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電影行業暫時停擺,劇集市場上的較量愈發激烈。幾家頭部電影公司也都紛紛在劇集市場有所動作。
博納影視出品的《掌中之物》一度傳言於三月定檔芒果TV;四月,光線傳媒隨財報發布未來一年的新片單,其中有14部電視劇。五月,華誼兄弟投資製作的《古董局中局之鑑墨尋瓷》與萬達影視旗下新媒誠品製作的《幸福,觸手可及!》先後定檔。
影視行業日子不好過,多元發展似乎成了每一家頭部影視公司的選擇。尤其在2017年電影市場增長顯著放緩後,劇集市場無疑吸引了影業巨頭們的目光。
經過幾年的排兵布陣,華誼、萬達、光線、博納在電視劇市場上的姿態,也逐漸顯出了各自的個性。
華誼兄弟: 老牌公司再發力
回看2008年,旗下擁有八個製片人工作室的華誼兄弟,是電視劇行業裡最「星光熠熠」的名字。
2006年,華誼兄弟成立第一個工作室——張紀中工作室。在張紀中之後,吳毅帶著天意影視加盟華誼兄弟,是其中唯一一個保留了公司名稱的工作室。同年,康洪雷導演的《士兵突擊》開播,為華誼兄弟的電視劇事業提速。
兩年中,李波、葛衛東、周冰冰、王芳、楊善樸、陳劍飛工作室陸續成立。
在當年的採訪中,王中軍曾表示,華誼兄弟在2005年便有意加強電視劇板塊的建設,仿照電影板塊上的模式經驗與製作人以工作室的方式合作。在財務上進行垂直管理,並基本採取華誼兄弟百分百投資控股的模式,保證話語權,明確公司訴求。
通過製片人工作室形成的矩陣格局,為華誼兄弟開闢了新的業務板塊。一方面,電視劇增強了公司的融資能力;另一方面,電視劇也成為華誼培養演員新人的重要渠道。
2009年對華誼兄弟的電視劇事業來說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從年初開始,《我的團長我的團》《蝸居》接連播出,楊善樸接手華誼電視劇事業部。華誼的電視劇收益也在這一年首次超過了電影板塊。10月,華誼兄弟成功上市,其電視劇業務也迎來了一個高速發展期。
楊善樸曾提出華誼兄弟電視劇的「三年規劃」:「2010年是產量年——保持在每年五六百集的產量並穩步增長;2011年是質量年——提升華誼電視劇的整體水準;2012年是品牌年——要出幾部真正有影響力的品牌大戲。」
2010年,華誼兄弟播出16部電視劇,共524集;2011年,在電影毛利只有6800萬時,電視劇業務毛利高達2.37億;2012年,電視劇事業部旗下有了12個製片人工作室。2013年,華誼兄弟製作電視劇的速度明顯放慢,全年只拍了一部《我的兒子是奇葩》。9月,華誼兄弟收購張國立實際控制的浙江常升。
2014年,在華誼兄弟成立20周年的年會上,王中軍正式提出了「去電影化」。公司重新劃分業務板塊,電視劇和電影都一併被劃入了「影視娛樂」板塊之中。
華誼兄弟一頭扎進了遊戲產業和實景娛樂當中,影視板塊的行業影響力與營收增長在緩慢下降,電影票房不理想,電視劇更是缺乏佳作。
在資本市場受挫後,華誼重新將目光投到了電視劇上。彼時「明星+IP」大熱,華誼兄弟迅速依託強大的藝人經紀業務成立了浩瀚娛樂,緊跟IP影視化風口,在2017年發布了「I計劃」。如今正在播出的《古董局中局之鑑墨尋瓷》就是「I計劃」的一部分。
電影與電視劇的聯動,一直是華誼兄弟進軍電視劇市場優勢之一。影劇同源的《唐山大地震》,從電影衍生出的《無賊》都是表現不錯的作品。
事實上,2020年分帳票房過億的網劇《人間煙火花小廚》在某種程度上,也得益於華誼兄弟在電影業務上的經營。
2014年,華誼兄弟出品了年輕導演田羽生執導的《前任攻略》,隨即華誼兄弟全資收購田羽生背後的新聖堂影業。2017年的《花間提壺方大廚》與2020年的《人間煙火花小廚》都出自這家年輕的製作公司之手。
視頻平臺在電視劇行業的話語權逐漸加強,這部首次實現分帳過億的網劇,無疑是華誼回歸劇集市場的一劑定心丸。
華誼兄弟早期的電視劇業務,為其整合上市和上市後的最初幾年提供了業績支撐,但華誼是電影基因的公司,電視劇板塊慢慢就進入了體量大、成色雜、銷售不暢的狀態。
後來,在資本市場乘風破浪的華誼做電影猶嫌效益不高,電視劇更是需要被剝離的板塊。2013年起,他們漸漸減量甩貨,與電視劇漸行漸遠。
再後來,華誼在資本市場受挫,重新認識到影視板塊的重要性,撿起劇集業務,開始向網劇市場進軍,目前小有成績。
大咖雲集的日子不再,踏實耕耘方為崛起之道。
萬達電影:買對了公司,就有了市場
2016年,萬達影視收購了新媒誠品。
被稱作橫店「五朵金花」之一的新媒誠品,從橫店獨特的電視劇生態中成長起來。在橫店的政策扶持下,新媒誠品先後製作發行或聯合製作發行了電視劇《賢妻》《誰是真英雄》《刺刀英雄》《絕地槍王》等電視劇,穩紮穩打地成長起來。
