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蘇州人的這場「冬至夜大餐」,又要開吃了!

2020-12-24 騰訊網

12月21日,就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冬至」,而在20日這天晚上,就是蘇州人必須要大吃一頓、且隆重程度不亞於春節除夕夜的「冬至夜」!這也是蘇州人對傳說中的「冬至大如年」的最實際性尊重!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你知道這個「冬至大如年」,究竟是怎麼回事嗎?

蘇州「冬泳魏群」攝

原來,從氣象學來說,冬至這天是太陽的轉折點,冬至日過後,太陽就將走「回頭路」,新年就在眼前。因此,古人也將冬至節氣,當成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冬至日的重要程度,也就並不亞於新年。「冬至大如年」之說,最早見於1818年的《清嘉錄》。那時候,漂泊在外的遊子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冬至糰:比戶磨粉為糰,以糖、肉、菜、果、豇豆沙、蘆菔絲等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並以饋貽,名曰「冬至糰」。 案:《歲時通考》載「十月初二日,吳俗作糯米京糰,列酒果祀先以告冬」。今俗以冬至前一夜。江、震《志》則云:「冬至,舂餈糕,以祀先祖,並以饋貽,家家祭灶。」蓋猶本崔實《四民月令》「冬至,薦黍糕於祖禰」之意。蔡鐵翁詩:「大小團圓兩番供,殷雷初聽磨聲旋。」註:「有餡而大者為粉糰,冬至夜祭先品也。無餡而小者為粉圓,冬至朝供神品也。」

這段文字,就是出自《清嘉錄》。

那麼現在問題又來了,你知道「記錄介紹中國人傳統節日」的《清嘉錄》,又是什麼人寫的嗎?

其實,這本書的作者,就是清朝時期「富貴身世、狎邪青春、才情縱橫」的蘇州人顧祿!

嘉慶二十三年(1818),那一年,顧祿25歲。因為去世的母親守孝,他不再出遊,就開始閉門撰寫他記錄蘇州風土人情的《清嘉錄》。

從《清嘉錄》中可見,那時候的蘇州人,對「冬至節」的重視程度,就已經是「不亞於過大年」了。

現在蘇州人,在過冬至節時,又與東北人吃餃子、上海人吃湯圓、杭州人吃年糕不同, 蘇州人講究的是在「冬至夜」必須合家團聚,一起喝冬釀酒,再配以有各種熟食滷菜的大餐。

不管是個下雨下雪、寒潮降溫的什麼天氣,蘇州人購買滷菜的熱情,就如同去年冬至夜這天上午,在百年老店杜三珍門前,排的這個長龍擺尾之大隊!

其實為了蘇州人過好「冬至夜」,蘇州規模最大的滷菜行業龍頭企業杜三珍,每年都要為市民們備足多達80個品種以上的蘇式滷菜。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圈裡叫的各種家禽家畜,被杜三珍企業掌門人、國家級烹飪大師周斌先生,歸納為蘇州人傳統口味的「美味飛叫跳」。

「整雞整鴨整塊大方肉,是冬至祭祖、吃團圓飯,家裡一定要買、要上的。」一位杜三珍老客戶的這句話,也代表著大多數蘇州人的行事方法和想法。

今年杜三珍又整合國家級和省級大廚優質資源,在冷鏈鎖鮮、無化學添加等方面,大力優化蘇式滷菜品質,據總店店長曹雲介紹,該店目前重點推出了前店後場、現燒現賣的獨特蘇州口味醬排骨,以及蘇州傳統農家特色的稻草扎肉、爊鵝等熱銷品種。

「有得吃,吃一夜,沒得吃,凍一夜」,隨著蘇州人對民俗傳統的越來越重視,為了吃好這頓「大如年」的冬至夜大餐,杜三珍這家百年老號也為蘇州市民「操碎了心」,從10月份開始,他們就為今年蘇州這場「冬至美食節」,啟動了籌備程序。從本月15日開始,滷菜車間就已經24小時不間斷,開足馬力進行加工生產了。

怎麼樣?今年的冬至夜,在哪裡跟誰一起吃蘇式滷味大餐,你已經想好了嗎?

