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的種群現狀和分布範圍

2021-01-10 TechWeb

有17500隻犀牛生活在非洲及亞洲的野外,1200隻在動物園養殖。現存的5種犀牛中,其中3種處於絕種的邊緣,其餘2種也將絕種。

非洲犀牛

黑犀牛:3100隻在野外(1800年有100萬隻),250隻在動物園

白犀牛:11670隻在野外,780隻在動物園

亞洲犀牛

印度/尼泊爾犀牛:2400隻在野外,140隻在動物園

爪哇犀牛:60隻在野外,動物園目前沒有

蘇門答拉犀牛:300隻在野外,13隻在動物園

犀牛在地球上生存超過5億年,是最原始的動物之一。犀牛的身體就像一個大盔甲,最長達超過4米,重達6噸。犀牛是有蹄動物,前腳和後腳都有3個趾頭。一般來說犀牛都是灰色或棕色,而且大部分犀牛都沒有毛髮。

犀牛最大的特點是它們的角。種類的不同,長角的數量也不同。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兩隻角,而亞洲只有蘇門答拉犀牛有兩隻角,其餘的兩個品種都只有一隻角。犀牛角從皮膚中長出來,質地很硬,每年可以長7.6釐米。

非洲犀牛中體型最大的是白犀牛。白犀牛並不是白色,而是跟黑犀牛的顏色一樣,這個名字是從南非白人語言中的「weit」一詞錯譯過來,本來是寬的意思。雄性白犀牛可以長達超過4米,重達6噸。相比較而言,黑犀牛的體型要小很多。在亞洲犀牛中,印度犀牛最大,而唯一有毛的蘇門答拉犀牛最小。

有時候,我們可以看到10來只白犀牛在一起,但是其他種類的犀牛都是單獨活動的。除了交配季節或母犀牛伴幼犀牛。犀牛對幼仔保護至極。母犀牛通常都比較溫順,但當它們跟幼仔在一起時會因為一點點刺激而發起攻擊。犀牛近距離奔跑的速度可以達到45公裡每小時,更能在很小的空間急速轉彎。

所有這5種犀牛都生存在非洲和亞洲溫暖區。白犀牛和黑犀牛都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黑犀牛過去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南部的非洲地區。如今它們卻分散在非洲中部,南部和東南部。白犀牛主要生存在南部非洲,只有一小部分在非洲中部和東部。

