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怎麼辦?家長說「別怕」並沒用,他更希望你能這樣做

2020-12-15 兩口育兒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恐懼,大概是人們都本能地想要逃避,卻不得不面對的一種情緒了。每個人都會有害怕的東西,因此總會和恐懼這種情緒打交道。這種情緒在孩子那裡,就以「害怕打針」、「怕黑」、「怕打雷」等等情況表現出來。

當孩子向父母表現出自己的恐懼時,卻經常得不到重視。父母雖然聽到了卻不以為意,總是以一句「別怕」來打發孩子。

然而一句「別怕」就能消除孩子恐懼嗎?

不,父母的不重視只會加重他內心的無助和惶恐。

畢竟在他的世界裡,父母是他能夠接觸到的最厲害、最親近的人,如果連他們都不願意幫助自己戰勝恐懼,那還有誰呢?

一句「別怕」幾乎不能起到什麼作用,要想消除孩子的恐懼,還是要清楚他內心的的恐懼從何而來。

產生恐懼的原因

孩子內心生出恐懼的原因有很多,這裡從主要的四個方面分別加以闡述。

1、父母膽小

雖說膽小這個問題不會通過基因遺傳,不過父母本身的性格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孩子。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個比較膽小的人,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恐懼的次數比較多,那麼他也會受到爸爸媽媽的影響,容易心生恐懼。

另外,在孩子因什麼事情而心生恐懼的時候,父母不僅沒有站在他身邊堅定的幫助他排除恐懼,反而同樣流露出膽怯瑟縮,這樣會更加讓他心底的恐懼放大。畢竟在他心裡父母是最厲害的人,連他們都不能解決的事情,他一個小孩子豈不是更沒辦法?

2、經常被父母恐嚇

有些父母管教孩子的時候他總不聽,乾脆編出莫須有的事情或者塑造出一個極其可怕的人物形象去恐嚇孩子,以此來達到他們的目的。

這一點,相信現在已經做了爸爸媽媽的人都還是深有體會。

「你再不睡覺,鬼就會把你吃掉!」「撒謊的小孩子都會被老虎抓走!」上面這種類型的句子,相信大家非常熟悉了,可以說幾乎每個人都被這些話「要挾」過。

但孩子的心思是單純的,不懂得父母其實是在騙自己,就會相信他們口中所描述的「鬼怪」是真實存在的。孩子會不由自主地在腦海裡想像那些可怕的形象,變得膽小也是必然了。

3、曾有過不好的經歷

有過糟糕甚至是可怕經歷的孩子,會比普通的小朋友更加膽小。對於孩子來說,即便電視劇裡有壞人的形象,但是他們也沒有自己真實去體驗過,對於惡的概念是模糊的。

只有親手體會過那些糟糕經歷的孩子,才能感受到那種絕望無助的境地,而且遭受的恐懼是無法衡量的。當時的恐懼心理猶如附骨之疽,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

比如,有過拐賣、溺水、或者校園暴力經歷的孩子往往會變得膽小、內向敏感,甚至將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徹底和外界隔絕,也就是俗稱的「自閉」。這是身體本能的保護機制,因為遭受過傷害,才會變得更加小心翼翼。

4、家庭氛圍不好

如果孩子經常處於「水深火熱」的家庭環境中,那麼他的性格會非常容易出現兩極分化,不是懦弱膽小,就是暴力、叛逆。父母不和諧的婚姻生活給了他們非常不好的體驗,讓他們從小就沒有多少安全感,總覺得下一刻父母就會離開,自己就會被拋棄。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孩子害怕的問題?

孩子害怕,家長一句輕飄飄的「不要怕」「別怕」顯然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家長應該積極應對,尋找方法消除他心中的恐懼,首當其衝,父母應當明白他恐懼的來源是什麼,再對症下藥。

比起輕飄飄的一句「別怕」,他們也許更希望你能這樣做!

