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過孩子的同意就把他的玩具送人?近萬個孩子長大後控訴家長!

2020-12-24 奇思妙想教育

知乎上有這麼一個提問:做客孩子臨走時帶走幾隻玩具,我的孩子抗拒並一直哭,要怎麼開導?

這個提問獲得了9155個回答,40,029人關注,瀏覽量達14,674,220次。

為什麼這個問題這麼火爆?因為9000多個網友都是提問中「哭鬧孩子」的角色,每個人都曾有過,父母不經過同意就把自己心愛玩具送人的經歷。哪怕已經過去幾年、十幾年了,大家的字裡行間還有著對父母的埋怨,和對那個舊玩具的思念。

你以為你送出去的只是一個不值錢的舊玩具,卻不曾想過,它也許是孩子的精神家園。

有一個網友的回答,讓我非常觸動。他說,只要每次家裡有小朋友來做客,他就會非常害怕自己的玩具會被父母送出去,一旦這個小朋友開口說了喜歡什麼,他的父母就會二話不說把那個玩具打包。

他的哭鬧換來了小氣兩個字;

他的抗議是不聽話的表現;

他的傷心是因為太自私了。

在父母眼裡,孩子所有的東西,自己都有權處置。

「不就是幾張卡片,有什麼好哭的,你的卡片還是我拿錢買的」

「聽話,你表弟很喜歡這個汽車,不能這麼小氣」

「一本破日記天天鎖著,我是你媽我不能看嗎?」

「我把你的課外書送給你表妹了,整天影響學習」

……

其實,孩子們傷心的從來不是玩具,而是那些玩具承載的情感,和父母隨隨便便就把自己玩具送人的態度。

你把孩子的公仔送人了,也就等於把他每天晚上說心事的朋友送走了;你把孩子的汽車送人了,也就是把他幻想世界裡一起衝鋒上陣的戰友送人了。

玩具不僅僅是玩具,它是友誼、是快樂,是孩子心情的載體。

我有一個朋友,小時候特別喜歡收集郵票,初中的時候,就集到了厚厚的一本,各式各樣的郵票,被他按照新舊順序一一排好,還貼了防水的膠、套了書套,小心翼翼的放在自己書架的最上層,每次做作業累了,抬頭看見就可以拿下來看看,舒緩身心。

高中的時候去他家玩,他像炫耀寶藏一樣,跟我介紹每張郵票的故事。侃侃而談郵票給自己帶來了多少快樂,還說畢業後,一定要去世界各地,收集每一個地方的郵票。

本以為這本郵冊會一直陪伴他完成夢想,可誰知道他就在高三住校的一天,沒了。

那天他回家拿換洗衣服,發現自己的房門打開,8歲的表弟坐在他的床上,捧著那本郵冊,撕的正過癮。

他想都沒想,搶過郵冊,吼了一聲:誰讓你動我東西的!表弟的被嚇得嚎啕大哭,客廳的媽媽跑進來,看到這個樣子,訓斥他:「不就是一本破郵冊,到時給你買新的不就行了!」

親戚在一旁哄著表弟,眼裡都是對他這個高中生欺負小孩子的責備。

沒有人關心他的心情,沒有人知道這個郵冊對他有多重要,最後這件事就在大人的訓斥中結束。

朋友說,那時他的大腦一片空白,有一股想把表弟丟下樓的衝動。但是他更氣的是自己的媽媽,她明明知道自己有多珍惜這本郵冊。

後來,朋友再也沒有碰過郵票。

為了親戚的面子,有多少父母曾把孩子的精神世界搗毀。

當親戚家的小孩要孩子的東西,家長應該怎麼做?

讓孩子自己解決。

黃磊帶著女兒去參加《爸爸去哪兒2》的時候,劇組送給多多一條小狗。多多很喜歡這隻小狗,去哪都帶著它,還取名小黑。

當時陸繹的女兒貝兒也很喜歡小狗,有一次抱著不放手,直接去找黃磊,問自己能不能抱著狗多玩一會。

黃磊說:「狗是多多姐姐的,你要去跟多多姐姐商量。」

截圖來自節目《爸爸去哪兒2》

當多多看到貝兒抱著狗不舒服時,她很擔心,去找黃磊解決。

黃磊說:「你可以自己解決問題。」

截圖來自節目《爸爸去哪兒2》

簡單的兩句話,讓當時正在看節目的小編很受感動,黃磊字裡行間都做到了對女兒的尊重,尤其是他沒有為了面子和節目形象,擅自把多多的小狗給貝兒玩,反而不參與不插手,讓孩子們自己解決。

我們總說孩子不聽話,站在孩子角度來說,我們才是那個不聽話的家長:從來沒有認真聽孩子講過,沒有真正去了解他的內心想法,沒有平等的去尊重他。

換而言之,家長可以隨意處置孩子的玩具,是不是孩子也能隨意毀壞家長的電腦手機呢?

