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146個字訴盡武昌1800年歷史!武昌校園原創歌曲大賽,總有一首...

2020-12-18 大成武昌

14歲才女耗時一個月,

穿越重洋寫讚歌致敬「武漢英雄」;

情景表演再現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護國情懷;

老武昌人用146字的歌詞,

訴盡武昌1800年的歷史。

一場校園音樂爭霸賽

即將拉開帷幕!你,準備了嗎?

明天(1月3日),武昌區第二屆校園原創歌曲大賽將在武漢廣播電視臺演播廳迎來決賽。來自武漢音樂學院、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大學等高校的8名學生,將生動演繹8首原創歌曲,歌頌青春祖國,歌頌大美武昌。

此次大賽是武昌區品牌文化活動「我愛紅歌賽」的「姊妹篇」,至今已舉辦兩屆。本屆校園原創歌曲大賽以「我的祖國正青春」為主題,圍繞著歌曲創新設計比賽環節,廣泛徵集歌曲,謳歌新時代,唱響武昌好聲音。

1

老武昌人146字濃縮武昌千年史

旅遊達人深情表白「核潛艇之父」

▲宋傑

要想充分展現武昌的歷史,唱出武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說實話很難。

決賽歌曲《武漢之南》詞作者宋傑是武昌區史志研究中心主任,從事武昌歷史研究10多年,他深深地熱愛武昌,為了將武昌1800年的歷史唱出來,他翻閱了大量資料,反覆斟酌,最終寫出146字的歌詞。歌詞通過描寫時空轉換,穿插歷史人物,將武昌的歷史、武昌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完美呈現。

▲湛琦(右)

我去過國內很多地方,走的地方越多,越被祖國的和平安寧感動。

旅遊達人湛琦熱愛寫作,她為守護國家和平的「無名英雄」創作了兩首歌曲,成功入圍決賽。

《深海裡的你》中,湛琦以親人的視角深情表白「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在一次旅行途中,廣播裡播放著黃旭華的事跡,她的靈感噴湧而出,很快寫出了完整的歌詞,創作過程中一度被情緒感染落淚。決賽中,這首歌曲將以情景表演形式將女兒對父親的思念和愛深情演繹,把觀眾帶入歌聲裡。

有你在,正義在心中。說到做到,你們是城市的英雄。

湛琦希望通過歌曲展現新時代的英雄形象。在另一首名為《英雄》的作品中,她這樣評價武漢英雄:一個城市的安寧和諧離不開公安、消防、交警的默默付出,正是這群平凡崗位上的無名英雄為老百姓帶來了安全和幸福。

2

14歲才女穿越重洋致敬吳天祥

在美國宣傳武漢文化

▲張文萱

這是一首寫給無私奉獻者的讚歌,寫給努力前行的奮鬥者。吳天祥爺爺的故事給我了靈感。

14歲的張文萱,從大洋彼岸的美國寄來詞曲作品《與你同在》,經過層層選拔進入決賽。這首歌是她在武漢期間,經過上百次推敲歌詞、試寫曲子,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創作而成,歌曲飽含感情。

