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潛艇部隊在戰後迅速崛起,靠抄襲二手潛艇起家,回歸第一梯隊

2020-12-22 君清觀察視頻

二戰期間,日本潛艇部隊在數據上堪稱絕冠,當時排水量超過3000噸的潛艇有56艘,日本佔了其中的52艘;航程超過2萬英裡的遠洋潛艇日本有65艘,盟軍全部加起來1艘都沒有;甚至日本還弄出個可以起降飛機的「伊400」,堪稱潛艇界的豐碑。

但數據的背後是相當寒磣的戰績,整個二戰期間日本潛艇部隊擊沉擊傷的船隻數量還不足德國一個月的成績。因此二戰後,日本拋棄了自己的設計路線,轉而投向了美國。

一、小鯊魚成為了現代「潮」級鼻祖

按照日本的命名規則,潛艇的命名皆帶有一個「潮」字,比如「春潮」級、「夕潮」級等。不過日本在二戰後的第一艘潛艇是美國的「斑革豚」號,日本稱其為「黑潮」號。

1955年,經過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軟磨硬泡,美國決定將「斑革豚」號潛艇租借給日本用作訓練使用。此艘潛艇屬於「小鯊魚」級中的一員。

「小鯊魚」級潛艇是1940年才開始建造的,那一年是美國本土精英沉迷於「孤立主義」的最後一年,因此武器裝備在設計上非常粗糙。

與同時期的他國潛艇相比,「小鯊魚」的各方面數據都不算好。由於工程師沒有充分預估水下的續航力,導致其在水下高速航行的時候很快就會用光電量。

所以,「小鯊魚」級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水面航行,嚴格來說它屬於具備潛水能力的軍艦而已。這樣的弱點讓「小鯊魚」的戰損數達到了裝備總量的四分之一,成為二戰期間美軍戰死率最高的部隊。

該級潛艇長95米,寬8.3米,吃水深度5.2米,排水量2424噸,潛航速度9節,水面續航能力為9500海裡(10節),水下續航能力為500海裡(3節)。

二、日本抄出來的潛艇

日本人擁有了「黑潮」號潛艇後,技術人員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掌握了這艘美國潛艇的基本結構、數據參數和設計思路,為日本後來獨立設計建造潛艇提供了參考。

在拿到美國潛艇的一年後,日本便正式開工設計自己於二戰後的第一款潛艇——「親潮」。該型潛艇艇長78.7米、艇寬7米、吃水5.9米,這個身形與「黑潮」相比都明顯小上了一號。不過「親潮」的水下最高航速為19節,可以說完全修正了美國人的缺陷。

除此之外,日本還採用了在當時來說比較先進的技術,比如當時剛剛研製成功的高強度鋼,成為了潛艇外殼。還有安裝了水下自動懸浮和自動深度控制裝置,使「親潮」能在水下保持靜止不動。

「親潮」號潛艇的數據不能說有多出色,但其歷史意義是讓日本重新擁有了研發和製造潛艇的能力。之後日本照著美國的「K」級、「刺尾魚」級和英國的「奧伯龍」級相繼吸收再創造出了「早潮」、「大潮」和「朝潮」級潛艇。

三、70年代的崛起

20世紀60年代,水下航行阻力最小的水滴型潛艇橫空出世。趁著這個時機,日本走上了獨立研發的道路,相繼研發出「渦潮」、「夕潮」和「春潮」級3款潛艇。

「渦潮」級潛艇長72米,寬9.9米,吃水7.5米,水下最高航速20節,裝備6具533毫米的魚雷發射管,艇員為80人。由於採用了比較先進的NS46型高強度鋼作為耐壓艇體,潛艇具備200米的下潛深度。日本先進的電子技術產業基礎保證了軍事方面的應用,潛艇內部安裝了大量先進的電子設備,潛艇內部的自動化水平非常高。

