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讀者投稿。
成都學區房已獲授權。
進來的家長朋友們,肯定會罵我是標題黨,因為我是2015年3月入手的天涯石,2020年3月又入手了一套改善型套三。
手續辦完,現在靜下心來,回憶下我的購房作戰思路,先學區,後改善。先剛性,後彈性。
回想起來,這個思路和解放軍當年農村包圍城市一個道理,寫下來主要是為了記錄一對異鄉小夫妻的奮鬥歷程。
回到2010年,大學畢業,到D市工作,工作搞定後,周邊熱心同事時常關心個人問題,我也樂得其中,畢竟作為一個外地人,要解決個人問題,必須廣撒網、慢慢處、細細品。
對於同事介紹,無論對方如何,我都高高興興接受,不對眼,也不會浪費別人的時間,看對眼了,就直接談。
一直以來,都算是一個目標明確的人,回首幾次購房,都是看一兩次,直接入手,無半點拖泥帶水。
有一次,朋友神神秘秘的告訴我,有一個資源,你看不看,本地人,工作穩定,父母自己有養老金,負擔不重。在我心裡,這些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人要看對眼,三觀符合,當然有附加值肯定也歡喜啊。
月老終於眷顧到我,見面第一次,白白淨淨、高高大大的男生,國字臉、端端正正的長相,正是心中所想,不過還是保持一下矜持。
相親這種事,最大優點就是前期工作,朋友已經做了,我只負責後續,後續當然屬於傳說的一見鍾情,剛好他家住的小區和我租住的小區就是隔壁,上班也離得不遠,天天快到下班時間,電話準備打來,我接你下班,等著我哦!寫到這裡,還是挺感謝這段緣分,讓我在異鄉有了一個穩定的家。
隨後結婚生子,2013年,乖乖女奇妹兒來到我們家,一家子快快樂樂的在D市生活。
變動出現在2014年春節,和老公單位的同事坐一個車,聽著大家說著恭喜恭喜,有點莫名其妙。下車後,老公趕緊解釋,自己悄悄參加了系統內的調動選拔,本來想著陪同事去湊熱鬧,沒有想到被選上了,但自己還沒有決定是否要去成都。這件事情,我第一反應是反對,對於一個異鄉人,好不容易在D市安定下來,現在奇妹兒才4個多月,怎麼就開始折騰,其它不說,老公去了成都以後,誰和我一起帶娃,本來和公公婆婆都還處在磨合期,天天習慣了有人接送,原以為就這樣歲月靜好地過下去,現在一下子,男人們的美好理想、遠大抱負一下子把這個歲月靜好戳破了。
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老公瀟瀟灑灑地去了成都,我一個人白天上班,晚上照顧奇妹兒,新婚夫妻硬生生地過成了周末夫妻。其實我更擔心的是,成都的房價啊,百萬起步!對於才參工不久的人,第一個月發了2000多現金,我直接塞錢包裡面,鼓鼓的,百萬何時是個頭,難道要背負一輩子債務。想著這些,望著身邊嗷嗷待哺的奇妹兒,常常整夜無眠,流淚到天明。
時間一天天過去,孩子一天天長大,差不多過了半年,我才慢慢走出來,努力去接受已經異地的現實,既然老公去了成都,那接下來,是不是要考慮購房的事,於是安排老公工作之餘,多了解一下成都樓市,爭取早日安家穩定。
事實證明,買房這個事,靠老公,真的靠不住,嚴重影響進度,直接全結終,因為他羅列下來的,要麼郊區、要麼公寓。
2014年底,一次因公到成都出差,計劃著辦完事抽空去看看房子。因為老公租住的地方在天涯石小學對面,一大早床,梳洗後走出小區,計劃右拐吃早餐,突然間靈光一閃,朝左邊看了看,中介推開的玻璃門上大大的「房屋出售」四個字,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徑直改變了計劃,去看看房子。
直接給中介說:我想要房子、套三、電梯,能讀這個小學(當時我絲毫不知道這是所謂的四大天王,如果早點有學區房概念,我直接鹽道街了,大學畢業時,還參加了鹽道街教師招聘考試,信息技術專業,就是很多媽媽強調的鹽小特色教育,競爭太大,筆試沒有過,無緣鹽小)。
正好有一套,你要不要去看看,馬上中介帶著出門:
果然近,5分鐘不到,電梯,開門,映入眼帘的是寬敞明亮的客廳,113平,套二,你想像下客廳和餐廳的空間是有多大,完美,就像和奇爸相親一樣,一下子就看上了,站在窗臺上,詢問中介周邊醫療、購物情況,到過天涯石的都知道,周邊交通便利、生活方便,真的很難讓人不喜歡,關鍵是,此地離奇爸上班的地方,步行20分鐘。對於2個小時公交免費換乘的成都來說,上班通勤20分鐘,真的不要太方便。
