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努力,終會有「原來就在燈火闌珊處」的醒悟

2020-12-14 杜十三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人間詞話》

生活,應該有你自己的境界

芸芸眾生,生而平凡,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食五穀雜糧,嘗酸甜苦辣,誰能徹底逃掉世間的繁雜,誰又能完全擺脫塵世的牽掛。在寬廣的世界上每個人懷揣夢想踽踽獨行,在偌大的生活中每個人心懷希望獨自流浪。生活中你形單影隻,煢煢孑立,你也三五成群,前呼後擁。但是每個人的內心都應該有一塊不被外界所渲染的淨土,這塊淨土就是你靈魂永遠棲息的住所。

留一塊淨土,讓靈魂棲息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昨夜慘烈的西風,凋零了綠樹,落葉滿地,獨自登上高樓,似乎望盡了沒有邊際的天涯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阻擋了那封信的步伐,卻沒能阻擋我對你的牽掛。同樣,這也是對夢想的堅持,是對黎明的期盼。在經歷漫長而寒冷的黑夜你翹首企盼那迷人的第一縷光亮在黑暗的邊際探出頭,然後普照大地,溫暖人間。

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消瘦的人兒,日漸寬鬆的衣帶。對於你,我情有獨鍾,專一執著,衣帶漸寬,面容憔悴又何妨。狂風暴雨,我仍逐夢千裡。雨雪風霜,我仍昂然挺立。持之以恆的追求,鍥而不捨地堅持,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吾盡吾心終亦無悔。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美人頭上那華麗的飾物,她笑語盈盈,衣香味飄蕩,人群中尋千百回,猛然回首,她在燈火闌珊處。當你魂牽夢繞,百轉千回,嘗遍酸甜苦辣,看盡悲歡離合,或許你會發現,你希望遇到的人,你想要達成的事,就在你的不遠處。當然這豁然開朗的背後是你的堅持不懈,那種對希望的堅持,那種不放棄,絕不放棄。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小撒老師說過一段話:「如果當你一天到晚,拿著手機,刷著抖音,坐在家裡,宅著看電視 ,天天上著網,玩著遊戲,做著那些八十歲以後,都能幹的事,你要青春幹什麼呢」。像你這樣優秀的人,本該有燦爛的一生,你「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努力,早晚會有「原來就在燈火闌珊處」的醒悟。願您在晨曦時迎著陽光的奔跑,換來以後的歲月靜好,請用行動,來溫暖你的世界。

