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視點」星漢:高考應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

2021-01-16 雲帆詩友會

作者簡介

星 漢,姓王,字浩之,1947年5月生,山東省東阿縣人。新疆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中華詩詞學會發起人之一,第二屆、第三屆副會長,現為顧問;新疆詩詞學會創建者之一,現為會長。公開出版有《清代西域詩研究》《天山東望集》等20餘種。

高考應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對於創作傳統詩,有著深厚的基礎。學習古典詩的好處,我們可以說出許許多多,簡言之無非是提高素養,培養愛國主義情懷,豐富知識,增強智慧等。學習古典詩尚且如此,那創作傳統詩更是如此。

對於詩歌興趣的培養,我國許多家庭往往從孩子抓起。在孩子幼兒園中班的時候,就讓小孩背誦簡單的唐詩。上學以後,學校教育對於傳統詩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就全國而言,多地使用人教版語文教材。有人統計,在高考之前,作為一名學生,小學期間至少要學90餘首古典詩歌,初中近30首,高中近30首。

駱賓王七歲的詩作《鵝》,幾乎是每個孩子啟蒙時學會的第一首唐詩。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會給孩子們一種啟示:作詩並不難,駱賓王能作,我也能作。

這首詩看似是信口吟來的兒歌,在形式上卻是非常講究的。它的後三句的平仄全是律句。最後兩句不但是一聯工整的對仗,其中還有四種顏色詞「白」「綠」「紅」「清」(算是借對)相對。就算駱賓王是「神童」,家庭教育超前,對一個七歲的孩子來說也是難以做到的。竊以為,這首詩必有當時成人的加工。但是不管怎樣,它告訴後代的人們:小孩子可以作詩。

《中華通韻》的頒布,為高考應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提供了理論基礎。《中華〈通韻〉規範·范圍》這樣寫著:「《中華通韻》規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唯一普通話韻規範。適用於我國大、中、小學校教學和詩歌、戲曲等韻文題材的創作。」

我想比「大、中、小學校教學」再往前一點,小孩子在上學前,幼兒園教的兒歌的詩韻,自然而然的都在《中華通韻》的韻目之內。請看以下兩首:

眼睛看媽媽,鼻子聞花花。

嘴巴吃瓜瓜,耳朵聽誇誇。

——可愛的小五官

彩色泥,手裡搓。我把它變成小手鐲。

彩色泥,手裡搓。還能變成很多多。

——奇妙的彩泥

前者的韻腳在《中華通韻》的「一啊」,並且全是「陰平」。後者在《中華通韻》的「二喔 」,特別是平水韻的入聲「鐲」,在普通話裡讀成了平聲。可以想到,小孩子會就自然而然地受到普通話用韻的薰染。

不管是古韻還是今韻,畢竟是有傳承性的漢語。在押韻上絕大部分韻字是古今一致的。這對於小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用韻陶冶。如小學課本的《鋤禾》《靜夜思》《春曉》《小池》《小兒垂釣》《望廬山瀑布》《題西林壁》《江畔獨步尋花》《遊園不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諸篇,就是如此。像《所見》押韻的韻字「樾」「立」,《江上漁者》押韻的韻字「美」「裡」,《尋隱者不遇》押韻的韻字「去」「處」,孩子們要是問起來,倒是讓小學老師費一番唇舌。

《中華通韻》在韻目設立上,是以《漢語拼音方案》的韻母表為依據的。小學生從一年級就學漢語拼音,他們憑著普通話的語感,就能押韻、擺平仄。這就具備了高考試卷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的必要條件。

詩韻,無論古今都是在全國範圍內的強制性的劃一。推行新韻,也需要一種國家層面的強制手段。高考試卷出現創作傳統詩的題目,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對推行《中華通韻》的強制手段。

