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中說道:「反正工作好壞都是鐵飯碗,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
「鐵飯碗」一詞最早便是出自於此,該詞所比喻的是那些非常穩固的職位,是指被人們認為是永遠不會失業的工作。而也因此,長期以來可以說「鐵飯碗」就是人們的追求,能夠得到這樣的一份工作,從此便可衣食無憂。
而在正值改革開放之初的80年代,當時的社會結構與國人們的思想,都正處在一個新舊交替的狀態之中,而因此社會並不是那麼的安穩,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人們便會對那些能夠維持溫飽的穩定工作非常的嚮往。
而在80年代的時候,有五個工作可以說是人們眼中的「金飯碗」,然而現如今卻已經慢慢的退居二線,成為普普通通的職位了,甚至是淪為了底層職業!
那麼,究竟是哪五個職業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售貨員
說起八十年代的售貨員,那可不是一般職位。要知道,在那個計劃經濟的年代,社會中的所有物資的供應,都是通過供銷社提供的。一些年紀比較小的讀者可能對供銷社並不是很了解,但是相信大家都曾經聽說過「糧票」一詞吧,顧名思義就是用來買糧食的票據。在八十年代,想要購買任何的物品不只要有錢,還要有票,而因為作為掌握著最豐富的資源的售貨員,可以說態度是極其的傲慢的。
據說,在當時的供銷社裡,甚至還有的會張貼六個字「嚴禁打罵顧客!」,單單從這六個字我們便可以看出,當時的售貨員的社會地位高到什麼樣的一個程度。
並且,售貨員這個職業在八十年代還非常的穩定,與此同時能夠提前的得到一些一般人無法事先得知的消息,也因此平民百姓一般來說會對售貨員尊敬有加,在那個年代,售貨員甚至可以與一些知識水平高的大學生相提並論,由此也可見這一職業有多麼的吃香,讓許多的人們擠破頭了也想要擠進這一職業,稱之為「金飯碗」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現如今售貨員這一職業的社會地位卻經歷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轉。如今的售貨員社會地位如何,我們也可以從六個字看出來,這六個字就是「顧客就是上帝!」。
如今的供銷社已經不再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售貨員已然淪為了底層職業,不僅工資不高,更是幾乎沒有就業門檻,也因此如今的售貨員跟八十年代相比,簡直可以用天差地別來形容。
第二:郵遞員
在通信及其不發達的八十年代,郵遞員可以說是相隔較遠的人們彼此之間聯繫的橋梁。
而過去的郵遞員,有著獨特的制服,並且配了一輛二八鳳凰牌自行車,並且這項工作有著特殊的意義,能夠給人們帶來溫暖,並且還有著豐厚的待遇,因此能夠成為一名郵遞員是優越感十足的。
然而,如今快遞行業迅速發展,基本沒有了送信的郵遞員,而且變成了送貨的快遞員。而這一職業不僅門檻低,並且行業內競爭激烈,因此工作辛苦,雖說少部分人還是能有不錯的收入,但是也是被視為了社會底層職業了。
第三:司機
對於這一職業會出現在此,相信很多的讀者是感到震驚的,因為估計很多人都想不通,為何司機在八十年代能稱得上是「金飯碗」?實際上,深入的了解了八十年代的情況之後,相信各位會清楚其中的緣由。
需要知道的是,在八十年代的初期,我國的汽車行業並不發達,仍處在一個起步的階段,也因此在當時國內的道路上,汽車的數量是非常稀少的,與如今動輒堵車幾個小時的情況截然不同。那麼,究竟少到什麼地步呢?
