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廣教授: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成就我們的未來|治學大家談

2021-01-07 蘭州大學

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成就我們的未來

2020年的寒假和春節,註定會在每個人的內心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改變了我們多年的生活習俗,往日裡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的街景變得冷冷清清,一夜之間,幾乎所有的商業、餐飲和娛樂場所全都閉館了,全國人民頓時都宅在家裡,配合國家阻擊疫情。許多人抱怨在家裡宅得久了,無所事事,感覺煩悶,一時間各種無聊的段子和短視頻在網絡上飛速傳播。這種現象正好折射出許多人缺乏一種良好的習慣——讀書。於是,當喧囂、浮躁的氣氛被打破時,他們就不能靜下來讀書,或利用這個時機進行自我反思。我非常贊同最近網上傳播很廣的一篇熱文的觀點:全民族靜下來,是一個國家深度思考的開始。正如蘇軾所言:「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古人所言極是啊!可是,今天的我們,為什麼就不讀書、不靜思了呢?

2月9日,我非常榮幸地受到了校長嚴純華院士和副校長潘保田教授的邀請,讓我為《治學大家談》專欄投稿,以便與同學們分享我的讀書心得、治學故事、成長經歷,旨在讓大家「身在家、心在校,思上進、求學問」,感受師長魅力,弘揚蘭大精神。

2019年5月9日,「蘭大檔案」公眾號(原「蘭州大學110周年校慶」微信公眾)上刊登了我的一篇《師生成長教授說》的文章,能夠很好地呼應「治學大家談」,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查閱。我想在這篇文章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我的一個觀點: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成就未來。

我先後當過大學助教、省級政府部門的處長、國際機構的中國區項目經理,後來又到蘭大當老師,還創建了一個服務社會的公益機構——甘肅一山一水環境與社會發展中心,並擔任理事長。我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即使你沒有任何背景,只要你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足夠優秀,你就可以駕輕就熟、左右逢源,水到渠成地實現人生的目標。

我在給本科生、研究生講課的時候,都特別強調寫作和語言表達的重要性,並應用「參與式」互動教學的方法,激勵同學們關注寫作和語言表達。為了了解同學們的寫作能力,我曾先後以寫《借據》等為命題測試過環境科學和自然地理學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發現能正確書寫《借據》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分別不到5%和10%,這是令人吃驚的一個發現。說明在我們目前教育制度下培養的人才,絕大部分只會寫一點學術論文,除此之外的各種公文寫作能力非常令人擔憂。而大學生和研究生走上工作崗位,除非是在教學和科研機構從事純學術研究工作,在企業、社會團體、國際機構等工作,用的最多的是學術論文之外的各種公文的寫作,例如行政公文(包括命令、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覆、意見、函、紀要、公報、決議)和各類事務公文(包括計劃、總結、調查報告、領導講話稿、典型材料等)。這些種類繁多的寫作不同於學術論文。許多同學遇到這樣的寫作就江郎才盡、黔驢技窮、抓耳撓腮、手足無措了,這種情況下如何寫出高質量的文章?也許有同學認為公文寫作是社會科學畢業的同學的事,學自然科學的同學無需學習公文寫作。但實際情況是許多自然科學專業畢業的同學,他們就業的崗位往往是管理部門、企業、國際發展機構或社會組織,在這些部門工作,就離不開各種應用寫作。不擅長寫作,往往就會被用人單位看作是能力低下的人,他們的提升、加薪等都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

《人文學科不該成為冷門》的作者克林肯博格指出:「沒有人找得到一種為這種能力(寫作)定價的方法……但每一個擁有它的人,不論如何,何時獲得——都知道,寫作是一種稀有而珍貴的財富。」

我更換過至少5種不同的工作,從大學助教到政府公務員,從普通公務員晉升到省級政府部門的處長,辭去處長到國際機構擔任中國區項目經理,再到蘭大當老師,幾乎到每個機構都是從零開始,但在每個機構都晉升得比較快,這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寫作。例如:我在政府部門當處長時,是單位的「筆桿子」,曾經給主管國際合作項目的副省長寫的報告,被省長稱為「萬言書」,改寫了項目的管理格局,解決了項目急需的數億元的配套資金;又如,上世紀90年代,我在甘肅省的一個省級政府部門工作,因寫作能力突出,在33歲時就被提拔為副處長,成為當時機關最年輕的處長,因為那時處長的平均年齡都在50歲以上。可見,寫作的力量不可低估。