對於自然現象、神話故事的恐懼,家長應當解釋清楚

對打雷、下雨或者是其他自然現象的恐懼,父母首先要告訴孩子恐懼心理是很正常的,讓他正確面對恐懼。然後再告訴他這些是自然現象,就像白天黑夜,只是正常的交替罷了。當然了,家長可以用溫馨的話解釋,讓他明白無論是黑天白天,其實都是一樣的,不需要害怕。

如果是來自於對神話故事裡某一形象的恐懼,那就向他解釋這些都只是故事而已,在現實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那些形象再可怕也只是虛構的東西罷了。

不過對於小朋友來說,還是儘量不要讓他接觸什麼恐怖故事、恐怖電影。這些恐怖的情節會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還會自己腦補出更恐怖的事情。

此外,家長自己也不要動不動嚇唬孩子,尤其是用警察去嚇他,那是萬萬不可取的。這會讓孩子對警察從小就產生恐懼的心理,覺得他們非常可怕。那麼以後發生了什麼事情父母又不在身邊,也不敢去找警察叔叔了。

陪伴是撫慰不安的良方

無論是對被自然現象嚇到了的孩子,還是對於那些遭受了糟糕經歷的小朋友,父母的陪伴永遠是他安心的來源,給予他足夠的勇氣。

在他被打雷嚇到睡不著覺的時候,父母千萬不要苛責他,可以陪在他身邊,向他解釋這是自然現象,並且給他講一個溫馨的童話故事。讓他伴隨著父母的聲音入睡,慢慢的,他自己就會發現其實那些東西也沒什麼可害怕的。因為無論怎麼樣,爸爸媽媽都會在他身後陪伴他、保護他。

建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到底有多重要?孩子的大部分安全感幾乎全來源於此。如果連他的家都變得動蕩不安,讓他想要逃離,那麼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讓他感到安心呢?

