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志願軍列出八大經典戰例,這一仗排名第六

2021-01-20 這才是戰爭

〖作者簡介:郭尊榮,男,山西省陽泉市人,1924年12月13日出生,1937年11月入伍,194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平定縣武工大隊指導員、晉察冀二分區警三團指導員、晉中軍區四旅直工科長、太原警備一團一營教導員、68軍203師609團二營教導員、203師幹部科長、68軍幹部處長、濟南軍區守備26師副政治委員、新疆軍區陸軍第五師副政治委員等職,1957年授予上校軍銜。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參加過陳莊戰役、百團大戰、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等著名戰役。1951年6月,赴朝參戰,參加了秋季攻勢的中線阻擊戰、東線防禦戰、夏季反擊戰、金城反擊戰等戰役,組織指揮過大小戰鬥上百餘次。抗日時期榮獲青年戰鬥英雄稱號;太原戰役榮立大功一次;先後榮獲朝鮮人民共和國二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國旗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解放勳章、獨立功勳榮譽章等多項功勳榮譽。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等多枚榮譽獎章,三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先後發起了5次戰役,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過了「三八線」。但是敵人並不甘心失敗,蓄意破壞和談。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實現朝鮮和平,我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在中線對敵人進行了大規模的反擊作戰,被稱為中線反擊戰。這次戰役,打出了中國人的志氣,打出了志願軍的威風,把敵人打到了和談桌上,從而為抗美援朝戰爭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當時我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9團2營任教導員,我們團作為主攻部隊,使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戰役,幾十年過去了,一些戰鬥經過仍歷歷在目。

一、金城反擊戰

金城反擊戰是1953年夏季反擊戰第三階段。是對金城以南地區南朝鮮(韓國)軍4個師防守的堅固陣地實施的進攻作戰,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

203師的任務是主攻金城南直木洞敵首都師防守的陣地。前沿陣地從東到西2.5公裡,由一個營防守,團部帶兩個營防守縱深。

609團是師裡的第一梯隊,任務是突破駐守在直木洞、慄洞等高地一線的韓軍首都師第一團的堅固防禦陣地。

直木洞東邊是1營2連由間稜向上攻,2連在一連右邊200米處選2個主攻方向往上攻,3連在1連左邊400米選了兩個主攻方向往上攻。3營是靠右邊選了兩個點,7連靠左、8連靠右向上攻,9連為團預備隊。2營擔任穿插部隊,團偵察排從清川江摸到敵前沿和縱深結合部,從敵前沿陣地右邊攻擊。這次戰鬥,師長楊棟梁親自到1營向全營幹部戰士做了動員部署,他說如不按時完成任務對這次戰鬥將有很大影響,導致2營不能穿插,607團不能向敵縱深攻擊。

1營營長林志和、教導員郭錦鏽、參謀長張鎖柱接受任務後,由營參謀長張鎖柱帶連、排、班長去看地形,在返回時被敵人一個連包圍,張參謀長當機立斷把看地形的幹部分為三個組,分別從前、左、右向敵衝擊,最後衝出了包圍,並殲滅敵人一個連,受到志願軍司令部的通報表揚。

2營任務是穿插,迂迴到敵後戰鬥,切斷敵人的退路,配合我正面主力部隊殲滅敵人。這次穿插路線是師裡確定的,因為師、團在這裡防禦時間較長,地形很了解,它是敵首都師和偽6師結合部,這個結合部比較寬,有一條河,還有一條公路。當時,勇猛善戰的609團偵察排肩負著主攻偵察任務,師裡決定從 607團調一個偵察班由該排副排長楊育才帶隊,配合我們2營的穿插行動。為配合執行任務,由師偵察科給偵察班都換成南朝鮮偽軍的服裝、槍枝,楊育才副排長化裝成美軍顧問,兩個朝鮮族聯繫員化裝成南朝鮮的偽軍軍官,其他偵察員化裝成護送「顧問」的南朝鮮偽軍,直插敵縱深。