據相關資料可以了解到,在1980年的時候,全國範圍內的民用車輛一共才178萬輛,這與國內龐大的人口數量相比起來實在太少了,並且其中客運汽車還佔了20%。再加上當時的汽車價格昂貴,民眾又普遍貧困,甚至連溫飽都難以解決,因此能夠買得起車的人,可謂是少之又少。正因此,在80年代的時候,司機絕對稱得上是稀缺崗位。
當時的汽車司機,其主要的工作就是為一些領導開車,或者是為那些資產極高的企業老闆當專任司機。而若是突然有司機因意外而不能上任的話,恐怕一時半會是找不到接替的人選的。也因此,在八十年代司機這一職業不僅工作很是穩定,同時也是非常的吃香的。
那麼,既然成為一名司機好處多多,為何沒有更多找不到心儀工作的人們去學習駕車成為司機呢?其實並非不想,而是不能。
現如今,人們想要學習駕駛汽車都會去駕校進行培訓,但是在八十年代因為汽車太少的緣故,所以並沒有駕校存在,因此想要學車,就需要找到老師傅教導長達兩三年的時間,除了學習駕駛之外還要學會一些修車的本領,才能夠最終拿到駕照,真正的成為一名司機。
與此同時,學車也並不是憑藉個人意願便可以實現的事情,而是需要有單位證明才能夠有參加考試的資格的。
而在這麼艱難的條件下,司機也擁有著非常令人感到羨慕的薪資收入水平。據說,在八十年的時候一個司機的月薪能夠高達兩百多塊,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是國內平均水平低的十倍左右!可想而知,在八十年代汽車司機是一個多麼吃香的崗位,被當成「金飯碗」,確實是非常合理的。
然而,如今司機這一職業卻經歷了「大跳水」,在現今國內汽車的數量已經非常的龐大了,甚至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汽車,與此同時,各種駕校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最快的可能在一個月左右便能夠拿到駕照,因此,司機的社會地位極速的下降,這也導致了收入水平的不斷降低,現如今司機這一職業已然風光不再,淪為社會的底層職業了。
第四:糧站檢查員
對於糧站,相信又有很多年輕人從未聽說過了,其實在80年代時,糧站就是在賣糧食的,當時的農民們把糧食運到糧站販賣,只要經過檢測後便能夠換取錢財,而檢測的人便是糧站檢查員。
對於老百姓來說,這些糧食是自家生活的來源,而糧站檢查員能夠決定他們的糧食是否能夠換到好價錢,因此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討好糧站檢查員,以求對方不過分苛求。因此,在八十年代的時候,糧站檢查員的工作不僅穩定高薪,並且還備受尊敬,實在是令人羨慕的「金飯碗」。
然而,如今糧站已經不再,對於糧食品質的檢測也都是通過機器的方式,因此糧站檢查員也自然而然的被社會淘汰了。
第五:播音員
現如今,人們能夠通過各種途徑來獲取社會上的各種新聞時事,然而在八十年代的時候,人們想要獲取新聞就只有廣播這一途徑了。在那個年代,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個老式收音機,而作為為廣大民眾播報新聞的播音員,自然也就成為了一個非常吃香的職業。
在成為了播音員之後,便能夠保證在舒適的工作環境下,擁有著他人羨慕的高薪,並且還能為國人所知所喜愛,實在是非常完美的一個職業,用「金飯碗」來形容是非常準確的。
而現如今,由於科技的進步,人們不再滿足與聽,更傾向於看,因此各類節目的主持人變得更受歡迎,鮮有人再收聽廣播了,也因此播音員的待遇以及社會地位逐步下降,如今也勉強算得上是一個底層職業了。
小結
在如今的21世紀,我們已然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國家也面貌也正處於一個日新月異的新階段,那種來自地理上的阻隔以及落後的通訊設備不再出現,也因此許多的職業也會隨著社會的進步,而慢慢的淪為社會底層職業,人們稍不留意就可能會處於落後的境地。
就像以上所提到的五個職業,在如今來看這五大「金飯碗」可謂是成為了這個社會上最普通最廣泛存在的職業了。
新舊職業的地位的對比,也應該讓我們意識到,沒有能夠永久保持穩定的工作存在,我們只有隨著時代的進步而去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使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才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真正的讓自己的工作如同「金飯碗」般穩定!
參考資料:《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