不要說價格貴的問題,在孩子的眼裡,幾張卡片也是彌足珍貴的;也不要說玩具影響孩子學習,真正影響的可能是家長提供的環境。

紀伯倫在《孩子》裡說過:「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是獨立的,

請傾聽孩子的聲音,尊重他的想法。

你是第一次當家長,

他也是第一次當孩子,

和孩子互相成長,才能創造更多美好。

相關焦點

  • 把我的玩具送人,你徵得我同意了麼?
    幾十年前那幾個玩具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早已被他們拋之腦後,也自然無法體會孩子們的心情。更可氣的是,有時,僅僅是因為面子。1 |維護孩子的利益不丟人首先,家長們要認清的一點——維護自己孩子的利益,並不丟人。
  • 父母將孩子手辦送人,孩子倒掉父親茅臺酒,網友:兩敗俱傷!
    父母將孩子手辦送人,孩子倒掉父親珍藏茅臺酒,究竟誰更「狠」?發帖者是一名中學生,也是一位手辦愛好者,生活中,他是《火影》迷,為了集齊手辦,已經攢了很長時間的零花錢和壓歲錢。雖然這些手辦對於學生來說價格昂貴,但這位同學最終還是實現了自己的願望,買齊了28個《火影忍者》的手辦。然而沒過多久,父母在沒有經過他同意的情況下,悄悄將這些寶貝逐一送人了。
  • 玩具被搶時孩子的反應,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別大意
    玩具被搶時孩子的反應,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錯不了我在外面看到過這樣的一件事情:在體育館旁免費的娛樂場地,有一個孩子3周歲,旁邊5、6歲的孩子總拿3歲孩子面前的玩具,孩子的媽媽沒有說什麼,孩子也不介意。
  • 孩子不分享玩具,就是自私:錯,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從說不開始
    兒子一周歲的時候,爺爺送他一個電動警車玩具。小警車會跑、有音樂,兒子喜歡的不得了。有一次,兒子二爺爺帶他孫子去家裡玩,孩子臨走的時候撒潑打滾要把小警車帶走。最後,爺爺做主把小警車送給他了。等到下午,兒子去爺爺家發現他的小警車不見後,傷心了好久。
  • 「知心姐姐」盧勤:一個學霸孩子對母親的控訴,值得很多家長深思
    說起盧勤老師,大多數人會感到陌生,但要提到著名的「知心姐姐」,相信很多人要有耳聞。而盧勤便是《中國少年報》的知心姐姐,這麼多年來,她一直專注於孩子們的教育,為家長們指點迷津,並且將自己的孩子送進了名牌大學。
  • 朋友家的孩子想帶走我家孩子的玩具?我家孩子不願意,怎麼辦?
    父母在人際關係裡的討好: 不敢懟拿玩具孩子的家長——討好對方大人; 拿自己孩子的玩具送對方孩子——討好對方孩子。 可是,既然自己做了主人,已經是一份情,何必討好到這個地步。
  • 看完這篇,我再也不敢把孩子的玩具送人了
    閨蜜帶著女兒陶陶來家裡做客,因為我倆自打畢業後不在一個城市很久了,見了面格外親。陶陶和我的女兒玩的也開心,很快就熟悉了起來。臨走時,陶陶說不走,玩具沒玩夠。閨蜜勸說陶陶:「咱們家不是也有玩具嗎?」陶陶說不一樣,阿姨家這個電話機玩具像真的一樣,要一直玩,不走了。
  • 孩子不愛惜玩具怎麼辦?聰明的家長來引導,幫助他們體會來之不易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玩具和書越來越多,親戚朋友送的,爸爸媽媽送的,小朋友自己挑選的,簡真可以開個玩具店和書店。慢慢地,家長會發現寶寶開始不珍惜這些玩具和書籍,甚至自己的衣服鞋子也不再愛惜。有時候會亂扔亂摔,弄得四零八散的。
  • 新型被「搶」玩具的方式,孩子憋屈,家長有點懵
    現在大家的素質都比較高,家長都會教孩子,別人的玩具,不可以隨便拿,要經過別人的同意,你才可以玩,通常情況下,孩子間玩具玩來玩去,我們在旁邊全程姨母笑就可以了,現在很少有強搶玩具的現象。就在這段時間,孩子好幾次委委屈屈地跑來和我說「某某拿了我的玩具,我想玩」。
  • 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回家,他真的是「偷」嗎
    有一天,你在整理孩子的玩具時,突然有的玩具很陌生,你會怎麼想呢?還是說:這傢伙,又把別人東西拿回家。還懷疑自己的小孩長大會不會變成小偷?其實,把別人東西拿回家的行為在4、5歲孩子身上是很常見的。老師說:「但是,這個不是自己的,你不可以拿得?因為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然然說:「老師,我知道了。我去美工區做一個送給媽媽。」老師表揚她了。她去美工區做了個更漂亮的手工了。當看到孩子有這種行為時,不要指責!只需提醒孩子,自己做一個就好!讓孩子明白,想要別人的東西,先徵得別人同意才行。
  • 孩子的玩具和衣服太多,反而長大後很難出人頭地,家長別搞不清楚
    長些以往,孩子的專注力跟不上成長的進步,在學習上會很吃力,有可能影響今後事業的發展。2、選擇太多,孩子深入探索受阻。我們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買益智類型的玩具,希望孩子可以越玩越聰明。益智類的玩具,根據孩子的年齡不同,會有一些適當的難度,引導孩子去思考和探究。可是,玩具太多,孩子會覺得這個不好玩,或者懶得動腦去想,就去玩別的了。
  • 孩子被搶玩具時的種種表現,暗示了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
