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省博開幕 展出文物超300件

2021-01-07 瀟湘晨報

海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展出的300多件文物引起市民極大興趣。海口日報記者蘇弼坤 攝

12月22日上午,「海南稽古 南海鉤沉——海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

海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分「海南歷年考古工作」「海南田野考古」和「南海水下考古」三個篇章,共展出文物300多件,通過線下展覽和線上直播的方式,全方位為觀眾呈現海南考古70年曆程。

「海南歷年考古工作」篇章全面呈現了海南建省前、建省後兩個階段的海南考古工作。1988年海南建省後,相關文物考古管理機構和研究部門相繼設立,先後進行了三亞市落筆洞洞穴遺址考古發掘、「華光礁Ⅰ號」沉船遺址水下考古發掘等一系列考古工作。

「海南田野考古」篇章涵蓋舊石器時代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漢代考古、隋唐-宋元考古、明清考古五個時代的海南田野考古工作。如昌江信衝洞古生物化石點、三亞落筆洞洞穴遺址、陵水橋山遺址、陵水福灣、軍屯坡甕棺墓群、甘泉島唐宋遺址、儋州市峨蔓鹽田等,展出一批珍貴的出土文物。

「南海水下考古」篇章分為島嶼考古調查、水下考古調查兩大部分,主要介紹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的考古調查與發現,並展出多件華光礁Ⅰ號沉船、珊瑚島Ⅰ號沉船等遺址的出水文物。

省博物館館長陳江介紹,海南島位於中國南海,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歷史上社會發展的不平衡,給海南保留了相當豐富的自然生態與完整的文化業態,島上陸地田野考古與海上水下考古大有可為,在這裡不僅有南島語族等國際性研究課題,還有「海上絲綢之路」「海上香料之路」等熱門研究課題。他表示,海南的考古工作起步較晚,也鮮有總結,非常有必要給予整理和總結,為將來對海南歷史研究奠定基礎。

海南省文物局二級調研員魯時忠表示,海南的考古對研究歷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了解海南島、增強文化自信都有直接的貢獻。

本次展覽由海南省博物館、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辦,將持續展出至明年3月20日。(海口日報記者 梁冰)

