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瓴資本再次加倉的泰格醫藥,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

2020-12-22 騰訊網

在A股打拼了近8年、高瓴資本熱捧的泰格醫藥於7月19日通過了港交所聆訊,據傳本周將開始招股。大家都說泰格醫藥是國內CRO(藥物研發外包服務)龍頭企業,但我們似乎已經知道國內的CRO龍頭企業是藥明康德、康龍化成,但為什麼還稱泰格為國內CRO龍頭企業呢?另外,泰格醫藥又有什麼過人之處讓高瓴資本兩次購買其股份呢?

截至2020年一季度,高瓴資本持有泰格醫藥750萬股份,佔比總股本1%,截至7月22日收市高瓴持倉市值達8.41億元。實際上早在2018年6月高瓴資本就首次買入500萬股泰格醫藥,可以說這筆交易至今收益頗豐。

根據不完全統計,在CRO/CMO行業,高瓴資本不僅只投資了泰格醫藥一家,還投資了藥明康德、方達控股、藥明生物、凱萊英等同賽道公司。光在CRO/CMO行業,高瓴資本至今累計持倉市值就已經超過150億港元。

數據來源:新浪財經,富途證券整理

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泰格醫藥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我們可以先從醫藥外包行業開始。接下來我們將了解醫藥外包行業誕生的背景、行業的產業鏈和產業價值鏈,這樣我們便可以了解到泰格醫藥所處的行業賽道是否值得我們關注和投資。最後,我們再詳細地分析泰格醫藥的情況。

醫藥外包行業

1)醫藥外包行業定義

通過合同形式為製藥企業、醫療機構、中小醫藥醫療器械研發的企業,以協助製藥及生物科技公司設計、執行及管理其研發項目,減低其營運風險,並加速安全有效藥物及醫療器械的開發。

2)醫藥外包行業解決行業痛點

新藥研發主要分早期探索-臨床前研究-臨床前試驗階段-審批上市等四個主要階段,過去傳統的醫藥企業必須從頭到尾把這四個階段全部完成,走完這一套流程大概需要10年和10億美元以上。

數據來源:動脈網,富途證券整理

但是,隨著全球新藥研發及銷售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新藥研發時間成本及支出不斷提高、仿製藥對原研藥的衝擊,大型藥企開始難以獲得高額利潤。根據德勤《2019醫藥創新藥回報評價》,新藥的研發回報率從2019年的10%直線下降到2019年的1.8%,但研發成本從2010年的11.9%上升到19.8%。

國內外大型製藥企業為了縮短研發周期、控制成本、同時降低研發風險,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到疾病機理研究、新藥靶點發現等早期階段,後續的研發等相關服務便由醫藥外包公司負責

CRO機構主要服務包括研發中晚期及開發階段涉及的藥物化合物篩選及研發、數據採集分析、臨床、委託生產或加工等產業鏈環節委託給醫藥研發服務企業。

3)醫藥外包行業特點

a)CRO偏向於勞動密集型行業。產能和成本是衡量CRO企業經營能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源於CRO/ CDMO 市場的繁榮,頭部企業訂單均處於溢出狀態,因此產能成為制約公司發展的重要因素。其員工數量作為CRO/CDMO產能的間接指標,增速往往和公司收入增長呈現較強的正相關關係。

b)與創新藥、仿製藥、生物仿製藥市場的發展密切相關。美國是全球第一大製藥市場,中國是第二大市場。近幾年中國醫藥市場快速發展,另外中國擁有相對充足的高素質醫學專業技術人才,兩者的結合使中國的醫藥外包行業得以快速發展。

4)醫藥外包產業鏈&產業價值鏈

境外外包概況:全球銷售額排名靠前的外包服務公司主要有IQVIA(原昆泰)、Covance(科文斯)等。IQVIA(昆泰)是世界上最大的CRO 組織,Charles River(查爾斯河實驗室)是安全性評價龍頭公司。

本土外包概況:國內知名外包公司有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博濟醫藥等。其中康龍化成和藥明康德具備大規模的實驗室化學服務能力,泰格醫藥和博濟醫藥業務專注於臨床期藥物開發服務,凱萊英和博騰股份業務專注於CDMO藥物開發階段的工藝研發及生產業務(CDMO簡單理解,就是外包生產)。

根據新藥研發領域中客戶服務階段的不同,醫藥研發服務一般分為合同研發服務(CRO)、合同生產業務/合同生產研發業務(CMO/CDMO)。根據下圖,CRO又可以細分為藥物篩選、藥物研究、藥物評價、臨床I-III期CRO,其中臨床階段CRO是最為關鍵的階段,佔新藥研發費用的約70%。

