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醫生戰地實錄:交火雙方傷員同時救,進醫院先繳械

2021-01-15 八點健聞

看了「無國界醫生」紀錄片而感動,自己也成了一名無國界醫生。接到任務時,心情複雜。有期待,也有對危險的擔心。到達阿富汗當天就搶救了一位被子彈打穿腎臟的婦女。直面生命脆弱。一位8歲受傷女孩,4次手術也沒能挽回她的生命。兩年後,所在醫院被美軍轟炸,14名無國界醫生死亡。搶救別人的人,最後連自己都不能倖免。總有一些東西應該凌駕於政治之上,比如治病救人。

Mikhail Galustov

無國界醫生急救室醫生在阿富汗昆都士創傷中心為一名傷者實施搶救。

編者按:

「無國界醫生」創立於1971年的法國巴黎,旨在為受衝突、疫病、天災、人禍影響的地區提供無償的醫療援助,是全球最大的獨立人道醫療救援組織之一。「無國界醫生」不隸屬於任何政權或政治、經濟、宗教團體,他們秉承「中立、獨立、不偏不倚」的原則,對危困人群提供一視同仁的救治,1999年獲得世界諾貝爾和平獎。

過去一年,「無國界醫生」的項目遍及70多個國家,其中超過半數項目是在武裝衝突、內部局勢不穩定或戰後地區開展。在中國內地,總計有40多名救援人員通過「無國界醫生」的考核,進入後備人才庫,處於隨時待命狀態。

八點健聞近日訪問了一位來自廣州的無國界醫生趙一凡,他曾在2013年4月至6月間,參與了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昆都士創傷醫院的前線救援任務。該醫院在2015年被美軍炸毀,造成至少14名無國界醫生工作人員死亡。

本文系八點健聞根據被訪者口述整理寫作而成,為更真實展現被訪者的經歷和感受,本文以第一人稱敘述。

接到任務那天,我心情複雜

我第一次知道「無國界醫生」這個組織是在2012年。那年7月,我和太太偶然看到了旅遊衛視一檔《行者》的節目,播了6期與「無國界醫生」有關的紀錄片。紀錄片主角之一是一位名叫鄒有銘的香港急診科醫生,他參加了「無國界醫生」組織,來到南蘇丹一個叫皮博爾的地方,住在帳篷裡,給附近20萬村民免費治病。當時他才20多歲,是當地唯一的醫生。

我倆看得眼淚汪汪的,因為我們都是醫生,很容易被那種純粹的理想感動。那時候,我在廣州一家公立三甲醫院的麻醉科工作了10多年,剛剛晉升為副主任醫師。你知道,大型三甲醫院高強度的工作,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那天,我和我太太四目相對,沒等我開口,她就說,如果你想去的話,就去吧。

那年的8月底,我就在「無國界醫生」網站上填了報考信息,很快就收到了通知,並參加了幾輪考試。最後一輪的面試地點在香港,是我太太陪我去的,考題還挺難的,考完已經是一頭大汗。沒想到過了大半個月,我接到了錄取通知。

2013年1月,我就接到了第一個任務——到阿富汗昆都士省的創傷醫院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前線救援。

現在回想起來,接到任務的那一天,我心情挺複雜的。首先,當然是期待,畢竟是自己很想做的事,也為之付出了努力,等來了夢想成真的時刻。其次,有點擔心。阿富汗是一個充滿武裝衝突的伊斯蘭國家,曾經有5名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執行人道救援時被殺害,導致無國界醫生退出這個國家長達5年之久。再加上我的女兒當時剛出生不久,於情於理我都不應該離開。

於是,我們開了一次家庭會議,兩邊的老人簡直炸了,一致反對。後來還是我太太堅決地支持了我的決定。

抵達當天晚上就做了第一臺手術

2013年4月6日下午4點多,經過3天的輾轉和顛簸,我終於抵達了阿富汗昆都士省。昆都士位於阿富汗北部山區,是阿富汗第5大城市。儘管醫院就在市中心,但當地的馬路、建築和風土人情,更像我小時候待過的中國農村。唯一不同的是,這裡的大街上,隨處可見裝甲車和端著槍的士兵。

紅圈處便是阿富汗昆都士省

我對昆都士創傷醫院的第一印象還不錯,畢竟不是扎在野地裡的帳篷醫院。醫院裡總共有兩間手術室,設備很簡陋,手術使用的麻醉監護儀和麻醉劑,都是過時很久的產品,可能連我的老師都沒見過。我一度以為,設備簡陋是因為缺錢。後來才知道,選用這些基礎款的設備,是為了保證損壞時更容易修理。設備的可及性,是前線救援的第一準則。

