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考古博物館、曹操墓文物首次全面亮相、搶救黎巴嫩文物...

2020-12-14 騰訊網

今天是8月16日

開啟一周十大藝術事件和展覽推薦

在過去一周裡,西泠收官首戰告捷,即將舉槌的北京春拍信心大增,對重磅拍品們寄予厚望。美術館和畫廊展覽在8月迎來了高峰期,文博系統方面的定級、推薦工作也在穩步推進中。國內藝術市場和相關工作基本走向常態化。

國外方面,黎巴嫩的重建工作已經展開。新冠疫情防範仍不能放鬆。希臘一家博物館員工感染新冠,為一片開館潮和新展潮的國外藝術市場復甦蒙上了一層陰影。

【一周十大藝術事件】

重磅!

曹操墓文物2021年首次全面亮相

近日有報導稱,河南安陽曹操墓文物將首次全面亮相。官方回復,安陽曹操高陵(曹操墓)目前仍處於保護規劃建設狀態,文物展陳正處於施工階段,最快將於明年年初面世,具體文物展出數量會根據展廳容納面積來綜合考量。

2009年12月,中國國家文物局認定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即為曹操墓。之後,曹操高陵被評為「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13年成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9月曹操高陵本體保護與展示工程項目正式開工。

官宣!

世界最大考古博物館2021年開館

據外媒最新消息,2020年底大埃及博物館將完成全部建築,計劃將於2021年開館。這座投資高達10億美元的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館,自2002年宣布建築方案競標至今也將近20年,開館日最初定於2011年,一推再推。

待博物館建成後,不僅將展出之前從未展出過的2萬多件展品,而且還會用5萬件展品(約是總數的一半)共同組成一幅「更宏大的畫卷」,按時間順序從史前排列到希臘羅馬時期,形成「歷史階梯」,讓觀眾可以沉浸式參觀。作為博物館的「明星展品」,圖坦卡蒙法老墓中發掘的文物目前尚未運抵。展館中目前最大文物為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

重建!

國際力量搶救黎巴嫩文化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大爆炸調查結果因「情況複雜」尚未公布,國際支援和重建工作已經開啟。8月1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集合作組織協調保護文化遺產,確定國際社會支援黎巴嫩保護貝魯特寶貴文化遺產工作的方法與途徑。

據統計,大量黎巴嫩文化遺產在貝魯特大爆炸中毀於一旦。一些重要的博物館和美術館,包括蘇爾索克博物館和貝魯特美國大學考古博物館,以及傑梅澤赫和馬爾·米哈埃爾的城市文化遺址,皆遭嚴重破壞。其他一些美術館,馬利馬法和塔尼特等美術館則被完全摧毀。

履新!

胡和平擔任文化和旅遊部部長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於2020年8月11日的決定:任命胡和平為文化和旅遊部部長。

胡和平,男,漢族,1962年10月生,山東臨沂人,1986年8月參加工作,198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日本東京大學土木工程系河川與流域環境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教授。

反擊!

柏林藝術圈即將死亡?

展覽「本土人才」(Local Talent)將於8月22日在斯布魯斯·馬格斯畫廊(Sprüth Magers)開幕,共有25位在柏林工作生活的藝術家參展,其中既有埃利亞松、塔奇塔·迪恩等長期居住在這裡的居民,也有一些後起之秀。馬格斯表示,這場展覽是對「柏林藝術圈即將死亡」的直接回應。今年春天,德國《世界報》(Die Welt)將這座城市稱為「正在衰退的藝術之都」。《金融時報》則稱柏林的藝術圈已經與我們「告別」。

根據當地政府採集的數據,超過5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視覺藝術家居住在柏林,300多家畫廊正在營業。新冠疫情隔離措施實行之前,這裡幾乎每晚都有公開的藝術對談活動。柏林雙年展將推遲至9月5日舉行,畫廊周則從往年的春季移至9月中旬。

柏林雙年展主場館之一柏林藝術學院

萌新!

請查收中央美術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8月15日,中央美術學院向2020級新生發出了一本416頁「錄取通知書」。這是一本尚未書寫的裝幀精美的空白書,書中最漂亮的書籤就是新生的「錄取通知書」。美院表示,這將是新生大學四年學習生活的「編年史」,期待第102代美院人的故事。

