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使國內消費數據「黯然失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飲收入同比下降43.1%,汽車銷售額同比下降37%,家電下降30%。
在此背景下,提振消費成為當前地方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自3月27日起,杭州先後向全體在杭人員發放了兩期消費券,消費券為杭州消費市場帶來了哪些活力?記者從杭州市商務局獲悉,截至4月8日22時,電子消費券兌付政府補貼2.2億元,帶動杭州消費24.60億元。
消費券,簡單來說是政府提供的消費補貼。它作為一種一次性或者暫時性的收入,往往被用來作為刺激消費的工具。3月以來,各地密集發布消費券政策,發放時間集中在3月到6月。從政策內容來看,杭州的不僅力度大也最符合民眾訴求;從發放規模看,杭州發放金額也是最大的,由政府補貼5億,商家優惠額度11.8億,總額預計達16.8億元。此外4月1日還增發了5000萬元。杭州市下轄的蕭山區、建德市、桐廬縣、淳安縣等也各自推出消費券政策,發放總額約為4000萬元。
「這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會有顧客上門來問能不能使用消費券。」位於杭州市文二路的一家水果店店員告訴記者。為了吸引顧客來消費,這家水果店在門口張貼了「支持消費券支付」字樣。「以前來店裡,一般顧客可能會買個二十來塊錢的水果,有了消費券,不少顧客會湊滿40元,以獲得滿減10元的優惠。」該店員說。
不止水果店,便利店也同樣享受到了消費券釋放的紅利,記者來到杭州武林路的一家「全家」便利店時,碰到一位顧客為享受消費券滿減活動,直接將客單價從75元提升到200元,「最近使用消費券的顧客特別多,客單價也明顯提高。」可以說,在消費券的帶動下,市民走進實體店,開啟「線下選購、線上支付、在線補貼」的消費新模式。
杭州市商務局統計數據顯示,在消費券發放後,杭州市區內30家大型商場(綜合體)的日營業總額從日均4000萬元上升到了6000萬元,恢復到去年同期的85%左右。
在這波消費券「熱浪」中,大型商場、餐飲機構也紛紛推出大力度的優惠吸引消費者。杭州14家盒馬鮮生門店在消費券基礎上加碼發放千萬優惠券,消費者可以疊加使用優惠券。截至4月3日,杭州消費券發放後盒馬鮮生門店銷量增幅47.3%,線下客流增幅50.5%,其中喜茶與盒馬聯名青團、波士頓龍蝦等受到了消費者的特別青睞。針對第二期杭州消費券,銀泰百貨則拿出10億元優惠讓利消費者,讓消費者持杭州消費券享受「優惠+」福利。在二期消費券的拉動下,清明小長假期間,銀泰百貨杭州區域9家門店整體客流創新高。與第一波消費券發放的周末相比,客流再次迎來雙位數增長。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策劃研究所所長楊建華告訴記者,消費券對於居民消費的短期刺激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根據我們對杭州發放消費券的實際效果研究,消費券對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的拉動作用也是極為迅速的,在前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增速明顯弱於全國的情況下,短期得到了迅速修復,並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
此外,楊建華認為,這波「熱潮」更有利於實現「造血」,而非簡單「輸血」,「選擇發放消費券來『補居民』,更類似於提升『造血』能力,通過短期迅速推動下遊需求的修復,向上傳導帶動企業經營的修復,進而形成正反饋,效果會更加明顯。」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徐立 | 責編:俞舒珺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