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一下日本文化中的「鬼」

2020-12-14 貓眼cool旅行

在我們東方文化中都有「怨靈」這個概念,俗稱為鬼。尤其在中國,鬼大致形容一些人死後意識不滅而凝聚成的一種超自然存在,形象極其恐怖,按生前的仇恨怨念而報復還在世的生人。當然誰也沒有見過鬼長啥樣!

其實和我們一海之隔的日本,鬼是另外一種存在。它們不同於普遍意義上的東方怨靈,更像是一種生物,有各自的性情喜好,和人類雜居在同一維度的世界。

佛教把眾生分為六道,分別是:

天界,居住著有福報有德行的天人神仙,他們壽命很長;

阿修羅,他們和天人享受著同樣的福報,只不過沒有德行,終日在戰場廝殺。

人界,就是我們自己的世界,有苦有樂。壽命終了根據自己的所做所為重新投生到其他世界。

畜生界,就是我經常說的各種動物,茹毛飲血,披鱗帶甲,智商低下,弱肉強食。

餓鬼界,由生前作惡貪圖之人轉生,生活在各種幽暗叢林中,貪圖一切所見之物飢餓異常,卻只能以銅汁鐵水為食,即使吃進嘴裡也會瞬間化為滾燙的火焰濃煙無法下咽。

地獄界,這個就不多介紹了,各宗教都有涉及,為世間極苦的所在。

好介紹完了六道,我們再來列舉幾個日本文化中的鬼怪生物:

百目鬼,全身上下都有眼睛的女妖,據說該女妖專門誘惑男人奪人雙目為己用,如果被她奪滿一百隻眼睛就會變成無法收服的大魔頭。傳說一法師去收復她時,她已有98隻眼睛,98隻眼睛發出的邪光令法師無法動彈,為了不被妖怪湊滿百目,法師自毀雙目,最後用佛香之灰封住了百目妖頭上的兩隻主眼才將其收服。

牛鬼,牛鬼出自鳥山石燕的《畫圖百鬼夜行》。牛鬼是一種惡毒的海怪,它的頭是牛的形狀,而身子則仿佛巨型的蜘蛛或螃蟹。傳說中常可以在日本西邊沿海遇見,在島根縣尤其常見。善於用毒,會經常從口中噴射出毒液來發動攻擊。

紅葉狩,紅葉本名吳葉,其正體出自「第六天」的魔利支天(一說自在天)。受到細心照料、漸漸長大的吳葉雖然生得如花似玉,卻也不幸暗合了「蛇蠍美人」這個詞語。數年後,吳葉嫁入附近的豪族家中,然而新娘其實不過是妖女的一個分身。之後,紅葉改換名字,成為了源經基(賴光祖父)的小妾。不久,經基的正妻便突患重病,家中也不時出現鬼影。察覺到紅葉陰謀的經基之子馬上將紅葉追放到戶隱。但是,紅葉到達戶隱後卻集結了一批對朝廷不滿的原貴族(多為平將門殘黨的子孫),他們頭覆鬼面,在鄉裡橫行霸道、燒殺搶掠。消息傳到京城,天皇馬上命令平維茂前去討伐。之後的事情當然是以「正義的力量不容忽視」作為結尾:紅葉雖然以第六天魔王的力量進行反抗,但手持降魔利劍的維茂卻毫不在乎——於是,懷抱蕩平天下悲願的紅葉只得暫時匿身於六道之中。

河童,居住在河流中的妖怪。外表看起來類似3、4歲的兒童,但是身體卻覆蓋著連弓箭也無法射穿的堅硬鱗片,通常都是全身潛入水中,只露出很像虎爪的膝蓋在水面上。有鳥的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體及烏龜的殼,如同多種動物的綜合體。傳說其弱點為頭頂的碟,只要誘騙河童彎身,讓他頭頂碟子裡裝的水流盡,他就會精力盡失。據說目前日本存有河童的木乃伊。很多日本人相信有河童,雖然幾乎鮮少人看過。而河童喜愛的食物是小黃瓜、茄子、南瓜、油麻的莖,河童討厭的東西是金屬(鐵)、玉米、大角豆、麻的灰燼、鹿角、牽牛花、葫蘆,興趣是跟小朋友玩相撲。