欣賞各個院校的錄取通知書,已經成為每年8月的固定節目。通知書是學校對每一個新生的期待和深深祝福。

西泠收官,北京接棒

曾梵志、周春芽有望再創紀錄

8月10日,西泠印社2020年春拍以10.99億元的總成交額收官,十件過千萬,三場白手套,首戰大捷,人心足穩。

西泠之後,北京接棒。以中國嘉德、北京永樂、北京誠軒和北京榮寶等為代表的拍賣行將陸續登場。這也是疫情之後,中國大陸的首次文物藝術品拍賣。各大拍賣行均推出重磅拍品,靳尚誼殿堂級人物肖像巔峰巨製《畫家詹建俊》首次亮相拍場,曾梵志、周春芽有望再創紀錄,藝術市場能否快速回彈,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三國志》開展 18件四川文物精彩亮相
    7月9日,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等聯合舉辦的特別展《三國志》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展,170件(組)來自甘肅省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中國文博單位的珍貴文物稀數亮相,向觀眾展現了三國研究領域的最新考古成果。
  • 曹操墓文物首度海外揭秘!中日全新「三國志大展」,170件文物還原真三國
    石牌: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東漢-三國魏/河南安陽西高穴曹操高陵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19特別展「三國志」展品白瓷罐東漢-三國魏/河南安陽西高穴曹操高陵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019特別展「三國志」展品
  • 傳聞中的「金墓」,被曹操盜走72船黃金後,考古隊挖出24億文物
    摸金校尉是東漢末年,一代梟雄曹操成立的一個門派,當時曹操創立摸金校尉,就是為了盜掘西漢梁國梁孝王的陵墓。而歷史上著名的盜墓事件中,曹操盜「金墓」這一事件也算其中之一。梁孝王名為劉武,由於梁孝王生前是個貪財之人,死後還用了很多黃金來做陪葬,所以「黃金墓」的名號由此得來。傳說梁孝王陵裡遍地都是黃金,能夠進入梁孝王陵墓的人,將富甲天下。
  • 中華世紀壇正展覽曹操墓多件文物,去年日本人先看過了?
    此次展覽內容包括曹操墓多個文物,另外還有曹休墓和朱然墓中眾多文物。這個展覽原本是預計在1月23日在北京開展的,但因特殊原因,直到五一假期後才重新開館,展覽結束時間也延長至6月18日。據悉,這次三國展是由中日專家聯手聯合策展,此次「三國志」特展,去年7月至今年1月分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九州國立博物館展覽。
  • 「考古盲盒」: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
    受訪者莉莉供圖「拆盲盒時特別有『考古人』的代入感。」莉莉分享道,「挖掘10分鐘左右就探到東西了,之後就會很小心,想像自己是考古隊的一員,用小刷子慢慢刷,生怕破壞到『寶物』。」除了收穫的喜悅,這段「考古」經歷更讓她切身體會到考古工作的艱難:「挖盲盒已經很累了,而考古工作人員面對的是大範圍的探測和實地挖掘,對待真正的文物還要更耐心、細心。」
  • 《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開播 殷墟博物館3件文物將重磅亮相
    按照每期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的規則,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作為入選本季《國家寶藏》九大博物館之一,將攜哪三件重磅文物亮相?  殷墟博物館市場宣傳科副科長楊豔梅說,從我們博物館的角度來看,認為這3件文物的選擇契合了人類文明起源的「三要素」:文字、青銅冶煉技術、城市的出現。
  • 國家文物局關於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鎏金銅鋪首等7件一級文物複製...
    國家文物局關於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鎏金銅鋪首等7件一級文物複製方案意見的函2021-01-04 21 : 37 來源: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你所《關於為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複製曹莊隋唐墓(隋煬帝與蕭後墓)出土文物的請示》(揚考古〔2020〕100號)收悉。
  • 一大波國內博物館紀錄片 探尋文物背後的故事
    為拍攝該紀錄片,攝製組足跡遍布全國,拍攝了近百家博物館和考古研究所,50餘處考古遺址。紀錄片沒有渲染獵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學術性敘事。在每集5分鐘的時間裡,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與觀眾平等對話,「訴說」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傳奇。
  • 文物醫生「妙手回春」陝歷博專家團隊拼好了陝西唐墓最大玄武圖