數據來源:昭衍新藥公司公告,富途證券整理

4)醫藥外包行業規模

2019年,臨床合同CRO研究機構市場佔藥品合同研究機構市場最大部分,佔全球藥品合同研究機構市場總額64.9%。同樣,在中國臨床合同CRO研究機構市場佔了中國藥品合同研究機構市場總額 54.4%。

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富途證券整理

根據以上的行業分析,我們大概了解醫藥外包行業的產生是解決控制新藥研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等問題。我們知道在醫藥外包的細分領域裡,產業鏈價值最高的是臨床CRO(泰格醫藥所處領域),接下來我們為大家詳細介紹泰格醫藥這家公司。

泰格醫藥

一、公司概況

公司是一家專注於為新藥研發提供臨床試驗全過程專業服務的合同研究組織(CRO),為全球醫藥醫療器械創新企業提供綜合全面的臨床研究服務與解決方案,目的是協助全球藥企和醫療器械企業降低研發風險縮短研發周期節約研發經費推進產品市場化進程。(與藥企不是競爭關係,而是合作共贏關係)

二、發展歷程

泰格醫藥在2004年開始成立,2012年在A股的創業板上市,2020年7月在香港上市。2014年收購方達控股Frontage Labs(提供醫藥和農藥實驗室相關服務),2015年方達控股在港上市。2015年收購韓國最大的合同研究機構Dream CIS,2020年5月Dream CIS在韓國證券交易所上市。

在過去的16年裡,泰格醫藥通過不斷收購和成立相關的子公司完善其臨床CRO業務。截至2019年年報,泰格醫藥共有66家子公司,重要子公司均佔絕對控股權。

三、核心業務

根據下圖,我們可以知道泰格醫藥的定位是細分領域規模最大的「臨床CRO」。

數據來源:東莞證券研究所,富途證券整理

泰格醫藥的臨床CRO業務又進一步細分為 臨床試驗技術服務 和 臨床試驗相關服務及實驗室服務。

數據來源:泰格醫藥招股說明書,富途證券整理

這兩項業務的增速均比較快。公司2019年臨床研究相關服務和臨床試驗技術服務營收佔比分別為51%和48%。從2017年至2019年,臨床研究相關服務營收從8.2億元上升到14.46億元,CAGR為32%。技術服務營收從8.2億元上升到13.47億元,CAGR為28%。

數據來源:wind,富途證券整理

1)臨床試驗相關諮詢服務

主要包括數據管理及統計分析、臨床試驗現場管理SMO及受試者招募、醫學影像以及子公司方達控股提供的實驗室服務。從2014年至2019年,相關諮詢服務營收從3.34億元上升到14.46億元,CAGR為34.06%,近幾年臨床試驗相關諮詢服務毛利率維持48%附近水平。

未來隨著臨床階段訂單上升,分析數據量增加和SMO管理需求產能上升影響,相關諮詢服務有望繼續維持30%以上增長率。

2)臨床技術服務

臨床試驗技術服務包括I到IV期臨床試驗、醫療器械臨床研究、醫學註冊、BE等。從2014年至2019年,技術服務營收從2.77億元上升到13.47億元,CAGR為37.21%,2019年臨床試驗技術毛利率為43.80%,同比提升5.23%,為近幾年首次突破40%水平線。(毛利率是公司核心壁壘的重要參考指標)

泰格醫藥的技術服務增速高於臨床CRO行業增速,未來隨著一致性評價推進和創新藥臨床試驗數量提升等利好因素影響,技術服務有望繼續保持高增長。

四、財務分析

公司營收和淨利潤快速增長。2019年公司營業總收入28.03億元,同比增長22%,從2010年至2019年,公司營收從1.23億元增長至28.03億元,CAGR為41.53%,營收增長長期跑贏CRO行業增速。

2019年公司歸母淨利潤8.42億元,同比增長78.24%;從2010年至2019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從0.32億元增長至8.42億元,獲得了數十倍的利潤增幅。

國內收入佔比提升,國內一致性評價帶來大量臨床試驗需求的訂單,公司國內營收和利潤佔比近年來快速提升。從營收角度看,2019年,國內營收16億元,同比+29.66%;國外營收12億元,同比+12.85%,國內增速明顯高於國外增速。從利潤角度看,2019年國內和國外分別實現利潤12.34億元和10.66億元,分別同比+70.91%和+10.47%。

由於國內BE試驗和創新藥臨床需求大增,未來國內業務增量有望維持高增長,而國外業務有望維持穩定增長。從2014年至2019年,國內營收佔比從35.41%提升至57.08%,利潤佔比從29.76%提升至53.65%,整體來看國內業務業績佔比已超過半數。

