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前,即1915年12月18日,大英帝國第一架重型轟炸機「哈裡·佩奇(Handley Page)」O/100首飛成功。
而在1913年春,沙俄第一架重型轟炸機「伊利亞·穆羅梅茨」首飛成功,因此英國在製造重型轟炸機方面的技術落後了沙俄近三年。該機的研製計劃是1914年12月制定的,由海軍部航空部門負責人默裡·斯泰特(Murray Suiter)和飛行指揮官查爾斯·羅姆尼·薩姆森(Charles Romney Samson)聯合提出,計劃用薩姆森提出的險惡詞語「血腥癱患者(Bloody Paraliser)」命名。
這個名稱暗示重型轟炸機對德國後方目標進行毀滅性空襲,將使德國政府、工業、運輸陷入癱瘓,從而迫使德國結束戰爭。這個想法過於樂觀,後來的事實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在斯泰特和薩姆森的計劃中,這架大型雙發轟炸機,能夠向目標投下六枚100磅(45千克)炸彈。從現在的角度看,即便一架戰鬥機攜帶這樣的炸彈都會看起來如此荒謬。但在那個時代,英國人就認為這已經足以擊潰德意志帝國。
設計時,將機組成員安置在封閉的玻璃駕駛艙內,同時用裝甲保護髮動機和油箱。由於設計時並沒有考慮來自戰鬥機的襲擊,因此裝甲主要配備在機身下方用來抵擋高射炮火,而且沒有配備自衛機槍。另外根據軍方的要求,轟炸機應該放置在23米寬的標準機庫中,如果翼展超過23米,機翼就必須摺疊。機組成員由兩人組成,一名飛行員,一名領航員,兩人的角色可以互換。
被德國人繳獲的HPO/100轟炸機,為了在試飛中防止誤擊,特別採用了德國鐵十字塗裝(上)。HPO/400轟炸機,可以攜帶750千克的炸彈(下)。
1914年12月28日,這份秘密計劃發送給幾家英國飛機製造公司,但只有一家公司表示願意研製符合要求的飛機。該公司就是由29歲飛機設計師和企業家弗雷德裡克·哈裡·佩奇(Frederick Handley Page)創立的哈裡·佩奇有限公司。1915年1月,英國海軍部與哈裡·佩奇公司籤訂一份合同,製造四架原型機。2月4日,對合同條款進行了修改,以安裝250馬力的羅爾斯羅伊斯「鷹」式發動機,並將飛機數量增加到十架。
這種飛機的正式名稱為「哈裡·佩奇」O/100,簡寫為HP O/100。字母「O」經常被錯誤寫成數字「0」,沒有任何意義,只是哈裡·佩奇公司內部的設計號碼,由於該公司是以英文字母標記設計序列號,而非常見的數字。數字「100」表示翼展為100英尺,該機機身長18米,機翼面積153平方米,結構重量3722千克,最大起飛重量6360千克。從最大起飛重量來看,與1914年首飛的沙俄「伊利亞·穆羅梅茨」B型機相當。
但是,英國轟炸機與俄羅斯的設計有很大不同,首先,採用傳統空氣動力學設計,尾翼不會產生升力,只是保持縱向平衡。此外,發動機並非安裝在下翼上,而是安裝在兩個機翼之間的鋼管支柱上,金屬發動機艙中有油箱。兩名機組人員被安置在一個封閉的駕駛艙中,駕駛艙前部為玻璃,與俄羅斯的設計非常類似。地板採用防彈鋼板製造,可以保護飛行員免受下方發射的槍彈和炮彈碎片的傷害。發動機、油箱、散熱器的下方同樣覆蓋了防彈鋼板。
HP O/100試飛持續了幾天,結果卻令人失望。飛機結構超重無法保持穩定,飛行員需要時刻努力保持飛行的穩定。最高速度只有110千米/小時,即便在這樣的速度下,尾翼也會產生危險的震顫。很明顯,HP O/100需要進行重新設計。
西線野戰機場上的HPO/100轟炸機
此時,軍方取消了之前要求防彈鋼板的要求,這可以顯著減輕結構重量。同時,軍方還放棄了封閉駕駛艙的要求,希望提高視野範圍而放棄了舒適性。但是,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即安裝防禦武器。1915年德軍使用戰鬥機以來,已經造成了英軍沉重的損失。哈裡·佩奇必須在轟炸機上安裝至少兩挺機槍,一挺用於前部防護,另一挺安裝在機身後部,因此機組人員增加了兩名機槍手。
由於這些新的要求,必須對第二架原型機進行重大改進。首先,大型的玻璃駕駛艙被拆除,在機身位置上打開一個缺口,並用皮革包邊,兩名飛行員並排坐在機身內。他們前面是機槍手,機槍手配備了環形機槍座,後方同樣有相同的機槍座。機身前部變得更尖更長,因此飛機長度增加到19.2米。
第二架原型機於1916年4月首飛,試飛證明這些改進有助於提高飛行性能,最大飛行速度顯著提升,飛機變得更加穩定,操作更容易。但尾翼的振動再次出現,只不過是速度達到130千米/小時才出現。尾翼振動的毛病在第三架原型機上才得到解決。
正式裝備英軍的HP O/100轟炸機最高飛行速度14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122千米/小時,航程700千米,升限2100米,最大載彈量700千克,兩挺劉易斯機槍,乘員4人。