2營住團指揮所後邊,魚川裡後山,團指揮所下去不遠就是村莊,再往南就是一片草灘,再往前就是直木洞的大山了。

金城地區中段是南朝鮮軍第二軍團主要防禦的方向,扼守著通向縱深的咽喉要道,位置十分重要。號稱「白虎團」的南朝鮮軍首都師第一團就部署在金城方向右翼,團部設在二青洞西南的山谷內,全美式裝備,為了乾淨、徹底打掉這支「攔路虎」,配合大部隊反攻,師裡給2營穿插的任務就是組成滲透支隊插入敵後,消滅敵炮兵、搗毀敵白虎團團部。

這次戰鬥所有炮火都是由軍負責,去幾個炮兵群,都是由軍決定,炮兵看好地形,開來就打,打完就轉移,這次戰鬥除607團調一偵察班外,別的都沒有配給。

2營在進攻前一天就開進到敵前沿隱蔽,部隊是7月13日開始攻擊。2營7月12日下午就開進,2營營長石廣志帶領部隊走在前面,團裡問還有什麼問題需要團裡解決的。他說:沒有問題我們一定完成任務。他們到團指揮所天已黑了,正好隱蔽部署,並把迫擊炮、無後坐力炮因發亮布置在敵人山根下。這時師裡任命607團2營營長趙仁虎為609團副團長,我負責把趙副團長引到2營,向石營長做了介紹。

7月13日敵人向2營隱蔽地發射燃燒彈,一發燃燒彈正好打在6連3班長譚建民身上,戰士們說:「班長你打一下滾,就把火撲滅了。」譚建民說:「我撲滅火後,敵人就認為這裡隱蔽著人,就暴露了目標,就可能影響這次任務的完成,我們要遵守戰場紀律。」他一動不動被火燒著,最後壯烈犧牲,戰後被追認為邱少雲式的英雄,追記一等功。

7月13日晚8時炮兵群就準備就緒,9時開始炮兵群集中開炮,把敵人陣地打成一片火海,打了20分鐘,炮火停止。部隊就開始攻擊,打的非常激烈,1營、3營還沒有攻上去,這時偵察排已從後邊打了過來,敵人有點慌,等1營1連攻克陣地,2連、3連也攻了上來。敵人就退到坑道裡,部隊用點燃柴火扔到敵人的洞口裡,戰士脫下衣服扇火,最後把敵人都燻出來了;3營在攻擊中,8連連長、指導員犧牲,1、2排排長也負傷,部隊有些亂,這時連部文書站出來,大聲喊道:連長、指導員讓3排長指揮完成任務。3排長上來後,文書傳達連長、指導員命令,讓他指揮要堅決完成任務;3排長楊如祥把部隊調整後,經過激烈的戰鬥,勝利地完成了任務。當我得知8連連長王紀山犧牲非常傷心,王紀山是打949.2高地時負的傷,住院傷還沒好,就主動回來參戰,他是解放石家莊時清風店戰役中活捉敵軍長羅歷戌的戰鬥英雄。

二、奇襲白虎團

1營、3營攻克前沿陣地後,炮兵又向敵縱深打,2營由白楊裡地區出發,團給配屬了幾個排,除工兵排留在營部,其他如無後坐力炮排、高射擊炮排都配在炮連,小車排每個步兵連一個班,(小車能推,上陣地背彈藥,回來背傷員),一起準備穿插。

2營穿插開進時,先是化襲班、4連尖刀排(實際是聯絡排)負責聯絡趙副團長和2營石營長,副團長、營長帶幾名通訊員跟隨4連開進,5連、營部跟隨教導員行進,炮兵連、6連為後衛。

在行進中發現敵人一個汽車隊,把車停在公路上,有的士兵還在河裡洗臉,這樣,影響部隊進程,營領導商量必須讓敵人的汽車隊開走。這時,由尖刀排小聲傳到化襲班,讓部隊先靠邊隱蔽。化襲班配有兩名聯絡員,一個姓金、一個姓樸,化裝成南朝鮮軍官,金軍官對汽車隊長說把車開走,但他們沒把車開走,化裝成美軍顧問的楊育才說了一句才學的英語,並把汽車隊長扇了一巴掌,化襲班的戰士把刺刀對準汽車隊長,這時姓樸的軍官就說話了,自己人開走就是,何必動武。汽車隊長喊了聲:「把車開走。」

