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克斯Ju 86。該機為1934年試飛的老機,至二戰爆發時性能已落後。波蘭戰役後其常規型號即退出一線部隊,但使用球型增壓倉的Ju 86P高空型尚服役了相當長時間,此型號機頭外觀與常規型區別較大。
容克斯Ju 87斯圖卡,該機以近乎垂直的俯衝轟炸能力和極高的命中精度聞名。斯圖卡在戰爭初期配合裝甲部隊作戰,取得了很大成功,一度成為德國閃電戰的象徵。為增加恐怖氣氛,該機特意安裝了風笛以加強俯衝時的嘯叫。戰爭中期以後因為自身性能落伍以及制空權易手,該機多編入夜間襲擾部隊。
容克斯Ju 87G,專用反坦克攻擊型。該機掛裝兩門發射鎢芯彈的37毫米火炮作為主要武器,此型號產量不大,但名聲很響,它的投產以及誇張的聲譽與著名斯圖卡飛行員漢斯·魯德爾的個人偏好息息相關。
容克斯Ju 88。開戰初期德國最優秀的主力轟炸機,曾被譽為「萬能轟炸機」。該機按戰前追求快速的理念設計,但在實戰中不得不加裝各類設備導致性能不如預期。該機始終活躍於一線,並不斷推出改進型號,且基本設計從未變化,其產量居德國雙引擎飛機之冠。事實證明其基礎設計很好,確實不愧萬能之名。
容克斯Ju 88P。專用反坦克/反轟炸機攻擊型,該機使用老舊型號改裝,去掉機頭射擊艙後可吊裝37毫米、50毫米和75毫米炮艙。由於自重過大,在低空飛行極其危險,被認為是失敗的改型,該機產量極少。
容克斯Ju 188。由於作為Ju 88替代機的Ju 288研製失敗,德國空軍隨即要求容克斯開發一種性能有限提高的型號,此即Ju 188。該機投產時德國空軍已喪失進攻能力,轟炸機的重要性下降,且該機與Ju 88後期改型相比無明顯優勢。除了那個比例失調的大腦袋它沒有給我留下更深的印象。
容克斯Ju 388。最後一種量產的容克斯轟炸機,由Ju 188系列發展而來。該機也是作為萬能機設計的,有多種改型方案。該機在1944年下半年試飛,只生產了約100架,多用作高空偵察機。
容克斯Ju 287。容克斯在戰爭末期還有一些僅停留在樣機或設計階段的不實用設計,如Ju 390、Ju 488等。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前掠翼噴氣轟炸機Ju 287。這架飛機確實體現了德國人的技術實力,但由於翼尖氣動彈性發散問題無法解決,它也註定無法成功(戰後蘇聯繼續測試過該機)。
道尼爾Do 17。Do 17是三十年代高速旅客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快速轟炸機,因機身細長被戲稱為「飛行鉛筆」。與He 111和Ju 88相比,該機自衛能力較差、載彈量和航程較低,因為性能落後在不列顛之戰後逐漸退出一線部隊,但其改型夜間戰鬥機還在夜戰部隊活躍了一段時間。
道尼爾Do 215。Do 215是德國為向瑞典出口搞的型號,該機使用戴姆勒-奔馳的液冷引擎。因為性能不如Do 217且佔用戰鬥機引擎,所以產量很少。
道尼爾Do 217。作為Do 17的後繼型號,Do 217於1941年末裝備部隊。由於載彈量和航程比其它轟炸機大,德軍將其歸類為重型轟炸機,但該機的性能並不足以執行類似He 177承擔的遠程任務。Do 217以在反艦作戰中使用早期制導炸彈而聞名於世。
亨克爾He 111。He 111獨特的卵狀透明機頭令人印象深刻,這種結構有利於座艙整體增壓,因此影響了德國後期幾乎所有轟炸機設計。He 111在不列顛之戰中是德國轟炸機的主力機型,除自衛火力不足外,其他指標都令人滿意。該機使用廣泛,堪稱任勞任怨的軍馬。
He 111在戰爭末期用於空射V-1巡航飛彈。該機戰後被西班牙仿製並使用到70年代,可能是服役時間最長的德國轟炸機苗裔。
