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是哺乳綱翼手目動物,是具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白天潛伏,夜間在空中飛翔捕食蚊、蛾等昆蟲。蝙蝠視力很弱,靠自身發岀的超聲波「導航」。蝙蝠分布很廣,在義烏也是常見的。
在義烏話裡,蝙蝠有個特殊的名字,叫做lo ci bi yi。蝙蝠的這個「義烏名字」有四個音節,筆者曾請教過好幾位義烏老鄉,lo ci bi y這四個字該怎樣寫?有的說寫不出;有的則乾脆說這個叫法本來就是方言土語,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形成文字。
筆者想,義烏先民在觀察蝙蝠這種動物,並且對它的特性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取了這樣一個特別的名字,顯然不會是四個音節的隨意湊合。
語言是意識的表達lo ci bi yi這個名字反映了義烏先民對蝙蝠怎樣的認識呢?
老鼠在地上跑,蝙蝠在空中飛,兩者之間有什麼淵源呢?
不錯,關係是有的,而且很密切。
原來蝙蝠的頭部和軀幹跟老鼠十分相像,現代動物學告訴我們,它們同屬哺乳類動物。義烏先民當然不可能懂得現代動物學的分類,但是人們直觀地看到蝙蝠跟老鼠的相似之處,於是把蝙蝠看作鼠類的成員,這是順理成章的。
因此,lo ci bi yi的前兩個音節,就應該寫作「老鼠」。
但是,蝙蝠會飛,老鼠不會飛,這又如何解釋呢?或許,蝙蝠應該是鳥類的成員吧!
這個問題,就要由lo ci bi yi來回答了。原來蝙蝠和鼠類一樣,也有四肢,所不同的是,它前肢的指間長有薄而無毛的膜,前肢與後肢之間也有薄膜相連。蝙蝠飛翔時,薄膜張開,起到翅膀的作用。
義烏先民認為,這層薄膜就是「翼」,即翅膀。但是這個「翼」和鳥類長羽毛的「翼」不同,而是一層皮質無毛的膜,所以叫做「皮翼」,以示區別。據此,lo ci bi yi的後兩個音節就應該寫作「皮翼。
寫到這裡,不能不著重指出,蝙蝠的這層起到翅膀作用的薄膜,有關蝙蝠研究的專業名稱就叫「翼膜」,這和義烏土語所說的「皮翼」何其相似,真是異曲同工!
義烏人把蝙蝠叫做「老鼠皮翼」,意思就是「長皮翼的老鼠」。這個義烏名字,內涵十分豐富,既有蝙蝠跟鼠類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又有蝙蝠跟鳥類的相似點和不同點。
當我們把 lo ci bi yi來書面化為「老鼠皮翼」四個字之後,深深地為故鄉先民精細的觀察和準確的表達所折服,更為他們在語言運用上表現出來的豐富的想像力和非凡的創造力而讚嘆不止。文/孟自黃 金禮林 趙曉青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