接下來,就是大家一起商量、湊錢買房,特別感謝當時伸出援手的朋友們,一人2萬,借了五六個朋友,加上結婚攢的一些錢,父母湊一些,湊了50多萬,除去中介、稅費,付了49的首付,用雙方公積金貸了50萬,購下了人生中第一套房子。
現在隨手點開二手房APP,40多平老破小100多W,看看這個裝修的圖,真慶幸,買得早,躲開了高漲的房價。
和奇爸一起去成都的同事,當時還完全不屑我們為什麼買這一片的房子,當時滿大街的房源,新樓盤。但是,在我心裡,首先要解決奇妹兒上學問題、其次是奇爸上班問題,然後老人醫療問題。所以,我選擇了當時大家都看不上的二手房。以99萬的價格,拿下了只看了一次房的天涯石113平套三電梯學區房(當時還因為這個房子臨街,讓中介重新推薦了其它戶型方正、安靜的小區,但因為沒有電梯的原因,捨棄了,那時百萬以內,100平以上,隨便選)。
因為不想生活在別人的影子下,所以房東問我們要不要家具時,我全部不要,重新打造屬於自己的一個家,定製衣櫃、購買家電,這就是這套99W的房子(周邊朋友得知我在成都買房,也都蠢蠢欲動,後來朋友以130萬買到了鹽小套三,那時候皇后國際、雕塑,樓層不好的,還被我們嫌棄),後續,若干朋友在2015年紛紛入手購房。
直到孩子上了幼兒園,才聽家長們說成都房價大漲,特別是這幾個錦二區的房子,紛紛感嘆我們撿了好大的便宜。
中間為了還房貸,先後做過淘寶、奶粉代購、微商銷售內衣,細心的朋友可以看到前面的圖,拿證那天還在處理淘寶的訂單,做代購,因為為人真誠、那時一個月代購收入基本可以抵一個月的房貸,貸款一年後,陸陸續續的可以取公積金,慢慢手裡有了些積蓄,開始商量提前還15W的房貸,沒想到,剛提前還,公積金就把奇爸繳了十多年的公積金一下子轉入我們銀行卡(公積金是根據你的還款額)。
手頭有了這筆閒錢,開始商量著買個車唄,擴大下生活半徑。
說到這裡,提個小插曲:年輕人,看事物,眼光還是要放長遠。
記得當時和奇爸相親時,有朋友問奇爸情況,有房麼(和父母住一起),有車麼(沒有),30多歲,車都沒有,不是太失敗了。
在我的觀念裡,只要人勤勞,麵包會有的,房子也會有的,30多歲,還沒有車,看似混得失敗(真實原因是沒有駕照)。當年20多歲問這個話的朋友,現在還單身,35+。
有了車後,開始過上了偶爾想去哪裡去哪裡的生活,但是還有房貸,不敢太囂張。
從小多子女家庭,我一直有二胎的願望,2017年左右,經濟寬裕了,開始計劃二胎,2018年,迎來了我們家第二個小寶貝,姐姐弟弟湊成了一個好字。
弟弟慢慢長大,我們必須面對一個問題,性別不同,要分床怎麼辦,這個房子只是套三。明顯不夠用,加上小區比較小,沒有同齡小夥伴,一直期待著奇妹兒早日上小學。這樣身邊同學都是家附近的,可以多交流一下感情,所以很多人說小戶型掛戶口,當然資金有限,沒有辦法,如果開始入學了,還是建議在學校周邊租房子住,天涯石周邊美術、書法、跳舞、音樂、樂器很多培訓,都是10多分鐘能夠到達,周末的時候,和同學媽媽還可以一起交流、喝喝茶、吃吃飯、聊聊天,同學之間相互串門,從一年級到六年級,處下來,真的是很純潔的一段回憶。
現在錦江綠道的打造,天涯石旁邊的學習氛圍很濃,到府河邊綠道書屋「錦書來」上坐一坐,加上成華區對猛追灣的打造,文藝範兒濃濃的幾何書店,一天的工作、學習完成以後,去周邊看看夜景,逛一逛,體驗成都慢生活。
2019年,奇妹兒順利入學,其實入學當天,很多家長看到年輕的老師,都倍感失落,入學前,我們對學校的印象,無非是搖號機率、公號介紹,我守在學校門口,不斷地聽著出來的家長感嘆,我們花費那麼多精力的學校,不過如此,一批年輕的老師能帶著這一群焦慮的家長,這一個個天真的孩兒在升學大軍中闖出一條血路麼,我甚至感嘆,這種感覺無異於重症病人被推進手術室,看到一個個年輕的主刀醫生,決定著自己的未來。
焦慮歸焦慮,我們的計劃還是要開始,父母資助一部分,自己省吃減用存了一部分,在奇妹兒入學後,確定家裡近期不再有重大開支,提前把房貸還完。
開學後,因孩子學業問題,慢慢地開始和老師加強溝通交流,發現天涯石的老師們,看似年輕沒有經驗,卻勝在年輕沒負擔,全身心投入教學,實行年級組統一背課,扶著家長、孩子們一步一個腳印的向前走。