正因為我有切身感受,我時常告訴我的研究生,要珍惜時間,練習寫作,並創造機會讓研究生參與各種項目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研究生的寫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到目前為止,我指導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近100名了,他們絕大部分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並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後的一個共同感受就是,當初老師反覆強調的寫作太重要了,不工作就不知道寫作的重要性!

我的一個學生田莘冉碩士,在工作後給我這樣寫道:「一位合格的導師授予你知識,一位優良的導師教會你思考,一位潛心育人的導師將教導你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獨立地思考並完美地輸出,即:寫作與語言表達。我在讀研期間,丁文廣老師曾不止一次地悉心教導我們:『寫作與語言表達將決定你們的未來』。懵懂的我們也在一次次的項目實踐、科研學習中不斷體會著丁老師這句教導中的深刻含義。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讓我的工作有序且高效地進行著;出色的寫作能力能讓我清晰且準確地設計出大腦中構思的每一種方案。我想這可能就是丁老師的偉大,給予你一時的教導,授予你一世的『可能』。」

我的另一個碩士研究生何莉,畢業後不到半年就晉升為碧桂園的部門經理,她給我的一封郵件裡這樣寫道: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用這句話來描述丁老師,是我畢業至今最為深刻的一個感悟。我依然記得並不斷汲取養分於他昔日的教誨,做人之品行,做事之原則。他曾不斷重複『寫作與語言表達』的重要性,在他的教導下,我也格外重視自身寫作與語言表達的能力發展,最終在畢業時讓我獲得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青睞。出了校門走向社會,更能體會到丁老師的用心良苦。『寫作與語言表達的技巧』伴隨一個人的一生、每一天、每一刻,擁有優秀寫作與溝通能力的人,不懼怕任何艱難險阻,能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這讓我受益匪淺,也更加感謝丁老師曾經的諄諄教誨。」

可見,寫作的確是一種稀有而珍貴的財富。

語言表達同樣非常重要。雖然並非人人都要以文字為業,但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無論是你擇業還是工作,都有助於你超越他人,成為優勝者。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社會,語言表達是我們立足的一項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正如《毛遂自薦》所言: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我給大家分享幾個我因語言表達而獲得項目資助的故事。數年前,北京的一個基金會有意從全國遴選幾位學者,支持他們從事中國少數民族傳統生態自然觀的研究。我找到那家基金會的秘書長,告訴她我要做回族的生態自然觀研究。她聽說後驚訝地說:「我只聽說過藏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有很好的環保理念,還從來沒有聽說過回族有生態自然觀!」我當即告訴她:「回族不僅也有生態自然觀,而且在某種程度上他們的生態自然觀還上升到了哲學層面。回族的諺語就說:假如世界末日來臨了,你手裡有一顆樹苗,你要站起來將它置於大地!」沒想到,那位秘書長聽後,當即決定支持我50多萬元的項目資金。還有一次,我受邀到某縣做鄉村振興方面的報告。原計劃講解「善治是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但考慮到基層幹部還不了解善治,他們更喜歡通俗易懂的觀點。我在講座前半個小時,臨時對PPT的題目和內容做了修改:「農民參與是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沒想到,報告結束後,獲得政府領導的高度認可,他說:「我們現在的鄉村振興工作,面臨的主要難題就是農民參與的問題。農民對我們缺乏信任了!丁教授的思路接地氣,可操作。我們正好要實施一個與農民參與有關的項目。這樣吧,我給你一個60萬元的項目,請你幫我做農民參與的工作。」我也壓根兒沒想到,一次20分鐘的講座,為自己贏得了一個60萬元的項目!這就是語言表達的魅力!