怎麼樣,看過這幾樣百鬼夜行圖中的生物,我們是不是有一個感覺,他們並不像我們中國印象中的生前擁有悲慘命運而化身害人的厲鬼怨靈,而是更像是符合佛教六道輪迴中的某一種生物或是集中類型世界的混合體,總之它們有自己單獨的名稱種類喜好等等。

以上就是淺顯的和大家聊一下日本文化中的這些神秘鬼怪,當然來自民間傳說,大多無稽之談,消遣玩笑而已!

相關焦點

  • 日本真是彈丸小國嗎?今天帶你重新認識一下日本,不要再被蒙蔽了
    提起日本大家是不是感覺跟我一樣這小日本實在太熟了,總是情不自禁的叫它小日本,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日本不僅領土面積小而且日本人身材矮小。想都不想我反手就給他來個大嘴巴子,抗戰時期,日本120萬日軍在我國犯下滔天大罪,直到現在都死不承認不反省。好了爽了,咱言歸正傳,日本真是我們印象中的彈丸之地蕞爾小國嗎?其實我認為日本算一個世界大國。
  • 日本的「鬼」文化源於中國,日本人卻說日本的「鬼」和中國不一樣
    日本的"鬼"是妖怪的一種 大家應該還記得,電影中千尋的父母突然失蹤,而千尋在黃昏的廢棄遊樂場內看到了接踵而來的鬼神的身影。 這個概念在日本,發展成為了很有意思的妖怪器物文化。 實際上,宮崎駿的很多作品裡,都體現了日本的"鬼文化"或者說"妖怪文化"。比如《幽靈公主》裡那個人面鹿身、鳥足獸尾的山獸神;《龍貓》裡膽怯畏人的古宅精靈"煤煤蟲"等等。 簡而言之,日本文化裡"鬼"的形象,跟"鬼門的方位有關"。
  • 簡述《只狼》中的日本民俗文化—鬼佛背後的文化一統
    從鬼佛看信仰鬼佛,在《只狼》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存在,能存檔,能傳送,是遊戲中的一大重要設定。而在筆者看來,鬼佛卻並不這麼簡單,我認為在鬼佛的背後更能體現的是一種文化的統一,以及對外的文化輸出,當然這並不能單看鬼佛,接下來我們會從鬼佛為起點,帶大家從遊戲的全局,來了解這種文化統一以及對外輸出。
  • 日本人說,日本「鬼」的歷史文化和中國完全不一樣!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還有電影、動漫等等的改編,鬼——如今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妖怪。日本的鬼更是種類多樣,現今已成為日本妖怪商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本對於鬼,今天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如特殊的日子裡祭拜鬼神,還有新年伊始撒豆子驅鬼等等。
  • 對馬島之鬼:從日本武士文化入手,聊聊境井仁從武士到戰鬼的轉變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曾專門就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寫過一本名為《菊與刀》的研究性書籍,在這本書中,他對日本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以及對於傳統的學習進行了闡述與解讀,進而指出日本文化在本質上看是一種「恥感文化」。
  • 帶你了解一下日本煙「七星」