處在一個有愛和諧的生活環境中,他會自然而然地變得樂觀開朗,能夠勇敢地面對任何困難和恐懼。

【寫在最後】

恐懼,在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孩子心底的一顆小小種子。

父母的忽視和不以為意,最終都會化成養分,將這顆小小的種子滋養成無邊無際的醜陋藤蔓,一圈一圈,將他的心悉數纏繞。

這顆種子伴隨著孩子的降生就已經存在,它雖然無法被銷毀,但父母可以在他旁邊種下一顆名為「勇氣」的種子,讓它茁壯成長足以對抗恐懼。

父母的重視和陪伴不僅會成為「勇氣」的養分,還徹底切斷了恐懼的能量來源。那個時候,恐懼將不再是恐懼,那不過是孩子人生路上的一個小小坎坷罷了。

相關焦點

  • 孩子害怕時,家長別只會說「別怕」,巧用3步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
    而家長們在面對孩子這樣的情緒時,不是對孩子說一句簡單的「別怕」就可以了,更應該學會用科學的方式巧妙地幫助孩子消除這些恐懼心理。美國心理學家對孩子經常產生的恐懼心理做過研究。他們發現當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出現的恐懼心理會比大人想像的要複雜一些。
  • 「媽媽我害怕」家長還在說「別怕」?應對兒童恐懼重在「尋規律」
    「媽媽我害怕」家長還在說「別怕」?前段時間,開心果媽媽的一位好友跟我抱怨:「我們家棗兒都2歲多了,連個兔子都不敢摸!看書、看動畫片的時候,對很多動物都很害怕。去遊樂場玩,很多項目都不敢玩。有一次煮了一條甲魚,孩子竟然嚇哭了!跟他說了多少次別怕,但就是不管用,我該如何引導?」
  •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家長應該這樣做!
    很多家長諮詢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說:「自己的孩子現在不想上學了,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主要和大家聊一聊因為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導致孩子不想上學的問題。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你才考了99分,那1分怎麼丟的?
  • 每次孩子說害怕,你只會用「別怕」安慰,根本沒用!試試這招
    同事說她3歲多的閨女晚上去廁所時,總會跟她說害怕一個人去,經常要帶著媽媽一起去。每次同事就安慰她說,沒事,這是在咱自己家,別怕。但這樣安慰沒什麼效果,孩子到了晚上還是自己不敢上廁所。有時候越跟她說別怕,她還更擔心、害怕。
  • 孩子總說我不會我做不到,該怎麼辦?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前段時間放假,刷手機的時候看到網上有好多家長因為給孩子輔導作業而崩潰,看著家長痛苦的樣子和孩子委屈懵懂的表情是好笑,但也很心酸,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時候被爸媽輔導作業的樣子,原來那個時候的爸媽也是這樣艱難啊!
  • 孩子在學校,怎樣做能讓老師重視你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都會這樣做
    怎麼樣讓老師重視你的孩子?相信所有的家長都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自從孩子上學之後,孩子日常接觸最多的除了同學就是老師,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得到老師的重視,想要老師重視自己的孩子,首先必須讓自己的孩子「發光」,其次作為家長自己也要「發光」,而不是走一些歪門邪道。
  • 男孩愛哭、怕黑、膽小怎麼辦?簡單幾步,勇敢,就這樣煉成
    可是,有的家裡孩子睡著了一切照常,聲音也不見小,孩子倒是睡得挺香、這就是磨練吧。還記得孩子第一次摔跤嗎?孩子摔倒了,正準備爬起來,媽媽尖叫著衝過去,一把抱起孩子。孩子本來不哭,媽媽這麼緊張,孩子反而被嚇哭了。於是,再摔倒就只會趴在地上哭,因為沒有給他學習勇敢的機會。我們希望自己的男孩這樣嗎?不希望。
  • 孩子膽小、懦弱怎麼辦?5個方法幫孩子克服膽小心理,變得自信
    你家孩子有沒有這樣一個現象,平時在家大大咧咧,但是一到外面就變得特別膽小,甚至不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遇到陌生人就喊「媽媽飽」。除了不敢面對外面的朋友,在家有時也很膽小,比如怕黑不敢獨睡、有打雷和閃電也會嚇哭,很多家長為孩子膽小犯愁,這樣的心理素質,怎麼去上學,怎麼能自己面對外面的大環境呢?一、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膽小、害怕?
  • 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家長用這3招,讓孩子變得強大
    在生活中,看到同齡的小夥伴,這類孩子也不會輕易地主動和他們一起玩耍,而是內心有著強烈的距離感,當父母離開自己身邊時,他們的安全感基本上也就沒有了。多數的家長認為,孩子膽小和不自信的表現,是由於性格的原因,便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天生如此,所以很容易就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內心感受。
  •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3個原因分析,讓你更了解你的孩子