在「渦潮」級的基礎上,「夕潮」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除了身板更大以外,技戰術性能也明顯提高了。艇體使用了NS80型高強度鋼,單從數字也可以看出,「NS80」的強度比「NS46」更高。這一升級讓「夕潮」的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00米。

「夕潮」級除了能夠發射魚雷以外還可以發射反艦飛彈,雖然增加了功能,但艇員卻比「渦潮」級少了5人,可見其自動化作戰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

1987年,日本開工建造了第三代水滴形潛艇——「春潮」級。與兩位前輩相比,「春潮」級的名號就更大一些。由於該級潛艇集中加入了很多高新技術,讓日本的潛艇性能數據進入了世界第一梯隊。

「春潮」級潛艇外殼敷上了一層消音塗層,大大降低了被聲吶發現的機率,提高了聲隱身性能。同時艇體換成了強度更高的NS110型鋼,據稱極限下潛數據達到了500米。

除了裝備了多種高性能探測裝置,增加了搜索能力外,還換裝了日本自己研製的89型線導魚雷,具備更強的對抗和攻擊能力。

相關焦點

  • 日本唯一出口的潛艇,造就該國擁有當時亞洲第二的潛艇部隊
    ▇日本唯一出口的潛艇。泰國海軍裝備的近海小型潛艇瑪查魯級"瑪查魯"和"威倫"號,攝於日本神戶。在亞洲範圍,除了日本,泰國是最早擁有潛艇部隊的國家,上世紀30年代,即在二戰爆發之前,泰國皇家海軍就有一支由4艘近海潛艇構成的潛艇部隊。有意思的是,這4艘潛艇均為日本製造,也是迄今為止日本唯一出口的潛艇。早在1910年,泰國皇家海軍就計劃對外採購潛艇,由於政府財政拮据,計劃一直未能實現。
  • 1943年4月美潛艇部隊在太平洋戰區的可觀戰績
    雖然我們的魚雷故障頻頻,但潛艇仍在不斷地取得擊沉戰績。在關於1943 年4 月戰績的戰後報告中,太平洋戰區潛艇部隊和西南太平洋戰區潛艇部隊共計擊沉18 艘敵船,而被我們擊中但僥倖回港的敵船數量很可能是這一數字的兩倍。要說當月的最佳戰績,無疑當屬由來自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比爾」波斯特(W. S.
  • ——在一戰刺激下迅速崛起的美國潛艇
    11、M-1號潛艇M-1號是根獨苗,是為驗證新技術建造的試驗平臺,是美國第一款雙殼體潛艇。從它身上獲得的經驗後來被用到 AA-1級潛艇上。13、O級潛艇O 級是L級遠洋潛艇的放大型,有更強的動力和續航力。由於戰爭需求,O級建造速度迅速提升,數量也大大增加,共建造16艘。
  • 美軍潛艇部隊縮減 美媒:可讓日本擴編40%對抗中國
    自從1995年以來,美國國會研究局每年都在警告美國海軍潛艇部隊的縮減,這並不是什麼新聞。為了緩解這種縮減的趨勢,美國海軍現在正在儘可能快地建造新型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並且它還計劃延長几艘洛杉磯級核潛艇的使用壽命 。但是目前,這些措施的作用有限,美軍潛艇部隊實力的下降仍然會發生。
  • 1942年太平洋的水下戰爭,日本海軍的野望,日本潛艇部隊封鎖行動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對日本採取了更加嚴厲的封鎖禁運。尤其在歐內斯特·金海軍上將的主導之下,美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和海軍航空兵部隊,開始對任何在太平洋地區出沒的日本船隻,或者可能為日本服務的船隻實施攻擊,也就是無限制潛艇戰。而有仇必報的日本人也開始對美國實施潛艇打擊報復,一時間太平洋上掀起千層浪。
