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重型轟炸機 曾試驗安裝105mm榴彈炮

2020-12-22 hawk26講武堂

第二架齊柏林重型轟炸機VGO.II於1915年8月首飛,與VGO.I一樣,採用了五臺發動機。

VGO.II被用於進行各種飛行實驗,德國設計師甚至想在它上面安裝一門105mm榴彈炮,垂直向下射擊水面的敵艦或地面目標。

但是測試表明,該機脆弱的木製框架無法承受榴彈炮巨大的後坐力。這個瘋狂的想法,完全可以讓AC-130找一個100多歲的德國爹。

後來,這架VGO.II主要用於培訓飛行員。圖為VGO.II在保羅斯涅德的一次迫降。

1916年5月,齊柏林研製的第三架重型轟炸機VGO.III(下)首飛,該機配備了六臺梅賽德斯D.III發動機,每臺功率達到160馬力,兩側發動機艙中的發動機採用串聯布置,機頭的發動機為並聯,通過一個變速箱驅動螺旋槳。發動機艙被做得更加細長,流線型更好,橫截面為原型。在駕駛艙與機身自衛機槍之間有一個相當大的炸彈艙,可以掛載1噸炸彈,是沙俄「伊利亞·穆羅梅茨」重型轟炸機的兩倍。

齊柏林的VGO.III(如圖)獲得了德軍編號R.III,R是「Riesenflugzeuge」的縮寫,意為「大型飛機」。德國軍方訂購VGO.III,可以看出他們對這種重型多發轟炸機的肯定。1916年8月初,R.III抵達東線的波羅的海地區,並於8月13日對裡加鐵路樞紐進行首次空襲。

隨後,R.III對沙俄軍事和運輸目標進行了七次空襲,但由於發動機故障不斷,這架轟炸機在機場的時間遠遠超過其執行任務的時間。1917年1月24日,R.III由於機械故障墜毀,沙俄方面表示它是被擊落的。R.III墜地並燃燒,7名機組成員中有5人喪生。

1916年8月16日,德軍新的重型轟炸機R.IV(如圖)首飛,它與R.III的區別就是配備了220馬力邁巴赫發動機和四葉螺旋槳(機頭依舊採用雙葉螺旋槳)。發動機總功率達到1200馬力,提升了飛行性能。

不搭載炸彈時,R.IV最高速度130千米/小時,掛載炸彈時,速度會下降到110千米/小時,升限3700米。

R.IV配備了機內通話系統,因此彼此隔開的機組成員可以通過電話進行交談。機鼻頂部是兩個水冷散熱器,分別為兩臺發動機服務。

機組成員中增加了一名無線電通訊員和兩名機槍手,在頂部機翼上方增加了兩挺機槍。圖為R.IV轟炸機在空中飛行時拍攝的照片,發動機艙除了一名機械師,還有一名機槍手。

事實證明,R.IV是早期德軍「大型飛機」中最成功的型號,服役時間也最長。它曾經在東線擔任重型轟炸機,1917年底才調到西線,並在那裡執行任務直到戰爭結束。

R.IV重型轟炸機執行了許多戰鬥任務,包括轟炸倫敦和巴黎。

德國投降後,攜帶武器的R.IV還運送了很長時間的乘客和郵件。但由於《凡爾賽條約》禁止德國擁有適合做轟炸機的重型多發飛機,最終這種轟炸機被銷毀。圖為執行客運任務的R.IV。