我對本科生、研究生也反覆強調語言表達的重要性,並常常以卡耐基的名言引導學生:一個人的成功,約有15%取決於知識和技能,85%取決於表達和溝通。凡是按我的建議持之以恆練習表達和寫作的研究生,後來都成為優秀的成功人士。例如,我的一個研究生陳東梅,她畢業後就到一個國際基金會工作。她寫的一篇感言如下:

《那些年的讀研日子》——離開大學校園,已然十年。依然記得研究生在讀期間的第一次見面晚餐中,丁老師就對我們一眾學子在求學態度、治學要求、職業規劃等多方面、多維度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往後三年的事實證明,丁老師不但口頭是這麼要求的,也是以身作則這麼示範的,更是嚴格要求學生們這麼求學的。記憶最深刻的便是丁老師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情境中教導我們寫作與語言溝通的重要性,不但如此教導,甚至在我們研究生在讀期間留下了大量的「作業」去寫,寫論文、寫項目申請書、甚至在寫基金申請……師門開會要求我們每一個人必須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參加城市不同行業的參與式培訓時我們要去參與、去表達,下鄉調研農村時我們要進行農民的訪談,向鄉政府官員提出倡議等等。直至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才真正意義上明白丁老師的良苦用心以及長遠考慮。在這樣的鍛鍊下,我們走向工作崗位,面對不同的情況時,不但不會怯場,更會靈活切換不同的溝通方式,從而有效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讓自己在理性思考與感性表達之間遊刃有餘,擁有飽滿而豐富的人生體驗。

驀然回首,我的成長經歷告訴大家:寫作和語言表達決定我們的未來。建議同學們珍惜大學的學習時光,儘可能少玩手機,大幅壓縮碎片化的閱讀,將寶貴的時間用於磨鍊寫作和語言表達方面。我相信,你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越強,成功的道路就越寬廣。

我的學生陳利珍這樣說道:「在認識老師之前,我對寫作和語言表達,僅限於多年在語文課上得來的理解和感受。寫作就是寫作文,語言表達就是一般簡單直白的對話,對它們的理解都是比較空泛和籠統。後來在蘭大讀研期間在丁老師的教導下,不斷加深了對寫作和語言表達的認識和感受,感覺寫作不僅僅是簡單的一句話和幾個詞語,而是生活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素養和技能。語言表達不再是籠統的描述和混亂的述說,而是一種準確的陳述和高效的交流。這在我成為省級示範高中教師的經歷中顯得尤為突出,17年在考教師事業編時,我頂著筆試末位入圍,面試不突出即淘汰的壓力。憑藉三年來在師門下學習和鍛鍊的語言表達能力,以面試第一名的成績入編。寫作不再是簡單的堆砌和直白的表述,而是一種思考的呈現和思想的傳達,它迫使我不斷尋找更加貼切的詞語,不斷精簡過長的篇幅、不斷錘鍊修飾的詞藻,這在我教學過程中體會更為深刻,通過教案寫作我能更多地思考,課堂上如何更簡單、更生動、更透徹在將知識點講出來,學生更能接受怎麼樣的呈現方式,同事們怎麼樣更能深入理解和交流。這些都得益於在蘭大學習期間老師諄諄教導和潛心培養,那時看似不起眼的細枝末節,現在才發現受益終生。」

● 拓展連結

《師生成長教授說》

作者簡介

丁文廣,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博導,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社會學、國家公園管理等,出版著作12部,發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00多篇,先後榮獲20多項榮譽和獎項。