【來源:海口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海南考古七十年展覽全方位呈現「水陸」考古成果
    展覽展示了海南田野考古成果,圖為三亞市落筆洞洞穴遺址出土文物「海南稽古 南海鉤沉——海南考古七十年」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300多件文物展品向觀眾呈現海南考古70年曆程。展覽的南海島礁出土文物本次展出採取線下展覽和線上直播方式,分為三個部分:海南歷年考古工作、海南田野考古以及南海水下考古。
  • 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特展開幕,8件珍貴海歸文物返鄂
    9月12日, 「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特展」 在湖北省博物館震撼開幕, 近10年曾國考古出土文物精品 首次大規模展出。
  • 「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開幕
    「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開幕發布時間: 2020-12-29 08:59:51 | 來源: 國家文物局 | 作者: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為講好中國航海故事,增強航海文化自信,12月28日,「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
  • 一周觀展指南丨考古文物特展「灼爍」暑期,再識文化守護
    本周,有關中國考古文物的特展比較集中,似乎已經變成了這個暑假的主題。上海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展展期:2019年5月28日—9月1日地點:上海博物館展覽由上海博物館與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聯合舉辦,將展出國內外28家機構收藏和出土的超過280件器物,分4個部分展示正統到天順時期的皇家官瓷、景德鎮御窯廠出土的瓷器及標本
  •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多件國寶級文物展出 2020-12-02 17:11: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
    當日,「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位於上海臨港新城的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匯集來自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25家博物館的160餘件航海文物,在「聯通大洋」「異域奇珍」「海貿物語」等不同主題展區內,從科技、歷史、貿易、文化等角度展現中華航海文明。
  •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三國志》開展 18件四川文物精彩亮相
    7月9日,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等聯合舉辦的特別展《三國志》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展,170件(組)來自甘肅省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中國文博單位的珍貴文物稀數亮相,向觀眾展現了三國研究領域的最新考古成果。
  • 航海大展倒計時:這些文物重器,都將在中海博展出?
    2020年12月28日由中國航海博物館主辦雲集全國10省市25家博物館文物重器的『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即將正式開幕唐至元·伊斯蘭教徒珊瑚石墓碑海南省博物館 藏墓碑發現於海南陵水縣,選取海南海邊特有的珊瑚石製成,碑上以阿拉伯文篆刻《古蘭經》文、墓主名字等,既有鮮明的伊斯蘭教風格,又有獨特的海南地域特色
  • 世界最大考古博物館、曹操墓文物首次全面亮相、搶救黎巴嫩文物...
    曹操墓文物2021年首次全面亮相 近日有報導稱,河南安陽曹操墓文物將首次全面亮相。官方回復,安陽曹操高陵(曹操墓)目前仍處於保護規劃建設狀態,文物展陳正處於施工階段,最快將於明年年初面世,具體文物展出數量會根據展廳容納面積來綜合考量。
  • 過半首次展出!遼博藏國寶級宋代文物傾囊而出,國博唐宋八大家畫像...
    8月定檔,開幕日期一推再推經打磨的唐宋八大家精品文物展終於在一片翹首期待中,緩緩走來。 如果說正在北京故宮熱展的蘇軾大展,是以個體出發,以點帶面,展示其非凡影響力的話;此次展覽將立意定在唐宋八大家,是以面顯面,突出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和家國情懷。此次展覽是全國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亦是遼博繼「又見大唐」「又見紅山」展覽後再度推出的重磅之作。
  • 聽專家講雷峰塔地宮文物,深圳博物館疫情之後首個文物大展開幕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聽專家講雷峰塔地宮文物,深圳博物館疫情之後首個文物大展開幕&nbsp&nbsp&nbsp&nbsp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10日訊
  • 海昏侯考古專家組組長:目前無法檢測墓主DNA
    2日上午於北京首都博物館開幕的「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新聞發布會上,考古專家正式對外確認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墓主人就是此前一直猜測的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主槨室出土金器  400餘件展品,再現漢代奢華生活  此次在首都博物館的展覽名為《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展出位置位於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
  • 跨年特展裡的祥瑞、名跡、文物以及畢卡索的紙
    展覽將展出220餘件(套)展品,其中140餘件(套)文物來自故宮博物院,另外80餘件(套)來自扎什倫布寺,這些展品大多數為首次公開展出。 周風遺韻:陝西劉家窪考古成果展 展期:2019年12月13日 —2020年3月1日 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 一周觀展指南|《女史箴圖》倫敦再現身,一年僅展六周
    在近期的展覽中,繼遼博「又見大唐」特展後,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與河南「二里頭夏都文化展」等古代文物展覽成為焦點外,在法國巴黎,「達·文西逝世500周年紀念展」已在羅浮宮開幕;在英國,大英博物館展示了一年僅展6周的顧愷之《女史箴圖》。
  • 新海南獨家 | 博物館奇妙夜——穿越70年 感知從遠古走來的海南
    新海南特別策劃|海南考古70年點擊觀看視頻  12月22日,《海南稽古南海鉤沉——海南考古七十年》展覽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展,該展覽將集中展示一批海南考古的成果文物,體現海南從古到今的歷史脈絡。這批文物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報導組夜訪海南省博物館,與文物考古工作隊的專家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
  • 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今揭幕 匯聚160餘件精品文物
    圖說: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今揭幕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今天,一場講述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航海文明的展覽——「大海就在那:中國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中國航海博物館開幕,匯聚了旅順博物館的針碗、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蒜頭紋銀盒等160餘件航海精品文物。
  • 跨越八百年的對話!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走進敦煌
    日前,由敦煌研究院、海南省旅文廳主辦,海南省博物館承辦的「漲海推舟 千帆競渡——南海水下文化遺產大展」在莫高窟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開幕。這是南海出水文物首次走進陸上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塞敦煌,由此拉開一場陸地與海洋跨越時空的對話。  此次大展為當地觀眾及遊客講述了什麼樣的南海故事?又將呈現出什麼樣的絲路精神?《海南周刊》帶您踏上時空交匯中的絲路之旅。
  • 西晉遺珍:朱滸分享煎藥廟墓地考古成果展及其他
    西晉遺珍煎藥廟墓地考古成果展及其他邳州博物館巡禮下篇>朱滸分享邳州博物館新館陳列分為古邳文明、長河餘音、民俗文化三部分,展出文物500餘件,其中以大墩子彩陶、春秋戰國青銅器、邳州漢畫像石、漢代虎形石鎮、西周銅矛、被譽為「全國象牙化石之王」的大象門齒化石而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