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對錢的態度,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2020-12-14 柒月暖陽

01

豆瓣裡有個話題「七日不消費生活計劃」,裡面最熱門的是一個背包客發的,她說「旅遊一年沒有買衣服,帶了一包的線,有洞就補補」,然後配了幾張衣服破洞她用針線補好的照片。除了破洞,衣服本身已經褪色,領子也變形了,看評論裡作者回覆說,衣服已經跟了她10年了。

我最近的生活,影響最大的不是上課、做實驗這些,而是消費降級。一開始降級是因為想省點錢,但降著降著就上癮了,發現生活中原來有那麼多不必要的消費,而那些自以為通過消費可以帶給我的東西,也變得虛無沒有意義了。

我忽然意識到,以前所追求的東西,似乎都有一種「虛榮溢價」或者說「享樂溢價」在裡面。

剛入學的時候,每次往返廣深,坐的都是高鐵,票價79.5,現在坐的是綠皮火車,票價24.5,以前會給自己洗腦,多花五十塊錢,可以省一個小時的時間,而且隨到隨走,車廂乾淨、安靜,嗯,這五十塊錢花的值。

後來明白,其實這也不過是給享樂找的藉口罷了,似乎它成了我的慣性思維,就是在花錢和麻煩之間,總是選擇花錢。

可當我坐多了綠皮火車之後發現,之前討厭的髒、吵、臭腳味兒,雖然是真的有,可也沒有那麼難以忍受。而且我這裡是始發站,車廂人少,每次都可以一個人霸佔6個座位,兩個小時的車程,看一個好電影就到了,一點也不難熬。於是就又覺得,其實24.5的性價比要比79.5高太多了。

以前去火車站多數都是打車,大概十三四塊錢,同樣給自己洗腦「十幾塊錢而已,圖個方便」,後來省錢的癮上來之後,就想這個距離可不可以騎車呢,於是就開始騎共享單車,前兩次不認路,開著地圖還把自己送溝裡去了,但第三次就可以不用地圖了,而且發現騎車也才只用二十多分鐘,路上還可以看看風景。

男朋友說我背著包,路上又有個長長的上坡,太陽又曬,怕我太辛苦,總是發個紅包請我打車,但我還是固執的騎車,現在對我來說,十幾塊的打車費完全沒必要,打車的體驗比騎車可差的遠了。

02

昨天跟男朋友算我這個月的消費,發現又創了新低,一整個月的總花銷都沒過千,我跟他開玩笑說,以前是你嫌棄我總要吃吃吃喝喝喝買買買,以後呀,是你求著我陪你吃大餐,求著我去逛街,我都不去了。

消費降級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穫,是感到自己似乎正在一點點「返璞歸真」,正在飛速從原來完全的理想主義,變成了一個熱愛真實的人。

從前我會捨得花幾十塊錢,買一杯奶茶,然後覺得心滿意足。去人均消費一兩百的餐廳吃一頓飯,以為這是在享受生活,也會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通過買買買來哄自己開心。

可現在我很懷疑,在疲乏的生活中,很多人都習慣於用消費來犒勞自己,但這種犒勞到底是讓生活變得更容易了,還是在給生活雪上加霜呢。

它讓我們有了更多物質的欲望,有了更高的享樂追求,更多把錢花出去的「正當理由」,也產生了更多的焦慮。

在消費主義盛行的今天,很多人懼怕真實,總是希冀以消費來麻醉自己,而消費的時候,那短暫的快感,把自己從現實中架空了。我們以為通過消費可以換來的精神享樂,它到底是讓生活變得豐富,還是讓我們遠離了真實,變得乏味而無趣了呢?

