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時間,趁著還沒放完假,在啃榮格的《自我與自性》的中間,抽空刷完了《將太壽司》,蠻古老的一本漫畫了,甚至可能算的上是美食動漫當中,吃到好吃的以後會有誇張表情和動作的始祖級漫畫。
過去,我一直對日本的工匠精神很著迷,很喜歡日本那種對於一件工作高度執著,不改善到極致不肯放棄的態度,比如之前看過的那部紀錄片《壽司之神》,就是講一個老頭子如何70年如一日地去做好壽司。但是看完《將太的壽司》以看,我開始懷疑,這種堅持背後是不是真的如很多人所質疑的那樣,是一種強迫症呢?
天才與瘋子只隔一線,強迫症與毅力也同樣如此,日本是一個自閉症和強迫症高發的國度,所有的日本人都會給我一種僵硬的感覺,不論是行走、說話甚至就是大笑也給人一種不太自然的狀態,這並不是用中國和日本去對比,而用日本和各個國家比較都會有這種特徵。
然而這種人並非日本獨有,在你我身邊也會看見這樣的人,他們總是給人一種僵硬的感覺,不管外表表現的是剛強還是搞笑,總是有一種不自然的疏離感,我自己當然也具備了這樣的特點,所以才會一直著迷那種工匠精神,而現在是時候反思一下了。
事實上強迫症人人有,每天早晚都必須刷牙就是一種強迫症,這種強迫症對我們來說當然是件好事,那麼不好的強迫症是什麼呢,我看到了兩種特點:
1、犧牲自我或他人
2、長期沒有放鬆的狀態
日本的工匠文化背後有很多故事,但看多了以後就會發現,要實現這種卓越的工匠精神往往需要當事人自我高度的犧牲精神,與其說是在追逐夢想,倒不如說是自己變成了自己的老闆,24小時不停地苛刻地虐待自己。對工作精益求精沒有錯,錯在通往卓越的道路,除了犧牲自我和家人這一條路以外,其實還可以選擇快樂的、巧妙的等多條道路。
比犧牲更糟糕的是一種永恆的緊張的感,這大約是日本人給人僵硬的感覺來源,這種緊張感來自於日本文化傳統中那種生命短暫如櫻花的認知,而呈現出來的結果就是永遠在加班,永遠在工作,似乎沒有休息與玩樂的時間,那種漫畫和藝能圈的惡搞式的爆笑,就是這種僵硬緊張生硬的過度補償,以致於今天我們看日劇會覺得太過誇張惡搞
與日式的過度緊張相比,我更喜歡美式的冒險精神,玩的時候放鬆的玩,工作的時候全情投入,讓生命充滿了張力與節奏感,雖然每件事都不會作到完美,但最終所有的事情加起來,卻具備了完整的生命力。
公眾號「clock-compass」
時鐘:以最少的努力,獲取最好的成果
羅盤:認知自己,看見未來
舊文請看博客:「順流」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chuck10000
本公眾號內容全部為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請註明作者及本公眾號的信息,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