汽車開走後,部隊又繼續前進,走了一會,又看到右邊山上跑下一個人來,這時副團長和營長商議,讓化襲班去問清情況,是不是逃兵,經詢問他是偽首都師師部的傳令兵到二青洞,給二團送信,說前線打的緊,叫二團準備開上去,而且傳令兵對過橋時的口令都知道,化襲班就把傳令兵給放走。副團長和營長考慮,二團增援對我們不利,影響我們穿插任務,就讓化襲班摸到敵人團部襲擊一下。

這時化襲班有過橋的口令,過橋後摸到敵人團部,看到敵人在會議室開會,化襲班就向會議室打衝鋒鎗、投手榴彈,打的敵人措手不及,傷亡慘重。這時,營長和副團長就叫4連趕快把化襲班接出來,我們還要向前趕路。橋頭有敵人守橋班在把守著,4連用機槍把守橋班都消滅,跑步向二青洞衝去,敵人的衛隊排也出來了,4連對化襲班說快撤,化襲班把敵人院子裡的軍旗拿上就撤回來了。這次戰鬥後來被編成《奇襲白虎團》的故事。

三、以小部兵力穿插襲擾敵人

化襲班撤回後部隊又繼續前進,走到方位是東西方向的一條公路前,看到從西邊向東邊開來一支敵人的巡邏隊,部隊馬上隱蔽好,讓化襲班守在南北路口,等敵人巡邏隊過去後,讓4連緊跟著敵人巡邏隊。他們向東行走,是到青石洞去防禦的,4連與敵巡邏隊保持著200米左右的距離,一直跟到青石洞北山,4連就勢爬上青石洞北山阻擊敵人。化襲班此時已回到營部,由5連為尖刀連,以戰鬥隊形向北亭嶺前進,6連為後衛警戒並負責部隊前進時把敵人留下的散兵拔掉。

連裡把這一任務交給副連長王永鋒,他帶一個去排執行任務。這時,發現了有七、八個敵人躲在路邊,他就把敵人包圍起來,戰鬥中副連長王永鋒英勇犧牲了,營長就把指導員郭樹昌叫來批評說:叫你們拔釘子,你們炸釘子把副連長炸進去了。指導員郭樹昌明白了營領導的指揮意圖,就是把敵人趕跑不是消滅。然後,他們組織三個組分三面包圍,留一個逃跑路,敵人都逃跑了,一路連拔掉六個釘子,部隊無傷亡。

4連到青石洞北山看到前邊地形,有一個大草灘,4連遠離營、團,沒有武器對敵人進行有效殺傷;連長路鎖金和指導員王明柱研究:我們連要守住陣地,應派一個排到下邊草灘隱蔽,敵人進攻時就可反攻。經過商量研究決定派2排去,就把2排長康富叫來,把任務交代後,給二排配一挺機槍和一門60炮,在草灘上隱蔽布置好,等敵人開始進攻時,先是以連為單位反擊,最後用輕機槍、60炮、手榴彈把敵人全部打退了。

2營到達北亭嶺後把5連布置在營指揮所前邊山頭上,這時連長王喜文、指導員呂金禮研究:我們前邊還有一個山頭。就把7班派到前面山頭,7班長趙米小把任務接受後,連長就對連裡理髮員李德明說,你跑得快就跟7班去,把步槍交給文書,拿上信號槍,上山就打三發信號彈,他爬上山就打了三發信號彈。這時,上來一個美國兵就把李德明抱住壓倒。李德明看美國兵鼻子大,就咬住美國兵的鼻子,美國兵被咬痛「哎呀」一鬆勁,李德明就翻過來了。他在家學理髮時,學會了給別人放氣,他就給美國兵放氣,硬是把美國兵給放死了,還繳了一支槍。7班的防禦,幾天內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守住了陣地,而且自己無傷亡。

609團炮連連長劉根全帶著無後坐力炮排和高射機槍排布署在青石洞方向敵人可能來的地方,防禦阻擊敵人坦克可能進攻的地方,同時,他又在青石洞方向擺放了一門82迫擊炮(沒帶座板),讓兩個戰士扛了兩箱炮彈做好向青石洞方敵指揮所防禦敵人的準備。

