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不單單講述,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父母對孩子的初心,希望孩子能夠擁有他自己的人生:父母可以幫助著,但不能安排著,讓孩子走出自己的未來。
關於哪吒的影視有很多,像早期的《哪吒鬧海》,後來的《封神榜》題材的影視中也講過哪吒,還有《哪吒傳奇》《蓮花童子哪吒》,以及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這是一個披著哪吒的皮,講了完全不是哪吒的哪吒故事,這毛病和後來的《姜子牙》一樣,完全脫離了神話內核談了一個編劇自己想講述的故事。
國漫因為市場原因一直保持著低齡化,哪吒的出現讓我對國漫產生了重新的認識,神話故事新編,以一種不令人悲傷的方式來講述悲傷的哪吒童年。豐富多元充滿想像力畫面;包含幽默、熱血、感人和人生觀點的劇情;還有安排得當的敘事節奏,結尾處高潮更是一波接一波,讓觀眾又是激動萬分,又是感動落淚,令人佩服,一部優秀的動畫電電影
影片不單單講述,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父母對孩子的初心,希望孩子能夠擁有他自己的人生:父母可以幫助著,但不能安排著,讓孩子走出自己的未來。
而申公豹有著值得深挖的人物性格,其中是一個"彆扭"的故事。
影片裡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是龍王對申公豹說的"你點頭就行了",這是個爆點,影片演至該橋段時,影院哄堂大笑,這裡面還摻雜不少小孩子尖尖的笑聲。
我們可以歌頌哪吒的不信命,但不能因為申公豹的錯誤就忽視他背後的蒼涼和掙扎。
「人心中的成見就是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也無法搬動。」整部電影都在圍繞著成見為線索展開。
哪吒明明救了小女孩人們去固執的認為是他搶走小女孩對他幹戈相向;敖炳在哪吒暴走的時候,火中送炭及時帶來乾坤圈,不僅幫了哪吒還救了陳塘關的百姓,但人們仍然在看到他的觸角時對他惡言相向;甚至影片中最大反派申公豹,為了得到師尊認可,努力苦練法術,但是仍然因為豹子精身份無法得到師尊青睞。
我們仿佛可以想見,申公豹從一個低賤小妖如願以償位列仙班時,心裡也會感嘆: 「我命由我不由天。」
但妖怪的出身是原罪,否則為什麼自己是最刻苦的學霸,卻始終入不了元始天尊的法眼呢?
出身太差,只有體制一條路,舔到最後才發現,依然還是局外人。
讓我覺得難過的,不是初出牛犢的哪吒所經歷的少年磨難。而是中年的申公豹,面對那張巨大鐵幕的惶恐和臣服,那種用盡全力卻始終抵達不了「城堡」的焦灼感和無力感,讓人扼腕。
他曾經,也是「哪吒」啊!
這背後是細思極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