我在阿富汗的第一臺手術來得很突然。抵達醫院的當天傍晚,我剛剛領了值班手機回到宿舍。洗澡洗了一半就聽到手機在響,醫療統籌在電話裡很著急地告訴我,一名本地婦女腰部受了槍傷,子彈打穿了她的腎臟,急需進行剖腹探查和腎切除手術。

△圖片來源:趙一凡/MSF

在阿富汗,趙一凡和外科團隊們在兩個月時間裡完成了500多臺手術。

我趕到手術室的時候,其他醫護人員都已經就位了。我掃了一眼,外科醫生是丹麥人,另一個麻醉醫生是希臘人,麻醉護士是當地阿富汗人。大家的英語都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所幸我的專業英語詞彙量還可以,配合具體的場景,第一臺手術還算順利完成。

這位婦女醒過來後,說的第一句話是:「手術做了嗎?」我當時心裡很高興,因為她在手術中沒有任何感覺,說明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麻醉。

同時收治敵對雙方勢力的傷者

在正式進入工作狀態後,節奏就變得非常快,當地需要做創傷手術的病人實在太多了。我印象最深的一點是,那兒的孩子特別容易受傷。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說阿富汗的家庭普遍會生很多小孩,家長管不過來,就讓孩子自己在外面玩,到了飯點回家吃飯就行。我曾經見過一個小女孩,跟著哥哥去耕地,一個不當心,三個腳趾頭就被剁掉了。

MSF149194

Andrew Quilty/Oculi

這名4歲的小女孩從屋頂上摔下來,摔斷了腿,被父親送到醫院接受治療。

我們曾經救治過一個2歲女孩。送來的時候,上下頜骨骨折,右嘴角撕裂達顴骨,傷口血流不止,必須咬著一堆紗布減少失血。她一直流淚,連張開嘴哭的力氣都沒有。看到這個病人的時候,大家都很犯愁,這麼小的孩子,面部傷勢又那麼重,麻醉和手術都很難進行。丹麥的外科醫生說,實在不行,我們就做氣管切開吧,上全身麻醉。這個手術其實很難,2歲的孩子,那麼小的脖子,那麼細的氣管,對任何一個外科醫生來說,成功率都不會太高。

後來,我提出可以嘗試「經鼻氣管插管」的辦法,這是我在國內做頭頸外科手術時積累下的經驗。但在當時情況下,這個辦法的風險也很大,它要求麻醉醫生的手要快且準,止血紗布一拿開,就要迅速把管子經過鼻子插到氣管裡去。但凡慢一點點,血流進氣管,病人就會窒息死亡。

感謝上帝!那天插管很成功。90分鐘後,骨折部位固定,口角撕裂被美容縫合,氣管插管移除,小女孩在無痛苦情況下甦醒,手術成功了!那一晚,在手術室裡,大家擊掌相慶,有人唱歌宣洩情緒,也有人和小女孩的父母抱成一團,哭成了淚人。

在無國界醫生的工作守則裡,中立和不偏不倚是很重要的一條,這也意味著我們可能會同時收治敵對雙方勢力的傷者。

我們曾經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先是收治了一名當地警察,這位警察在與反對派的對抗中,被炸掉了兩條腿,我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從失血性休克中搶救回來。結果沒過兩天,我們又收治了另外一位病人,有人說他是當地反對派武裝力量的一位士兵,中了槍傷,來做腹部清創手術。

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這兩個病人同時在病房中接受治療,但相安無事,直到反對派的那個士兵先一步出院。這就是「無國界醫生」組織的立場,不偏不倚,認同每個人都有得到醫療救治的權利。

Michael Goldfarb/MSF

無國界醫生的醫院、宿舍門口,以及來往車輛上都有無國界醫生的標誌以及武器不得入內的標誌,以確保組織的中立立場。

當然,我們也會儘量避免衝突的發生。比如在醫院門口、宿舍、救護車輛上貼上無國界醫生的標誌,以及「武器不得入內」的告示。所以,你有時會看到,有的士兵被同伴攙扶進醫院之前,要把身上背的火箭炮或槍枝卸掉,軍裝脫下來,專門留一個人在外面看管或帶走。這一點,是「無國界醫生」項目得以在當地開展的底線,對我們自己也是一種保護。

圖片來源:趙一凡/MSF

無國界醫生的項目上不會尋求武裝保護,醫院門口會有武器不得入內的標誌,說明組織的中立立場,救援人員也會穿有組織標誌的衣服。

8歲受傷女孩因發生腸瘻而離世

無國界醫生的工作,很容易給人帶來滿足感,也很容易帶來失落感。我們救活過很多傷者,也免不了看到其中的一些人在我們眼前離世。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巴斯敏娜的8歲女孩,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有一天,她跟著父母去參加一場婚宴。結果婚宴上發生打鬥,巴斯敏娜被流彈打中了腹部。