在萬達影視決定收購新媒誠品時,不少投資界人士對新媒誠品並不太看好。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沒有所謂「爆款」項目的新媒誠品看上去「資質平平」,這種疑慮一直延續到2018年。
到了2019上半年,新媒誠品展現出了其真正的力量。收購了萬達影視的萬達電影,電視劇製作發行及相關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6倍,增速格外突出。隨著《空降利刃》《激蕩》的播出,新媒誠品帶著萬達影視,相當準確地摸準了獨特時間節點下的「獻禮劇」脈動。
這種增長並非偶然。早在2015年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時,新媒誠品投資的《馬上天下》就順利播出。此後幾年,隨著重大題材主旋律獻禮劇成為剛需,新媒誠品選擇此類項目的眼光愈發成為萬達影視的「隱形資本」。
在2017年新媒誠品發布的片單中,便可見《正陽門下小女人》與《激蕩》兩部劇的身影。前者獻禮改革開放40周年,後者獻禮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在儲備項目中,新媒誠品也還有《大時代》《最好的時代》《號手就位》《隱秘而偉大》等多部入圍2018-2022百部重點電視劇選題片單的作品。
電視劇系列化同樣是新媒誠品在考慮的方向。
《正陽門下小女人》之後,新媒誠品繼續與原班人馬合作《正陽門下年輕人》;當代題材方面,在2017年出品聚焦母女代際關係的《親愛的她們》後,新媒誠品也開始籌備《親愛的他們》和《親愛的我們》。
2020年,扶貧劇成為了電視臺的必備項目,在近期播出的《綠水青山帶笑顏》背後,同樣有新媒誠品的身影。
對於併購後的萬達影視來說,新媒誠品是一名出色的棋手,具有出色的市場預測能力,能將每一顆棋子落在最合適的位置上。
在過去兩年裡,萬達影視曾四度換帥。2018年,萬達影視總經理蔣德富與五洲發行總經理闕文雄在同日離職,接任蔣德富的袁鑫一個月後同樣離職,三個月後,姜偉才上任。
萬達影視總經理的位置不好坐。在併購後,萬達影視對萬達電影有業績承諾,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及2021年度淨利潤數分別不低於7.63億元、8.88億元、10.69億元、12.74億元。
據媒體報導,萬達影視總經理這個承擔著未來幾年盈利任務的位置,已經從姜偉手上,交到了新媒誠品的創始人尹香今手裡。
疫情無疑加重了萬達影視的壓力,電影業務短時間內無法恢復正常,萬達影視必須開拓電視劇市場裡的商機。選擇在這時將帥印交到一名電視劇出品人手裡,自然有大環境的影響,但對於萬達影視和萬達電影來說,這也可能是一個走上新賽道的機會。
博納影業:在「主旋律」光環下,謹慎出手
博納影業與電視劇的接觸在新世紀的頭十年就開始了,比如說2009年就出品過翻拍劇《山間鈴響馬幫來》。他們與劇最著名的一次牽手,是2012年耗資2.4億元打造的《楚漢傳奇》。隨後,博納影業嘗試著藉助電影向電視劇界發展,先後將電影《十月圍城》與《龍門飛甲》改編為電視劇,分別於2014年和2015年播出。
2014年,博納影業開始在主旋律題材電影上發力。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收穫8.81億元票房,2016年的《湄公河行動》成為國慶檔冠軍,票房11.86億元。隨後幾年的《紅海行動》《中國機長》都逐漸顯示出博納影業在操作這類題材上的獨特優勢。
2018年,當《紅海行動》在春節檔獲得34.8億元票房時,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透露將在網劇和電視劇上加大投入力度,並希望未來三年,博納影業出品的電視劇能貢獻30%的利潤。
通過主旋律電影,博納影業與公安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因此,在電視劇題材選擇上,博納影業最初便集中於公安題材和涉案劇。
2018年底,由博納影業參與投資的《江河水》在江蘇衛視播出,《江河水》以改革開放後,一座舊港口的改造為主線,文物走私與商業間諜案為副線,與博納影業一直以來在電影上的風格相符。
一方面延展自身優勢,另一方面,面對已經掌握劇集製作話語權的視頻網站,博納影業選擇跟愛奇藝合作網劇項目《迷失黃金城》。這也算是驗證了於冬2014年在上海電視節上語出驚人的預言——電影公司未來都要給BAT打工。