總體來說,到了1919年中期,德國在大型飛機領域已經遠遠超過了沙俄的「伊利亞·穆羅梅茨」。但是,與後者不同的是,它依舊是非量產型。

相關焦點

  • 圖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重型轟炸機 VGO.I從三發變成五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似乎所有的重型轟炸機風頭都被沙俄「伊利亞·穆羅梅茨」奪走了,很少有人會關注德意志帝國的相關領域。本人將用三篇文章詳細介紹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研製的各種重型轟炸機。105年前,即1915年4月11日,德意志帝國的首架多發重型轟炸機VGO.I首次試飛,這是除俄羅斯帝國「伊利亞·穆羅梅茨」之外,世界上第二架同類型的重型轟炸機。後者是在1913年5月10日首飛成功,可以將其視為俄羅斯在重型航空領域在世界保持了近兩年的絕對領先地位。以當時航空業的飛速發展來看,這是一個很長的時間。
  • 圖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重型轟炸機 R.VI創造載彈量紀錄
    在新的飛機上,可以使用齊柏林飛艇無法使用的發動機,因為發動機太重,會讓飛艇可靠性降低,而且很大一部分動力損失在變速器中。圖為1917年部署在法國北部的兩架R.VI轟炸機。這架名為R.VI的轟炸機配備了四臺260馬力的梅賽德斯D.IV或邁巴赫Mb.IV發動機,其中兩臺驅動拉動式螺旋槳,另外兩臺驅動推動式螺旋槳。
  • 圖說:斯柯達420mm重型榴彈炮如何組裝 猶如巨大的拼接玩具
    今天通過一組珍貴的一戰老照片,來了解一下斯柯達M.14/16型420mm榴彈炮的組裝過程。1914年12月,奧匈帝國軍隊在靠近義大利的邊境地區部署這種重型榴彈炮,準備轟擊義大利境內目標。這種榴彈炮採用15倍徑身管,由於過於龐大和笨重,只能分為多個部分進行運輸,抵達陣地後再進行組裝。首先抵達炮兵陣地的是炮座,分為兩個部分,這是其中一個。每一個部分都有半圓和相應的輪齒,以便火炮部分可以全向旋轉。照片中可以看到運輸車和鐵軌,鐵軌用來將這些部件運送到位。注意炮座上有鋼鐵小輪,就是為了在鐵軌上運行而專門設計的。
  • 德械師和德國步兵師,差的可不止是幾門150mm重型榴彈炮
    由於這些調整師佩戴著顯眼的德國M35鋼盔,所以也被稱為「德械師」,在淞滬戰役和之後的多次戰役中都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根據德軍的編制,在二戰爆發前夕,一個德國步兵師擁有12門150mm重型榴彈炮、36門105mm輕型榴彈炮、20門75mm輕型步兵炮、54門81mm迫擊炮、84門50mm迫擊炮
  • 繳獲的法國最強坦克 配備105毫米榴彈炮 德軍B2自行炮到底有多皮實
    得益於德國強悍的軍事工業,出名於國際的不光光是虎式、豹式這些外形霸氣的主戰坦克們,這種看起來賊頭賊腦怪裡怪氣的105 leFH18B2t自行火炮也因為B1重型坦克和105毫米口徑榴彈炮的特殊組合,而吸引了無數軍事愛好者的目光。
  • 重轟匹夫,蘇聯二戰前期生產的重型轟炸機,TB-3轟炸機發展簡史
    眾所周知,轟炸機最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期,由於當時的轟炸機達不到效果,並沒有被很多國家重視。隨著轟炸機多次在戰場的出現,很多國家對轟炸機非常的重視,慢慢的轟炸機以木質結構開始變成金屬結構,載彈量也是越來越大。在二戰前,世界上很多國家大規模的研發轟炸機,讓轟炸機成為空中主要的進攻力量。到二戰期間,轟炸機已經進入黃金時代。
  • 圖說:對德國平民下毒手的死神 英國「蘭開斯特」重型轟炸機
    1941年1月9日,英國「蘭開斯特(Lancaster)」轟炸機首飛成功,這是英國二戰中最大、最重、產量最大的轟炸機。在1946年1月停產之前,英國和加拿大的飛機製造廠共生產了7377架該型轟炸機。1942年2月,第一個裝備「蘭開斯特」轟炸機的中隊開始進入戰備狀態。截至1945年初,英國皇家空軍6個戰略轟炸機中隊,有5個中隊裝備的是「蘭開斯特」轟炸機。整個二戰中,「蘭開斯特」轟炸機共執行了156000架次的戰鬥任務,向德國及其佔領的國家投下619000噸炸彈。佔到1942~1945年英國轟炸機總投彈量的三分之二以上。
  • 第三帝國的重錘,二戰期間的雙發重型轟炸機,Do-217轟炸機發展史
    其實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家之一的德國,在二戰期間當然也研製出了一批性能優異的轟炸機,其中有一款轟炸機在二戰期間更是為德國在中期轟炸英國取得了不錯的戰績,這款轟炸機就是道尼爾公司的Do217轟炸機,今天咱們就來看下Do217轟炸機。
  • 105年前 英國第一架重型轟炸機O/100首飛成功 執行夜間空襲任務
    105年前,即1915年12月18日,大英帝國第一架重型轟炸機「哈裡·佩奇(Handley Page)」O/100首飛成功。而在1913年春,沙俄第一架重型轟炸機「伊利亞·穆羅梅茨」首飛成功,因此英國在製造重型轟炸機方面的技術落後了沙俄近三年。