敵人向4連攻擊,先是以連的規模,後增加到營的規模,這時在草灘上隱蔽布置的2排就向敵人衝上去,步槍、機槍和60炮、手榴彈、爆破筒一起打。敵人又增加了一個營,敵我雙方打得很激烈,4連連長負傷。指揮所用望遠鏡向前看,劉連長給敵指揮所準備的兩箱炮彈都打完了,全部命中,敵人失去了指揮,再加上2排的英勇衝殺,把敵人的衝擊全部打垮了,殘餘的敵人逃回去了,4連陣地穩住了。

6連隨營指揮所在附近布置防守。晚上營長、副團長看到右前方山上有打手電筒的,就叫6連連長尹德貴派一個班去偵察一下。連長叫7班長黃在玉帶全班去偵察,他們摸上去,只見四門榴彈炮,也沒哨兵,有兩個帳篷,他和副班長各帶半個班進帳篷進行搜查,把敵人俘虜了,共24個美國兵當了俘虜,並把炮場插的那面旗拿上,寫著三個555字,這一仗一槍沒打就繳了四門榴彈炮(那面旗幟現存放在軍事博物館裡)。

營裡戰前配的報話機都不能用,穿插中敵人的電波大,把我們的報話機震得都沒聲了,只好派通訊員聯繫。營長派通訊班長杜崑山去團指揮所,告訴他:你把各連的情況給團指揮部說一下,給你兩個小時返回來。營地離團指揮所15公裡,他一路小跑到團指揮所後,見了團長他說:營長叫我兩個小時趕回去,讓我把各連的主要情況給指揮部報告一下。團長聽了他的匯報後,就讓他回去,他走出團指揮所後,回到營指揮所時營長說:不錯,提前兩分鐘回來了。