以前曾有過短暫的教育工作經歷,我們傾我們的所有為孩子付出,以前有多大的希望,現在就有多失落,但就是這個低起點的失落,慢慢地開始上升,開始接受、開始滿意,無論誰家的孩子,一輩子不可能風平浪靜,我們要接受孩子平凡的一生,小學、初中、高中,我們的孩子不可能每次都是最優秀的孩子,不可能遇到的每一個的老師都對他青睞有加(甚至我們膜拜的泡小老師,他們的孩子也不可能會有這樣的待遇),路,都是孩子們自己去走。
因為對大語文的一些了解,我開始慢慢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購買大量拼音讀本《中國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西遊記》《三國演義》《24史故事》,在能力範圍內,選擇一兩項作為特長堅持培養,至今我的孩子沒有開始英語培訓:
一是學校的英語學習,基本能滿足應試教育;
二是我始終覺得英語是工具,孩子們要學習、要掌握的,是思維,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希望她能腹有詩書氣自華;
三是民族自信,我們國家這麼優秀的文化,趁孩子小的時候多輸入,挺直腰杆,不要因為沒有一個好聽的英文名、不要因為不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不要因為沒有去過世界各大洲而自卑。
話題還是扯回來,2019年9月,把房貸還完後,家裡開始著手商量購入一套改善型住房,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資金問題,因為在B市,奇妹兒爺爺有一套拆遷房,基本不會回去,拍照,掛網,沒多久,中介主動來了電話,把鑰匙郵回去,很快,找到買家,願意全款買房,正合我意,三下五除二,收定金,計劃著春節後回家辦手續,這邊提前去搖了一次花千集,也看了樣板房,說實話,條件不滿意,戶型設計不合理,浪費太多,再三思慮,轉看二手,給奇爸分析了下,同戶型,二手房雖然價格高40-60萬,但是二手房我們可以滿成都選,搖號是個未知數,先不說搖到的機率,單說搖到了,能不能選到心滿意足的房子,是否符合我的目標,既然新房也要170-200萬,不如直接上二手。
這樣開始在網上不斷的搜索合適的房源,目標明確:小區環境好、交通方便、儘量東邊(弟弟、爸爸媽媽在東邊,住在同一個方向,大家相互有個照應),賣房的錢,加上周邊親戚朋友支持,首付只能拿出100W左右,這還沒有算上中介費和稅費,衡量了一下,我必須把總價控制在210-230左右,再多,我真的無力承受了。
看了一圈,最多是套三,套三的話,老人就和我們分開住,他們也輕鬆地過一過晚年生活。
這樣定下來,看套三,設置總價,五城區選房,系統推送了一些小區,用高德地圖查一查從現在居住地過去的距離和交通,考慮到家裡成員不是天天開車,凡是下車要步行幾公裡的pass,要轉幾次車的pass,當時看了成渝立交那一片,有好的小區套四,240多萬,咬咬牙牙還能承受,但一搜交通,地鐵後要步行30分鐘,還步行30分鐘,我3分鐘都不想走,轉變方向,必須直達。
還居然讓我找到了,某某部門集資房,容積率低,不錯。
給奇爸一看,奇爸說他知道這個房子,同事的朋友在那裡住,幾年前還跟著同事一起去看過那房子,那時單價1W,現在2W,我只想弱弱的說一聲:
「瓜娃子,你不早點提個建議,害我看了幾個月,找到這個房子。」
更滿意的是,不久後,家門口即將有條地鐵,2個站直達奇爸上班的地方,弟弟家門口的公交,直達這個位置。
搞定,聯繫中介,看房,聯繫房東,籤合同,因為暫時不需要去住,所以房子繼續出租,緩解部分還貸壓力。
至此,心念念的改善型終於落下帷幕,房票也用完了,安安心心培養孩子吧!
綜合來看:房價無論漲跌,該買還得買,要買趁早買(其實購房前,奇爸給我做了工作,說萬一房價下滑,到時候讓我不要埋怨他),一路走來,我們沒有什麼背景,只有一個勤勤懇懇、團結向上、相互包容的家庭,這也印證了一個道理,家和萬事興。
比起那些老成都,我們這種家庭不值一提,但我們享受這個流過汗水再收穫果實的過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