(註:一致性評價是指對已批准上市的仿製藥,仿製藥與原研藥品質量和療效一致的原則)

盈利能力穩步提升,三費控制得當。2019年公司毛利率達到46.48%,同比+3.37%;2019年淨利率達到34.79%,同比+12.76%,毛利率和淨利率提升主要是由於營收大增和投資收益上升。

三費方面,2019年銷售費用率為2.89%,管理費用率為12.49%,財務費用率為0.36%,三費總體水平比2018年下降了0.57%,主要是管理費用率的下降。(臨床CRO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管理費用裡的人力成本佔比最高。2019年員工數量同比增加27%,但管理費用率下降,說明公司的人力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五、泰格醫藥與同行業對比

根據下圖,以下境內公司裡有臨床CRO業務的公司為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和博濟醫藥,我們將對這三家公司進行相關行業數據對比。雖然這三家公司都有臨床CRO業務,但他們的公司的業務卻有所不同。

其中,藥明康德的業務從臨床前CRO到CDMO,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新藥研發和生產服務。泰格醫藥只專注於臨床CRO業務,具有行業領先的強大質量控制標準,質量管理體系涵蓋項目的每個階段。博濟醫藥的業務有臨床前的安全性評價和臨床CRO。

從營業收入來看,藥明康德的營收規模是最大的(臨床前CRO增速明顯),泰格醫藥2019年的營收為28億元,同比增速為22%,博濟醫藥的營收規模現目前階段非常小,增速較快。從扣非淨利潤分析,泰格醫藥表現最優,同比增速達56%,藥明康德和博濟醫藥的兩家增速為負值。

數據來源:wind,富途證券整理

泰格醫藥的毛利率和淨利率在三家公司中表現最優,其提升主要是由於營收大增和投資收益上升。

數據來源:wind,富途證券整理

正如我們前文所提到的,CRO偏向於勞動密集型行業,因此產能和成本是衡量CRO企業經營能力的重要指標。其員工數量作為CRO/CDMO產能的間接指標,其增速往往和公司收入增長呈現較強的正相關關係。

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出,泰格醫藥的員工增速是最快的,間接反映其公司在未來幾年訂單增長情況以及公司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泰格醫藥2019年人均收入小幅下降(右圖),我們認為主要源於過手費下降導致的收入結構調整;

數據來源:wind,富途證券整理

總結

高瓴資本在這CRO/CMO黃金賽道累計持倉市值就已經超過150億港元,醫藥外包行業的誕生是為了解決控制新藥研發成本、縮短研發周期等問題。中國是全球第二大製藥市場,同時也擁有相對充足的醫學專業人才,兩者的結合使得中國的醫藥外包行業快速發展。另外,醫藥外包行業主要分為臨床前CRO、臨床CRO、CDMO等,其中臨床階段CRO是最為關鍵的階段,佔新藥研發費用的約70%

了解整個醫藥外包產業鏈之後,我們知道泰格醫藥是國內CRO(藥物研發外包服務)龍頭企業,但只是CRO裡的一個細分領域的龍頭,且處於產業鏈價值最高的臨床CRO領域。泰格醫藥只專注於臨床CRO,通過不斷收購和成立相關的子公司完善其臨床CRO業務。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在同行業對比裡看到其毛利率、淨利率、扣非淨利潤和員工增速均表現最優。