2018年5月9日,由教育部語用司和中華詩詞學會聯合推進的《中華通韻》教學在北京舉行了實驗啟動儀式。於2018年選定在全國20個大中小學中進行試點。在後來的教學實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舉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實驗學校為例。該校教師杜繼凱在題為《〈中華通韻〉與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通融性》(《中華詩詞》2020年第8期)一文中指出:教師教《中華通韻》無障礙,學生學習無障礙,按照《中華通韻》進行詩詞創作無障礙。《中華通韻》與中小學的相關教學內容是相融的。與語文學習同步同軌,與教學內容相輔相成。簡單、易記、易懂。

杜繼凱收集了一些中小學學生的傳統詩詞創作。這些詩作,還不能像唐代祖詠的試帖詩《終南山望餘雪》那樣傳誦千古,但是如果進入高考,創作傳統詩,拿個及格分還是不成問題的。筆者見到的《即墨區實驗學校詩詞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頗為可觀的作品。此處只錄幾首用韻與平水韻大異的例子。

雪後千村靜,房前幾樹白。

疑春昨夜至,喚醒百花開。

——王一寧《雪景》

紫燕翩翩喚雨來,迎春豔麗小童摘。

河邊柳樹新芽冒,錦鯉紅鰭水面拍。

——孫瑞佳《春》

時光荏苒日如梭,師友分離感觸多。

心似花結愁易解,相別折柳話難說。

——楊可欣《畢業有感》

由此可見,中學生創作傳統詩並非難事兒。

現在的中學語文教師隊伍,自覺地進行詩詞創作的人,總體上佔得比例不大。但是一旦高考有了傳統詩的詩題,使中學語文教師除講解詩的內容外,必然要講解格律,讓學生領略傳統詩格律的音韻美。同時也會使語文教師素質有所提高。教師講授中學的傳統詩的時候,還可以讓學生回憶小學背過的古典詩歌內容。比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的流水對;「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中的顏色詞相對;「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中的方位詞、數量詞相對;「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中的雙聲詞、疊字相對等等。

今天的考生在校內和校外,在高考前和高考後,都有古人無法企及的優勢。信息發達,檢索方便。只要動動手指頭,在網際網路上就能得到所需要的信息。《漢語大詞典》《佩文韻府》《四庫全書》《二十五史》等大部頭的工具書,都能電子版檢索,想看什麼,隨時得到。

《中國詩詞大會》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邀請全國各個年齡段、各個領域的詩詞愛好者共同參與詩詞知識比拼。這個節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全國興起了一股「詩詞熱」。它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優秀傳統文化依然有著自己的受眾。這對促進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有著深遠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熱愛詩詞、熱衷創作詩詞的人,自中華詩詞學會成立以來有增無減。據統計,當下有300萬人從事詩詞創作,各種詩詞刊物1000餘種。有人說,全國的詩詞創作者,每年就能產生一個《全唐詩》的數目。

以上種種,可以這樣說,今天有一種詩詞創作的濃烈氛圍。如果在高考時,有詩詞創作的題目,會得到考生家長的支持。

中國的考試史,可為高考應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提供借鑑。

科舉制從隋代開始實行,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多年。我們不妨這樣說,今天的考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舉制度的延續。

試貼詩是唐代至宋代前期考取進士的項目之一。宋神宗時期,由於王安石變法,試帖詩一項被取消,元明兩代迄未恢復。清代自乾隆朝開始,恢復試帖詩考試項目。

古代科場不考「詞」這種文體。其原因當是古人對詞的看法有關,認為是「薄伎,聊佐清歡」(歐陽修)和「其變愈薄」(陸遊)的東西,「曲子詞」,難登大雅之堂。再就是詞牌複雜,不像「詩」那樣格式固定,便於考生記憶,便於考官評判。

白居易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以一賦一詩中選。其應試的詩《玉水記方流》為:

