《道成寺》人物造型設計上來看,雖然面部表情上較為單一,但並不影響情節內容的發展。其中女主的面部造型極具少女特色,雪白豐潤,眼睛圓圓的十分純真;而年輕僧人的面部稜角分明,極具少年之意;年長者則以翁面造型出眾,面頰消瘦顴骨突出,皺紋多且深。



從這些人物的面部特徵不難發現這部動畫在木偶設計的過程中對於日本傳統戲劇「能劇」借鑑的影子,能劇的面具設計與製作,實際上早已脫離了普通戲劇造型,達到了美術品可以達到的高度,這不同於中國戲劇對於演員眼神和表情的要求,能劇整體追求十分洗鍊的表達,追求的就是演員面部表演的無表情無情感,卻有強調以外在形態動作來充分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

在川本喜八郎的作品中,除了人偶眼睛的轉動之外,木偶人物造型的設計與能劇面具一樣。



從川本喜八郎的動畫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創作自己的木偶動畫作品時,所想到的不是如何做出可以取悅觀眾的作品,而是不斷在思考如何做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作品。

不打誑語卻輕諾,求愛不得遂成魔

《道成寺》的故事藍本是日本民間傳說《京鹿子娘道成寺》。

也是長唄舞劇中最出名的劇目之一,還是人形淨琉璃劇(就是木偶劇)常選用的劇目。



原著故事講述:道成寺新鑄造的吊鐘完工慶祝,一位美麗的女子穿上舞衣,戴上帽子,為寺廟中的僧人跳舞,表現的很是嫵媚。在舞蹈過程中,巨型吊鐘下墜,大家發現遊僧安珍竟然躲在裡面,原來他曾經答應娶清姬卻又食言,悲傷的清姬化作一條蛇,纏住鐘身,最後連人帶鍾一起燒毀了。



《道成寺》就是以這個故事為藍本創作的怨婦故事,後世常常把道成寺鐘當成懷春少女的象徵。

人偶動畫本來就詭異,這種題材更是如此,和尚和女妖,禮教與情愛的衝突,不得不令人聯想到《白蛇傳》,不過看這部動畫第一感受就是「妖氣衝天」…



這是一個典型的關於愛憎的故事,由愛而恨,由恨到毀滅。

一個是已經皈依佛門的和尚,一個是痴情似海的女人,偏偏就是相遇了。最後女人哪怕將自己燃盡,也不放過這個心愛的男人,也要與他同歸於盡……其實她無法放過的不僅僅是那個逃避的男人,也無法放過自己,放不下這一段孽緣,兩人的結局都比較悲慘,動畫和傳說想要表現的也是:世間有萬般欲望,這男女之情始終困擾著一代代人。



兩人的欲望也害了自己,男人本來是佛門中人,何必亂惹紅塵?所以說這註定是一場悲劇,一場情劫……或許,愛與恨之間本來就沒有那麼界限分明。對於清姬而言,愛也生恨,恨也生愛。如果不能和心愛的人不能同生,那就同死好了。

她的愛幾乎完全出於本能,不加克制,終成病態。



不能解釋什麼,或許道成寺本身即是小和尚的救贖。

他被白蛇燒死在鍾裡,白骨隨風而銷,神形俱滅。

與中國木偶動畫不同,這部動畫滿滿的「成人風」,不太適合孩子們看,這是東方風格很濃鬱的一部動畫短片,愛恨痴,人和鬼,精美的背景和和風音樂,讓人想到古老的東方戲劇。



定格木偶動畫的創作過程必然是無趣的,因為它工程浩大、每一個細節都要仔仔細細的完成,而木偶創作更像是作者和木偶之間對話的一個過程,也是創作者與自己對話,與自身藝術積累的對話,在川本喜八郎對於日本民族文化的認知與審視之下,日本民族那種十分寂寥、看似寧靜哀傷的生命觀之下湧動著人們對於生命的極度熱愛與激情。

看得出來,他的動畫作品很是與眾不同,他所做的不是如何取悅觀眾,而是不斷思考如何做出屬於日本民族特色的作品,在觀看他動畫的時候,極少有因為語言和文化差異問題帶來的隔閡感,所傳遞的意念往往是順利的,是相通的。



