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蘭電影:在時間的魔術裡,聚焦時代困境

2020-11-22 中國經濟網

  從1998年首作《追隨》到時下熱映新片《信條》,「70」後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共推出11部電影,幾乎每部都在全球多地上映並獲得票房與口碑的雙贏。身兼編劇、導演、製片、剪輯等多職來掌控影片的藝術風格,並對某一主題保持長久的關注和熱情,這樣自我特徵鮮明的電影從業者,與好萊塢高度逐利且分工明確的電影大工業體系似乎格格不入。然而,事實證明諾蘭與好萊塢相互成就,他的電影難得地達成了商業與藝術的微妙平衡。

  敘述迷宮與時間迷戀

  諾蘭電影最大的迷人之處,來自對觀眾智性和審美的尊重。諾蘭從不墨守類型電影的成規,即便如「蝙蝠俠三部曲」這樣典型的漫畫改編商業電影,也要融入科幻、黑幫、黑色、成長等類型元素,賦予影片更複雜的感觀和更深長的人文思考。《追隨》《記憶碎片》《致命魔術》等更是帶領觀眾進入由精巧敘事和精確剪輯搭建的劇情迷宮,撲朔迷離的線索、出乎意料的真相,挑戰觀眾理解力的同時喚起人們對角色的共情。美國著名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稱讚《記憶碎片》為謎題電影,這一評價對諾蘭的諸多作品來說都恰如其分。

  縱觀諾蘭迄今為止所有作品,故事固然有一般商業片欠缺的智性光芒、人文深度,但敘事本身也就是導演講述故事方式的精妙和細膩更為人稱道,倒敘、插敘、嵌套式敘事、碎片式敘事、多線程敘事、迴環敘事構成的劇情段落,如同一塊塊巧妙的拼圖,彼此呼應著帶給觀眾影片特有的「揭秘」樂趣。諾蘭對敘事的拆解、組合可謂創新不斷,故而影迷中流傳著「卡梅隆(《阿凡達》導演)負責革新電影技術,諾蘭負責革新電影結構」的說法。此種對於敘事的「把玩」,背後實為諾蘭對「時間」的迷戀。

  敘述的核心本就是對時間的把控,敘述人所選取的時間起止點決定了敘述的方式。人們以日月星辰為參照,劃分出年月周日和不同的時區,這樣的「時間」永遠只能沿著過去、現在、未來單一的方向延續。而諾蘭電影最有想像力的構思即是對於時間的把控,如同孩童手中被揉搓的泥巴,時間在影片中可以被放大、縮小、扭曲、摺疊,甚至逆轉。實現這一設想,諾蘭主要採用了兩種方式:其一,藉助敘述,「人為」地打亂故事線。如早在成名作《記憶碎片》中,諾蘭就嘗試用黑白、彩色畫面區分現在(正敘)和回憶(倒敘),兩條敘述線穿插進行,只有它們在同一時間匯合後觀眾才真正明白男主角的悲慘境遇;其二,藉助科學,「合理」地將時間的視覺呈現「奇觀化」。如《盜夢空間》用心理學潛意識、情結等理論,賦予時間不同夢境層次的不同長度。又如《星際穿越》引入五維空間、黑洞、蟲洞、弦理論等物理學理論,討論時間的相對性以及如何被拉伸或壓縮。這兩種方式在新作《信條》中都得以體現,而且這一次諾蘭走得更遠,挑戰了時間的「逆轉」。

  電影史上關於時間旅行的題材並不鮮見。最常見的例子是人物可以「穿越」到過去或未來,從而獲得機會彌補現在生命中的遺憾。至於穿越的方法,一種如《時光倒流七十年》《時光旅行者的妻子》等,歸結於某種神秘力量,一種如《回到未來》《穿越時光愛上你》《大話西遊》等,給出時光機器、月光寶盒等西方科技或東方秘術產物作為工具。而穿越結果則複雜許多,可能無論穿越幾次都無法改變已發生的一切,如《12猴子》《大話西遊》等,討論人在逆境中對命運的承擔;也可能每次穿越都會因為某些微小差異而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如《羅拉快跑》《蝴蝶效應》等,探討人生選擇的偶然性、能動性和存在的荒誕性以及意義感。