據了解,張文萱是土生土長的武昌人,得知此次校園原創歌曲大賽在徵集歌曲,原本在美國交換學習的她,幾次聯繫家人,將這首歌提交組委會。

張文萱說,這首歌有幸能進入決賽,讓她非常意外和激動,她也一直在向美國的同學介紹這位中國爺爺和武漢文化,在美國講武漢故事、武昌故事。

提前劇透!最燃的青春等你來看~

本屆入圍決賽的8首歌曲風格各異,有熱血奔騰,還有清雅委婉,配合演出的有中國傳統樂器,還有非洲特色的卡洪鼓,可謂包容萬象,精彩紛呈。

決賽現場,將通過專家評審和觀眾投票綜合評分,評選產生冠、亞、季軍以及優秀獎,獲獎選手將分獲優厚的獎金。

比賽過程將通過武漢廣播電視臺見微直播、一直播等平臺直播精彩盛況,歡迎廣大市民觀看。大賽同時製作的短視頻也將在武漢廣播電視臺融媒體矩陣、各大網絡平臺播出。

相關焦點

  • 凝聚濃濃愛意和敬意,8首原創歌曲講述「武昌故事」
    校園原創歌曲大賽楚天都市報1月5日訊(記者李慶 通訊員劉金峰 餘雨)昨日,武昌區第二屆校園原創歌曲大賽結束,來自武漢音樂學院、湖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高校大學生及中小學生同臺比拼,生動演繹了8首原創歌曲,歌頌青春祖國,歌頌大美武昌。
  • 武漢三鎮之一的武昌,歷史地位重大,1800年的古城註定不平凡
    九州通衢,楚天極目,登黃鶴樓,武漢三鎮風光盡收眼底,長江大橋猶如巨龍一般,連接著武昌與漢陽。作為是武漢著名的城市標誌,不論是黃鶴樓還是武漢長江大橋,它們在中國歷史上都佔用重要地位。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迄今已有1800餘年歷史。
  • 湖北武漢武昌在哪裡?武昌無所不在!
    比較起漢口,武昌歷史久遠的多,很滄桑,很軍事,很古舊,很歷史,很文化。我輾轉、穿梭漢口、漢陽、武昌,斷續許多年,終於成為一個基本不過長江的半武昌人,和少年時候,一日穿梭漢陽、漢口、武昌多次不同的是,熟悉了武漢風物、風土,多年之後,或者風物侵染了心情和閒情,我固化在城市的一偶。如果套用徵婚廣告的術語,那就是職業、工作穩定,成熟穩重。
  • 登黃鶴樓,賞武昌風光:武昌在武漢歷史中具有怎樣的地位
    長江大橋像龍一樣連接武昌和漢陽。作為武漢著名的城市標誌,無論是黃鶴樓還是武漢長江大橋,在中國歷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黃鶴樓成立於三國時代五黃無二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武漢長江大橋1955年9月1日開工,獲得了「萬裡長江第一橋」的美譽。在這千年的歷史中,黃鶴樓和武漢長江大橋的命中似乎已經有了命運的宿命。
  • 新校園,新學子,新起點!武昌首義學院嘉魚校區喜迎新生
    嶄新的校園裡,印有「祖國71周年生日快樂」與「歡迎新同學」大字、從迎賓大道路側一直延伸到迎新點的彩旗迎風飄揚。迎新點噴繪籤名牆上「學以廣才、志以成學」的校訓催人奮進,激勵著莘莘學子在此奮舟學海、追夢成才,新生們紛紛在牆上籤上自己的名字。噴繪牆前立體字展臺上的校風「進取、誠信、勤儉、嚴明」和「我愛武昌首義學院」等話語充滿人生引領,引來新生們駐足拍照留念。
  • 武昌的美好,藏於這些地方!
    這座人文歷史之城用文化滋養著八方來客,在近1800年的建城歷史中留下詩意蹁躚,在歷史與現代交融提升中散發著生機與活力。腹有詩書氣自華,武昌的美好,藏於知名旅遊景區、大江大橋裡,也在街頭巷尾的煙火中。連日來,致敬2020·武漢IP遊線評選暨全球推廣活動「尋訪團」在武昌古城內,跟隨經典主題遊線,在一處處景點、地標、街巷之間,拾掇起古城的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和民俗風情。一個有歷史、有文化、有溫度、有韻味的武昌由此呈現。