03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寫道:他見過的所謂理想主義,大抵都是對生活的逃避。理想主義者無法忍受被人群推來搡去,所以總是退縮到一邊;他沒有勇氣去奮鬥,就說奮鬥是低俗的;他自視甚高,周圍人不肯同樣高看他,他就反過來鄙視他們以自我安慰。

讀這段話的時候,真的有種無地自容的感覺,以前總以為自己的理想主義是因為依然保有「赤子之心」,但現在回看過去的自己,會發現那個人是懦弱、懶惰又自以為是的。

在豆瓣裡發過一個說說:

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閱讀上,我能看見另一個世界中的自己在改變,可我也不敢說是變好了,精神上的東西很難用好還是壞來判斷,只能說,靈魂在變得不一樣,可是現實的自己就好像是停滯的,年齡在一年一年增長,雖然也做了一些事,但就感覺自己的生活是沒有向前走的,錢包還是那麼乾癟,還是特別討厭社交沒幾個朋友,也沒有比二十歲的時候更圓滑還是顯得天真又笨拙,依然沒有足以讓自己衣食無憂的一技之長,並且沒創造出什麼讓自己引以為傲的價值。

有時候覺得可能我就是在逃避,一直都沒有把自己整個扔進現實的世界裡,好像就只是讓一隻腳伸出來沾了個邊,更大部份的身體和心都是躲起來的,藏在自以為豐滿的精神世界裡。

04

一個人想做個「理想主義者」是很容易的(或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那種崇高的理想主義),只要善於自欺就好了,比如一個人不會賺錢,就說自己不稀罕它;談不上戀愛,就說是不想談,身邊沒有一個好人;不夠漂亮,說那只是膚淺的皮囊,心靈美就夠了;活在所謂的精神世界裡,一切都是「我覺得」就好了。

可若是要這些人從精神世界裡走出來,面對這個世界的真實,要實實在在的去努力、奮鬥和爭取,恐怕就會舉步維艱了。

因為精神世界裡,只要用思想作戰,把自己說服就好了,但在現實世界中,那些挫敗、那些無望、那些困頓以及可能永遠平庸、無所作為的自己,卻是不那麼容易面對和接納的。

以前以為人生最重要的是心中那個「詩意」的世界,把這個世界經營好,就會活的很有滋味兒了,但現在我似乎從那個世界裡跳了出來,覺得只有克服掉對真實的「畏懼」,精神成長的同時,勇敢的與現實作戰,這樣才算得上是一個完整的人,否則這個生命就會越來越像個笑話了。

05

現在對存錢這件事的感受也不同了,以前或許也不太看得上老一輩的消費觀念,覺得那麼節約,辛苦一輩子,到老都沒享受生活。

但現在發現,雖然他們沒有把錢花在享樂上,但存錢給了他們活著的安全感,錢對人的意義,不一定非得花出去,享樂過。

毛姆說:「錢,就像人的第六感,沒了它,別想把其他五感發揮到極致……一個藝術家想要的並不是家財萬貫,他不過是想有足夠的錢財來維持自己的尊嚴,能夠心無旁騖地工作,能夠慷慨,坦誠,不伸手求人。

擁有它,讓人體會到的那種踏實、安全、不慌張、不求人的底氣或許才是金錢的真正意義所在。

06

以前滿腦子想的都是「餵馬、劈柴、週遊世界」,現在對我來說真正有意義的是攢錢、積累知識以及實實在在的生活體驗。

我時常想起奶奶生前一直念叨的一句話:活著吧,你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會變成什麼樣,多活一天,就多看一眼新鮮世界。

那時候我覺得對於一個九十歲的老人,多看幾天少看幾天又有什麼不一樣呢,反正生命是已經毫無指望了。可是現在我明白,那還是不一樣的,在整個宇宙中,生命被無限縮小縮小縮小到一粒塵埃,可是對於個人來說,生命也在被無限放大放大放大,放大成一整個宇宙。