HPO/400轟炸機的機組成員和地勤人員
順利完成所有試飛之後,轟炸機進入批量生產。最初訂單為100架,實際只生產了46架。這是因為1917年出現了改進型O/400,因此取代了尚未生產的O/100。1916年底,皇家海軍航空部隊(RNAS)第7和第7A中隊的20架O/100轟炸機,部署在敦刻爾克地區。首次參戰在1917年4月23日,轟炸機在北海空襲了德國軍艦,重創一艘驅逐艦。兩天後,進行了第二次戰鬥任務,一架轟炸機被德國戰鬥機擊落。此後O/100轟炸機開始執行夜間任務,以減少被德軍戰鬥機攔截的風險。
有趣的是,這些轟炸機在參戰之前就遇到了第一個損失。1月1日,一架O/100轟炸機在一次訓練飛行中迷航,錯誤降落在德軍機場上。機組成了俘虜,而德軍獲得了這架寶貴的戰利品,並對其進行了仔細研究。
1917年全年,德國港口、機場和火車站都遭到了O/100轟炸機的持續夜間空襲。通常,這種空襲任務以單架轟炸機或小組執行的,但在8月16、17日夜,14架轟炸機空襲了圖爾火車站,投下了9噸炸彈。
1917年6月,四架O/100轟炸機被派往東地中海,在希臘執行任務,多次轟炸土耳其的戰略目標。肯尼斯·薩沃裡中尉機組取得了最大的戰績,他在7月9日夜轟炸了伊斯坦堡軍港,用一枚112磅的炸彈擊沉了一艘土耳其驅逐艦,在返航途中將剩下的炸彈都投到了土耳其總參謀部大樓上。
拖拉機在機場上拖著機翼摺疊的HP O/400轟炸機,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轟炸機配備了兩葉和四葉螺旋槳。
1917年,「鷹」式發動機發展出新的改進型,測試中功率達到了400馬力,英國軍方立即決定為HP O/100轟炸機配備這種新型發動機。除了更換新的發動機之外,轟炸機還進行了許多改進。儘管從外形上看,與以前的型號沒有太大的區別,但內部實際上是全新的飛機。為了與以前的型號進行區分,型號改為O/400,數字「400」不再表示翼展,而是發動機功率。
O/400油箱被改到機身內部,並增加了容積,因此發動機艙大大縮短。根據這個特點,就可以將老照片中的O/400和O/100區分開來。由於發動機功率和油箱容積的增加,轟炸機的飛行性能已經大大提升,最高速度提高到158千米/小時,航程達到1120千米,升限2600米,載彈量2000磅(907千克)。O/400能夠攜帶當時最重的航空炸彈,這就是專門為它研製的1650磅重的高爆炸彈。
1917年9月,O/400成功通過了試飛,並得到航空司令部的高度評價。戰爭結束時,英軍共接收了400架O/400轟炸機,戰後又生產了154架。此外,美國通過購買許可證的方式製造了107架O/400,配備了美國生產的400馬力發動機。O/400轟炸機持續生產了一年多的時間,生產量卻達到了661架,成為一戰中數量最多的重型轟炸機。
送往美國進行測試的O/400轟炸機飛過儲油罐。
1918年,O/400開始在英國皇家空軍的10個轟炸機中隊服役。1918年4月,首批皇家空軍轟炸機在春季攻勢最高峰時,抵達西線。他們執行的是戰略任務,而非攻擊前線德軍的戰術任務。6月,在休·特倫查德少將的指揮下,將O/400中隊編入了新組建的獨立空軍(IAF)。這是戰略遠程轟炸機航空部隊,並不隸屬於陸軍或海軍司令部。
IAF旨在執行1914年「血腥癱瘓」計劃中提到的功能,僅僅三年後,英國就擁有了與計劃中對應的轟炸機。對德國的戰略轟炸始於1918年8月,此時,英軍已經裝備了100多架O/400轟炸機,這樣的規模在當時非常驚人。
8月19日晚,第215中隊轟炸了科隆鐵路樞紐。三天後,再次對這裡進行空襲。8月25日晚,英軍出動大批轟炸機空襲了曼海姆的化學工廠,自一戰爆發以來,遠離前線的德國城市第一次感受到致命的戰爭氣息。
一架在戰後改裝成客機的O/400轟炸機,機身的中央部分被客艙佔據,因此油箱被改到發動機艙,讓發動機艙顯得更長。
隨後,IAF襲擊了法蘭克福、波恩、美因茨、科貝倫茨、薩爾布呂肯、卡爾斯魯厄、海德堡、迪倫等城市。在持續兩個半月的夜間空襲中,共有109架O/400轟炸機出動,投下了560噸炸彈,這在當時的條件下非常了不起。
在一戰最後的幾周裡,英國轟炸機幾乎每天出動,10月21日晚,O/400轟炸機向凱澤斯勞滕投下了四枚重型炸彈,23日晚再次轟炸了這座城市。同時,其他的英國轟炸機空襲了科貝倫茨、曼海姆、威斯巴登。
籤訂停戰協議時,英國擁有258架O/400轟炸機。這種轟炸機一直服役到1919年底,逐步被更先進的維克斯(Vickers)「維米」轟炸機取代。
從空軍退役的O/400轟炸機很快找到了其他的用途,10架被改裝成12座客機,執飛倫敦到巴黎的航線。它們還運送英國官方代表團前往巴黎和會。有趣的是,1917年秋一架O/100轟炸機原本要送到俄羅斯,但由於俄國內部爆發革命,而沒有最終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