內容來源 | 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教務處

編輯 | 韋世龍

主編 | 肖坤

相關焦點

  • 智佳貝樂是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
    智佳貝樂是如何幫助孩子提升語言表達的?很多家長在諮詢的時候,不知道智佳貝樂對孩子腦發育、語言提升有沒有作用?也有家長想了解智佳貝樂是如何提升孩子語言能力的?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孩子的語言發育,跟大腦發育、聽力、發音系統以及理解力均有關。
  • 新學期書單 | 百位北大教授推薦影響人生的書單+治學感言8.0
    雖然我們不能回到以前,但是憑藉可靠的證據和完整的證據鏈,就可以再現過去。在史學研究中,原始材料具有支配性的地位和作用,是史學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沒有新材料、新證據,就不會有可信的新觀點。我們必須從材料出發,在尋找、發現、梳理原始材料的過程中,形成觀點的結晶和思想的升華。要論從史出,不能以論帶史,更不能用邏輯替代史實。
  • 名家談寫作|劉恪:小說是一種微雕藝術
    如何讀書、寫作,以及評判一篇文章的優缺,大家見地各異,主張不一。鑑於此,中國作家網特推出「名家談寫作」系列文章,讓古今中外的名家與您「面對面」傾授他們的寫作經驗,或許某一句話便能讓茫茫書海中的您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敬請期待。
  • 寫作技巧方法:學習語言的重要性
    寫文章,要把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反映得準確、鮮明、生動,認真學會正確運用語言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文章的主題是文章的靈魂,而主題的表現是離不開語言的。對於初學寫作的朋友來說,認真學會正確地運用語言,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基礎。
  • 傅高義教授,天堂裡是否不用「每日起舞」
    老教授煮水泡茶,溫和有禮,話語輕柔。談起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老人目光閃亮,臉上漾起孩子般的笑容。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長一次對他的專訪,1小時40分鐘的時間裡,他談中國的改革開放、談中美關係、談寫《鄧小平時代》一書的動因和寫作過程,談中日留學生、談他的求學經歷和當下研究------他積累豐厚,見解深刻,治學勤勉,70歲退休後,依然筆耕不輟,每天工作8到10個小時。
  • 衡量閱讀寫作能力有「譜」了,國際註冊青少年閱讀與寫作能力測評...
    原標題:衡量閱讀寫作能力有「譜」了,國際註冊青少年閱讀與寫作能力測評體系發布如何有效提升並快速準確測定青少年閱讀與寫作能力,一直困擾著廣大家長、學生和語文教育工作者。8月24日,國際認證協會、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北京市寫作學會聯合在京發布國際註冊青少年閱讀與寫作能力測評體系。
  • 「師說」託福寫作-考核中國學生根除中式英語表達的能力
    託福116分得主持TEFL(國際英語教學資格證書)從事一線英語教學十餘年其中多年擔任深圳名校AP班的教學和管理工作本期分享主題-託福寫作-考核中國學生根除中式英語表達的能力評分標準的4分和5分檔都提到了the use of language, idiomatic字眼,也就是語言的地道性。我曾跟多位參與過ETS評分的外教交流過,對於中國學生來說 「託福寫作就是考核中國學生根除中式英語表達的能力」。
  • 名家談寫作|謝有順:作家是有原產地的
    如何讀書、寫作,以及評判一篇文章的優缺,大家見地各異,主張不一。鑑於此,中國作家網特推出「名家談寫作」系列文章,讓古今中外的名家與您「面對面」傾授他們的寫作經驗,或許某一句話便能讓茫茫書海中的您恍然大悟、茅塞頓開。敬請期待。
  • 如何提高寫作能力?學術英語寫作的基礎知識
    不過,提高寫作能力是比較長時間的一個任務,如果想掌握學術寫作,請務必每天抽出時間進行練習!學術英語寫作VS個人寫作首先, 「學術寫作」 (Academic Writing) 這個概念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即 「學術」 以及 「寫作」。與個人寫作不同,學術寫作使用規範以表達某種觀點,這就是 「學術」 部分的解釋。
  • 智佳貝樂:如何提升孩子語言表達能力
