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約4年後,國內AI晶片巨頭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擬科創板上市。2月28日,北京證監局網站披露,近日寒武紀與中信證券籤署了IPO輔導協議,上市已指目可待。
過去幾年,寒武紀發展迅速,公司相繼獲得阿里巴巴、科大訊飛、聯想、TCL等知名公司的戰略投資,估值超百億;公司也分別曾登上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與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活躍投資機構百強榜。
神童創立,中科院孵化
在成立短短不到4年之內,國內的AI晶片巨頭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寒武紀)近日傳出擬科創板上市的消息。2月28日,北京證監局網站披露,近日寒武紀與中信證券籤署了IPO輔導協議,擬科創板上市。
寒武紀的創始人是陳天石、陳雲霽兄弟,兩人均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
哥哥陳雲霽生於1983年,9歲入中學,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9歲進入中科院計算所碩博連讀並成為當時首個國產通用CPU「龍芯」的研發成員,25歲成為8核龍芯3號的主任架構師。
弟弟陳天石生於1985年,16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歲在中科大計算機學院拿到博士學位,2010年博士畢業成為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又在2014年斬獲ASPLOS最佳論文獎和MICRO最佳論文獎,是首個斬獲這兩項最佳論文獎的中國人。
中科寒武紀CEO陳天石(左)和哥哥陳雲霽(右)
2016年3月,寒武紀創立,其前身是中科院計算所2008年組建的「探索處理器架構與人工智慧的交叉領域」10人學術團隊。取名「寒武紀」,是希望借用「寒武紀生物大爆發」來比喻人工智慧的未來將會充滿希望。當時公司初創時的天使輪融資由中科院旗下基金和聯想創投等共同投資1000萬美元,公司估值1億美元。而後公司發展頗為迅速,相繼獲得阿里巴巴、科大訊飛、聯想、TCL等知名公司的戰略投資,估值超百億。
寒武紀在上市第一年時就登上了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位列70,是當時120家上榜獨角獸企業中最年輕的;兩年之後,公司又再次登上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活躍投資機構百強榜,位列81,是當時上榜僅有的七家AI晶片企業之一。
寒武紀登上2017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
寒武紀登上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活躍投資機構百強榜
科創板上市,潛力無限
早在2019年3月,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鋒便對媒體表示寒武紀正在探索科創板上市的可能性,而彼時科創板尚在緊張地籌備之中。不過,這一說法隨即遭到了寒武紀方面的否認。負責人表示,寒武紀連轉變為公眾公司的計劃尚且沒有,更不用說IPO了。時間到了今天,寒武紀終於還是要登上科創板了。
據一位業內人士稱:「如果按照主板、創業板上市標準,寒武紀難以達到證監會審核標準,但科創板為其上市提供了可能。」而寒武紀CEO陳天石也謙虛回應稱,「目前只是上市輔導,離IPO還有很長的距離需要走,還得繼續做好本職工作。」
據寒武紀官網介紹,寒武紀致力於打造各類智能雲伺服器、智能終端以及智慧機器人的核心處理器晶片。
2016年寒武紀推出首款「寒武紀 1A」處理器;2018年推出的思元100(MLU100)機器學習處理器晶片;2019年6月推出的雲端AI晶片中文品牌「思元」、第二代雲端AI晶片思元270(MLU270)及板卡產品;2019年11月發布的邊緣AI系列產品思元220(MLU220)晶片及模組產品等。
中科院計算所所長孫凝暉在2016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發布寒武紀1A
目前,寒武紀人工智慧晶片的主要商業模式包括兩種,第一是將處理器IP授權給晶片廠商,如其與華為的合作;第二是自己設計和銷售晶片,如寒武紀面向網際網路公司等用戶推出的雲端智能晶片等。寒武紀主打的這兩條AI晶片的生產和銷售模式,在如今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能夠預見到廣闊的前景。
AI晶片是承載人工智慧技術的基石,未來將會被大量部署在雲端和邊緣市場。據相關業內公司預計,到2022年AI晶片整體市場規模將會超過3000億元。如今,寒武紀AI晶片已滲透到手機、智能眼鏡、手環等多類終端產品,用於識別圖像、影音和文字等。
來自:胡潤百富、每日經濟新聞、量子位、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