亨克爾He 177。德國二戰中唯一一種實用的遠程重型轟炸機,但為實現俯衝轟炸和高速的苛刻目標,該機的發動機採用組合設計,存在嚴重的散熱和維護問題。該機因發動機頻繁起火被飛行員稱為「帝國打火機」,待問題基本解決已是戰爭末期,沒有大的作為。 該機曾在東線進行過若干次集中戰略轟炸,但很快使德國空軍後勤系統瀕臨崩潰,不得不打散轉入對艦攻擊部隊,這對於戰後哀嘆沒有發展戰略轟炸機的決策錯誤的德國遺老堪稱諷刺。
亨舍爾Hs 123。該機最初作為一種俯衝轟炸機研製服役,西班牙內戰期間發現該機執行俯衝轟炸任務的航程和載彈量略低,但由於抗彈性很好,頗適合近距支援任務。波蘭戰役開始後,尚未退役的少數該型機作為攻擊機使用,頗為成功,此後又將一些退役飛機修復補充。該機非常適合條件惡劣的野外機場使用,最終在東線消耗殆盡。1943年第四航空隊司令裡希特霍芬還曾詢問亨舍爾公司可否重新量產Hs 123,但該機的工裝夾具早在數年前即拆毀完畢。
亨舍爾Hs 129。德國空軍專用的對地攻擊機,採用裝甲化設計。由於設計要求是採用其他飛機不用的發動機,該機始終存在動力不足問題。由於戰爭形勢變化,該機最終演化成專用反坦克飛機,其吊掛的火炮也由30毫米增加到37毫米,最終達到75毫米。實際上只有極少的飛機安裝了75毫米火炮,因為這個重量已經影響飛行安全了
梅塞施密特Bf 109。不列顛空戰後期德軍開始裝備Bf 109戰鬥轟炸型,包括E型和F型下的一些子型號。Bf 109戰鬥轟炸型除編入戰鬥機聯隊外也在快速轟炸聯隊使用。在載重量更大也更為堅固的Fw 190大量入役後,Bf 109就不再開發專門的戰鬥轟炸型。
梅塞施密特Bf 110。從最初量產的C型到最後一個量產型G型,Bf 110的每個型別下都有專門的戰鬥轟炸子型。在戰爭後期,這些戰鬥轟炸型往往利用載重量大的優勢掛載火箭截擊盟軍重型轟炸機。
梅塞施密特Me 410。Me 410是更徹底的多用途型號,由於具有內部彈倉和一噸的載彈能力,其A-1和B-1型直接分類為輕型轟炸機而不是戰鬥轟炸機。1944年該機在對英國的夜間轟炸中表現出色,是蚊式夜間戰鬥機難以捕捉的對手。不知出於何種考慮,德國人從沒有試圖發展該機的夜間戰鬥改型。
梅塞施密特Me 262。Me 262戰鬥轟炸型的提出始自對戰爭末期戰鬥機外掛能力的平常要求,在一系列拖沓扯皮後演變為專門型號,戰後又成為撇清戰敗責任的藉口。Me 262A-2a只保留了兩門30毫米炮以換取掛裝兩枚500千克炸彈的載重能力,但由於飛行員與瞄準具都無法適應高速投彈的需要,轟炸精度慘不忍睹。該機還有安裝新式瞄準具甚至機頭改為透明領航轟炸員艙的改型,證明德國人對其轟炸能力並未死心。
福克伍爾夫Fw 190。Fw 190系列的專用對地型號包括Fw 190F戰鬥轟炸型和Fw 190G遠程攻擊型。這兩種型號減少直射武器,以安裝更厚重的裝甲或遠程油箱。Fw 190速度較快,可掛載重型炸彈,投彈後又有一定的空戰能力,在戰爭中後期取代了Ju 87俯衝轟炸機的地位。
福克伍爾夫Fw 200。Fw 200多用於遠程海上巡邏和反艦轟炸,該機從外表看是四發重轟炸機,實際上是利用客機改裝而來,其速度、結構強度、載彈量、防護、自衛火力等都達不到專用轟炸機的標準。在盟軍商船防空火力加強以及護航航母和商船航母出現後,該機即損失慘重,其巡邏機位置被He 177取代。
槲寄生。槲寄生是由一架無人駕駛的Ju 88轟炸機和上方駝載的Bf 109或Fw 190戰鬥機組成的複合體。Ju 88拆除駕駛艙後安裝一個大型空心裝藥彈頭,由戰鬥機飛行員控制複合體飛行,瞄準後戰鬥機脫鎖返航,Ju 88自行撞向目標。該機共生產了約250架,在東西線都曾使用,但幾乎沒有值得一提的戰果。德國人還有若干噴氣式飛機組合設計,但都沒有離開繪圖板階段。
阿拉多Ar 234。Ar 234是世界第一種實用噴氣式轟炸機,也是真正符合元首需要的「閃電戰」轟炸機。該機時速超過700千米,當時的戰鬥機已無法追擊和攔截。該機首飛時間為44年9月,既沒有時間完善也無法改變戰場態勢。Ar 234多用於強行照相偵察,因為當時德軍喪失制空權後,對戰線後的情況兩眼一抹黑,看到敵方部署遠比扔下幾顆炸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