  • 不被認可的傑作,蘇聯二戰中唯一的重型轟炸機,Pe-8轟炸機發展史
    Pe-8重型轟炸機還是二戰前蘇聯研製的。這款轟炸機曾經在二戰前期參與了對德國柏林的轟炸任務,該機與美國的B-29轟炸機戰績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恐怕這也是Pe-8重型轟炸機不為人知的原因。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蘇聯Pe-8重型轟炸機的誕生之路以及最後的命運。
  •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彈炮:長盛不衰的老兵,志願軍手中的利器
    前言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列強之間的交戰方式主要以陣地戰、塹壕戰為主。因此,各國普遍重視炮兵建設,尤其是大口徑的重型火炮,然而機動性強、攻堅效果相對較差的中口徑野戰火炮卻不太受重視。以至於,一戰結束後,各國的師屬野戰炮,仍停留在75毫米口徑這個級別上。美國也未能例外。一戰的時候,美軍師屬火炮,是大名鼎鼎的法制M1897式75毫米野戰炮。
  • 萬能博士,二戰期間德國空軍的主力轟炸機之一,容克斯Ju88轟炸機
    眾所周知,轟炸機是空中的堡壘,能夠攜帶大量的飛彈對地實行轟炸,同時也可以攜帶反艦飛彈、魚雷等對敵方軍艦進行轟炸。轟炸機從一次世界大戰問世之後,一直發展到現在,經歷了百年左右的時間,依舊是空軍當中的重要的一支進攻力量。其實轟炸機進入黃金時期時是在二戰爆發期間,戰爭的需求問世了一大批先進的轟炸機出現在了戰場當中。
  • 名不見經傳,二戰期間英國研製的四發重型轟炸機,「林肯」轟炸機
    眾所周知,在空軍當中有一支古老的作戰機型,它就是轟炸機。轟炸機最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的轟炸機主要是老式雙翼轟炸機,以木質材料為結構。到如今,轟炸機經過了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隱身戰略轟炸機,更是成為了「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當中的關鍵一環。不管轟炸機怎麼進行改進,它依然會是一支令人敬畏的打擊力量。
  • 最成功的傑作,二戰中美國產量最大的重型轟炸機,B-24「解放者」
    B-24遠程重型轟炸機的誕生——研發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各國逐漸已經開始意識到轟炸機的重要性,再加上義大利人杜黑出了一本《制空權》的書,杜黑認為空軍的主要力量是轟炸機部隊,能肩負起對敵方進攻的重任。這時候世界各國都加大在轟炸機上的研發,當然美國也不例外。
  • 德國RCH 155自行榴彈炮,模塊化炮塔加全自動遙控操作
    德國KMW公司在本世紀研製了RCH 155自行火炮系統,這是一種最新式的8×8輪式底盤自行火炮。 車輛的前半段為封閉式的駕駛艙,後半段安裝了一座可360°旋轉的封閉式炮塔。炮塔內安裝一門155毫米榴彈炮,該炮和炮塔是從PzH 2000自行榴彈炮的技術演變而來,技術成熟,炮塔可遠程控制,實現無人化作戰,緊急情況下也可用人力操作。
  • 被稱為一戰英國最精準的火炮,BL9.2英寸重型榴彈炮
    1900年,英國還從斯柯達購買了一些9.45英寸榴彈炮,用於南非地區使用,英軍發現這是一種非常好用的重炮,但是它也存在輪廓太大等問題,隨後英國決定在斯柯達的技術基礎上自行研製一款重炮,這就是BL 9.2英寸(約230毫米口徑)重型攻城榴彈炮。
  • 蘇聯的「TB-3」重型轟炸機,演化「空天母艦」,為何最終無法成功
    還有另一種更加強大的存在,在《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中震撼出場的空天母艦,想必給觀眾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不只是科幻電影中的設想,其實有很多先驅嘗試對製造空天母艦,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國都沒有停止過探索。在上個世界就曾出現過類似的武器裝備,它就是蘇聯「TB-3」重型轟炸機。
  • 第三帝國的重錘,二戰中的德國轟炸機和攻擊機
    開戰初期德國最優秀的主力轟炸機,曾被譽為「萬能轟炸機」。該機按戰前追求快速的理念設計,但在實戰中不得不加裝各類設備導致性能不如預期。該機始終活躍於一線,並不斷推出改進型號,且基本設計從未變化,其產量居德國雙引擎飛機之冠。事實證明其基礎設計很好,確實不愧萬能之名。容克斯Ju 88P。
  • 第一款能投1000千克航彈的轟炸機,一戰德國R.VI重型轟炸機
    1918年2月,在一次德軍空襲倫敦的行動中,一枚重達1000千克的炸彈落入城市,它直接將4棟建築物炸成粉末,數百米內的房屋玻璃被震碎,如此大威力的航彈還是首次出現在戰場上。投下這枚重磅炸彈的是德國齊柏林-斯塔肯R.VI重型遠程轟炸機,它是一戰期間最好的轟炸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