而爪哇犀牛則以茂密的東南亞熱帶雨林為家。它們過去生活在從由中國西南到孟加拉再到印尼的大片地區,如今只能在越南和印尼的爪哇島發現它們的蹤跡。而蘇門答拉犀牛也只剩下小部分生活在馬來西亞半島和印尼的蘇門答拉。印度犀牛則生活在印度和尼泊爾的保護區,而獨角犀牛生存在沼澤叢林。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犀牛屬於哺乳綱奇蹄目犀科動物,在犀科下又分為4屬5個種,它們分別是:白犀屬下白犀、黑犀屬下的黑犀、獨角犀屬下的印度犀和爪哇犀以及雙角犀屬下的蘇門答臘犀。其中白犀是現存野生狀態下數量最多的犀牛,數量約有2萬頭左右。它僅分布於非洲,但是它們在非洲的分布較廣,在非洲的中、南、東部都有分布。
  • 世界犀牛日,先從認識這個「萌獸」開始
    認識犀牛 犀牛曾經分布與於歐洲、亞洲和非洲多地。在二十世紀初,非洲和亞洲約有50萬頭犀牛。1970年,犀牛的數量下降到7萬隻;而今天,野外犀牛種群數量僅為2.7萬隻。近幾十年來,由於受持續不斷的盜獵活動影響,加之棲息地喪失,很少有犀牛可以在國家公園或保護區之外的地區生存。
  • 世界犀牛日,先從認識這個「萌獸」開始 | 共護瀕臨物種
    認識犀牛犀牛曾經分布與於歐洲、亞洲和非洲多地。在二十世紀初,非洲和亞洲約有50萬頭犀牛。1970年,犀牛的數量下降到7萬隻;而今天,野外犀牛種群數量僅為2.7萬隻。近幾十年來,由於受持續不斷的盜獵活動影響,加之棲息地喪失,很少有犀牛可以在國家公園或保護區之外的地區生存。
  • 「世界犀牛日」:野生犀牛為何從中國消失
    一、 曾經繁盛的犀牛王國如同鯨魚不是魚一樣,被我們習慣性稱為犀牛的動物也和偶蹄目的牛沒什麼瓜葛,而是和馬同屬於奇蹄目。化石記錄顯示,最早的犀牛出現在始新世時期(5600萬~3390萬年前)的北美。在此後的5000多萬年裡,它們首先在海平面下降時期,穿過白令陸橋(位於白令海峽上連接亞洲和北美的冰橋)進入歐亞大陸,隨後又在地球板塊運動,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相連之後來到非洲,先後發展出50多個屬種。其中有不少分布於中國,比較著名的種類有大唇犀、甘肅黑犀、披毛犀、中華板齒犀、印度犀、爪哇犀、蘇門答臘犀等,從東北的林海雪原到南方的熱帶林地、從黃土高原到海南島,華夏大地的版圖上幾乎到處都有它們的蹤影。
  • 它是犀牛中的特例,鼻子上長出兩隻角,如今地球上僅剩30頭
    犀牛是自然界辨識度最高的一個物種,因為它的鼻子上一般會長出一個又大又尖的角,這個角成為了犀牛的象徵。大多數有角的動物都會長出兩隻角,但是幾乎所有的犀牛都只長出一隻角,而且還長在鼻子上。然而犀牛家族中也有特例存在,有一種犀牛普遍長出兩個角,而且是唯一能夠長出兩個角的種類,它們就是蘇門答臘犀牛。
  • 大象和犀牛沒了象牙和牛角必死嗎?為什麼?
    在許多新聞中,我們會看到一些不法之徒為了獲取象牙或者是犀牛角殘忍的殺害大象和犀牛的報導,儘管在新聞中,大象和犀牛的屍體都做了一定的處理,但是也隱約能夠看到不法分子狠毒的手段。那麼,是什麼讓人對這些動物痛下殺手呢?取得象牙和犀牛角後大象和犀牛都必死無疑嗎?帶著這兩個疑問,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沉重的問題。
  • 用足跡定位犀牛
    圖片來源:Pixabay國際市場對黑犀牛角的需求導致幾十年來犀牛一直遭到無情的捕殺,納米比亞、辛巴威和南非等國都存在這種現象。據估計,1960年黑犀牛的數量約為100 000隻,到1995年數量銳減到不足2500隻。
  • 古代詩文中頻繁出現犀牛,為何中國現在卻不存在犀牛了?
    其實,中國古代是有犀牛分布的,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三種犀牛在中國有分布,而且分布很廣,大半個中國都有它們的蹤跡,但現在已經全沒有了,印度犀曾經在中國境內廣泛分布,於1920年在中國滅絕;蘇門犀牛是世界上最後生存的披毛犀牛,曾經廣布於華南地區,尤其是四川,於1916年在中國滅絕;爪哇犀牛印度亞種和印支亞種分別於1922年和1885年在中國絕跡。
  • 四川四姑娘山發現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
    央廣網成都6月4日消息(記者劉濤)四川省相關專家日前在進行野外調查時,在四姑娘山自然保護區發現一處國家一級瀕危珍稀保護植物獨葉草種群分布。專家表示,這種起源於6700萬年前的珍稀植物對生存環境要求近乎苛刻,被認為是優異生態環境的「天然指示器」,在四姑娘山發現獨葉草的種群分布,也標誌著四姑娘山的生態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
  • 陝西延安發現中國最大的華北豹區域種群
    近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北京師範大學虎豹研究團隊完成的研究成果在國際動物學會期刊《整合動物學》正式發表,揭示了陝西省延安市子午嶺林區是華北豹關鍵分布區,據科學測算估計,這裡生活著約110隻華北豹,是迄今我國已知數量最大、密度最高的野生華北豹區域種群。   華北豹是我國華北森林的頂級捕食者,對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維持具有重要影響。