  • 他靠一雙耳朵挽救了一艘潛艇
    接到命令後,他下令啟動排水系統,15個大氣壓的高壓氣迅速注入水櫃,海水在強大的高壓氣下被擠出水櫃,艇體開始迅速上浮。同時,王發全下令關閉五艙與相鄰的四艙、六艙之間的水密門。就在全艇官兵以為能回到水面,結束任務時,一聲巨響在艇中炸裂,艇身劇烈晃動,所有人都站不住了,如同在地震般的環境中被撞的東倒西歪、頭破血流。
  • 潛艇偷運30噸珠寶出海,2天後神秘失蹤,二戰消失的U型潛艇部隊
    比如蘇德戰爭期間神秘消失的琥珀宮,再比如二戰後期德國消失的U型潛艇。 我們今天要講述的,就是一艘攜帶30噸珠寶神秘消失的德國潛艇。 據資料記載,這艘潛艇的編號為U2539號,它是在1944年11月進入德軍潛艇部隊服役的,到了1945年3月,也就是德國戰敗的前夕,該潛艇得到了一項秘密命令,裝載了一批貨物之後於
  • 海軍某潛艇部隊:邁向水下「新長徵」
    2018年6月11日,習主席視察他所在的海軍某潛艇部隊,在聲納聽音訓練室現場出題抽考,蔣金良的回答準確無誤,習主席豎起大拇指為他點讚。蔣金良的「水下戰位」也不尋常——由於常年關注水下目標識別,他睡覺有時出現幻聽,耳朵鑽心地疼。
  • 日本又一艘全新動力潛艇下水,創下多個世界第一,技術領先全球
    近日,由日本自主研發的全新動力潛艇「大鯨」號正式下水。這是日本海自繼「凰龍」號之後的第二艘鋰電池潛艇。與「凰龍」號相比,「大鯨」號在噸位上有明顯提升,艇身採用隱形設計,更難被探測到。此前日本海自提出要建成22艘潛艇部隊,比現役規模增加6艘,蒼龍級潛艇全部建成後,「大鯨」號將成為海自潛艇部隊擴張的最後一步。
  • 北部戰區海軍某潛艇部隊備戰打仗記事
    這是中國潛艇部隊聲吶兵與人工智慧的第一次較量。經過多輪比拼,蔣金良以微弱劣勢敗下陣來。 「儘管有一種強烈的挫敗感,我卻找到了今後努力的方向。」這位曾經被習近平主席點讚過的優秀士兵說,「依託人工智慧識別技術,我們能夠進一步提高潛艇『先敵發現、先敵識別』的能力。」
  • 二戰時最大的潛艇,日本海軍當時最好武器之一,伊-400潛艇
    在二戰期間,大洋深處的「狼群戰術」被德國發揮得淋漓盡致,作為軸心國的日本,在潛艇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日本就曾在二戰的時候,造出了當時最大潛艇伊-400潛艇。伊-400有多大呢?在核動力潛艇出來之前,可以說它就是潛艇「扛把子」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也讓日本走上「工業時代」,從而進行了對外的侵略和擴張。日本在20年代末期就進行了潛艇的研究,當時泰國和日本的關係走到很近,從日本買走的幾艘潛艇,也讓當時泰國的潛艇部隊成為了「亞洲第二」。這說明當時日本在潛艇製造的水平還是非常先進的。
  • 日本潛艇與航母進行對抗性演練,反潛轉向反艦,警惕其反航母能力
    近期,日本出動了最新的蒼龍級AIP潛艇和直升機航母在中國的家門口的南海進行對抗性的演練。在演練當中日本除了傳統的反潛項目以外還特別針對蒼龍級潛艇的反艦訓練。蒼龍級AIP潛艇是日本最新型的常規潛艇,其最大特點就是採用了斯特林AIP閉循環推進系統,在此系統的加持下潛艇在水下的時間更為持久,而且隱蔽新更高。
  • 發現中國海軍潛艇?日本又一驚一乍起來了!