《道成寺》安珍與清姬的故事用一句話描述:一個人痴狂,很可能是喜劇;兩個人痴狂,註定是悲劇。

不得不說中日古來的故事傳說,想來便都是這樣清淡重口味。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早期日本木偶動畫跟中國比差了點,但《道成寺》絕對是最「重口」
    比起日本的機器貓,估計更多人想要擁有小馬良的那支神奇畫筆,《神筆馬良》是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美術片,更是百年中國在國際上獲獎最多的一部影片。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中國流傳已久的「木偶藝術」。中國木偶藝術(古稱傀儡戲),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技藝精湛,木偶藝術在中國有著三千多年漫長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重口獵奇老片,「魔鬼天使戰警」,一部早期的賽博朋克冷門動畫!
    好久沒有安利重口獵奇老番了,原先這可是小初的最愛,現在慢慢的口味變淡了。
  • 四天王寺:是日本最古老的建築群落之一
    四天王寺大到整個這一片區全是天王寺的地盤!四天王寺建於593年,是 日本 最古老的建築群落之一,本尊供奉的是救世觀世音 菩薩 ,相傳由聖德太子主持建造。四天王寺處處體現著 日本 的佛教文化!四天王寺走廊真的很有我們 中國 的歷史氣息!
  • 寓意鮮明的動畫影片背後是剪紙、木偶、水墨畫等中國特色傳統文化
    「我只為窮人畫畫」,塑造的是孩子們的善心跟價值觀。即使手中擁有一切財富,仍舊不忘獲得財富前的誓言。可也不乏其背後的文化色彩,同時它還是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中國木偶片。中國木偶動畫實屬不易,從最初造型機械的木偶慢慢成長為生動形象且個性鮮明的木偶,這其中有著中國藝術家的獨具匠心跟對藝術精益求精的態度。更厲害之處是在把握特有的動畫規律的基礎上,又成功展示出了中國民族風格和民族精神。
  • 7部網飛重口成人動畫,未成年勿點
    網飛——重口、大尺度的代名詞。對於網飛的作品,看完大都只能用「666」,「臥槽牛逼」來形容感受。今天,君君就一次性送上7部網飛重口成人動畫!爆裂的血漿,重口的畫面,加上極高的美術造詣......當之無愧19年最佳動畫。
  • 日本人偶動畫大師川本喜八郎病逝 享年85歲
    舉報 日本人偶動畫大師川本喜八郎因肺炎於
  • 八零後們,小時候曾看過的「木偶動畫」,你還能記起幾部?
    《小蝌蚪找媽媽》中國動畫在建國之後,飛速發展。極具中國傳統特色的各類動畫,層出不窮。《半夜雞叫》早期的木偶動畫並不多,印象中還有一部叫做《半夜雞叫》。這部作品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1964年的作品。裡面的「周扒皮」這個反面人物,可以說深深刻在了八零後的腦海裡。
  • 四大天王寺,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也是最受日本人信奉的廟宇之一
    我這個是要把週遊卡玩出本來的節奏哈四大天王寺,日本最早的佛教寺院,也是最受日本人信奉的廟宇之一。建於593年的四天王寺,本尊供奉的是救世觀世音菩薩,由聖德太子主持建造。院內依然保留著一處全日本最古老的石制鳥居。最古老的石制鳥居,看到旁邊的僧人沒有,跟日本一休哥裡面的真的一模一樣四大天王寺給我最深刻的感受,第一,寂靜的寺院坐落在繁華的都市內,很奇妙的融合。
  • 《視與聽》重磅專題譯介 平行線:日本的獨立動畫
    最後,除了核心榜單的內容以外,該專題還針對日本獨立動畫、女性與日本動畫、日本動畫的全球化傳播等多方面內容撰寫了相應的專題文,內容十分豐富。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這是一份以較為系統的方式展現西方愛好者以及學者對於日本動畫認知的重要專題。對於國內的動畫愛好者而言,也無疑是一次聽取域外之聲、以另一種視角了解日本動畫的機會。
  • 日本人口味真重,這部動畫能讓你渾身起雞皮疙瘩!
    在日本動畫裡,有的動畫相當重口,比如2012年上映的《魚》就是一部口味相當重的動畫,當初看完它之後老白一個禮拜不敢吃魚,甚至還能聞到一股魚腥味,差點隔著屏幕嘔吐起來。最近老白在補日漫的時候,又發現一部重口味動畫,這部動畫的重口程度和《魚》一樣,看了能讓你渾身起雞皮疙瘩!