  • 自強不息 武昌理工學院學子馬勝男榮獲省級金牌優秀主講人
    近日,由團湖北省委、湖北省學聯舉辦的2020年度「百生講壇」系列活動比賽結果出爐,武昌理工學院商學院馬勝男同學從全省96所高校408名主講人中脫穎而出,榮獲2020年「百生講壇」省級優秀主講人,並被評為金牌主講人,全省僅22人獲此殊榮。影視傳媒學院學生鄧雨荷獲評銀牌主講人。
  • 武昌首義學院學子斬獲全國數字建築創新應用大賽一等獎
    近日,2020年數字建築創新應用大賽(原「全國高等院校BIM應用技能大賽」)成績揭曉,武昌首義學院城市建設學院11名學生組成4個參賽代表隊,共斬獲4項大獎,其中專項一等獎2項,團體三等獎2項。
  • 法治武昌建設再上新臺階!
    早在2017年,武昌就在全市率先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將專業律師納入調解領域,成立武昌區睿和天下調解中心,為群眾提供更專業、高效的爭議解決平臺。成立訴調對接中心,組建171個調委會,近5年來成功調解矛盾糾紛5.5萬餘件,被司法部評為「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集體」。
  • 三晉之聲:一首原創歌曲,唱盡山西5000年輝煌的文化歷史
    (華夏文化起源地——晉南河東文化圈)近日,由山西臨汾音樂人清·兄妹原創的音樂《晉》引起了小編的關注,一首原創音樂的歌詞寫盡了山西5000年輝煌的文化歷史,通過各種的地方隱喻來介紹山西省的歷史文化,如果說誰最能代表華夏文明,那麼山西省絕對最有發言權,在小編《三晉春秋史:三晉即為華夏》的系列文章中已經有非常多的闡述,作為擁有全國地上歷史文物70%以上,被譽為中國古建築博物館的山西省
  • 從武昌坐船到漢口,一張客票1.5元,武漢輪渡已有120年歷史
    上世紀80年代,上班高峰期的渡輪上密密麻麻全是人,擁擠程度跟今天的地鐵早高峰相比,有過之無不及。(武中線:武漢關碼頭至中華路碼頭,早上6點半至晚上8點,客票1.50元)武漢輪渡的起源上溯至1900年,馮啟鈞創辦「利記」公司,揭開了武漢輪渡的歷史。此後歷經浮沉,輪渡使用的渡船從最初的兩艘小火輪發展到如今的現代化渡輪。
  • 武漢三鎮:武昌、漢陽和漢口是如何合併的?
    武昌是三鎮中歷史最為悠久的。東漢末年,因處於兩江交匯處的地理要道,使得大量的軍事基地駐紮在武昌。人員的密集,吸引了大量的商賈雲集於此,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商品貿易的繁榮。此現象被稱之為「因武而昌」,於是,武昌的地名後來就這樣誕生了。▲三國時期武昌的位置漢陽是三鎮中另一個較早建城的市鎮,它的歷史同樣可以探尋到大漢時期。
  • 法尊法師武昌佛學院的「活字典」
    武昌佛學院的「活字典」為了弘揚佛道,太虛大師於1922年在武昌創建佛學院。法尊的同學法舫已先入院,法舫寄該院章程等至寶華山,告訴法尊說那裡一天有六個鐘頭講經,還有兩三個鐘頭的自習。法尊甚為欣喜,就像小孩子要過新年的樣子,歡喜得不知道怎樣才好。當時就抱定了一個必去的宗旨,可是沒有人介紹,又沒有人做保證,怎樣才能夠去呢?他於是給大勇法師寫信求推薦。
  • 一場疫情讓大家看到了「武漢市,武漢行,武昌」三個意外的驚喜
    可是呢,前段時間突然間有一個名字叫做「武漢市」的小夥子,在網絡上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有網友十分好奇,這個小夥子不是武漢人,為什麼會叫「武漢市」這名字呢?妻子懷裡抱著的是他們的二兒子,名為「武昌」,又是一個未來可能會讓大家記住的名字。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呢,武漢市解釋說,「昌」字意味著繁榮昌盛。不過如果從屬地來講,武昌是隸屬於屬武漢市的。這還真是有趣的一家人。更有趣的是,他還有個堂弟,叫「武漢行」。看來,這一家人註定在這個不平凡的時期,被大家所關注。