  具體到時光「逆轉」,大多數影片都可被歸入以上談到的穿越電影題材,逆轉僅僅提供改變的契機,世界照原樣運行,只是人變老或少,由「身在其中」變為「外來者」。《班傑明·巴頓奇事》是一個例外,影片講述班傑明出生即老人越長越年輕直至成為嬰兒死亡的故事,時間的逆轉只是個人反常的生理現象,世界運行規律並不因此受到絲毫影響。《降臨》算另一個例外,一位語言學家在與外星人溝通中洞悉時間的非線性流轉,在預知自己悲傷命運的前提下坦然接受了一切,影片對時間逆轉本身的意義做出了思考。而《信條》則另闢蹊徑,主要為逆轉的原理提供科學依據,並將之賦予奇觀化的視覺表達。

  聚焦時代困境的視覺探索

  正如《盜夢空間》對「偷盜類型」的顛覆,諾蘭自言《信條》是對「特工類型」的開拓。《信條》主角在助手幫助下,依靠「信條」這唯一的線索,輾轉世界多地,開展特工活動以求解開「信條」之謎。最終藉助數次時光逆旅,挫敗未來人及其現世聯絡人的地球毀滅計劃,完成拯救世界的重任。就特工類型而言,單薄的人物設計、缺乏足夠理由的行動邏輯和並不充沛的情感表達,令《信條》的表現僅為合格。但筆者認為,全片的亮點其實在對時間逆轉的表現。《信條》的物理依據是1865年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提出的「熵」,這一概念用以表達能量或物質的狀態。宇宙萬物趨於失序,按時間的線性發展,世界處於「失序」即熵增的狀態,那麼理論上如果減熵回到之前的「有序」,則能實現時間的回溯。諾蘭邀請物理學家基普·索恩為顧問,設計出未來人通過旋轉門創造出的「順時」「逆時」兩個時空,它們各自成立且同時存在。

  給出依據後,《信條》接著展示了其他穿越影片從未有過的景象,即與現存世界物理運行規則完全相反的「逆時世界」,水倒流、車倒開、擲出即收取,一切行為的果變成了因。時間依然是每分鐘60秒,但有人向前有人向後,且這逆行的世界只出現在逆向者眼中,世界其他正向者還在原樣前行。繼《盜夢空間》的摺疊城市和《星際穿越》的外星奇貌後,諾蘭再一次對日常生活司空見慣的景觀做出陌生化處理。這些景象如此令人驚異,又神奇地讓人感到信服,因為他並非停留在對物理概念給出合理推測後的圖像解析,而是再次運用強大的敘述能力,以多線敘述、迴環敘事的方式演繹與劇情推動緊密相關的關鍵橋段。

  從《信條》的敘述邏輯看,主人公在令人倍感「燒腦」的正逆向時間裡多次往返,意味著在結果已知的前提下,讓過去的自己完成未來自己的使命從而成就今天的自己。然而,在劇中人多次提醒「已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不能改變」的原則下,諾蘭並不是「宿命論者」,他對線性時間的消解蘊含著以往多部影片延續的對於存在意義的追問。幾乎所有諾蘭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是在有限信息裡找尋一個答案,最終恍悟浮生若夢,於是回歸當下、珍惜眼前。現代人看似擁有多重身份和網絡虛擬給予的多重空間,其實又被資本和科層制管理層層束縛,「自由與限定」的困境中,諾蘭對時間多元化的探索,意味著他對人自由意志的肯定。

  如何對抗世界一往無前的線性發展,尤其是全球化時代資本的擴張和主流文化對技術的迷戀,《信條》的製作拍攝和文本內容的相互映襯提供了饒有意味的案例。諾蘭熱衷技術革新,依靠團隊創造性地重建攝影機重要部件以實現正向和逆向的同時拍攝,另一方面他又堅持膠片攝影拒絕數字拍攝,並在成片中儘可能減少電腦視覺特效鏡頭,以便進一步提高觀眾的沉浸感。諾蘭認為影片涉及的文明危機是世界共通性的,所以輾轉七國進行實景拍攝,可惜成片對於世界局勢的想像依然不脫「冷戰」格局。《信條》推崇人的自主意志,故事的展開卻全然依賴男主角的視角,尋找信息、獲取技能、最終通關的主線,難免不帶有對「虛擬時代」遊戲玩家觀眾的迎合。