2營在這次直木洞以南地區進攻戰鬥中,以2小時40分鐘,穿插前進9公裡,途中進行大小戰鬥11次,攻佔421.2高地、400高地一線地區,殲滅二青洞敵團部,保障了團二梯隊608團2營的戰鬥,肅清三南裡、楓洞裡地域之殘敵,鞏固了2營已佔陣地,圓滿地完成了上級賦予的突破和向敵縱深穿插迂迴的任務,對西集團作戰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戰後我609團榮獲軍頒發的「插的勇猛,守的頑強」獎旗,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經驗總結步兵團八大經典戰例之一,排名第六,載入史冊。戰後四連被評為特等功,五連被評為一等功,六連和炮連被評為二等功,二營集體榮立一等功。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70周年|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喊出這些著名口號!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除了喊出「立功的時候到了!」「為犧牲的戰友報仇!」「人在陣地在!」「與陣地共存亡!」等以往戰爭中常見的口號,還有很多反映這次戰爭特殊性的口號……「打好出國第一仗」志願軍入朝後,各部隊指戰員情緒都很高漲,決心打好出國第一仗!
  • 抗美援朝首個作戰日,志願軍猛虎下山,一共打了四仗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跨過鴨綠江進入朝鮮;6天後的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槍,也打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個殲滅戰,因此10月25日成為了抗美援朝戰爭紀念日。大家基本都知道在10月25日這一天,志願軍第40軍118師圍殲了韓軍第6師團第2聯隊的一個營及附屬炮兵,這一仗也被視為是抗美援朝戰爭開始的標誌性戰鬥。不過此戰其實還不是抗美援朝戰爭最早的戰鬥,嚴格來說是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場殲滅戰。
  • 紀錄片《冰血長津湖》追憶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壯烈搏鬥,講述志願軍...
    聆聽志願軍老戰士的殷切囑託,感悟愛國英雄崇高的精神品質。獲得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片獎的《冰血長津湖》,將鏡頭對準了志願軍老戰士,通過他們情真意切的講述,探尋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紅色印記,真實記錄一段不可磨滅的戰爭往事。
  • 志願軍名將用一個非常冒險的戰術,創下名垂中外戰史的精彩戰例
    在1953年的金城反擊戰,一支志願軍部隊用一個極為冒險的戰術,創造了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精彩戰例:三千將士神不知鬼不覺地潛伏在敵人眼皮底下,長達19個小時竟完全沒被敵人發現,最終他們如同天降神兵般衝向敵陣,取得了全殲敵人一個團的輝煌戰果,從此名垂軍史。導演這齣精彩大戲的人就是志願軍名將、第六十軍軍長張祖諒(開國中將)和他手下英勇無畏的將士們。
  •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授什麼軍銜
    10月25日至11月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打響,「聯合國軍」在第一線擔任進攻的部隊共10個師又1個旅和1個團,總兵力13萬餘人。志願軍有6個軍參戰,總兵力約29萬餘人。那麼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志願軍6個軍參戰,軍長都是誰?開國後被授予什麼軍銜?
  • 細數志願軍抗美援朝七大經典戰役,日本自衛隊把雲山之戰列入教材
    一、溫井伏擊戰 1950年10月25日凌晨,志願軍40軍118師在溫井設伏,打響了志願軍抗美援朝的第一戰和第一槍。 二、雲山之戰 雲山戰役被日本自衛隊幹部學校編入了《作戰理論入門》一書,因為這是一場志願軍以極端劣勢的裝備打敗美軍的模範戰例。
  • 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從戰爭第二年開始,志願軍開始逐步換裝蘇制武器,裝備水平得到改善。戰場上,志願軍仍積極收集、利用繳獲的軍械物資,用以彌補後方供應一時的不足。同時,為適應人民解放軍正規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設的需要,我國除從蘇聯獲得武器援助外,還爭取在武器生產製造方面獲得技術援助。戰爭後期,一批國產武器(以仿製為主)開始裝備志願軍。
  • 「轉盤機槍」是志願軍的標誌之一丨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二戰臨近結束時,SG43 重機槍又改進成SGM重機槍,這兩種重機槍均作為營級武器配發。 志願軍使用馬克沁重機槍 美制M1917式重機槍 這是一款在中國有關抗美援朝紀錄片中亮相較多的重機槍,也是中國使用較早的美國造重機槍
  • 參戰的志願軍部隊,在戰爭結束後,受益最大的是哪兩個軍
    了解抗美援朝這段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我國先後派出六個兵團入朝參戰。分別是第13兵團,第九兵團,第三兵團,第19兵團,第20兵團,外加管理後勤的第23兵團。真正投入作戰系統的只有五個兵團,而這五個兵團,都是解放戰爭時期主力兵團之一。
  • 「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系列圖解①三八式步槍
    編者按: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初期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是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繳獲的,有日制、美制、英制、捷克制等等以及國內兵工廠生產的。  從戰爭第二年開始,志願軍開始逐步換裝蘇制武器,裝備水平得到改善。同時,為適應人民解放軍正規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設的需要,我國除從蘇聯獲得武器援助外,還爭取在武器生產製造方面獲得技術援助。戰爭後期,一批國產武器(以仿製為主)開始裝備志願軍。