良璞含章久,寒泉徹底幽。

矩浮光灩灩,方折浪悠悠。

凌亂波文異,縈迴水性柔。

似風搖淺瀨,如月落清流。

潛潁應旁達,藏真豈上浮。

玉人如不記,淪棄即千秋。

白居易按照嚴格的試帖詩的程式作詩,在諸多框框的束縛下,完成了考卷,但此詩在白詩中終非上乘。同科的進士中,還有鄭俞、吳丹、杜元穎等人的同題試帖詩,讀之,有一蟹不如一蟹之感。

試帖詩佳作很少,但不是沒有。「大曆十才子」錢起在天寶十年(751)所作的《省試湘靈鼓瑟》就被後人傳誦: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尾聯「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舊唐書·錢徵傳》稱這十個字得自「鬼謠」,其實無非說這兩句詩是錢起的神來之筆。此詩雖然「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作者敢於突破試帖詩不用重字的規範,確屬難能可貴。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說:「凡省試詩,類鮮佳者。如錢起《湘靈》之詩,億不得一。」對試帖詩的評價,可謂一語中的!

祖詠的試帖詩《終南山望餘雪》,卻是另類: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這首詩構思新穎,詩境似畫,但不符合試律格式。據《唐詩紀事》卷二十載:祖詠交卷時,考官詰問他為何尚差四韻,如此離格?祖詠答曰:「意盡。」對這種「不懂規矩」的考生,我們也應讚揚當年的主考,竟能不顧朝廷功令而破格錄取祖詠。

清代的試帖詩,要求比前代更加嚴苛。鄉、會試用五言八韻,童試用五言六韻。限用官韻,用的全是仄起格。出題用經、史、子、集語,或用前人詩句或成語;韻腳在平聲各韻中出一字,故應試者須能背誦平聲各韻之字;詩內不許重字;語氣必須莊重;題目之字,須在首次兩聯點出。除首聯和末聯不用對偶外,其餘各聯均要求「銖兩悉稱」的對偶。比如嘉慶己未翰林王廷紹的《驚雉逐鷹飛》就是如此。

詩賦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學修養和文化水平。唐代考詩賦。這是唐詩興盛的反映,同時又反過來促進了唐詩的進一步發展。唐代進士科舉以詩賦取士,此項制度與唐詩的繁榮有何關係?宋人嚴羽云:「或問:『唐詩何以勝我朝?唐以詩取士,故多專門之學,我朝之詩所以不及也。」(《滄浪詩話·詩評》)嚴羽的話,移至今日,恐無不當。

竊以為,如果當今高考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考生們寫不出白居易的試帖詩,更寫不出錢起的試帖詩,沒有必要寫出王廷紹的試帖詩。但是在考場上,就全國的考生而論,未必不會出現第二個祖詠。

現行的高考不考詩歌。這裡的「詩歌」,包括新詩和傳統詩,但主要是新詩。

高考作文60分,一般限制字數在800字左右,可以說作文成績直接決定著考生的成敗,歷年來作文考題在體裁的要求上都是「詩歌除外」。究其原因當是:詩歌沒有固定的評判標準,而且作為評卷人來說,對詩歌的鑑賞也有自己的不同理解。詩歌的特性,容易讓詩歌顯得朦朧、晦澀、抽象,不易評判優劣。議論文和記敘文就會圍繞著一個主題來寫,相對容易評判。

60分的作文大題,倘允許作詩,一旦失誤,「功名」盡毀。如果在60分作文題之外,另設一道分值小的創作傳統詩的題目,或是從60分的大題中「摳出」一部分分數,勻給作詩,那就不一樣了。這道分值小的題目還必須便於操作,便於評判方可。

如果高考有了創作傳統詩的題目,筆者的建議,可供命題人參考:限題作五言絕句或是七言絕句一首;多作無效。限用《中華通韻》,不限韻目。題值5分,格律全合者,得基本分3分;格律不合,酌情扣分。有意境、有詩味者,得2分。若意境、詩味欠缺,能四句全用對仗,如《登鸛雀樓》《絕句》(杜甫)者,得2分;一聯對仗,如《宿建德江》《飲湖上初晴後雨》者,得1分。