她被送來醫院的時候,肚皮被割開了,腸子流在外面,她的父母用一條紅色的毛毯把她裹住,輾轉了好幾個小時才把她送過來。我們用了最大的努力去搶救她,給她輸血,並把庫存的最後一條中心靜脈導管用到了她身上。

在8天時間裡,她堅強地接受了4次手術。在做完第一次手術的時候,她還高高興興地邊吃香蕉邊和我們聊天。但到了第二天,她的肚子開始發脹。我們打開她的腹腔,確認了我們最不想看到的事——巴斯敏娜發生了腸瘻。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傷口癒合需要營養,而腸道是吸收營養的器官,偏偏傷口又長在腸道上。於是,病情陷入了死循環。在醫療條件稍好一點的地方,可以通過靜脈注射營養液來促進傷口癒合,但在昆都士,小女孩只能通過吃東西來獲得營養,我們什麼都做不了。

巴斯敏娜最後幾乎是餓死的。

COME AND GO,在昆都士創傷醫院,我們每天都要目睹大量的生命,在前一刻到來,後一秒離去。這也是無國界醫生的經歷,賜予我最寶貴的財富——讓我真正明白生命脆弱,活在當下。

MSF149178

Andrew Quilty/Oculi

一名小病人和父親一起在醫院裡等候接受X光掃描。

搶救別人的人最後連自己都不能倖免

如果滿打滿算的話,我在阿富汗待了66天。

我們一周工作6天,每周五放假。但因為當地緊張局勢的原因,我們也沒有什麼娛樂活動,最多的就是在宿舍樓頂的天台上聊天,聊各自的工作,聊自已國家關於醫療的那點事兒。偶爾有外向一點的同事,會用手機放放歌,還特別豪邁地給我們來上一段歌舞表演。我們還看過兩次投影電影,直接把畫面投影到隔壁房子的大白牆上。對了,我們還踢過一次足球,是在看不見陽光的地下室裡。

圖片來源:趙一凡/MSF

趙一凡在昆都士創傷醫院的同事們來自不同國家,有些至今仍保持聯繫。

在昆都士的兩個月裡,我交了兩個特別好的朋友。一個是來自哥倫比亞的骨科醫生,跟我年齡相仿,特別熱情。他告訴我自己去過廣東,還給我看手機裡在肇慶七星巖拍的照片,真的是親切感爆棚。還有一個是護士長,一個南非的老太太,現在應該已經快70歲了。她是無國界醫生裡的前輩,出過很多次任務,她和我分享了很多一線救援的心得體會,我很欽佩她。

圖片來源:趙一凡/MSF

趙一凡和外科團隊的同事合影。

2013年6月,我結束了阿富汗的救援任務,回到了廣州,和親人團聚。記得剛回到家不久的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昆都士創傷醫院裡又來了一個急診病人,我正打算給他做術前檢查。突然,我太太一把把我拍醒了,問我為什麼摸她的肚子。我這才意識到自己是真的已經回家了。

兩年後的2015年10月3日,美軍向阿富汗昆都士創傷醫院投下了211枚炸彈,造成至少42人死亡,包括14名無國界醫生、24名病人和4名病人親屬,其中就有和我一起並肩戰鬥過的兄弟。

Andrew Quilty

2015年10月3日,無國界醫生的昆都士創傷醫院被炸毀,組織停止在當地的工作,直至得到各方保證會尊重醫療設施後,於2017年在當地開設診所。

後來我才知道,空襲發生前4天,「無國界醫生」組織還向美國軍方多次提供了醫院的GPS坐標,重申其所在位置。得到各國認可的《國際人道法》早已規定,即使戰爭也有底線,衝突各方都不得攻擊醫療設施、醫療人員、救護車輛,但美軍還是向醫院投下了炸彈。

2017年,在得到各方遵守《國際人道法》,尊重醫療設施中立性的承諾後,無國界醫生才回到阿富汗昆都士,開設了一個門診,為傷勢或病情較輕的病人提供醫療護理,並在昆都士外運作另一間小型診所。

我曾經多次接到過任務邀請,但因為要照顧孩子都放棄了,每一次SAY NO的時候,心裡都特別遺憾。我和太太商量過,等到以後小孩長大了,如果還有任務找到我,我一定要大聲SAY YES!

