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西安回民街的熱鬧景象!

2020-12-16 雷行記

我國的旅遊城市的確不少,但是有一座城市絕大多數人都知道,那就是古城西安。就算不喜歡旅遊的人,也會在影視劇中經常看到這座城市,這也是我們歷史課本中不可少的城市。

隨著近些年來人們生活慢慢的變好,旅遊成為最主要的休閒方式,而西安本身就具有別的城市嚮往的旅遊資源。品不完的美食小吃,聽不完的歷史故事,看不完的美景勝境,賞不完的文物古蹟。美食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因為體現出了當地人的許多文化習俗,而西安的美食代表景點就是回民街。

2020年是特殊的,作為旅遊城市的西安受到很大的影響,但是隨著疫情得到一定控制,現在的西安依舊吸引著萬千遊客前往。不論是去回民街品美食,還是去永興坊喝摔碗酒,不論是去兵馬俑穿越千年歷史,還是去大唐不夜城牽手不倒翁小姐姐,西安這座城市總會給你與眾不同的旅遊體驗。

西安旅遊業的恢復是從回民街開始的,因為不論從哪裡來的人必定少不了美食。2020年的9月份,回民街熱鬧了許多,雖然比起往年的這個時間稍有遜色,但是有這樣的人氣也證明了來西安的遊客不斷增加。