  據悉,《信條》耗資2億多美元,是諾蘭迄今投資最高的影片,但從影片諸多反饋來看,這並不是他最好的作品。種種矛盾、不足和成就的印證中,毋庸置疑的是,諾蘭的電影是真正屬於這個時代的,只有電影這種視覺媒介和當今世界的電影工業水平才能實現諾蘭充滿想像力的構思;諾蘭也只有站在當下的科技發展節點,才能作出對人類文明如此五味雜陳又深情的回顧。

相關焦點

  • 經典電影《致命魔術》:諾蘭的不朽之作,蝙蝠俠大戰金剛狼
    #《致命魔術》諾蘭執導的《致命魔術》,通過講述了一個維多利亞時代魔術世界的兩個天才魔術師的故事來探討人性的黑暗。安吉爾出身貴族,魔術手段比較華麗豐富,是富人圈子裡的表演常客。而伯登即使出身平平,爭強好勝的心智和充滿創造力的魔術技巧,卻也令他小有名氣,這兩人自小就是很要好的合作夥伴。《致命魔術》劇情簡:伯登因為魔術發生意外害死了安吉爾的妻子,於是二人反目成仇,互相報復。魔術界二人各有領地,並且都有野心想成為世界上的頂級魔術師,一番明爭暗鬥如箭在弦上。
  • 諾蘭的《致命魔術》8.9分,對於時間和空間的運用精彩絕倫
    電影故事簡介電影講述了19世紀末英國的兩位魔術大師安吉爾和波登的故事,他們原本一起共事,但是因為一次魔術意外,安吉爾認為波登出錯殺死了自己妻子,從此兩人開始了你來我往的報復和反報復。不過隨著時間推移,當初的仇恨早就變了味道,故事發展成了兩個男人因為相互比較,而開始追求極致完美魔術的故事。
  • 寫在《信條》上映前夕,回憶一下諾蘭的老電影《致命魔術》
    這些年來,雖然一部不漏地看完了諾蘭的所有電影,但我最喜歡的卻是最早看到的那部,也許是因為先入為主吧,可仔細琢磨又不是這麼回事。電影的名字叫《致命魔術》,上映日期是2006年。這部電影匯聚了諸多明星,不過有趣的是這些明星大都是在之後才真正走紅的。克裡斯蒂安·貝爾在頭一年剛剛拍完了《蝙蝠俠:俠影之謎》,大家還不知道貝爾這個名字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會與蝙蝠俠牢牢捆綁在一起,甚至一度成為蝙蝠俠代言人。
  • 諾蘭是窮盡了電影「時間」,還是耗盡了觀眾耐心?
    事實上沒有時間去思考《信條》裡錯綜複雜的映射邏輯,因為在新任剪輯師詹妮弗·拉梅(Jennifer Lame)麻利靈巧的剪輯下,快速的節奏推動著觀眾度過151分鐘。諷刺的是,對於一部渴望觀眾在大銀幕上看到的電影來說,它延續了諾蘭對IMAX的迷戀,但對於諾蘭鐵桿粉絲來說,等藍光出來後,有了暫停、倒退然而思考的時間之後,他們一定會慢慢分析劇情。
  • 14年前諾蘭的一次致命魔術,「玩死」了金剛狼和蝙蝠俠
    電影,被稱為「光與影的魔術」。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賦予這句話新的含義,他在2006年,通過一部震驚世界的電影《致命魔術》告訴人們,生活本身才是最偉大的魔術。《致命魔術》的兩位魔術師休.傑克曼扮演的安吉爾和克裡斯蒂安.貝爾扮演伯登原是好友,但安吉爾的妻子在一次水中逃脫表演中,沒能解開伯登綁在她手腕上的結而被淹死在水箱中,兩人因此反目成仇,電影就以兩人的爭鬥作為最大看點推進故事。魔術只是外衣,諾蘭電影都重複著相同的主題:人性與復仇。
  • 電影《致命魔術》影評
    諾蘭的改編直接簡單,但卻加重了「致命」的部分,讓它變成直接的死亡,這個機器的功能成為了直接的複製,成堆的帽子、成對的黑貓、以及每天晚上都會面臨新生的安吉爾,帽子和貓無關大礙,但世界上不能有成堆複製的安吉爾,於是每天晚上都會有一個安吉爾掉到水箱裡窒息而死,然後被送走,電影中,直到伯頓來到水箱前看著安吉爾對他呼救命之前,一切都做得無聲無息,沒有人知道這是第幾個,也沒有人知道這是哪一個。