編輯/elisa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相關焦點

  • 高瓴資本頻現定增戰投名單,醫藥生物股成其偏愛領域
    據Wind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到7月13日,高瓴資本擬定增入股的A股公司有5家,其中屬於醫藥生物行業的有3家,包括凱利泰、凱萊英、健康元。而此前已經入股的醫藥生物公司還包括金域醫學、泰格醫藥、愛爾眼科、藥明康德、甘李藥業、君實生物、信達生物、瀚暉製藥等。可見高瓴資本尤愛醫藥股。   7月12日晚間,健康元發布定增預案,高瓴資本為本次定增的認購方。
  • 頻現定增戰投名單 高瓴資本A股布局青睞醫藥股
    7月13日,高瓴資本再次出現在健康元定增戰投名單中,而這也系高瓴資本年內擬通過定增入局的第5家A股公司。根據健康元披露的定增預案,公司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1.73億元。從公告來看,健康元此次發行對象僅有一個,即高瓴資本。換言之,高瓴資本包攬健康元此次非公開發行的全部股份。
  • 高瓴資本2020的高紅與躁動 「時間朋友」不割韭菜!
    作為其最大的機構投資者,高瓴資本自然押中大寶。何以在寒冬裡,春風行走?近期,神秘而低調的張磊罕見發聲:再次提及了他那位「老朋友」---時間。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年是高瓴出手頻次最高一年,至今已投70多次,醫療健康佔比接近一半。11月17日,高瓴資本公布三季報:其持有生物醫藥領域企業高達47家,總市值132億美元;在三季度新進的22家公司中,10家為生物製藥領域企業。
  • 沃森生物71億隱秘野心:高瓴資本、「泰格系」兩度接盤,李雲春為何...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沃森生物71億隱秘野心:高瓴資本、「泰格系」兩度接盤,李雲春為何棄澤潤如雞肋?一場電話會引爆周末的資本圈,反轉劇情之下,沃森生物出售旗下HPV疫苗子公司澤潤「難產」。高瓴資本、「泰格系」兩度接盤投資者憤怒的點在於為何屢屢在旗下子公司即將輸血之時「賣子」。此前,沃森生物也曾棄子嘉和生物,2018年6月21日,沃森宣布,將其持有的嘉和生物8.6455%股權轉讓給康恩貝,交易對價約3億元。
  • 沃森生物71億隱秘野心 高瓴資本、「泰格系」兩度接盤,李雲春為何...
    高瓴資本、「泰格系」兩度接盤   投資者憤怒的點在於為何屢屢在旗下子公司即將輸血之時「賣子」。  此前,沃森生物也曾棄子嘉和生物,2018年6月21日,沃森宣布,將其持有的嘉和生物8.6455%股權轉讓給康恩貝,交易對價約3億元。
  • 沃森生物「賤賣資產」背後浮現「泰格系」,何方神聖?
    神秘「泰格系」:醫藥大佬,也是投資大佬?公開資料顯示,上海澤潤2019年12月份的一輪戰略融資中,泰格醫藥和盈科資本(泰格醫藥為基石投資人之一)、高瓴資本並列位於投資方一欄。事實上,泰格醫藥雖然是一家醫藥公司,但其已有一張龐大的投資版圖。除了直接參控股一些企業,還成立了多個投資平臺,專門進行投融資、併購等業務,甚至一些網站會用到「投資機構」這個詞來形容泰格醫藥。2004年,英國牛津大學免疫學博士葉小平和同為醫藥學畢業的妻子曹曉春同創辦泰格醫藥。
  • 偏愛CRO和骨科的高瓴資本卻盯上了這家公司
    在此之前,高瓴資本還持有三隻A股,分別是愛爾眼科(300015.SZ)、泰格醫藥(300347.SZ)和藥明康德(603259.SH)。其中、藥明康德是高瓴資本的長期投資企業,兩者的淵源始於早在5年前就開始了。高瓴資本對愛爾眼科和泰格醫藥的投資則均始於2018年。
  • 賽科希德、泰格醫藥上市;14家企業融資
    2、綜合生物製藥研發服務提供商泰格醫藥港股上市 8月7日,綜合生物製藥研發服務提供商杭州泰格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敲鑼。 2012年8月17日,泰格醫藥在A股上市,上市8年來股價已經翻了15倍,總市值達804.9億元。
  • ...先健科技:配售完成,高瓴火速二次加倉的先健科技,市場在期待什麼?
    高瓴在兩周內,便成為了先健科技的第二大股東,第一大機構股東,在過往的案例中,這麼快速的布局甚為罕見,反映出了高瓴強烈看好的信號。01高瓴加倉,看中了什麼?一旦看好,長期支持,並參與到企業的創新和發展中,和企業共同成長。」據公開資料,高瓴資本在生物醫藥投入主要領域包括:創新藥、創新器械、醫藥外包CXO以及醫療服務四個領域。目前高瓴資本在醫療大健康領域已投資超過了1200億元。今年我們看到高瓴資本在創新器械上布局尤其多。
  • 除了藍月亮,亞洲最大私募高瓴在二級市場還買過啥?
    毫無疑問,押注10年的高瓴資本是本場最大贏家。按照瑞銀早前給予藍月亮的估值為780億至936億元,如果以最低值780億計算的話,高瓴的持股市值將達到78億元,加上已經分紅的2.3億港元,當初投入的不足3億元人民幣,或將大賺超20倍。作為亞洲頂級的私募機構,高瓴資本素來在一級市場有著非常大的名氣,但事實上,其在A股二級市場也一直在低調耕耘。