    如何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關係到孩子的理解、溝通甚至學習和交友,讓孩子流利說、暢快表達,是一項基本能力。對於語言發育遲緩、說話晚、說話不清晰甚至口吃的孩子來說,如何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尤為重要。聽聽智佳貝樂講解一下,如何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 鬼谷子:不擅長交際的人,記住這3點,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良好的語言交際能力,往往能給我們的工作和學習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更能讓別人對你有新的認識。大部分的中國家長教育孩子敏於思而納於言,但到了現代社會我們不僅要敏於思還要敏於言。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呢?
  • 青少年閱讀與寫作能力測評體系新鮮出爐
    為此,北京市寫作學會聯合國際認證協會和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積極組織專家學者進行調研和試點,歷經三年,終於建構了一套測評青少年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標準體系。每個等級均精心設計了測評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大綱、教材以及教輔資料,以方便學生對標進行自我測評。 標準體系具有國際化和智能化特點 據了解,這套閱讀與寫作能力測評體系有兩個突出的特點,即國際化、智能化,一方面嚴格遵照國際認證協會的認證標準,另一方面在測評過程中,運用了最新的語言智能研究成果。
  • 堅持學術引領,成就精彩未來:北外國際首屆學術周圓滿結束
    範曉虹:擔當奮進, 一路同行在11日的直播伊始,由北外國際總經理範曉虹和北外國際首席學術官曹文教授致辭。範曉虹首先表達了對全體北外國際教師的節日祝福,並希望以學術周的方式與教師一起慶祝節日,回顧成長,收穫喜悅。
  • 研討會|「一代儒宗」錢大昕的治學精神
    11月28日,在上海嘉定博物館錢大昕紀念展開幕式後,來自中國社科院、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圖書館等多位文史學者圍繞《錢大昕年譜長編》的體例、內容以及錢大昕與清代學術、文化等問題展開研討,嘉定博物館副館長朱勻先和浙江大學馬一浮書院特聘教授傅傑分別作為主持人和學術主持人。
  • 梅中磊教授:七步走,講好一堂課|治學大家談
    這就像引導大家暢遊海洋公園,一定要給所有人發一個導遊地圖一樣。通過地圖,讓大家明白遊覽內容,從而做好體力調配和精神準備,做到有的放矢。有的老師上課,同學們摸不著頭腦,就是沒有把這個地圖給大家。自己心裡非常清楚,但別人卻一臉茫然。當然,在開場白中,還可以介紹聽眾即將獲得的收穫和成就,從而進一步提升其學習動力。
  • 從翻譯工具到跨語言表達助手,搜狗翻譯持續探索AI教育新格局
    AI寫作助手的推出不僅僅是幫助中國學生群體高效地進行英語寫作,更好地應對K12、四六級、考研和託福雅思教育等需求,同時它也面向更廣泛的成人商務英語、英文面試、演講稿優化和線上交友等應用場景,多方面地幫助有英文學習、工作等需求的人群提升英語寫作和交流能力。
  • 配音員需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配音就是用語言表達藝術的職業,配音員們對於語言組織表達得到水平肯定是要更加出色,因為職業的特殊要求,配音員必須發音準確吐字清晰,才能讓配音出來的各種聲音傳遞更多的知識。 主持人的來源是多方面的,既有來自於臺內各種專業的配音員、記者、編輯等,也有來自臺外的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
  • 面對未來世界的不確定性,如何把寫作當作副業來養活自己?
    比如公司職員要會寫電子郵件,創業者要會寫商業計劃書和營銷方案,甚至企業老闆也要學寫作,因為越來越多公司的品牌,不再靠品牌代言人塑造,而是靠老闆的個性化表達。寫作變成了人人都要掌握的基本工具,而且從大的趨勢上看,科技和經濟越發達,寫作的作用和可延展性就越大。
  • 書稿寫作與編輯應慎用網絡語言
    在日常工作實踐中,筆者也就此進行了一些思考,認為作者在使用網絡語言時,應保持一種嚴謹的態度;編輯在面對書稿中的網絡語言時,則須仔細甄別,保持一種審慎的態度。尤其在使用所謂的網絡熱詞時,作者與編輯更需要慎之又慎。 流行的未必是合規的,作者和編輯對網絡語言的使用要保持審慎態度 眾所周知,寫作其實就是一種文字表達,應該遵循基本的語言文字規範。
  • 講座|北大教授楊立華:莊子意識到哲學表達中的語言困境
    【編者按】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楊立華做客北大博雅講壇直播間,圍繞《莊子》內、外、雜篇哪一部分是莊子本人所作,莊子為什麼要用編造人物對話的方式來寫作等問題,講述了莊子如何將「至德者」的不可言說,利用「聞道者」和「問道者」的對話將其中最根本的真知表達出來,給後世人以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