  • 諾蘭:我最喜歡的28部電影
    我們關心電影中的人物,因為我們感覺已經沉浸在角色的世界和角色所面臨的困境之中了。」據說該片影響了諾蘭的影片《敦刻爾克》。 諾蘭曾表示:「很少有電影作品能捕捉到大衛鮑伊的魅力,但是大島渚的這部時代劇就好像是為他的天賦量身打造的。」
  • ...商業片|諾蘭|星際穿越|敦刻爾克|記憶碎片|盜夢空間|致命魔術|...
    有一種說法是,在電影迷中,只有兩種:一種叫諾蘭粉,一種叫其它。諾蘭可謂是將科幻、心理和犯罪玩到極限的導演了,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大神級導演的7部神作。1.《星際穿越》時間可以伸縮和摺疊,唯獨不能倒退。《致命魔術》整部片子處處是伏筆,處處是妙招,剛開始讓你看著一頭霧水,但是隨著影片時間的發展,一個一個懸念開始揭露,你的思路也開始慢慢清晰。然而,最大懸念你仍然無法想到,知道影片最後一刻,你才恍然大悟,頓覺整部影片豁然開朗,一切的一切都搞清楚,一個個的伏筆是埋放得那麼精彩。4.
  • 《致命魔術》中諾蘭「魔術」般的電影敘事與令人唏噓的魔術人生
    自我犧牲才是精彩魔術的代價電影中的故事發生在魔術產生盛行的維多利亞時期,出現了兩位極有天賦的年輕魔術師,出師同門。諾蘭的電影總是圍繞一個情感化或概念化的主題來展開。他的電影中常出現精神的極端狀態,這種狀態扭曲真實的感覺,並令人物喪失某些官能。他將角色著眼於負罪感(安傑爾激憤於發生在妻子身上的事)和困擾與執迷(兩個本是朋友的魔術師反目成仇)。
  • 英國人諾蘭,一個忠誠的「電影騎士」
    [信條]是天生的大銀幕電影。來了,請大家欣賞「實拍:炸飛機」或者說,諾蘭的所有電影,都是為影院而生。他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在致力提醒人們,為什麼在一個巨大而黑暗的隱秘空間裡分享電影,是如此重要。▼很有些狂熱粉絲形容諾蘭什麼「電影之神」、「庫布裡克第二」。要我說,簡簡單單,諾蘭是一個英國紳士。
  • 4部諾蘭高能燒腦懸疑電影,你都看完了嗎
    諾蘭在故事的講述中,擅長將故事巧妙地打散,使講述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的表演。對故事時間的處理,在每一部影片中都有獨到的創意。諾蘭身處好萊塢這種充斥著類型化的電影製片環境中,卻保持著自己的風格,將一部部電影創作成烙著自己印記的作品,並且得到觀眾的稱讚。他的成功與於其深邃的視角和不竭的創意分不開,他的敘事技巧使頭腦中的想法完美呈現在銀幕上,被大眾所分享。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4部諾蘭的燒腦懸疑電影。
  • 諾蘭的《信條》是一場大型魔術,千萬別眨眼!
    5,影片涉及了時間旅行、平行宇宙、因果律、熵增熵減、量子化等等科幻概念,但具體運用上,諾蘭既不同於一般科幻片的老套與畏首畏尾,又保持了自己獨特的邏輯性。乍看上去很好理解,但仔細琢磨發現很複雜,背後關係如羅網密布。比較起來,《盜夢空間》的故事就顯得很線性很好懂,而《信條》則是真正多線程的。
  • 諾蘭最好的電影,不是《星際穿越》,不是《盜夢空間》,而是它