  • 海南島曾是大型動物的樂園,熊貓、大象、犀牛、華南虎等野獸雲集
    我國幅員遼闊,地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三個溫度帶,其中溫帶範圍最大,熱帶範圍最小,只存在於海南島和滇桂粵臺的南部,陸地面積加起來不到10萬平方公裡,卻是我國的物種寶庫,比如被稱為動植物王國的西雙版納。一般稱雲南省是我國目前唯一保留了野生象種群的省份,分布在西雙版納、普洱、德宏、臨滄等地,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只有幾百頭,但數量呈現增長趨勢。
  • 一起走近你不知道的滅絕生物3——中國犀牛
    犀牛角擁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自古以來犀牛角就是人們眼中的寶物,犀牛角又因為其稀有性在收藏品界擁有極高的地位,屬於頂級收藏品。根據有關部門統計,現存公開的犀牛角收藏品不足4000件,擁有犀牛角並且了解其藝術特性的人屈指可數。
  • 調查顯示:中華虎鳳蝶在江蘇分布範圍進一步擴大
    江蘇2017—2019年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結果顯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虎鳳蝶,在江蘇分布範圍在進一步擴大。自上世紀起,中國就開始了對中華虎鳳蝶的研究。它主要分布在秦嶺和長江中下遊地區。其中,南京是中華虎鳳蝶數量最多的地區。蝴蝶標本。
  • 明日方舟:「泡泡」原型和元素考據,塞拉託、犀牛與防爆盾
    ,但並不都是如泡泡那般的犀牛。目前的犀科可再細分為四屬五種,分別是:白犀牛、黑犀牛、蘇門答臘犀牛、印度犀牛、爪哇犀牛。其中,北方白犀牛的整個物種已經瀕臨滅絕,黑犀牛、爪哇犀牛、蘇門答臘犀牛也都變為了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代表著它們野生種群面臨即將絕滅的機率非常高。
  • 馬來西亞蘇門答臘雄犀牛絕跡
    【新華社微特稿】馬來西亞政府官員27日證實,這個東南亞國家最後一頭雄性蘇門答臘犀牛死亡,僅剩一頭雌性蘇門答臘犀牛。沙巴州旅遊、文化和環境部長克裡斯蒂娜·劉在聲明中說,那頭雄犀牛名為「塔姆」,大約30歲。它2008年遭捕獲,隨後棲息在沙巴州一處野生動物保護區。
  • 野牛主動挑釁犀牛,結果遭犀牛一角頂在肚子上,看上去老慘了!
    野牛主動挑釁犀牛,結果遭犀牛一角頂在肚子上,看上去老慘了!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每天都會為了爭奪地盤,配偶而發生戰爭,不同種群之間的動物有時也會爆發激烈的衝突,這天野牛和犀牛同時看中了一片肥沃的草地,誰都不願意讓步。
  • 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病逝
    據美國合眾國際社(UPI)報導,馬來西亞最後一隻蘇門答臘犀牛伊曼(Iman)當地時間23日因癌病逝;蘇門答臘犀牛是體型最小的犀牛,曾廣布亞洲各地,目前全球僅剩約80頭,大多棲息在印度尼西亞。報導表示,母犀牛伊曼自2014年被捕獲後,一直在野生動物保護區接受照顧,它本周六病逝於婆羅洲沙巴。報導援引官方的話稱,伊曼患有子宮腫瘤。沙巴野生動物部門主任奧古斯丁說:「伊曼的死亡比我們的預期要快,但我們知道,它已經開始遭受極大的痛苦。」報導還稱,伊曼的子宮腫瘤是在它被捕時發現的,由於大量失血,她曾幾次僥倖逃脫死亡。
  • 雲南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保護...
    12月28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雲南持續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截至目前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極小種群物種,是指分布地域狹窄或呈間斷分布,長期受到外界因素脅迫幹擾,呈現出種群退化和數量持續減少,種群及個體數量已經低於穩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種群,隨時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
  • 輕木木材特點和分布範圍
    分布範圍雲南及臺灣熱帶地區栽培。原產美洲熱帶。分布於西印度群島、墨西哥南部至秘魯、玻利維亞等熱帶國家的低海拔地區,是一種典型的熱帶速生用材樹種,其年生長胸圍可達到30-40釐米,性喜高溫、高溼的氣侯和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條件。現亞、非兩洲很多熱帶國家,先後引入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