相關焦點

  • 還在考慮冬至吃啥?一起來看看正確答案吧!
    餃子,相傳是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其實,這也是人們的一種寄託,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今天,你吃餃子了嗎?
  • 「牽手」老字號過個蘇式原味冬至
    拷一瓶冬釀酒讓冬至充滿儀式感蘇州自古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冬釀酒是一種米酒,與桂花一同釀製而成,老字號元大昌沿襲傳統做法,深受老蘇州喜歡。本期課堂上,孩子們走進元大昌,體驗一把零拷冬釀酒,在這一傳統習俗裡感受蘇州文化的魅力。
  • 吃餃子咯!幼兒園「迎冬至,溫暖過冬」主題活動方案來啦!
    自古就有句俗話,冬至不喝冬釀酒是要凍一夜的。 到晚上蘇州人都要用糯米粉製成各種糕團做為祭拜祖宗,糕團更是當地頗具特色和最常見的點心。 冬至蘇州人還有吃餛飩的習俗,據說是為了紀念美女西施。相傳吳越春秋一宴上,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畚箕式點心獻給吳王。
  • 明日冬至,除了餃子,這5種傳統食物別忘記吃,順應節氣寓意好
    冬至俗稱「冬節」,它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表示寒冬已經到來。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在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有吃餃子的習俗,南方人則喜歡在冬至這天祭拜祖先、安排家庭聚餐。作為一名地道的北方人,每年冬至都會吃餃子。
  • 冬至吃什麼?有什麼習俗?這堂「民俗課」講給孩子聽!
    「數九」總要先數到最冷的日子 再開始回暖 其實,這白雪皚皚的天地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還代表團圓之意。
  • 銀川一家音樂餐吧,邀請百名環衛工人吃餃子過冬至!
    12月21日中午11點30分,伴隨著歌曲《好日子》的歌聲,位於上海路北安巷口的雙福壹號音樂餐吧變成了橙色的海洋,這耀眼的橙色就是來自興慶區的近百位環衛工人。57歲的吉永祥是負責文化街路段衛生的環衛工,對雙福壹號音樂餐吧,他可一點也不陌生。
  • 母貓產後半年第一次吃肉,主人激動:比我吃一頓年夜大餐都幸福!
    母貓產後半年第一次吃肉,主人激動:比我吃一頓年夜大餐都幸福!來源:萌寵一家親 原標題:母貓產後半年第一次吃肉,主人激動:比我吃一頓年夜大餐都幸福
  • 今日冬至!要吃什麼?該了解哪些知識?給孩子上一堂「民俗課」→
    冬至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一天,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冬至節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蘇州釀酒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這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美好祈願。
  • 冬至北方吃餃子,其他地區吃什麼?我也是今天才知道,漲姿勢了
    ,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吃了這碗面,才算過了一個冬至。麻薯也是閩南一帶的特色小吃,有機會去的話,一定要嘗一嘗。麻薯當然除了這些甜口的美食,有一些地區,冬至這一天吃「餛飩」,比如有著著名「蘇州園林」的蘇州,冬至這一天吃餛飩,是奉行周朝立法的遺風,除了餛飩蘇州人在冬至還吃酒釀、冬至團和滷菜等。
  • 臨近冬至,家家戶戶都吃的這種節日餐原來還有養生功效?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張玥潔 沈軍 記者 何麗娜 冬至即將來臨,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 冬至節氣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它同時也是一個源於漢代的傳統節日。
  • 【回應關切-教育科普】冬至來啦!今天要吃什麼?讀什麼?了解哪些...
    這一天,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現山東滕州一帶冬至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冬至節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蘇州釀酒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這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滷菜。
  • 冬至來啦!今天要吃什麼讀什麼?了解哪些知識?給孩子上一堂「民俗課...
    冬至在古代是十分重要的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一天,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冬至節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蘇州釀酒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這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滷牛肉、滷羊肉等各式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寄託了姑蘇人對生活的美好祈願。
  • 明日冬至吃餃子,你知道由來嗎?這幾種餃子餡最適合冬至吃!
    冬至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都吃了這麼多年,那你知道這其中由來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這個「驅寒嬌耳湯」就是最初的餃子,而張仲景就是發明餃子的人。人們為了紀念張仲景冬至舍藥,所以在冬至吃餃子這一習俗就被流傳下來。
  • 冬至將至,女人要多吃這「一白一紅」,驅寒補氣血,體質好不怕冷
    冬至九寒天,一些怕冷冬天容易手腳冰涼的女性朋友更要多注意保暖驅寒,冬至除了要吃餃子和湯圓之外,還有兩樣美食(一白一紅)也是不能少的,那就是山藥和紅棗,山藥營養豐富,冬天多吃山藥對身體很有好處
  • 冬至要吃餃子還是吃混沌?冬至算是節日還是節氣?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被稱為 冬節 和 賀冬。在古代,許多重要的活動都是在冬至舉行的,內容比較豐富,民俗活動主要有為長輩送鞋子、數九、畫消寒圖等等。但每個地方的慶祝方式也不同,有很大的差異;有學者認為,冬至嚴格來說還不算是一個節日。
  • 冬至前後,女人要多吃這「一紅一白」,驅寒補氣血,體質好不怕冷
    昨天是冬至,不在父母身邊,對於這些節日我總是記不住,差點既忘記了冬至的日子,還是老媽打電話告訴我要記得吃餃子才想起來的。小時候在家,媽媽總是說:"吃過冬至圓,就算大一年(歲)"。想到這我立刻翻出柜子裡的糯米粉,忍不住做起糯米丸子了,糯米做的一切我都愛吃,就是喜歡這軟糯的口感,所以家裡也總是囤著一袋袋的糯米粉,正好冰箱裡還有幾個貝貝南瓜,閒著和女兒搓了一些南瓜丸子放冰箱,想吃隨時抓一把。冬至前後,記得多吃這"一白一紅",營養互補,增強體質不怕冷。
  • 除夕夜大餐準備好了麼?試菜第一波
    除夕夜大餐少不了雞鴨魚肉,腊味、紅燒、清蒸、外加煎炒烹炸,各種做法。認真準備除夕大餐,全家齊動員,讓年味足,更好味。 試菜第一波【蒸板鴨】 來自福建尤溪的冬季美食,冬季做一些腊味儲存起來,在沒有冰箱的年代,南方溫暖的冬季,也是最適合不過的方式。
  • 高新一中冬至節班級系列活動
    為了讓孩子們了解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高新一中九(3)班召開了《二十四節氣之冬至》的主題班會。(一)知冬至 「冬至」又稱為「冬節」,是24個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日。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冬至吃什麼?吃餃子是為了紀念誰?來給孩子上一堂有趣的「民俗課」吧!
    這一天, 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 吃餛飩的習俗, 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 冬至長線面的習慣。
  • 冬至大如年,今日入九,注意防寒保暖
    今日冬至,也是數九寒天的開始,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從今天開始,各地區氣候已經進入最寒冷的階段,也是2020年最後一個二十四節氣。冬至作為一個傳統節日,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