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財網
為加快打造生物醫藥世界級產業集群,上海自貿試驗區與高瓴資本「深度合作」,將在外高橋保稅區形成生物醫藥產業生態閉環。
11月20日,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管理局與高瓴資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搭建生物醫藥生態體系,孵化更多創新項目。
同時,雙方還將持續推進以擁有藥品臨床試驗機構(GCP)備案的醫療機構為核心、研發為路徑、商業化生產跟進、金融資本為支撐的完整產業生態閉環。
高瓴資本聯席首席投資官、合伙人易諾青表示,中國醫藥領域有著巨大的未滿足需求,其中生物創新藥產業的開拓與發展在整個醫療體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醫療健康產業上下遊之間正在發生強烈的耦合作用,高瓴希望發揮紐帶和橋梁作用,促成產學研醫的通力合作,助力產業發展資源配置,構建一體化創新生態。」
醫療健康產業一直是高瓴資本的投資重點。11月17日,高瓴資本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布了三季度末美股持倉情況。數據顯示,高瓴資本在美股市場持有89家公司的股票,總市值為132億美元,其中生命健康領域企業達47個。在高瓴資本三季度新進的22家企業中,有10家是生物製藥領域的企業。
今年2月24日,高瓴資本宣布成立專注於投資早期創業公司的高瓴創投,主要專注於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軟體服務和原發科技創新、消費網際網路及科技、新興消費品牌及服務四大領域的風險投資。
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與高瓴資本的戰略合作載體,是總規劃2平方公裡的外高橋生物醫藥產業園,這也是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新研發、產業化、改革試點、產學研醫合作等方面享有政策支持。
根據規劃,外高橋生物醫藥產業園將重點發展創新藥物和高端醫療器械的研發轉化製造產業鏈,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
作為戰略合作的成果,包括高瓴創投醫療器械園項目、百濟神州上海研發中心,以及高瓴資本投資的馴鹿醫療等項目落地產業園。
截至三季度末,在高瓴資本的美股持倉中,百濟神州為其第二大重倉股,高瓴資本已經連續投資百濟神州8次。
成立於2010年的百濟神州,專注研發分子靶向和免疫抗癌藥物,於2016年登陸納斯達克(BGNE),2018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06160.HK),是我國首家兩地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11月15日,百濟神州公告稱,董事會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並將該股份於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建議發行人民幣股份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完成。
作為外高橋生物醫藥產業園代表性項目之一,百濟神州上海研發中心20日正式啟用。這是百濟神州全球布局的第二個研發中心,目前已建立了超過4000平方米的高標準實驗室,打造從靶點驗證、抗體發現到早期生產工藝研發(CMC)的一體化抗體藥物發現流程,將重點開發針對各類惡性腫瘤的大分子抗體藥物。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究和亞太臨床開發負責人汪來表示,未來一年,上海研發中心臨床前研究團隊的規模將拓展至超過700人,可同時開展近25項臨床前項目的探索。
「這不僅將為百濟神州新一輪的創新浪潮提供長期的管線儲備,也將進一步強化創新策源能力,驅動更多全球首創新藥的研發,幫助我們在未來十年的全球角逐中贏得優勢。」 汪來說。
當前,百濟神州在全球共有超過70項臨床研究正在開展。汪來說,百濟神州還有豐富的早期臨床管線,目前共有34個候選藥物,其中9個擁有全球權益。至2021年底,百濟神州將可能有12款上市藥物。
當天,百濟神州還與上海阿特蒙醫院正式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方擬共同設立「百濟阿特蒙產業轉化研究院」,未來致力於臨床研究和臨床轉化的長期合作。上海阿特蒙醫院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的首創性醫療機構項目。
近期,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域在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領域頻頻發力。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陳彥峰表示,未來,保稅區域將全面推進全球生物醫藥頂尖力量集聚,全力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高地,推動區域生物醫藥產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目前保稅區域已有7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涵蓋了研發檢測,藥品、醫療器械銷售、倉儲和供應鏈管理,專業技術服務,以及綜合醫院、專科醫院,醫療設備租賃等全產業鏈環節。
數據顯示,2019年,保稅區域生物醫藥產業實現經營收入2000億元,貢獻稅務部門稅收超百億,全國1/3的進口藥品和1/4的進口醫療器械源自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