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恐懼,大概是人們都本能地想要逃避,卻不得不面對的一種情緒了。每個人都會有害怕的東西,因此總會和恐懼這種情緒打交道。這種情緒在孩子那裡,就以「害怕打針」、「怕黑」、「怕打雷」等等情況表現出來。
當孩子向父母表現出自己的恐懼時,卻經常得不到重視。父母雖然聽到了卻不以為意,總是以一句「別怕」來打發孩子。
然而一句「別怕」就能消除孩子恐懼嗎?
不,父母的不重視只會加重他內心的無助和惶恐。
畢竟在他的世界裡,父母是他能夠接觸到的最厲害、最親近的人,如果連他們都不願意幫助自己戰勝恐懼,那還有誰呢?
一句「別怕」幾乎不能起到什麼作用,要想消除孩子的恐懼,還是要清楚他內心的的恐懼從何而來。
產生恐懼的原因
孩子內心生出恐懼的原因有很多,這裡從主要的四個方面分別加以闡述。
1、父母膽小
雖說膽小這個問題不會通過基因遺傳,不過父母本身的性格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孩子。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個比較膽小的人,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恐懼的次數比較多,那麼他也會受到爸爸媽媽的影響,容易心生恐懼。
另外,在孩子因什麼事情而心生恐懼的時候,父母不僅沒有站在他身邊堅定的幫助他排除恐懼,反而同樣流露出膽怯瑟縮,這樣會更加讓他心底的恐懼放大。畢竟在他心裡父母是最厲害的人,連他們都不能解決的事情,他一個小孩子豈不是更沒辦法?
2、經常被父母恐嚇
有些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他總不聽,乾脆編出莫須有的事情或者塑造出一個極其可怕的人物形象去恐嚇孩子,以此來達到他們的目的。
這一點,相信現在已經做了爸爸媽媽的人都還是深有體會。
「你再不睡覺,鬼就會把你吃掉!」「撒謊的小孩子都會被老虎抓走!」上面這種類型的句子,相信大家非常熟悉了,可以說幾乎每個人都被這些話「要挾」過。
但孩子的心思是單純的,不懂得父母其實是在騙自己,就會相信他們口中所描述的「鬼怪」是真實存在的。孩子會不由自主地在腦海裡想像那些可怕的形象,變得膽小也是必然了。
3、曾有過不好的經歷
有過糟糕甚至是可怕經歷的孩子,會比普通的小朋友更加膽小。對於孩子來說,即便電視劇裡有壞人的形象,但是他們也沒有自己真實去體驗過,對於惡的概念是模糊的。
只有親手體會過那些糟糕經歷的孩子,才能感受到那種絕望無助的境地,而且遭受的恐懼是無法衡量的。當時的恐懼心理猶如附骨之疽,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
比如,有過拐賣、溺水、或者校園暴力經歷的孩子往往會變得膽小、內向敏感,甚至將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徹底和外界隔絕,也就是俗稱的「自閉」。這是身體本能的保護機制,因為遭受過傷害,才會變得更加小心翼翼。
4、家庭氛圍不好
如果孩子經常處於「水深火熱」的家庭環境中,那麼他的性格會非常容易出現兩極分化,不是懦弱膽小,就是暴力、叛逆。父母不和諧的婚姻生活給了他們非常不好的體驗,讓他們從小就沒有多少安全感,總覺得下一刻父母就會離開,自己就會被拋棄。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孩子害怕的問題?
孩子害怕,家長一句輕飄飄的「不要怕」「別怕」顯然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家長應該積極應對,尋找方法消除他心中的恐懼,首當其衝,父母應當明白他恐懼的來源是什麼,再對症下藥。
比起輕飄飄的一句「別怕」,他們也許更希望你能這樣做!
對於自然現象、神話故事的恐懼,家長應當解釋清楚
對打雷、下雨或者是其他自然現象的恐懼,父母首先要告訴孩子恐懼心理是很正常的,讓他正確面對恐懼。然後再告訴他這些是自然現象,就像白天黑夜,只是正常的交替罷了。當然了,家長可以用溫馨的話解釋,讓他明白無論是黑天白天,其實都是一樣的,不需要害怕。
如果是來自於對神話故事裡某一形象的恐懼,那就向他解釋這些都只是故事而已,在現實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那些形象再可怕也只是虛構的東西罷了。
不過對於小朋友來說,還是儘量不要讓他接觸什麼恐怖故事、恐怖電影。這些恐怖的情節會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還會自己腦補出更恐怖的事情。
此外,家長自己也不要動不動嚇唬孩子,尤其是用警察去嚇他,那是萬萬不可取的。這會讓孩子對警察從小就產生恐懼的心理,覺得他們非常可怕。那麼以後發生了什麼事情父母又不在身邊,也不敢去找警察叔叔了。
陪伴是撫慰不安的良方
無論是對被自然現象嚇到了的孩子,還是對於那些遭受了糟糕經歷的小朋友,父母的陪伴永遠是他安心的來源,給予他足夠的勇氣。
在他被打雷嚇到睡不著覺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苛責他,可以陪在他身邊,向他解釋這是自然現象,並且給他講一個溫馨的童話故事。讓他伴隨著父母的聲音入睡,慢慢的,他自己就會發現其實那些東西也沒什麼可害怕的。因為無論怎麼樣,爸爸媽媽都會在他身後陪伴他、保護他。
建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到底有多重要?孩子的大部分安全感幾乎全來源於此。如果連他的家都變得動蕩不安,讓他想要逃離,那麼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讓他感到安心呢?
處在一個有愛和諧的生活環境中,他會自然而然地變得樂觀開朗,能夠勇敢地面對任何困難和恐懼。
【寫在最後】
恐懼,在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孩子心底的一顆小小種子。
父母的忽視和不以為意,最終都會化成養分,將這顆小小的種子滋養成無邊無際的醜陋藤蔓,一圈一圈,將他的心悉數纏繞。
這顆種子伴隨著孩子的降生就已經存在,它雖然無法被銷毀,但父母可以在他旁邊種下一顆名為「勇氣」的種子,讓它茁壯成長足以對抗恐懼。
父母的重視和陪伴不僅會成為「勇氣」的養分,還徹底切斷了恐懼的能量來源。那個時候,恐懼將不再是恐懼,那不過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個小小坎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