    ,晚上11點還不睡覺……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怎麼催都沒用,無意中孩子已經形成了:不催——不動;小催——小動;吼著催——才動。家長反覆催促,包辦代替所謂養成教育,就是家長怎麼養孩子怎麼成。孩子的問題往往是家長的問題。長期催促,孩子可以通過媽媽叫的次數和聲音高低、急促程度來判斷時間是不是真的來不及了。其實,催促只是緩解了家長自己的焦慮,對於孩子來說,催促將會不斷累積負面情緒,催生更磨蹭的性格。
  • 孩子課堂尿褲子不僅僅是膽小,原因得往深裡刨,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不要說孩子,就是大人,也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你有沒有經歷這樣的場景,就是自己摔倒了,先不關注自己疼不疼,而是先看看周圍人有沒有看你或者笑你,你後來好多天都不敢走到那個摔倒的地方。孩子也是如此,上課本該是學習東西的時候,大家都在聽老師講課,如果提出上廁所的需求,其他人會不會對自己有看法,會不會笑話他,他會覺得上廁所是個讓人難為情的事情,所以寧願尿褲子也不跟老師提。
  • 發現孩子「偷錢」怎麼辦?愚蠢的家長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這麼做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偷東西的孩子在家長心中會被烙印「小偷」兩個字,也是孩子一生走不出去的陰影。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這樣一則故事。手機用戶3:我發現兒子偷拿錢花沒打他說要有下次狠狠打,今發現他又偷拿狠狠打了,道裡講了不少他說以後不會了,我該怎麼辦一個人帶孩子有時真的好無助啊,誰能理解這種痛啊這種苦啊!當大多數父母發現孩子偷錢的時候,內心基本上都非常慌亂,害怕孩子養成習慣,害怕孩子偷到別人家,害怕孩子….
  • 在外膽小,回家就變成了「小皇帝」,遇到這樣的孩子怎麼辦?
    張老師和一個學生家長交流,說學生在學校太內向了,上課不愛回答問題,即使叫起來了,也是支支吾吾半天,老師鼓勵後才敢說出答案,但是聲音很小,老師讓他再說幾遍都是這樣的。孩子的膽子也很小,老師叫他去辦公室,無論他有沒有犯錯,都很害怕。
  • 孩子厭學沉迷手機電腦怎麼辦?家長這樣做,讓孩子主動去學習!
    那麼孩子厭學沉迷手機電腦怎麼辦呢?家長只需這樣做,讓孩子能夠主動地去學習!不要使用打罵,要學會引導孩子很多的家長看到孩子整天沉迷手機啊電腦啊,就一肚子火,對孩子失望透了,打罵都是輕的,但是,你打過罵過以後,孩子會改正嗎?不會!
  • 孩子拖拉,磨嘰怎麼辦?如何培養自律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每天跟不同的孩子打交道,會發現一個規律,大部分「好學生」的性格非常開朗,膽大,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敢於嘗試。很多「差生」膽小,不自信,不願意表達自己,想像空氣一樣被老師忽視。(這裡的「好學生」我僅僅指的是學習成績好,「差生」指學習成績不好)。這又是為什麼呢?
  • 孩子被貼了「膽小鬼」「害羞」的標籤,家長該怎麼辦?
    小時候,父母每次帶我去公眾場合,比如飯店,鄰居家時,總會說:「你咋那麼害羞啊?」「我家女兒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你看人家誰誰誰膽子多大,你就得向他學習,以後不受欺負」......諸如此類的語言從小在我的腦海裡,直到現在也揮之不去。甚至現在,很多家長,亦或是姥姥奶奶都還會和孩子說這樣的話。每每聽見,我的心裡真是一揪。
  • 奇點大學|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意義】讓孩子上課注意力集中,強迫孩子是沒用的,畢竟家長不能在課堂上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A.要與孩子講明注意力集中的意義,認真聽講對他的好處。家長和孩子一起設定一個時間,比如10分鐘。在10分鐘裡孩子需要練習全神貫注做題目,遇到不會做的可以先跳過。10分鐘到了或是發現孩子注意力無法集中時,讓他起來動一動,或者伸個懶腰,1-2分鐘之後繼續下一個10分鐘。3.
  • 孩子頂嘴,說髒話,家長該怎麼辦!
    這位媽媽的兒子,今年上了幼兒園了,大半個學期過去了,她卻發現兒子變了,他開始回家後,就和媽媽頂嘴,並且還時不時冒出幾句髒話來,這讓這位媽媽很擔心,兒子怎麼變成這樣了呢?是不是幼兒園裡面出現了什麼問題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孩子頂嘴,說髒話,家長應該怎麼辦的問題。
  • 孩子調皮搗蛋怎麼辦?吼叫、說教都不可取,聰明家長這樣做
    2、家人對孩子比較寵溺一方面可能是父母對孩子比較寵愛;另外就是所謂的「隔代親」,爺爺奶奶比較溺愛孩子,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就可能導致孩子得寸進尺,不服管教。孩子調皮怎麼辦從某個角度來說,調皮淘氣是孩子天真、幼稚、活潑的表現,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舉動。大家還記得愛迪生小時候孵蛋的故事嗎,曾經被傳為佳話。反而,如果孩子一點都不調皮,孩子多半是呆板的;也可能是他身體不舒服了。所以,我們要善待調皮的孩子。
  • 孩子被欺負導致性格膽小怎麼辦
    說到孩子被欺負這種事情,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國內都是十分常見的,只不過有很多這樣的事情最後都不了了之了。其實孩子們被欺負有很大的原因都是因為一些比較幼稚的行為導致的,不過這也能夠理解,畢竟他們都還是個孩子,沒有經歷過社會上的薰陶,性格方面有些幼稚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