整個宇宙如何變幻,對一個僅存幾十年的生命來說,或許沒有多大意義,但是能多看幾眼人間,對生命的意義卻是非凡的。

相關焦點

  • 女人對錢的態度,決定了她的人生高度
    女人對錢的態度,決定了她的人生高度前段時間,劉濤在節目《了不起的姐姐》中聊到了「安全感」這個話題,她說:「有安全感的時期,就是我開始慢慢存錢的時期吧。剛開始賺錢的時候,我用5年,給自己存了15萬的定期。」
  • 對工作的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二三十歲,是一個人最好的年華。那時候精力旺盛,也沒有太重的家庭負擔,可以盡情開拓事業的疆土。一旦過了四十歲,自己漸漸不再旺盛的精力、日漸老去的雙親、年幼的孩子、高額的房貸車貸壓在肩頭,如果這時候工作還沒有什麼起色,甚至被辭退,人生就只剩下「舉步維艱」四個字了。人生的前半程,靠著年輕或許還可以勉強通關;但是四十歲一過,一個裁員就可以把人打得措手不及。
  • 下班後一個人的獨處時光,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俗話說:你和誰在一起生活很重要,你的高度取決於未來另一半的高度。那麼我想說的是下班後一個人的獨處時光,才決定了我們人生能達到何種高度!世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你想過哪一種?可見一個人能取得多大成就,不能只靠固有的經驗。時代在發展,你若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須學會給自己充電,讓自己不斷保持競爭優勢!一個人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取決於他下班後的時間是如何度過的?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完全取決於我們自己!你們下班後的時間是如何安排的呢?喜歡花姐的文章就請積極評論、轉發點讚吧!
  •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你認知的高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人生就像是一段未知的旅程,你不知道會出現哪些怪物,也無法確定自己能打到第幾關。誠然,人人都想打怪升級,讓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層樓,這樣的人生會更加與眾不同,更加有意義、有價值。同學聚會的時候,總有一些同學會顛覆了你從前對他的印象。
  • 《僱傭人生》:你對生活的態度,決定了你對工作的態度
    一個人要想在社會裡面生存,通常最直接的做法是讓自己和社會形成一種僱傭關係,實現自己的價值從而獲得報酬。《僱傭人生》是在2008年由阿根廷出品,一部沒有臺詞的動畫短片,時長只有7分鐘。但這部電影用獨特的鏡頭勾畫出一個特殊的僱傭世界,將現代社會中僱傭關係、人際關係的冷漠展現的淋漓盡致,是一部很有諷刺意味的動畫。
  • 一個人只要有這5種人生態度,運氣就不差
    你對待人生是什麼樣的態度,人生就會回饋給你什麼樣的運氣。一個人只要有這5種人生態度,運氣就不差。一、尊重的態度對人對事,懷有敬畏之心,採取尊重的態度,就會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尊重。「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四、主動的態度比爾·蓋茨說:「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他不但能主動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能主動為老闆分擔憂愁,這樣的員工,自然是當下所有老闆最欣賞的員工。」積極主動的人,做事熱誠、敢於擔當。
  • 父母的愛,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李靖的深謀遠慮則是體現在他想讓百姓接受哪吒,讓哪吒可以光明正大的行走在世間。這就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母正確的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路會如何走。決定了孩子未來的人生高度。為了讓孩子得到爵位而不擇手段,只會讓他看見一切事情的陰暗面,會讓他的行事越來越卑劣。不同的愛,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行事作風。
  • 跟人生高度相關的三個英文單詞,altitude,attitude & aptitude
    這句話是國際上著名的演講家、作家Zig Ziglar講的,他說,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你的才能,而是你的態度。Your attitude, not your aptitude, will determine your altitude.
  • 《吐槽大會》第四季收官,蕭亞軒「吐槽」:態度決定了你的一切
    比如蕭亞軒,出道已經二十年左右了,她的經歷可謂是跌宕起伏,最火的時候與孫燕姿,梁靜茹等平分秋色,然而,人生的道路並不全部都是一帆風順,往往爬得越高,摔得越慘。火的時候,觀眾席座無虛席。不火的時候,與觀眾互動,沒人搭理,一個人在舞臺自嗨。然而面對諸多的質疑與謾罵,她不斷地追求自己喜歡的音樂。