涉足網劇,博納影業也不能免俗地開始囤積IP。《迷失黃金城》原作者天下霸唱的兩部作品,《掌中之物》原作者鮮橙的三部小說,都被博納影業納入囊中。另外,博納影業也有意將《紅海行動》改編成電視劇。
在這個相對陌生的領域,博納影業的動作十分謹慎,大部分的劇集項目都處在籌備階段。只有一部2019年殺青的《掌中之物》出現在觀眾視野裡。
人設劇情不落俗套,加上博納影業從多部電影當中積累的場面設計經驗,《掌中之物》憑藉一個去年發布的預告,與今年傳聞中的「定檔」消息,便衝上了德塔文景氣榜,超過了不少在播劇。
然而,《掌中之物》在改編上的難度係數相當高,男主人公原本具有反派特質,小說整體上是一個反言情的悲劇。博納究竟怎麼啃下這塊硬骨頭的,還要等播出之時才能見真章。
光線傳媒:穩紮穩打地做個幕後推手
從電視欄目製作起家的光線傳媒,總是帶著媒體人的敏銳觸角,每當行業出現一些新玩意兒,光線傳媒總是最先吃螃蟹的人。
2003年,在當時國內唯一的情景喜劇劇場《630劇場》播得如火如荼之時,光線傳媒與《閒人馬大姐》的製作方亞環影音製作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取得劇場的1500集情景劇版權,並共同運營劇場。
2008年,《閒人馬大姐》的續集《馬大姐新傳》播出,採用邊拍邊播的模式,把當年的新聞熱點都融入劇情之中,篇幅達到100集。
2006年,光線傳媒開始了電影發行的生意,與此同時,它也以投資者的身份,參與到多部電視劇的製作中。
隨著電影發行業務的蒸蒸日上,光線傳媒在2011年8月上市。上市後,光線傳媒開始嘗試投資市面上的影視公司。2012年9月,光線傳媒以2.06億入股歡瑞世紀。
2013年,票房破10億元的《泰囧》讓光線傳媒在電影行業一躍成名。同年,光線傳媒通過以收購股權及增資的方式獲取劇集大戶新麗傳媒27.64%的股權。
投資了兩間影視製作公司,電視劇成為2013年光線傳媒惟一在收入上有增長的主營業務。
主投電影,兼顧電視劇,分身乏術的光線傳媒在2015年選擇解散公司電視部門,不再製作電視欄目。同年,彩條屋影業成立,專攻以動漫為主的二次元內容。
2015年,中國動漫產業總值達到1131億元,此後每年的增長率都超過10%。就像當年抓住電影發行的機會一樣,光線傳媒也抓住了動漫產業的機會。
面對新興市場,光線傳媒在不斷地伸出新觸角,對電視劇穩定的投資出品,則像一道「後勤保障」,有條不紊地持續進行著。在國內市場,光線參投了《最好的安排》《青雲志2》《嘿,孩子》《新笑傲江湖》《愛國者》等劇集。
通過彩條屋,光線傳媒也與AccessBright達成合作,共同將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的漫畫《怪醫黑傑克》改編為電視劇和電影。
彩條屋成立後,主要負責影視劇開發製作的小森林影業和五光十色影業也先後成立,一直以來選擇當幕後推手的光線傳媒,也逐漸在向製作靠近。
2018年,光線傳媒將新麗的股份賣給騰訊,獲得33億回報,也讓公司的淨利潤有所增長。一直以來,光線傳媒在電視劇業務的收益雖然沒有電影那麼亮眼,卻始終為光線傳媒平衡著電影業務的高風險。
隨著影視寒冬的到來,光線傳媒的電視劇業務也受到了影響。但在2019年,《八分鐘的溫暖》《逆流而上的你》《聽雪樓》《遇見幸福》四部劇順利發行,還是為光線傳媒帶來了穩定的收入。
今年四月,光線傳媒一口氣發布了14部IP改編的劇集項目,可算是其近年來在劇集行業最為「大手筆」的動作。
歡瑞世紀將參與《春日宴》的影視化,而《金玉王朝》《山河枕》等一系列頭部IP,光線傳媒是要親自下場,還是繼續與具有強大製作能力的影視公司合作,還未有具體信息。
從四家頭部電影公司轉型劇集市場的路徑來看,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擁有紮實的製作能力,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能夠從內容上聯動大小屏。電影是劇集豐富的IP庫,劇集是多元化布局的一部分,亦可以看做電影產業鏈的衍生。
二是有選擇項目和合作夥伴的眼光,將專業的製作交給專業的團隊,並為團隊提供資金支持與市場上的幫助,形成集團式的合作。
但可以肯定的是,電影公司向劇集業務的進擊,或許疫情是一個契機,但絕不是因為疫情而採取的權益之計。不管是網絡電影的崛起,還是高清技術和播放手段的革新,傳統院線受到的挑戰與日俱增,頭部公司在電影業務上的壓力同樣也在增加。
「小屏」的經營,能否成為大銀幕困境的解決辦法?幾家頭部影視公司,已經踏上了探尋之道。
【文/首席記者 一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