    千餘塊碎片、損壞程度不一、所有的邏輯關係自己找……這是陝西歷史博物館壁畫基地負責韓休墓壁畫修復的專家團隊,在修復北壁玄武圖壁畫時面臨的重重挑戰。文物修復專家被形象地稱作「文物醫生」,陝歷博這支團隊從2017年至2018年,歷經整整一年時間,克服多種困難,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終於「妙手回春」完成了這幅目前為止陝西唐墓壁畫中最大、色彩最鮮明的玄武圖修復工作,讓這件珍貴的文物重獲新生。「可能他們以為這幅壁畫後面有藏寶暗格,所以損毀的很嚴重,幸好他們在破壞前拍了照片留下了原始圖像,這也是我們修復時的參照。」
  • 一周觀展指南丨考古文物特展「灼爍」暑期,再識文化守護
    本周,有關中國考古文物的特展比較集中,似乎已經變成了這個暑假的主題。來上海,有「灼爍重現:十五世紀中期景德鎮瓷器展」;在蘇州、杭州,有代表吳越楚文化的玉器、陶瓷、青銅器特展;去北京,萬裡同風之下,可以欣賞到新疆文物精品;到敦煌莫高窟,吐蕃時期藝術珍品展正在呈現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而在日本東京,通過曹操高陵、南京市上坊1號吳國皇族墓等出土的文物,展現了一個「真實的三國志」。
  • 文物保護看基層 | 走進重慶,看文物保護的新探索
    重點抓好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保護利用,注重系統性保護,對大足石刻先後實施巖體加固、水害治理、數字保護、監測預警、環境整治等30餘項文物保護項目,從文本體保護、彩繪修復、危巖加固、水害治理到三維數位化、監測系統建設,基本形成全方位保護格局。重慶在「十四五」期間,將以大足石刻為主的川渝石窟寺及石刻保護列入全市文物保護重點工程,全面加強以大足石刻為重點的石窟寺保護。
  • 墨西哥城大神廟博物館,近水樓臺先得考古文物
    經過幾年的考古發掘,一個原始的阿茲特克廟宇和六個附屬較小的廟宇展現在世人面前。偉大的大神廟當年有四十米高,現在只剩下了地基上的幾小段階梯,以及幾處尚有繪畫或浮雕依稀可見。旁邊的沙盤模型可以幫助追憶一下當年盛景。在此出土的文物都搬進了遺址旁有一座4層樓的大神廟博物館(Museo del Templo Mayor)。
  • 上百件珍貴文物首次亮相河南 來鄭州博物館新館遇見「乾隆」
    1月2日,市民在鄭州博物館新館參觀清高宗乾隆皇帝展。河南日報記者王錚攝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溫小娟)乾隆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皇帝?是否真如網絡上人們調侃的那樣,對瓷器的品位堪稱「農家樂」審美?乾隆出巡河南,留下了啥故事?
  • 積木易搭發力文物3D掃描,博物館的機遇和轉變
    在有著中國博物館小鎮之稱的安仁古鎮,位於古鎮老街48號的華公館正在展出「唐朝下午茶-中國古茶器數字藝術展(3D)」,這也是積木易搭在文博領域的首次藝術跨界。很長一段時間裡,三維掃描如何應用在博物館領域,這項技術是否會改變文博世界現狀,一切都還在探索,一切都將通往未知。
  • 這所大學有個國家一級博物館,文物標本達四萬多件
    目前,山大青島校區博物館文物和標本總計達四萬多件,文物主要是考古專業師生考古教學實踐中發掘出土品,標本來自生命科學院製作的動植物藏品。其中,出土自青島相關遺址的文物,將這座城市的歷史推演至約6000年前,講述著這座城與海的息息相關。博物館每一件藏品都在訴說著歷史。
  • 貴州播州楊氏土司墓入選「中國重大考古新發現」
    新華網貴陽1月18日電(記者李驚亞)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了2014年全國六項重大考古新發現,貴州遵義市新蒲播州楊氏土司墓地以高票入圍。這是貴州考古繼赫章可樂遺址、海龍囤遺址之後第3次獲此殊榮。記者從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新蒲楊氏土司墓地位於遵義市東北側約20公裡的新蒲新區新蒲村官堰組,選址在仁江河西岸的坡地上,背山面水,頗有氣勢。
  • 梁莊王墓三次被盜未遂,考古家「搶救性挖掘」,墓中遍地黃金
    中國歷史上被盜掘的古代帝王將相之墓數不勝數,但數次被盜卻未得手倒不多見,今湖北省荊門市的梁莊王墓就是如此,先後三次被盜未遂,直到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考古家「搶救性挖掘」,出土了非常的珍貴文物,如銀器、銅器、鐵器、陶瓷、玉器等等,共出土了5300餘件隨葬品,其中有32斤黃金文物
  • 流失海外的文物,那些藏有重要中國文物的海外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故宮收藏了上萬件來自外國的文物,但是都是來路清晰的,是從海外貿易、商品交流、使節納貢匯集而來的,不像大英博物館、羅浮宮、大都會博物館等收藏著很多來歷不明的別的國家的文物。」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各主要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達十萬件以上。
  • 首次!西藏考古實現對千年古墓葬的整體搬遷
    為保證西藏山南市那龍山坡一處吐蕃時期墓地的完整性保存及後期展陳,今年7月開始,西藏考古人員對其進行了整體搬遷,這也標誌著西藏境內首次實現對千年古墓葬的整體搬遷。↑那龍墓地墓葬(資料照片,三維模型正投影像)。
  • 百餘件西周文物亮相山西青銅博物館
    本報太原10月13日訊(記者王媛)日前,由山西博物院、隨州市博物館聯合策劃的「漢東大國——歷代曾侯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在山西青銅博物館二層臨展廳開展。這是山西博物院2020年推出的「中國古代文明」系列主題展覽中的一個重量級展覽。  與山西新發現的倗國和霸國一樣,在湖北發現的曾國也是一個史籍失載的西周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