相關焦點

  • 西安回民街成「全國十大回暖夜市」之首,西安回民街全國第一
    6月28日,支付寶發布端午夜經濟報告顯示,今年端午夜間出行人數同比去年提高46%,全國十大城市夜市逆勢增長,其中西安回民街交易額同比增長全國第一。西安回民街、長沙都正街、上海城隍廟、無錫清明古運河、深圳東門步行街、杭州勝利河、蘇州觀前街、成都寬窄巷子、紹興迎恩門風情水街、深圳龍華壹方天地則是逆勢增長最強勁的十大夜市,端午期間交易額已超去年同期,率先反彈。西安回民街西安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區,是西安小吃街區。
  • 西安回民街,從迫不及待到漠然無視,中國最早美食街的記憶
    過了兩年再回西安,找個白天,將回民街周邊的幾條街巷的走了一遍,對所謂的回坊也算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一回,印象更深的是化覺巷大清真寺,中國最美麗、最精緻的中式建築風格清真寺。很多年後,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一座博物館裡看到清真大寺的縮微模型,才知道它在伊斯蘭世界也極有影響力。
  • 西安有一個西安人常去的小吃街,不輸回民街美食
    去西安要去回民街成了遊客的一個習慣,回民街是一條美食小吃街,每個人都想嘗嘗西的當地小吃,所以他們想去回民街,其實遊客是這裡的主要遊客,當地人來得不多,每個城市都有當地人喜歡去的地方,西安也不例外,當地人通常去哪裡吃飯?
  • 西安回民街裡有一家老字號糊辣湯,當地人都來排隊,遊客卻不知道
    最近,我到西安來跨年旅遊,住在西安市區最有代表性的回民街裡。相信說起西安回民街,很多遊客都會想到位於鼓樓後面的那條最熱鬧的街道,可實際上,西安回民街並不僅僅只是一條街,而是包括周圍的一整個街區,其中還有許多遊客不知道的小巷子。
  • 作為網紅城市的西安,回民街與永興坊究竟有什麼不同之處?
    去西安旅行過的朋友可能知道回族街和永興坊兩個地方, 這兩個地方小吃特別多,西安小吃, 回民街主要經營回民特色小吃,主要像蠟牛肉、羊肉饅頭、烤肉、湯包等特色小吃, 永興坊更是齊全,是西安新做的美食商務小區,包括陝西各地的特產、陝西餐館、肉饅頭、粉湯羊血等小吃, 小編和幸運地住在西安的時候
  • 國內最「亮」的十條美食街,西安回民街榜上有名 (上)
    而我國最「靚」的十條美食街,你都知道哪些呢?【西安回民街】西安回民街由北廣濟街、大皮院、北院門等多條街道共同組成,是西安市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區之一。走在回民街內,隨處可見具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和穆斯林建築風格的商業店鋪,民族服飾、清真食品、工藝品等各具特色,琳琅滿目。
  • 沒有一條街,能像西安回民街令我一去再去:為何網友說它坑又騙
    用一句話形容西安回民街,你最想說什麼?西安回民街,類似這樣的一條旅遊小吃美食街,幾乎在國內任何一座城市都能找到蹤影,如武漢戶部巷、成都寬窄巷子、濟南芙蓉街、北京王府井、南京夫子廟…… 每座城市都有那麼一條或者幾條小吃街,深深吸引著外地遊客的味蕾。
  • 中國國旅官網:去西安旅遊一定要去回民街,100元就可以吃個痛快!
    西安是什麼樣的?西安作為一座歷史古城,不僅有文化遺產,有名勝古蹟,而且西安還被稱為是美食天堂,西安這個城市可以讓你玩個夠,吃個痛快......西安的回民街是西安出了名的小吃街,這條街是西安美食的匯聚地,那麼這裡都有些什麼好吃的美食呢?下面深圳中國國旅官網的小編就來為大家仔細盤點!
  • 西安網紅打卡街,東西貴本地人不去,為何依然每天有大量遊客來
    對於舊西安人來說,最在意的是回民街的「舌尖味道」,這裡有一種傳統的美食文化,「要治理大國,就要料理小鮮」。西安回民街是全國有名的特色小吃街,清朝時期,回民街所在的北院門是官署區,陝西巡撫在這裡辦公,上世紀90年代,一些回族在這裡開店做飲食生意,年年數月,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回民街在這裡形成。
  • 3月初,回民街,只有幾家商店開門營業,只接受送貨訂單
    初,城市逐漸恢復正常,西安也不例外。作為西安中最著名的美食街,回民街是否正常工作?我們在初訪問了回民街,一起來!之前西安景區、商場和居民區進出都需要個人識別碼,乘公共汽車和地鐵也需要識別碼,在一個特別的時期,這樣做是很麻煩的,雖然安全第一。整個北圓門街不像以前那麼繁華,道路兩旁的攤位都關門了。街上的行人不是本地人就是像小編一樣逛街。我在街上遇到一位老太太,她提著一大袋蔬菜進了巷子裡,我想是當地居民出來供貨的。
  • 最火的網紅街!西安必打卡景點,居然隱藏了這麼多美食?
    西安,向來以中國古典文化旅遊城市著稱,但提起西安的美食,似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所嚮往。小編今天要推薦的,就是西安最火的網紅街,也是西安風情的代表之一——回民街!回民街是回民街區多條街道的統稱,是外地人來到西安必打卡的地方,那麼這裡究竟有多少美食值得探索呢?
  • 國慶節期間,西安這4個免費景點又會是人山人海,來之前做好準備
    本帳號已籤約維權騎士,未經許可轉載追究法律責任話說隨著9月最後一周的來臨,人們翹首期盼的國慶節也即將張開雙手迎接各位了。大唐不夜城這個不用多說,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也是西安火爆網絡的一處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大唐不夜城在大雁塔南側,和唐僧像正對著。這裡和其他景點不同的是,這是這幾年才新興的一處「網紅」景點,雖然建成已久,但之前也是不溫不火,和西安那些動不動就幾百歲的古蹟相比,這裡年輕了不少。
  • 在回民街轉了七八圈,發現了這座古廟,免費對外開放
    來西安旅行,很多人回到民居城市, 回民街不是一條街,而是整個街區,裡面胡同小路非常多,很多古老的西安愛美食也藏在這些胡同裡, 前幾天,在回民街到處轉悠,意外地「發現」了古老的寺院, 外表不顯眼,但進去是件好事!
  • 去了西安回民街,別忘了去陝拾叄,味道真的很棒
    西安回民街去了,別忘了去陝拾叄,味道真的很棒,量給的只多不少,融入了地方特色的店。泡饃必多一條,鐵老十,本人也是跟著父輩混跡了10餘載的老江湖了,8歲習得掰饃絕技,10幾歲就已是手下麻利了。也算是吃遍了半個西安城的泡饃館子,他家泡饃油香,味兒醇。
  • 西安「最火爆」的兩條街,人山人海像趕大集,尤其外地遊客都愛去
    我國的交通越來越發達,特別是高鐵在全國大大普及,可以更大幅度地節約大家出門的時間, 因此,各地的旅遊業也在不斷發展,隨著網絡的普及,哪裡的大家都可以知道其他地方有什麼有趣的地方,不是西安,有最火爆的「兩條街」, 我喜歡這兩個地方,特別是外地遊客, 來這裡的人會發現聚集了很多人,使他們聚集在這個地方
  • 西安旅遊攻略,美麗的西安
    西安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同時也是時尚的現代化大都市。兵馬俑十分壯觀,古城很雄偉,明城牆保存的非常好,鐘鼓樓後面的回民小吃街有很多美食。但是節假日期間人很多。第五西安市內的景點如 大雁塔廣場 回民街 明城牆 這幾個可以自己去逛逛 這個不跟團也可以 都在市內很方便的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 , 是一個很值得一去的地方,擁有眾多歷史名勝古蹟和人文景觀對知識量是個考驗。
  • 超實用西安旅遊攻略看這裡,教你三天兩夜怎麼盡興玩透西安?
    今年國慶十一期間,西安這座美食文化共融之城迎來了疫情後的強勢復甦,共接待遊客4224.38萬人,旅遊收入254.06億元,國內旅遊消費活躍度排名第四。即使小長假過後,來西安旅遊的人數也依舊源源不斷,那麼如何讓來西安的遊客在三天兩夜裡玩的盡興、吃的開心?
  • 國內3大新晉不夜城,西安第一,蘭州第二,第三在雲南
    現在隨著國內的治安越來越規範,地攤經濟也是越來越發達,晚上的街道也充滿了熱鬧的氣氛。隨著各種夜間文化的興起,不夜城也成為了遊客們選擇一個城市旅遊的標準之一。今天我們就要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國內3大新晉的不夜城,無論是美麗的夜景,還是興盛的夜市,亦或是濃厚的夜生活文化,都讓遊客們流連忘返。
  • 中國十大美食街,吃貨接住了!
    西安——回民街西安回民街是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區,街道兩旁大量的美食店鋪,近300種特色風味小吃,讓人流連忘返,欲罷不能的魅力所在!在這裡你能夠吃到幾乎所有的西安小吃,包括:各種烤肉串、羊肉泡饃、灌湯包子、麻辣羊蹄、水盆羊肉、臘牛羊肉、涼皮、胡辣湯、蛋花醪糟……到西安,去回民街來上一碗泡饃,點上一碗麵,或者叫上一份肉夾饃,都會讓你回味許久。
  • 中國出名的8大美食街,你去過幾條?「吃貨天堂」說的就是這裡
    而青島的登州路被稱為「啤酒街」,青島啤酒的名氣不用多說,啤酒街自然是當地居民喜歡聚集的地方。整條街有很多飯店,瀰漫著新鮮啤酒的氣味,海鮮、下酒菜琳琅滿目,在這裡大吃大喝絕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青島登州路3、西安回民街西安回民街,無疑是西安最負盛名的美食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