2018年12月27日,在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中華通韻》研製工作總結座談會」上,我曾建議:「《中華通韻》發布後,每年高考,應給5分的題目,《中華通韻》就會很快得到推廣。」《中華通韻》已經正式出版發行,高考試卷有作詩的題目是最有效推廣的辦法。現在看來,為了推廣《中華通韻》而在高考中有創作傳統詩的題目,就顯得狹隘了。提高考生的素質,卻是更重要的內涵。

在考試詩賦時代的讀書人數不勝數。他們熟諳格律,掌握技巧,把所用的韻書背熟,來應付科考。擅詞者必然能詩。但是考試後,鮮見出現詩人詞家。而古代許多沒有「功名」的人,詩詞成就卻輝映後世。就李杜蘇辛來看:李白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杜甫參加過科舉,落第;李杜縱然是詩文天才,但嚴重「偏科」,都不是做官的「料」。蘇軾省試第二名,但是省試的第3場詩賦考試,竟然不合格;辛棄疾曾赴燕京考試,落第。也就是說,科考可以促進詩詞的發展,但不是說沒有經過傳統詩考試或是黜落的人,就不能能成為詩詞大家。

考生由童生而秀才,由秀才而舉人,由舉人而進士,都會作詩。然而中舉後,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丟棄了這塊敲門磚,去搞「行政」了。清代曾官寶泉局監督的祁韻士,「虧銅案」發後,發往伊犁當差。在他的《濛池行稿》的序中,講到了「不得已而為詩」的心態:

餘少喜讀史,討論古今,未嘗少倦,顧獨不好為詩。通籍後始稍稍為之,然酬唱嫌其近諛,賦物又苦難肖,操觚率爾,急就為章,已輒削棄之,不復置意。……當在史局時,……益不樂為詩。厥後遷秩郎曹,勞形案牘,牽率益劇,其於詩更無暇為之。……歲乙丑,以事謫赴伊江,長途萬裡,一車轆轆,無可與話,乃不得不以詩自遣。

祁韻士在這裡說的比較「雅」。實際上,在諸多官員看來,科舉後繼續作詩,「壯夫不為」,因為詩詞,不能和利益掛鈎,在官場上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今天作詩填詞,固然不能使衛星上天、潛艇入水,但是它可以使衛星上天、潛艇入水的人獲得更高的品位。我國的院士們,如楊叔子、陳懋章、王玉明、丘成桐、吳碩賢,就是如此。他們的詩詞,就是放在文科教授中比較,也毫不遜色。楊叔子的名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現代科學、先進技術,一打就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優秀傳統,沒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信哉,斯言!

詩詞創作就是優秀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民族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載《中華詩詞》2021年第一期