    玩具被搶時孩子的反應,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錯不了⑴ 直接回擊的孩子玩具被搶,果斷地搶回來這類孩子膽大勇敢、懂得捍衛自己的權利。⑶只知道哭在面對同齡人的爭搶的孩子只知道躲在父母懷抱裡哭泣,這樣的孩子性格比較懦弱。膽子比較小,不能很好地處理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矛盾。這類孩子長大後也會處於被動地位,很容易受欺負,受委屈。玩具被搶了會放聲大哭起來,期望通過這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委屈、博取身邊人的關注。
  • 「他搶我的玩具!」孩子這樣說時,兩個寶媽的不同做法影響孩子
    怎麼才能教會孩子分享,對很多媽媽來說是個難題。我們經常教孩子要大方點,把玩具讓給弟弟或者妹妹玩。但是發現,有時候教了孩子,反而變得更加自私。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實是用錯了方法。來說兩個寶媽的例子。這天是周末,媽媽帶著3歲多的女兒小美到自己朋友家去玩。
  • 孩子有以下表現,證明已被家長溺愛,再不糾正娃長大沒出息
    不管兒子有意還是無意,確實是兒子手中的金箍棒傷到他,可兒子事不關己的態度讓人心寒。絲毫都沒有意識到,傷到爸爸的眼睛。是這個孩子「熊」,還是現在孩子都這麼「熊」呢? 不過,這個家長的這次做法,還是可以的。他也應該是後知後覺地意識到,這孩子給教「壞」了,但意識到有點晚,很難糾正了。不僅這一個孩子,還有很多孩子。
  • 孩子玩具被搶時的表現,暗示著他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一般錯不了
    前言:每個人對屬於自己的物品都有較強的保護欲、佔有欲,孩子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的手中的玩具被搶走時,大多數孩子都會非常生氣,甚至會因此哭鬧不休。家長們是否知道,孩子玩具被搶走時的表現,將暗示著他們今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 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長大後會怎樣?美國心理學家:區別很大!
    玩具的多寡確實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美國有心理學家就為了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而特意做過一個長期的追蹤研究。從研究結果當中他們發現玩具多和玩具的少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區別很大。玩具多和少的孩子長大後有什麼區別?
  • 送禮物引來的麻煩:孩子頻繁交換玩具,家長擔憂孩子養成攀比心理
    自己雖然接受了小夥伴的玩具,但也要把自己的玩具送給小夥伴,這樣大家就可以玩到不一樣的玩具。孩子說,他也把自己的一些玩具送給了小夥伴們,還特意給媽媽指了出來。原來是相互交換玩具,不是偷拿別人的東西。戴女士一顆懸著的心算是放了下來。晚上吃完飯,戴女士把這件事告訴給了孩子的爸爸。
  • 孩子的玩具被搶,別瞎客氣,家長不同的做法給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如果平時的生活中,真的遇到了愛搶玩具的孩子,不斷地需要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去做,慢慢的孩子就會自己處理,一般教孩子分3步:1,宣告自己的主權告訴搶玩具的孩子,這個玩具是我的,不是你的,你要玩需要經過我的允許,或者讓你的爸爸,媽媽這給你買,當遇到問題的時候,讓孩子適當的去說,面對愛搶玩具的孩子太軟弱。
  • 孩子哭鬧不休想要玩具怎麼辦?拒絕妥協,學做「牧羊犬型」家長
    文|迎迎編輯|迎迎相信家長在生活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遇到合心意的玩具時,總是走不動道。如果家長不催孩子,他能在玩具店門口呆上很長一段時間。還有些孩子,當家長明顯表示出拒絕買新玩具的想法時,就會開始大哭大鬧,企圖通過這種方式讓家長妥協,滿足自己的意願。明明的家長就會被明明逼得買下好幾臺同種類型的玩具車,家長跟明明說家裡已經有4、5臺了,可明明始終不聽,無奈之下,明明家長只好同意他的要求。好好的逛街活動,最終鬧得如此不愉快。
  • 孩子洗澡時的小動作,暗示長大後的性格特徵,你家孩子是哪種?
    在周日的下午,鄰居家小寶媽媽突然來拜訪我家,他帶著他的孩子來我家做客,聊著聊著,突然跟我說:「我家的孩子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不願意洗澡,就感覺洗澡就會要他的命一樣,看見水就拼命掙扎。」但是擁有這種小動作的孩子,在他長大後,別人對他好不好,都會記得非常清楚,自然對外界的事物也是十分敏感,會經常去觀察別人的情緒,那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多顧到孩子的心情,以免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