    《信條》的上映,讓諾蘭再一次成為媒體的焦點,穿越時空也好,操縱時間也好,大神諾蘭再一次用自己的燒腦徵服了世界。除了燒腦還是燒腦,沒有更燒只有更燒,燒到最後,不僅沒有了爹媽,連自己是誰都忘記了。相比他一部又一部的燒腦大作,我認為拍攝於2006年的《致命魔術》才是諾蘭最好的電影。
  • 諾蘭懸疑片巨作,魔術天才間的對峙結局反轉到懷疑人生
    他的作品可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呀比如星際穿越啊 盜夢空間啊蝙蝠俠:俠影之謎等等這些相信大家都看過了那你有沒有看過2006年的奇幻電影《致命魔術》呢>話說這是諾蘭的一部過渡性作品沒有太強的野心 也不圖有多高的票房只是想完成一個自己非常喜歡的題材那咱們今天就看看這部電影講個怎樣的故事說到魔術 你最喜歡的魔術師是誰呢
  • 《信條》口碑兩極化:諾蘭這一次是創造了視覺的奇觀還是失敗的魔術?
    這種口碑的分化,事關電影是什麼?以及電影可以是什麼?諾蘭感興趣的,或許從來都不是講故事,也不是人性或感情,他想借用電影探討的是時間、空間、宇宙這樣的命題。如果說在《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中,諾蘭很好地利用了電影這一媒介服務於他的表達,《信條》卻令人懷疑他是不是應該寫一篇論文。
  • 1998-2020,諾蘭大神的11部電影都在這!
    他拍的10部電影,有7部進入了IMDb前250,每一部都堪稱經典。第11部電影《信條》,剛剛上映一天,口碑再次爆棚。今天,君君就把諾蘭大神所有電影一次性送上。準備好腦細胞,走起!(按上映時間先後排序)1.
  • 假期電影清單|除了《信條》,這些諾蘭的燒腦大片也不容錯過!
    諾蘭對於時間是非常痴迷的,在諾蘭的電影裡下一個鏡頭不是結果而是原因和答案。他自編自導的第一部作品《追隨》就天馬行空地以倒敘的方式講故事,該影片也在1988年的舊金山電影節獲得了最佳處女作獎,諾蘭這個名字由此走進大眾視野中。
  • 看不懂的諾蘭,看得懂的諾蘭現象
    受希區柯克和雷德利·斯科特影響,小影迷諾蘭7歲就開始最早的電影創作。 他用父親的超八攝像機,拍攝了自己的玩具兵人。大學修習英國文學期間,與同學組織了「16毫米」社團,拍攝了大量短片。他既欣賞託爾斯泰的描寫手法,推崇陌生化原則。又認可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水之鄉》,覺得敘事次序並不需要順著時間展開。
  • 「光影魔術師」諾蘭:有希望霸佔豆瓣TOP250的男人
    7歲時,諾蘭從父親的手裡,接過一臺8毫米攝影機,對準自己的玩具小兵就開始拍。而這時諾蘭的弟弟,喬納森.諾蘭,剛滿一歲,躺在嬰兒床裡,看哥哥狂玩攝影機。他想不到日後,自己會成為哥哥的左膀右臂。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2006年10月20日,諾蘭跟老搭檔"蝙蝠俠"貝爾,找來"金剛狼"休傑克.曼,和"黑寡婦"斯嘉麗.詹森,拍攝了開啟諾蘭燒腦時代的重要巨作《致命魔術》。
  • 黑寡婦助陣蝙蝠俠大戰金剛狼,這樣的電影也只有諾蘭能拍了
    諾蘭是真正的電影構造大師,《致命魔術》就像一場真正的電影魔術,每個環節都如藝術品一樣去呈現給觀眾。片子裡全是非常棒的人物和劇情,以及將這一切串聯到完美的手法。我甚至覺得這是諾蘭完成度最高的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