相關焦點

  • 專訪關心則亂:從《知否》到《星漢》,IP改編的「聚散」之道
    同樣是小女子的八卦人生,同樣家長裡短、細水長流,烹小鮮主筆郭小蟈從《知否》和《星漢》說開去,與「關大」聊了聊她的創作故事。「你,怎麼就寫起小說來了?」這個問題,關心則亂被問過很多遍,堪稱親朋好友加職場採訪標配。
  • 【高考日語】2020作文題目:你喜歡用電子詞典還是紙質詞典?
    今天下午高考的外語科目結束,今年考其他語種的同學也多了不少。而且聽說今年的高考日語題目比往年簡單一些,作文題目也是中規中矩,讓我們來一起康康。根據教育部官方文件說明:除英語外,高考填報時外語科目也可選擇包括日語在內的5個語種,且分數和參加英語考試取得的分數對等,全國各地區均可選擇日語等科目進行考試。
  • 雨盼天晴破曉明|十字迴文詩的創作要點略談「原創首發」
    十字回文:十個字組成一首七絕迴文詩,是回文的其中一種創作形式。回文:也寫作「迴文」;「回紋」;「迴環」等。它是一種使用詞序迴環往復的修辭方法,文體上稱之為「回文體」。唐代上官儀說,「詩有八對」,其七曰「回文對」,「情新因意得,意得逐情新」,用的就是這種措詞方法。回文的形式在晉代以後就很盛行,而且在多種文體中被採用。這種文體用在詩中叫迴文詩,用在詞中叫回文詞,用在曲中叫回文曲,用在聯中叫迴文聯。還可用在賦中銘中和謎中。迴文詩在古代文人創作中,並不少見。
  • 36氪首發 | 兒童傳統文化教育品牌「婷婷姐姐」獲 5000 萬元 A 輪...
    36 氪獲悉,兒童傳統文化教育品牌「婷婷姐姐」已於近日完成 5000 萬元 A 輪融資,由天圖投資領投,天使輪投資方北極光創投跟投,穆棉資本擔任財務顧問。本輪融資將用於打造貼合 K12 的語文教育內容,推進更多 B 端合作,由傳統文化兒童教育 IP 向多元化延展。
  • 2020年高考作文題目匯總,出爐!
    請以「帶你走近_________」為題(補充一個地名,使題目完整),寫一篇主持詞。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北京卷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 2020高考作文題目出爐 2020全國各省市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大全匯總...
    2020年高考第一天,語文考試落下帷幕,你考的怎麼樣呢?2020年全國各省市高考作文題目新鮮出爐,一起來看看吧!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 古代的「籤詩」文化,是如何流行起來的?
    前言:目前,能追溯到【籤詩】最早最完整的資料,所能找到的,是在日本東京淺草寺的籤詩,出自南宋「天竺寺觀音靈籤」。不管如何,王衍為了國運去廟裡抽籤,得到了「逆天者殃」四字,然後他就被滅了。這個故事就是籤詩最早的故事之一。從這個短短的故事裡面,我們可以知道,當時廟裡已提供「抽籤」的服務,無論貴族或平民都可以使用。
  • ...京東物流計劃首次公開募股;星漢智能擬赴港上市;錢大媽完成D輪...
    星漢智能計劃赴港上市據消息稱,星漢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與投行密切接觸,計劃赴港上市。星漢智能於今年上半年獲光大控股戰略投資。星漢智能成立於2011年,為一家智慧卡和智能方案供應商,主要產品為接觸式IC卡(SIM卡),包括ISO標準卡、半卡、四分之一卡、2FF小卡等智慧卡產品、嵌入式軟體、平臺及應用和智能硬體。
  • 「詩視點」郎曉梅:閒適詩審美理想的當下表達特徵
    ,從最近最及時的微信公眾平臺舊體詩人作品來看,中國當下閒適詩作品在傳承經典閒適詩審美理想表達方法的基礎上,以其不俗的創作實力表現出了詩氣的更趨真和性、詩場的即時創新性、題材的相對開放性以及詩美的個體多樣性等現實表達特徵,雖為舊體詩復興初期,但整體表現出了較高的創作水準,且有不斷繁榮趨勢。
  • 激活古典傳統 聚焦書法創作
    誠然,古典傳統應當是嚴肅且神聖的,但如果藝術創作沒有「生命力」,展示出來的必定是呆板生硬,少了一份「鮮活」。而這種「鮮活」的解讀,引用朱天曙教授《書法答問》裡的話來說,即是——「外在的是形式,內在的是精神」。所有藝術,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將藝術家對某物或某件事的感受傳達給觀者,即使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從其中汲取精華的書法藝術也是如此。
  • 歷年北京高考作文題目匯總(2000-2019)