  • 正確對待金錢的態度,決定了你幸福的人生
    你和金錢的情感關係決定了你是金錢的主人還是金錢的奴隸,決定了你如何花錢,如何存錢,如何投資。NO.2 建立一個自動管理金錢的機制,以便於我們不需要談錢。夫妻雙方不應該讓錢變成關注的中心,也就是不要太多地去關心錢。怎樣處理錢,哪些事情怎樣付帳,需要用共同的理財觀,達成一個理財共識。什麼樣的婚姻關係可以減少考慮錢呢?
  • 晨讀丨你自律的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Part.1 朋友小航是一個設計師,以前他是一個愛抱怨的人,動不動就抱怨設計之路的艱辛、自己懷才不遇、苛刻的總監總是無情地駁回自己的作品…… 如今的小航像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從設計界菜鳥躋身為受人尊敬的設計總監,身處高位依然不忘學習,在他的朋友圈裡,赫然記著這麼一句話
  • 王一博的逆商有多高,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不是IQ、EQ而是AQ
    巴頓將軍說: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說的就是逆商。相對於情商IQ,智商EQ,逆商(Adversity Quotient,簡稱AQ)稱為逆境商數,一般叫做挫折商或逆境商。
  • 《格局》眼界決定境界 格局決定人生
    矽谷投資人、前騰訊副總裁吳軍也沒有給「格局」這個詞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在字裡行間中,人們能夠感受到他對格局的理解,那就是上升到一定層次、一定境界的人生態度,是人的眼界、心胸、氣度的總和。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高。放大格局,你的人生將有無限可能。
  • 杜月笙:錢的三種不同花法,看出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他的社會層次
    舊上海大亨杜月笙曾說過一句「毀觀念」的話:放手裡的錢再多都不算你有錢!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他認為只有把錢花出去才算你有錢。說起來,花錢這件事看似簡單,其實卻充滿了人生智慧,比如,吝嗇鬼和大手大腳的人就不會花錢,前者是有錢癮,空佔著錢,不花出去那就是一堆廢紙,而後者毫無節制,把錢花得毫無意義,自然過不好一生。
  • 稻盛和夫:一個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沒有高度
    為人處世、人情世故,一個人的格式很重要。終身創辦了3家國際500強的稻盛和夫曾說過這樣一個例子:我站在一樓有人罵我,我聽到了很生氣;我站在10樓有人罵我,我聽不太清楚,我還以為他在跟我打招呼;我站在100樓有人罵我,我底子看不見,也聽不見。高度不夠,看到的都是問題;格式太小,糾結的都是雞毛蒜皮。
  • 孩子摔了跟頭,父母不同的應對態度,造就孩子不同的人生
    雖然興趣、特長和學習成績能幫孩子取得很高的成就,但是真正決定一個人高度的卻是應對挫折的能力。美國一位兒童心理學專家曾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小時候過得非常幸福,那麼也就意味著他小時候沒有經歷過什麼挫折。
  • 一個人的境界,決定了一生的命運
    所謂每個人的出生不一樣,有的人生於大富大貴之家,生來便不愁吃穿,仿佛他的一生也將如此下去,無憂無慮;有的人偏偏生於貧窮之戶,過得坎坷多災,而他的一生,仿佛也就在他出生的那一刻,註定了他這輩子都沒有出頭之日。其實那所謂命運,有時候只不過是強者的自鳴得意和弱者的自怨自艾罷了。沒有人的命運是被註定的,因為每個人的命運都握在自己的手裡。
  • 楓葉|格局,決定人生結局
    因為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能譜寫出怎樣的結局。格局,格是自己,局是社會,自己如何在社會上發展,這就是格局。是人的內在學問、膽識、情懷在生活中的應用體現。它涵蓋壯志豪情,遠見卓識,豁達樂觀。格局大,人生才能站高望遠,才能海納百川,才能順勢而變,凡事包容,處變不驚。時代、經歷、位置,對一個人的格局有限定。
  • 你的圈子,決定你人生的高度
    你的圈子,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你是什麼性格樣的人,就會有相同性格的朋友;你有著什麼樣的身份地位,就會踏入相應的社交圈;你有著什麼樣的興趣,就會結交相同愛好的人……這些和你有著相交點的人和物就是你的圈子,而你的圈子恰恰反映了你是什麼樣的人。
  • 一個人的人生高度源自向內求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夠達到預期的高度,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向成功靠攏多一些。但在前行的這一路,難免遇到風雨坎坷,許多人便會習慣性地抱怨指責:出身不好,時運不濟……然而,人身上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學習的能力,具備向內求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