毛曉瓊|撰稿

子木|責編

帶量採購擴圍再開標,敢降價和敢不降價的藥都有哪些?

最好的中藥出口日本歐洲,絕大部分中國人吃不到

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鄭琪|授權轉載

商務合作

上海:leslee 13916263824

北京:Jessie 13911125922

相關焦點

  • 對越反擊戰,她被譽為「戰地女神」,年僅18歲就獲模範稱號
    今天筆者介紹的這位女英雄就是其中的典型,她的名字叫鍾惠玲,在參軍入伍之前她是一個寂寂無名的小女孩,1983年1月,17歲的鐘惠玲在雲南大理入伍,成為了一名女兵,是第72醫院的話務員。眾所周知,南疆戰事持續了多年,許多戰事都犧牲在保家衛國的戰場上,在愛國心的驅使下,鍾惠玲主動申請到前線去參加戰鬥,在醫院缺少人手的情況下,她從話務崗位調到了傳染科當衛生員。
  • 戰地無嗎啡,鹽水當麻藥,你信嗎?| 揭秘安慰劑效應(一)
    ——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年 - 前370年)引子:戰地醫院奇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年,歐洲戰場上烽火連天,軍人傷亡慘重。美軍一所前線野戰醫院裡,止痛用的嗎啡針劑供應十分緊張。一天,前線又送來一名重傷員,急需馬上手術。
  • 敏感地帶傳來槍響,雙方爆發激烈交火,猛烈炮擊,印軍損失慘重
    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邊境關係時緊時緩,雙方因領土主權爆發的衝突從未中斷,而克什米爾問題是造成武裝衝突的主要原因。雖然雙方早前曾達成停火協議,但兩國局勢並未因此得到緩解。隨著兩國關係不斷惡化,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交火更加頻繁。
  • 在義大利抗疫的中國醫生:「戰疫」無國界 期待早日「戰勝」歸國
    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正在義大利錫耶納大學醫院進修的中國醫生祁雷的平靜生活,讓他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海外「抗疫戰」。病毒之前無國界,作為目前留在義大利錫耶納市的唯一一名中國醫生,他積極主動地分享中國的戰疫經驗,義無反顧地加入了這場全球抗疫阻擊戰。
  • 老山英雄徐良的救命恩人,戰地女神劉亞玲,右手手術刀左手光榮雷
    而當年在老山前線搶救他的女醫生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被稱為老山的戰地女神,她叫劉亞玲。當時,徐良的左腿血流如注,昏迷不醒。看見徐良的傷勢,衛生兵劉亞玲立即給他止血、清創、包紮,進行抗休克、抗感染搶救。劉亞玲是第四軍醫大學畢業,放棄可以分到最好的醫院的機會,來到老山前線。她比徐良早畢業一年。
  • 醫生因勸病人被打骨折刑拘,警方:雙方有錯,但醫生先動手打人
    8月27日,據紅星新聞報導, 安徽省含山縣人民醫院的主治醫生王翔因勸病人控制飲食,被病人兒子俞某找到理論,推搡過程中,王翔先動手拳擊對方眼部兩下,俞某則踢了王翔一腳致其左膝蓋骨折。事後,警方認定兩者互毆,王翔被處以行政拘留3日處罰。
  • 音樂無國界!中國抗疫戰歌《勇氣》正式全球發行
    音樂無國界!2020年10月1日零時,由著名男中音歌唱家、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教授演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援鄂醫生李佳作詞、音樂人袁清譜曲的抗疫戰歌《勇氣》在全球正式發行,首批58家音樂平臺上線了歌曲,這些音樂平臺包括Facebook
  • 這位日本女兵曾救下一百多名中國人,嫁給中國軍人後拒絕回歸日本
    透過歷史的瞳孔可以看到歷史長河波瀾壯闊,同時也蘊含著哲理,讓我們一起推開歷史的大門,感受古人的智慧吧 二戰時期,在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操縱下,日軍發動了慘無人道的侵略戰爭。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對侵略戰爭情有獨鍾,其中伊藤鬱子就是其中一位。
  • 俄媒報導:納卡衝突雙方多地再次交火
    原標題:俄媒報導:納卡衝突雙方多地再次交火參考消息網11月4日報導俄媒稱,在莫斯科參與下為交換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衝突中的戰俘和死者遺體而達成的脆弱停火再次被破壞。這是近期第三份籤署後立刻遭違反的停火協議。