    首先說一下,抽菸有害健康!七星牌香菸是日本國際菸草株式會社的「扛鼎之作」,在全球菸草界,它與「555」、「萬寶路」等名牌以各自特有的品味稱雄世界,在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地位和殊榮。「7」這個阿拉伯數字在日本人的文化生活中是一個吉祥的數字,民間把每年1月7日專稱謂7日正月,並在家裡布置七福神等吉祥裝飾物禱敬諸神以祈福祉。用「七星」做標名,可否理解為七福之星既是生活平安幸福的象徵,又同樣是企業和品牌興旺發達的寓意呢?也許這就是「七星」牌煙標設計的創意之所在罷。
  • 日本妖怪文化:為什麼武力值一般的滑頭鬼能當上妖怪大首領
    中國豐厚的民俗文化曾催生過像《山海經》、《西遊記》、《聊齋志異》、《初刻拍案驚奇》等有趣文學作品,這一點類似日本的妖怪文化。這樣的妖怪文化展現了屬於市井階級的價值觀和豐富想像力。可惜,建國後,天朝文化局有規定,一切妖魔鬼怪不準成精,類似作品也多少受到打壓。
  • 日本鬼文化研究者:被日本所尊奉的神地位很低
    日本鬼文化研究者:被日本所尊奉的神地位很低 2013年03月21日 06: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本著名的鬼文化研究者稱,現在被日本所尊奉的神,最初的地位是很低的(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鬼)。後來隨著統治者授予神位,地位才得以提高,為後人所信奉。  這就能理解日本為什麼有那麼多拜鬼的活動,也就說明了為什麼政客熱衷於拜鬼。  日本電視臺一檔節目發布了一份名為「全球說謊國家」的排名名單,日本排名第四,為亞洲最愛撒謊的國家。
  • 泰國「鬼娃娃」文化,鬼娃娃現在都能做飛機了,就在你我身邊!
    想必大家都知道泰國是個信奉佛教的國家,小編近期也去了趟泰國,了解了一下泰國的佛教文化和泰國的民間習俗。小編在泰國最深刻的除了物美價廉的美食、精油spa與毒辣的太陽之外,就是隨處可見的廟宇、僧侶與佛教意象。
  • 淺談日本動漫中的「妖怪」文化——「妖怪博士」水木茂(一)
    淺談日本動漫中的「妖怪」文化——「妖怪博士」水木茂(一)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20-07-03 14:08:45
  • 百鬼夜行——日本的鬼怪文化
    日本的「鬼怪」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鬼」一詞在日本的概念非常寬泛,從最初人人恐懼、唾棄的災厄、晦氣、疾病的象徵到如今已經發展為一種藝術形式,「鬼」在日本已經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奈良時代之前的「鬼」僅僅是一種低層次的神靈,直到奈良之後,隨著唐朝文化的引入及佛教的傳播,中國和印度的鬼「來到」日本,日本人「鬼」的隊伍才得以壯大起來。至平安時代,日本已經將鬼、靈、妖、怪混為一談,形成了及其獨特的鬼怪文化(妖怪文化),平安時代也就成為日本鬼怪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妖魔鬼怪們自此從傳說變為了確確實實的信仰。此時因為鬼怪太多,就需要專門的巫師——陰陽師。
  • 帶你認識《炸豬排DJ揚太郎》中的配音師
    帶你認識《炸豬排DJ揚太郎》中的配音師《炸豬排DJ揚太郎》講述了炸豬排店的繼承人「勝又揚太郎」在受到俱樂部文化的衝擊後,發現了炸豬排和DJ的共同點,決定同時朝著這兩方面奮鬥的故事。山下大輝勝又揚太郎的配音師日本的男性聲優,靜岡縣出身,現在隸屬於ARTSVISION,在觀看了迪士尼電影《阿拉丁》的日語版後,被其中為精靈配音的山寺宏一所吸引而立志成為聲優。代表作有《飆速宅男》小野田坂道、《我的英雄學院》綠谷出久等。
  • 如果你認識「磨人鬼」,請轉告他的父母