  • 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是如何合併的?
    在我們生活中,存在著一定數量的地理知識匱乏的人,其中有這樣的情況:會有人問,武昌距離武漢還有多遠?其實這個問題雖然看似幼稚、荒唐,但卻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很多人的觀念裡,武昌是一個獨立的城市,而在歷史上,武昌確實長期保持獨立地位,甚至在晚清還有著名的「武昌起義」,而無所謂的「武漢起義」。
  • 山東一男子叫做武漢市 兒子叫武昌
    也具備時代的特徵和變遷,過去有段時間建國、小紅、小明、小剛,還有段時間什麼蘭、強、娟、玉等。總之都寄託著父母的美好希望和寄託,但是山東臨沂有個男的名字叫做武漢市,他兒子叫做武昌,村裡還有人叫做武漢縣。(據齊魯晚報、遼瀋晚報客戶端、百度PC客戶端4月13日報導)據說,因為他父親和村裡那個人有矛盾,所以起名叫做武漢市,為什麼不叫武漢省、武漢國呢,那不更壓別人一頭。這個村子的人姓武,派、備份是漢字輩,所以就武漢了,但是武漢縣、武漢市這樣的名字委實很偷懶。那個男的為啥叫做武漢縣呢,覺得武漢是個縣城?
  • 追記武漢市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
    劉智明的「老戰友」、武昌醫院副院長黃國付說。「我哪裡知道,他是帶著病熬了3個通宵啊!」武昌醫院黨委書記王力霞追悔莫及,她還記得,當天劉智明跟她說要去做個CT,「免得傳染給同事們」。「我當時還跟他說,你身體這麼好,哪兒像個病人。」蔡利萍回憶,從1月份幾名發熱病人住進武昌醫院ICU開始,劉智明就多次帶頭查房,擔心病人就醫治療不及時、醫生接診流程不順利。
  • 武漢有三鎮,漢口、武昌、漢陽,哪個「鎮」才是武漢的市中心?
    長江漢水匯流,武漢有三鎮——漢口,武昌和漢陽。凡事都有個先來後到,武漢三鎮也各有特色,誰又能擔起武漢市中心的稱呼?這裡當然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漢口能擔此重任。談起歷史背景,提到武漢歷史武昌更具有代表性,但是對於古代的「武昌」來說雖然和現在的武昌同名,但是在那個時期的地域屬於如今的「鄂州」。所以如此說來,有著伯牙子期典故的漢口更勝一籌。最後在推到近幾百年,近幾百年來說漢口的知名度遠高於其他兩鎮,從明清時期開始漢口就越來越受到重視,影響力逐步提升,這就是支持漢口的一類說法。
  • 叫了幾十年「九省通衢」,武漢市中心在哪?漢口、武昌、還是漢陽
    長江漢水匯流,武漢有三鎮——漢口,武昌和漢陽。凡事都有個先來後到,武漢三鎮也各有特色,誰又能擔起武漢市中心的稱呼? 談起歷史背景,提到武漢歷史武昌更具有代表性,但是對於古代的「武昌」來說雖然和現在的武昌同名,但是在那個時期的地域屬於如今的「鄂州」。所以如此說來,有著伯牙子期典故的漢口更勝一籌。最後在推到近幾百年,近幾百年來說漢口的知名度遠高於其他兩鎮,從明清時期開始漢口就越來越受到重視,影響力逐步提升,這就是支持漢口的一類說法。
  • 武昌七日:一次影像與城市的因緣際會
    原創 極光視覺 極光photo極光視覺導師組在工作坊結束前一天為學員編選照片2020年8月8日,「武漢再發現」影像工作坊在武昌順利結業,這場為期七天的工作坊由「極光視覺」發起,導師組成員包括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荷賽」多媒體比賽評委王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