    有細節、有描寫  2017年北京高考作文題  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不少於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  ①紐帶是能夠起聯繫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紐帶凝聚,力量需要紐帶匯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文化的交流、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安寧、校園的和諧等都需要紐帶。
  • 一首走紅多年的詠酒詩,多次被傳為高考滿分作文,水平到底如何?
    無獨有偶,在網絡上還有一首詩,也是被誤傳了多年。這首詩的名字叫《液體之火》,幾乎每一年高考結束,都會有人把它拿出來說事。稱這是某年高考滿分作文,而且編得煞有其事,稱高考作文題要求以酒為內容寫文,一位特別有才的考生便寫了這長詩,拿下了當年的滿分,甚至被保送清華。就是這樣的傳言,讓這首詩做了2017年、2018年、2019年等多年的「高考滿分作文」。
  • 高考作文題目一出,網友紛紛成為了段子手
    2016年高考今天正式開始,目前高考的第一個科目語文已經結束,各地的作文題目陸續出爐。今年的作文題是什麼?你寫偏題了嗎?網友們是如何吐槽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網友吐槽 00--琳:看了這麼多高考作文題目
  • 再戰500年 西尾維新「愚物語」秋季刊行 新刊題目解禁
    再戰500年 西尾維新「愚物語」秋季刊行 新刊題目解禁 2015-08-19 10:17:55
  • 山東名師解讀 2016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我的行囊》
    齊魯網6月7日訊 2016山東高考語文作文題目為:2016山東高考作文題:我的行囊。題目大意為:「 一段旅行中,有一個行囊,裡邊有你用過的東西,也有你沒用的東西,也有你或許能用到的東西,還有你即將用到的東西。
  • 「知乎好文」為什麼我說大多數高中生學的語文都是失敗的?
    /01/在這裡小落老師要說一下,最值得我們反思的題目,就藏在歷年的高考題裡。因為這些題目不僅選材優秀,出題考究,還有很多值得你去揣摩的出題者的思想隱含其中。所以通過反思這些題目,一方面可以幫助梳理我們的做題思維;另一方面可以幫我們把握高考的出題方向。現在我們就來一起來分析一下歷年的高考真題吧!/02/現在請依次瀏覽下面的高考題,並在心裡選擇你的答案吧!
  • 「案例挖掘機」牛蒙蒙熱血致敬高考,小黃人在線帶你集郵
    先是在26號提前放出消息,表示本牛過的是端午,想的是高考,休個假腦子裡都是你們~然後把它所押的一些考題以及知識點,直接印到了牛奶盒子身上,並且祝參加高考的學子們「蒙什麼都牛,做什麼都對」。最後打出slogan——「這不是牛奶,這是你的青春」,順帶「蹭」了《後浪》的熱度出了個《後題》高考牛蒙蒙版熱血演講。
  • 淺析「影之詩」的評價如此之低的原因!
    淺析「影之詩」的評價如此之低的原因! 「影之詩」之所以能夠在播出前獲得較好的口碑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遊戲王Sevens」的低質量PV,再加上「遊戲王Sevens」對規則進行了大幅度的更改,並且沒有高橋和希的參與使得遊戲王的粉絲們都高呼「遊戲王藥丸!」。
  • 2020高考作文北京排第一,兩道題目很精彩,一個題目填補空白
    北京2020年高考作文題公布以後,迎來全國網友和高中語文教師的熱烈好評!2020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題,好在什麼地方呢?網友們認為,北京市的高考作文題文體取向非常鮮明,考生極容易上手。應該說,北京市2020年高考作文的這第一道題目出得非常好,不僅是文體取向明確,而且可以讓學生由此及彼,由北鬥系統這個現象來透視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個體。比如,精準扶貧中的每一戶貧困人口,抗擊新冠肺炎過程中的每一位患者,當中國人發現每一個個體都有他自己的「功用」,都很重要時,我們的社會進步,我們的文明發展,就體現出來了。
  • 傳統凱撒沙拉,不只是「吃草」
    沙拉一詞源於拉丁語中的「salata」,最早出現在14 世紀,當時的羅馬人非常喜歡一種使用鹽水或者鹽、油、食醋醃製的蔬菜。這種調味蔬菜的方式延續至今,並隨著時代的更迭不斷發生變化,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沙拉,並在追求健康飲食的潮流下風靡全球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