  •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啟示錄|未聞鼙鼓,先育良將
    未聞鼙鼓,先育良將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啟示錄⑩  張 磊  毛澤東在彭德懷臨危受命、擔任抗美援朝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後感慨地說:得良將者,兵強國昌。打仗就是打將,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離不開像彭德懷、鄧華、洪學智、韓先楚、宋時輪、楊得志、楊勇、梁興初等一大批優秀指揮員勝敵一籌的指揮藝術和全面過硬的軍政素質。  存亡之道,命在於將。每一場戰爭,都是戰將角逐的舞臺。我軍從勝利走向勝利,一個重要原因是擁有一大批敢於受命出徵、能夠決勝疆場的指揮員。
  • 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蘇聯究竟援助給志願軍多少武器?
    韓戰 而戰爭的結果也喜聞樂見,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英勇頑強戰鬥之下,抗美援朝戰爭以志願軍的勝利宣布告終,社會主義陣營因此在冷戰中取得了巨大的優勢。但是,從一開始,史達林就已經為韓戰劃下了蘇聯絕不出兵的底線,朝鮮渴望蘇聯營救的希望破滅了。
  • 抗美援朝戰爭後,志願軍俘虜中為何有14000人會投奔臺灣?
    1953年韓戰結束,志願軍通過3年的作戰達到了戰略目標,成功把美韓軍隊趕回三八線以南。然而戰爭不是過家家,即便打勝的一方也會有一定的傷亡損失,包括被俘的官兵。戰爭結束後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交換戰俘,交戰過程中志願軍累計有近2萬人被俘虜,這個數據相對於240萬人的我軍參戰總人次來說,佔比並不高。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批被俘戰士中竟然有1.4萬餘人後來去了臺灣,投奔了國民黨軍陣營,而不是回到中國大陸。為什麼會這樣呢?參加抗美援朝的志願軍部隊,就是以解放戰爭後期的四大野戰軍外加華北軍區為班底。
  • 抗美援朝題材戰爭片《金剛川》明天上映,電影中的這三點啟示每個...
    《金剛川》的背景是1953年的金城戰役, 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最後一戰, 講述的是志願軍戰士誓死捍衛交通要塞, 全力渡過金剛橋的故事。
  • 這一仗,是志願軍和美軍最後的終極對決,美國人被徹底打服了
    而戰爭進入到1952年,這成了普遍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規避志願軍越來越強大的炮兵火力,美軍除了在白天發起進攻,更廣泛地與志願軍進行夜戰。這就是在陣地戰階段,從理論上講,佔據空地火力優勢的美軍應該在這種硬碰硬的較量中更有利,但志願軍卻能戰勝美軍的第二個原因。解決了能不能守的問題後,志願軍又解決了在防禦中消滅美軍的問題,迫使美軍進入志願軍的優勢項目——夜戰。
  • 從「三八式」到「波波沙」——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的經典武器
    該槍射擊精度好,性能穩定,為二戰結束前蘇聯軍隊的制式步兵武器。 上世紀20年代後,大量莫辛-納甘步槍傳入中國,因且槍聲清脆,特別是供彈、發射動作乾脆利落,連續發射時如同水珠濺落,中國人詩意地稱其為「水連珠」步槍。抗美援朝戰爭時,志願軍部隊大量裝備蘇聯提供的M1944式莫辛-納甘步馬槍,即「水連珠」步槍。
  • 致敬最可愛的人|95歲戰地記者回憶抗美援朝戰爭:人民志願軍的英雄...
    一部21萬字的反映韓戰的紀實文學作品《鴨綠江告訴你》,是他的「畢生心血」。他說,我不寫誰寫?不能叫人們忘了他們。他是抗美援朝老兵孫佑傑。他們是誰?他們,是孔慶三,是242團5連英雄連,是無數長眠於異國他鄉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入朝第一天遭美軍機突襲做好了有去無回的準備1950年6月,韓戰爆發。
  • 發生戰爭華人會怎麼做,抗美援朝,這位華裔美軍說漢語誘殺志願軍
    在歷史上,尤其是近代歷史上,由於戰爭等原因,中國曾經有無數的老百姓逃離到世界各國。進入到近代,很多人都逃到了美國,還有歐洲等發達國家,並逐漸在這些國家紮下根,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如果戰爭爆發,那麼這些華人華僑會怎麼做呢?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有一個人給出了答案,他就是呂超然。
  • 回顧抗美援朝第一戰
    經過連續作戰,至11月5日第一次戰役結束時,志願軍殲敵1.5萬餘人,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趕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麥克阿瑟吹噓的在11月23日感恩節前結束韓戰的計劃。 第一次戰役的勝利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使志願軍在朝鮮站住腳跟,為爾後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 羅東進:抗美援朝戰爭是立國之戰,立威之戰
    李玉民,犧牲了……」一段配樂詩朗誦,再現了戰爭的無情,也讓整個會場沉寂下來。 羅東進在現場講述抗美援朝戰爭11月2日,紀念38軍赴朝參戰70周年——「『萬歲軍』精神永放光芒」主題座談會在北京召開。38軍後代用主題演講、圍繞抗美援朝編排的舞蹈、歌曲演唱、詩朗誦等多種形式紀念抗美援朝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