  • 高瓴資本「加注」外高橋保稅區,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生態閉環
    來源:一財網為加快打造生物醫藥世界級產業集群,上海自貿試驗區與高瓴資本「深度合作」,將在外高橋保稅區形成生物醫藥產業生態閉環。11月20日,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管理局與高瓴資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搭建生物醫藥生態體系,孵化更多創新項目。
  • ...泰格造就2020亞洲最大生物醫藥IPO;資管規模增長需求使S基金...
    啟明兩次押寶,泰格醫藥造就2020亞洲最大生物醫藥IPO8月7日,泰格醫藥(03347.HK)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今年以來亞洲生物醫藥公司IPO規模最大的項目。泰格醫藥發行價格為每股100港元,開盤大漲19%,市值1019.26億港元。在本次成功上市後,泰格醫藥也成為繼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後國內第三家A+H上市的CRO企業。
  • 頻頻失手,4300億高瓴資本投資神話能否繼續?
    如果把由林林總總、形形色色企業構成資本市場比作夢想發生之地,那作為背後推手的投資公司扮演的便是夢想實現家一角。在中國諸多資本造夢者中,高瓴資本無疑是佼佼者之一。這家投資巨頭滋養了百度、京東、騰訊等一眾大牌企業。
  • 億騰藥業終止IPO背後 泰格醫藥投資「朋友圈」隱現
    泰格醫藥通過旗下的投資平臺,分別持股淄博韻澤、永修觀由15.79%、32.06%。 就在幾天前,泰格醫藥的另一隻「鴨子」,即持股的億騰藥業,被上交所終止審核IPO。資本運作連續受挫,泰格醫藥精心布局的投資網,也逐漸顯露。
  • CRO賽道美如舫 泰格醫藥能否頂格打新?
    而作為創新藥產業鏈中的賣鏟人,CRO(臨床研究組織)企業持續受益,不少企業給投資者帶來了豐厚回報。智通財經APP觀察到,在A股打拼了近8年、高瓴資本熱捧的泰格醫藥於7月19日通過了港交所聆訊,據傳本周將開始招股,美銀證券、海通國際、中信裡昂證券和中金公司是泰格醫藥的擔任聯席保薦人。
  • 隆基股份股價年內漲2.44倍 高瓴資本158億入股一日浮盈35億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沈右榮密集下注中國能源,高瓴資本助力中國企業布局新能源之時,自身也收穫不菲。12月21日,《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發布,受此消息影響,A股市場多家新能源企業股價表現強勢。
  • 藏在高瓴資本《價值》最重要的觀點
    3.包括 高瓴資本後期投資的CRO賽道的幾個公司,隨著港交所,科創板 包括創業板都允許虧損的生物醫藥公司 上市,國內的創新藥公司進入 黃金髮展期,CRO賽道的幾個公司是賣鏟子的,符合歷史大趨勢。第3章到第7章是本書的乾貨部分1.張磊是文科出身,他對醫藥,TMT網際網路,企業服務SAAS 這些理科技術都不了解,但是他和特斯拉的馬斯克一樣喜歡從事物的「第一性原理」來思考問題,不墨守成規。高瓴資本的投研方法和其他機構一樣,也是分析商業模式,分析競爭格局 ,關注成長空間 ,關注進入門檻,關注管理層有沒有大的格局 。
  • 高瓴資本張磊:90%的人不能理解,到底什麼才是時間的朋友
    以價值投資為核心的高瓴資本,正在成為市場的引導者,幫助更多的企業回歸價值創造。 張磊創立的高瓴已經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更支持和參與了一批偉大企業的誕生和成長。
  • 巨鱷高瓴資本158億高位豪賭隆基的邏輯是啥?丨一號分析
    縱觀國內及港股市場,高瓴資本以往投資的主要個股包括:做鞋子的百麗國際,家電第一股美的集團、A股第一牛股恆瑞醫藥、國內創新藥CRO龍頭藥明康德、轉換器及開關插座的NO1公牛集團、白酒白馬股五糧液等。清一色的醫藥、消費類。從今年起,這家著名投資機構開始了新的徵程。高瓴資本在今年9月出資5.8億港幣、認購信義能源2.32億股,持有對方總股本的3.26%。
  • 高瓴又神了!三季度重倉8家中概股,精準加倉蔚來、理想、小鵬汽車
    生命健康領域企業數量佔比過半在高瓴的持倉組合中,生物科技、醫療製藥企業一直都是重點。在高瓴本季度新進的22家企業中,有10家都是生物製藥領域的企業,高瓴的89個持有公司中生命健康領域的企業達到了47個。其中,高瓴連續投資了8次的百濟神州,多個季度位列前五大重倉股,在三季度持倉數據中,百濟神州的持有市值排在第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