  • 網飛重口成人動畫,我就服這7部
    網飛——重口、大尺度的代名詞。對於網飛的作品,看完大都只能用「666」,「臥槽牛逼」來形容感受。今天,君君就一次性送上7部網飛重口成人動畫!爆裂的血漿,重口的畫面,加上極高的美術造詣......當之無愧19年最佳動畫。2.
  • 日本行之意外驚喜---四天王寺
    結果飛機還晚點了一個多小時,到了大阪機場,又找不到地接導遊,又等了一會兒,最後到了酒店,安頓好都快晚上11點了。住的酒店是大阪府大阪市天王寺區大道1丁目37,四天王寺クリスタルホテル。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推開了迷你小酒店的房門。房間這麼大,大概10個平米有沒有都要打個問號。
  • 日本人真重口,繼風俗娘後又是「魔物娘」,網友吐槽網盤見!
    在今年一月新番,有一部很重口的動畫,相信有不少漫迷都看過,那就是《異種族風俗娘評鑑指南》,這部動畫劇情主要講兩位冒險者與一位天使去不同風俗店進行嗨皮,然後把經過寫成測評,是一部受廣大漫迷喜歡的動畫,因為這部番的太露,播出後沒有平臺敢買,而且還被日本某些電視臺下架過。
  • 原來臺灣的布袋戲早就超越大陸木偶戲這麼多了!
    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籠底戲、掌中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廣東潮州與臺灣等地流傳的一種用布偶來表演的地方戲劇,此外在福建寧德福鼎市亦有流傳,當地人稱之為大拇指戲。
  • 動畫經典都去哪兒了? 大師水墨傳神木偶諧趣多
    動畫經典都去哪兒了?在此之前,國產動畫《熊出沒之熊心歸來》也已經上映,截至目前票房已經超過2.4億。     然而在小編看來,現如今,不管是技術頂尖的好萊塢動畫,還是口碑褒貶不一的國產動畫,都不及中國早期經典動畫電影來的震撼。目前國內的不少動畫公司都在標榜自己與好萊塢看齊的電腦技術,但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誕生的那些經典,在科技水平有限的條件下,還是為中國動畫電影創造了無數奇蹟。
  • 打卡日本動畫88聖地,那些不得不說的人氣歷史動畫巡禮點
    1,聰明的一休京都酬恩庵院落不大的一休寺酬恩庵「休息休息一下」,這句臺詞的出處,《聰明的一休》中的主人公「一休和尚」,在日本是真有其人。和他有關的京都打卡點,其實還有金閣寺,以及大德寺。而位於京都南邊車程30分鐘可抵達的京田辺站外1500米的地方,這個名為「酬恩庵」的小山門,是一休和尚最終入滅的地方,倒是少人知道。
  • 打卡日本動畫88聖地,那些不得不說的人氣歷史動畫巡禮點
    看看了理事會成員,大出版商角川書店、日本動畫協會赫然在列。會員單位自然是各種動畫製作公司以及地方上的觀光協會,怎麼看都是很正經的官方信息了。網站域名是在「animetourism」後面加了個「88」,這個88,據說徵集了全世界日本動漫迷的意見後,官方綜合評估後指定的88個動漫巡禮聖地。這88個打卡點上,還真的按照日本寺廟巡禮的規格,放上了御朱印,0號番所,就在成田機場。
  • 盤點我國動畫的20世紀早期發展
    首先,說起我國動畫,最早便要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了。 在1922年,萬氏兄弟製造出了中國第一部廣告性質的動畫短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並以此,揭開了中國動畫史的序幕。由此可見,我國動畫事業早期發展並不落後於世界。在這之後, 1935年,萬氏兄弟製作了中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
  • 中國動畫的進化史
    我國動畫的歷史淵源流長,可追溯到60年代,60年代開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僅動畫的種類多樣,而且其內容和藝術性都遠高於同一時期的日本和美國,特別是日本。日本早期的很多動畫都受到我國動畫的影響。但從90年代起,我國的動畫開始走向衰落,現在充斥在中國動漫市場上的幾乎全是日本和美國的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