    今天的中國海軍肩負著守衛祖國萬裡邊疆深藍、維護地區和平、震懾虎豹豺狼、為祖國不斷崛起強大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駕護航的神聖時代職責與使命!隨著我中國海軍遠洋遠航實戰化訓練演練的持續推進,中國海軍正不斷走向更加深遠的大海深藍,殺敵之劍也被磨礪的更加銳利!
  • 納粹德國潛伏於大洋之下的狼群,U型潛艇部隊是如何建立的?
    可相比於水面艦隊,德國的U型潛艇部隊就不一樣了,甚至可以稱其為德國海軍的「海下狼群」,在德國海軍的破交戰略裡,這些U型潛艇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幾乎左右了早期的海上戰爭。那麼德國海軍的U型潛艇部隊,到底是如何被德國人發展出來的呢?
  • 日本的蒼龍級潛艇,現役世界上最大的常規潛艇
    蒼龍級潛艇,是日本在二戰後建造的最大的潛艇,同時也是目前現役的世界上最大的常規潛艇。日本計劃建造這級潛艇14艘。說起日本的潛艇,日本在二戰時,它的潛艇技術就非常先進,當時建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潛艇伊-400。
  • 日本潛艇的噩夢——「英格蘭」號護航驅逐艦
    1942年太平洋戰爭剛開始時,日本挾偷襲珍珠港之威到處出擊,很是囂張了一段時間。不過中途島海戰後,日軍形勢很快就急轉直下陷入困境中。1944年初,麥克阿瑟的部隊跳島前進,尼米茲的艦隊從海上進攻,兩路大軍如尖刀一般直插日軍。
  • 「末日電鯊」:21型潛艇——現代潛艇的雛形
    21型潛艇堪稱潛艇發展史上的裡程碑,現代潛艇的雛形,正是以該型艇為藍本,各國才在戰後逐步設計出了威力強大的核潛艇,足見其地位之重要。總計有121艘21型潛艇建成入役,但其中形成戰鬥力的則屈指可數。二戰期間,潛艇在大洋中神出鬼沒,慘烈的大西洋之戰中,這種恐怖的兵器幾乎將英國逼到了崩潰的邊緣。倘若21型潛艇早些成批入役,那麼大西洋上的盟國運輸船將慘遭屠戮。隨著大西洋之戰以盟軍的勝利落下帷幕,德國已將新銳的21型潛艇視作救命稻草,未等樣艇試航便急不可耐地開始批量建造,為加快進度,德國方面決定採用分段建造法生產該型艇。
  • 自衛隊新潛艇噸位世界第一,採用大量頂尖技術,常規潛艇巔峰之作
    由於日本二戰戰敗,受戰敗協議影響,日本不得擁有軍隊,只能組織維持最低反擊需求的自衛隊,武器裝備也採取嚴格限制,作為海上軍事力量重要組成部分的潛艇更是如此。不過日本顯然很不甘心軍事力量被條條框框所束縛,暗地裡一直將處於半新狀態下的潛艇進行退役,再安排新的潛艇進行服役。
  • 二戰德國的U型潛艇,究竟有多麼恐怖?
    當年6月,德國的第一艘戰後潛艇——U-1艇下水,僅僅花費三個月時間,德國就成立了「韋迪根」潛艇部隊,由大名鼎鼎的海軍指揮官:鄧尼茨領導。截止到年底,德國就已經擁有24艘U型潛艇。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由於綜合國力的限制,他們沒有發展出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
  • 深海鐵拳——記南海艦隊某潛艇支隊372潛艇官兵群體
    海軍372潛艇是一艘新型常規潛艇,它被稱為「大洋黑洞」、「水下狙擊手」。  在今年的一次緊急拉動和戰備遠航任務中,372潛艇遭遇「掉深」、進水險情,這類特情是各國海軍的噩夢。外軍一艘潛艇在進行深潛試驗時,就因為「掉深」而失事,艇上100多人全部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