    這是一個不太嚴肅的尋人啟事,我在找我的一個網友,他曾經叫做「磨人鬼」,後來他換了一個極其拗口的名字,但我還是習慣叫他磨人鬼。這個網名觸及到了他的靈魂,除了磨人我再也想像不到一個更合適的詞來形容他。我有時候想忽視他的存在,因為在實際的生活中,我們可能永遠不會有任何交集。
  • 日本「生鬼節」納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人們扮「鬼」慶祝
    當地時間2019年5月27日,日本東京,日本北部秋田縣的「生鬼節」傳統祭拜習俗被批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人們扮「鬼」慶祝。日本東京,日本北部秋田縣的「生鬼節」傳統祭拜習俗被批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帶你認識《魔神凱撒》中的配音演員們
    帶你認識《魔神凱撒》中的配音演員們《魔神凱撒》是日本Brain's Base公司製作的舊作《魔神Z》平行世界觀續作OVA作品。原作者是永井豪,其同名機體在BANDAI的著名SRPG《超級機器人大戰》中多次登場。
  • 日本如何認識、學習外來文化:邊仿邊學、取捨有道
    香港中文大學比較日本學研究中心主任吳偉明在序言中說,透過人物講故事,帶出歷史的重要性,是詹森的常用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詹森雖然講的是最近兩百年來日本對外認識的變化,卻用了不少篇幅談到近代之前日本與中國的交往以及對華認識。他提出,從唐代開始直到1644年滿清入關,中國文化間歇而集中地進口,正好與日本傳統文化的起伏相應,「從而明確何者為『中國』,何者為『日本』」,藉助漢字和漢字文獻,「中國幫忙定義了日本」。
  • 日本「鬼瓦」是個什麼鬼?並不驚悚還很精美
    「世界文化遺產」姬路城,是日本國寶級文物,是江戶時代的古城堡,城堡建築的精緻和戰略防禦技能得以集中體現。在這裡,筆者接觸到了「鬼瓦」這一概念和實物。公認說法是,鬼瓦的原型是中國南北朝至隋唐的獸面瓦當。鬼瓦是日本古建築房頂的一種陶製構件,是房脊的端頭,疊瓦的收束封口部位。圖為波紋鬼瓦。建築史家認為日本鬼瓦是從中國傳去的。但在中國古建築建材裡,其名稱叫「獸面脊頭瓦」,不會稱為「鬼瓦」,因為帶「鬼」字太不吉利。民俗認為「鬼」是人死後變成的,鬼神是需要敬畏的,不敢得罪的,更休提用「鬼」的形象做看家護院工具了。
  • 帶你認識《零度戰姬》中的幕後配音們
    帶你認識《零度戰姬》中的幕後配音們《零度戰姬》是林達永原作,金光鉉擔任作畫的日本漫畫。在KTC的Comic Valkyrie雜誌上進行連載,至2015年3月3日,共刊行日文單行本27卷。本作亦改編成為電視動畫。市來光弘青井和哉的配音演員日本男性聲優。
  • 帶你認識《瀨戶的花嫁》中的配音們
    帶你認識《瀨戶的花嫁》中的配音們《瀨戶的花嫁》改編自日本漫畫家木村太彥原作的同名漫畫。在2004年曾推出過兩部廣播劇CD,男女主人公分別由鈴村健一和田中理惠獻聲。桃井晴子瀨戶燦的配音演員。日本女性歌手、聲優、作家。
  • 日本鬼之城!桃太郎傳說中的惡魔城堡
    在日本桃太郎的傳說中,大吉Bitsuhiko Mikoto和一個惡魔出現了,由惡魔「 Ura」建造的這座山城被稱為「惡魔的城堡」。在過去一個千年裡,它一直是傳說中的惡魔Ura的住所。但日本歷史學家相信鬼之城(Ki Castle )發音是來自 「城堡」的意思,而不是現代日語中的「Ura」。鬼之城,位於岡山縣總社市的神龍石式古代山城,隱藏著意想不到的精彩。它是桃太郎傳奇的發源地,古老的滅魔故事,同時也是溫羅傳說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