溫暖你的世界

相關焦點

  • 柳永詞「衣帶漸寬終不悔」引起的誤會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柳永的《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中的名句,但就是這樣的名句卻引發了一場誤會。當時記得是在高中,有一天一個同學偷偷的問我,說柳永的「衣帶漸寬終不悔」這句是不是寫男女之事的,我說什麼意思,他說就是男女床笫之事,我一聽都懵了,他居然把這千古名句理解成了這樣,我是又氣又好笑,就有認真給他解釋了一番,告訴他是詩人過於思念愛人,導致身體消瘦,這樣就顯得原來的衣服漸漸寬大了,他聽完不好意思的笑了。
  • 辛棄疾這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到底該如何理解?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之所以聊辛棄疾詞中的這一句,是因為這句太有爭議了。一簫一劍瀟灑走江湖的「蕭劍」與皇宮貴養的端莊格格「晴兒」,他們的初見除了瓊瑤賦予的浪漫故事性,更在這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詮釋下,意韻悠長。沒有"相見恨晚"的遺憾,卻有一種"原來你在這裡"的恍然如夢。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到底何意?為何經常被人誤解
    有了這許多的想當然,很多美好的古典詩詞就被理解得與原意大相逕庭。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也是一個很多人經常理解錯的千古名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愛好古詩詞的朋友應該對這個詞作並不陌生,但它卻經常被人誤解。詞中「消得」二字到底何意,很多人解錯。
  • 愛唐宋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有一段名言: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人間詞話》26)
  •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這裡有他親手創建的文學的、美學的、哲學的、史學的殿堂,一座連一座,美侖美奐。青年王國維,是英氣勃勃的詩人、哲學家、美學家。他有詩人的靈動、美學家的敏感、哲學家的參悟,當他深入體味晏殊的《蝶戀花》、歐陽修的 《蝶戀花》、辛稼軒的《青玉案》這三首詞時,靈光照徹,發現了人生的大境界。他把不相干的三句話連綴成「三境界」說,從而玲瓏剔透,成了一個美妙的經典!
  • 王國維的三重境界,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到了第幾重?
    少年,多麼美好的兩個字,我們都曾年少,都曾肆無忌憚著張揚過一場青春,我們都有夢想,也曾自己背起重重的行囊,帶著滿懷的勇氣,義無反顧去擁抱自己的明天。處於王國維第一重境界的我們,尚且不知道山有多高,水有多遠,尚且沒有經歷過以後那麼多次的別離與捨去,單純的執著,單純的相信,相信自己,也相信這個世界。
  • 散文,看那燈火闌珊處,一抹清幽一抹愁
    看闌珊處的燈火,照亮了寂寞。影子為伴,歲月清歌,置身清幽處,看蓮影,觀星鬥。以為那消逝的往昔已經淡然,誰知平添了眼中的哀愁。可有心事,把生活的色彩薰染成灰。可有愁緒,把閃爍的雙眸黯淡成黑。回首燈火闌珊處,一幕幕,流轉無言中,那記憶中的映像,倒影在心的暗房,滋長了哀戚,於清幽之地,更加寂寥。無言於他人,隱痛藏匿於心中,緬懷過往清歡。遇見之美,清麗。相識之快樂,惹的那段時光繚繞著濃鬱的馨香。流轉的日月,轉不動凝望的眸眼,那眼神沉沉地落在她處,看不膩,也看不厭。
  • 回首前塵一夢中,多少繁華過眼前;六首深情詞,衣帶漸寬若等閒
    有多少思念,在我心裡隱藏。前世裡,你是我的摯愛,我是你的情郎。前世裡,我們苦苦相望,收穫著悲傷。今世,我美麗的姑娘。你可曾遺忘,你我的約定,三生三世,我為你舞,你為我唱。你為我生,我為你亡。望斷天涯人易老,衣帶漸寬若等閒。我在佛前虔誠地焚香,把相思煎熬成湯。傾盡芳華,只為換取你剎那的回望。今世裡,你可曾夢見,我淡眉素衣,在斷橋邊隻影彷徨。你可曾夢見,冷月下 我含淚撫弦,彈一曲離殤。
  • 《蝶戀花》——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若說相思是婉約詞繞不開的主題,那麼柳永筆下的相思真是痛到極致,也美到極致。只那一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便瞬間寫進了世人心中,讓我們仿佛看到那個為情所困的男子,是怎樣在時光流轉中消瘦了身形,憔悴了容顏。他在寫這首詞的時候,大概會想到遙遠的東漢,在至情至性又樸實無華的《古詩十九首》問世的年代,一位執著守望的女子,深情地寫下了——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 辛棄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闌珊何意?詩詞大會難倒不少高手
    是不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年,王國維說辛棄疾這首詞是做學問三大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讓這首詞紅得發紫。但事實上,對於這首詞中某些字眼的意思,卻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詩詞大會曾出過這樣一道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中的「燈火闌珊」指的是什麼地方?
  • 眾裡尋他千百度,敘法人仍在燈火闌珊處
    眾裡尋他千百度,敘法人仍在燈火闌珊處 2020-12-19 1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國維:境界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人生經歷三境界
    先生認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乃王國維先生的精神核心所在。先生認為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此三重境界何嘗不是您我芸芸眾生之人生的三個境界。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