  • 一線抗疫群英譜「戰地玫瑰」仲月霞:守好白衣天使「生命線」
    12年前,汶川抗震救災,她是醫院派出的首批醫療隊隊員。在北川縣陳家壩,她和戰友們救治了101名傷員。5年前,援非抗埃,她奔赴賴比瑞亞,在異國他鄉戰鬥了59天……一次次出徵,一次次戰鬥,為她贏得了「戰地玫瑰」的美譽。如今,這朵「戰地玫瑰」又一次綻放在抗疫一線。 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刊出的「一線抗疫群英譜」專欄文章《好一朵「戰地玫瑰」》。
  • 民國戰地記者眼中的滕縣保衛戰:守軍無一人偷生,唯有壯烈二字
    昔有中央社戰地記者親赴前線,將親眼所見記錄下來,遂刊登報紙之上,讓世人知曉滕縣血戰的慘烈之狀。 其中一段寫道:日軍驍勇,又有戰車火炮協助,我方武器即劣,又缺彈少藥,但人人均抱有必死之決心、犧牲之精神,雖然日軍用飛機大炮及自動火器,向滕縣城中猛轟整整一天一夜,守軍巋然不動,無一人棄城逃命。
  • 上海嘉會國際醫院2019關鍵詞: 「醫保」、「進博會」等引人注目
    作為上海首家綜合性國際醫院,嘉會國際醫院被視為滬上私立醫療機構的發展標杆之一,一直備受社會關注與矚目。近日,上海嘉會國際醫院盤點了2019年的發展關鍵詞,「醫保」、「進博會」等也赫然在列,充分說明了上海正在為國際醫療機構創造越來越平等和優越的發展環境。
  • 瀟湘晨報小報童走進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小小醫生」職業體驗營
    來自醫院急診科的護師郭君用一個常見的場景開場,瞬間帶動了臺下小朋友們的氣氛。小傢伙們紛紛支招,「喝口水、拍拍背、用手摳……」郭君解釋:「用『剪刀、石頭、布『也能救人。」8月15日,在8.19中國醫師節前夕,為向醫者致敬,瀟湘晨報小報童走進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小小醫生」職業體驗營,讓孩子們走進醫院、了解醫生,近距離感受醫生的職業。
  • 夜幕驚魂管「閒事」 伸張正義救傷員
    夜幕驚魂管「閒事」 伸張正義救傷員 2015-11-19
  • 盤點錯得離譜的3句話:科技無國界,先掙一個億,晶片像沙子
    但要說錯得最離譜、危害性最大的,莫過於這三句:科技無國界、先掙一個億、晶片像沙子!錯誤1:科技無國界這句名言的起源或許發自於法國的的科學界巴斯德,運用得最好的是美國,但又被中國的某家電腦公司領導推陳出新。之所以說美國用的最好,是美國以此為橄欖枝,向全世界精英人才廣發英雄帖:在哪兒工作都是為人類服務,我們這兒基礎設施好,待遇高,還能報效祖國,你幹嘛不來?
  • 新圩阻擊戰戰地救護所
    新圩阻擊戰戰地救護所大門新圩阻擊戰戰地救護所位於灌陽縣新圩鎮和睦村下立灣屯,為該村蔣氏祠堂,始建於清道光四年(1824年),磚木結構小青瓦,外牆飾精美的蜈蚣牆體,座北朝南,通面寬11.34米,通進深18.68
  • 坐標安平鎮,揭秘解放戰爭初期解放軍與美軍的數次交火事件和結局
    韓戰就先不說了,我們今天就擺擺解放戰爭時期發生的解放軍與美軍的直接軍事衝突事件,讓今天的美軍長點心眼。應該說,抗日戰爭的勝利,美國是出了大力的,不管他主要是支持國軍還是其他,總之是在支持中國抗戰。但在抗戰勝利以後,中國需要和平建設的時候,內戰卻爆發了。
  • 科技無國界:哈佛論文的「香蕉人」
    這篇論文先對比2018年10月和2019年10月這兩個時間段,武漢6所醫院停車場內車輛數量的變化。然後對比了這兩個時間段裡武漢網民在百度搜尋引擎檢索「咳嗽」和「腹瀉」這兩個關鍵詞的數量。最後得出2019年8月武漢已經有新冠疫情的結論。按照這個邏輯,美國應該還可以推斷出他們任何想要的更早年月的結論,因為冬春季節或者白天比晚上醫院車輛會更多。
  • 援助汶川地震,無國界救助病人,身患漸凍症的他這次又衝向了一線
    距離這場疫情的罪魁禍首-華南海鮮市場9公裡左右,有著一座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焦點戰場」醫院,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就是在這裡開始了他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戰鬥,他曾經是湖北第一位「無國界醫生」,援助過阿爾及利亞與巴基斯坦等國家。08年又率隊出徵,前往汶川地震重災區什邡市進行醫療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