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足跡定位犀牛

2020-12-25 中國數字科技館

圖片來源:Pixabay

國際市場對黑犀牛角的需求導致幾十年來犀牛一直遭到無情的捕殺,納米比亞、辛巴威和南非等國都存在這種現象。據估計,1960年黑犀牛的數量約為100 000隻,到1995年數量銳減到不足2500隻。如今,通過動物保護組織和一些個人的努力,黑犀牛數量已增加到5600隻左右。但是這個物種還是處於極度瀕危狀態,偷獵仍然是它們需要面對的最大威脅之一。

科學家們通過全球定位系統(GPS)裝置追蹤和保護這些珍稀生物,定位裝置就綁在犀牛的脖子或腳踝上,或植入犀牛角內。研究人員通過定位裝置回傳的數據監測犀牛的數量,以及它們何時進入偷獵熱點地區。但這些裝置可能會失效,另外,給動物服用藥物以便安裝定位設備的過程也可能對它們造成傷害。

圖片來源:Pixabay

PeerJ(美國的一份開放獲取期刊)近期發表了一項研究,提出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跟蹤記錄犀牛的足跡。這套系統被稱為足跡識別技術(FIT),含有可遠程分析動物行蹤的軟體,可以保護動物遠離偷獵者的傷害。

研究人員的靈感源自與辛巴威當地動物保護者的合作。這些動物足跡分析專家可以通過黑犀牛的後蹄裂紋印痕來識別不同的黑犀牛。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每頭犀牛的後蹄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沒有這些啟發,我們可能壓根就不會對足跡感興趣。」「野生動物足跡」(WildTrack)保護組織的聯合創始人兼研究共同負責人斯凱·阿利布埃(Sky Alibhai)說。

圖片來源:Pixabay

為了使用該系統,科學家需要通用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收集犀牛足跡的圖像,並將其上傳到全球資料庫。這樣識別足跡的軟體就能分析識別出不同的個體,並確定它的年齡和性別,準確度高達99%。研究人員還可以利用系統估算某個地區黑犀牛的數量,並觀察它們的活動情況。

佐伊·朱厄爾(Zoe Jewell)也是野生動物足跡的聯合創始人和研究共同負責人,他和阿利布埃正在培訓野生動物保護者、土地管理者、當地導遊和反偷獵者,以便在納米比亞推行足跡識別技術,這裡是黑犀牛的家園,容納了它們28%的成員。在這篇論文發表以後,研究人員已將這項技術應用於多種動物研究,其中包括非洲獅、孟加拉虎和歐亞水獺。

「我認為這對動物監測和個體統計來說是個好消息。這非常有價值,也很實用。」南非洛克伍德保護組織(Rockwood Conservation)的動物保護科學家西斯卡·斯切金(Ciska Scheijen,並未參與這項研究)說。斯切金對足跡識別技術在雨季的表現還心存顧慮,因為雨季時動物的腳印往往模糊不清;它能否勝任追蹤更大的動物種群也成問題,畢竟這項研究所監測的動物數量只有35隻左右。

瀕危動物通常是小團體群居或稀疏分布,但朱厄爾認為,「足跡識別技術也是可擴展的,我們樂於將這項技術運用於研究較大種群的瀕危物種。」

撰文:海倫·桑託羅(Helen Santoro)

翻譯:林清

文章來源:環球科學

相關焦點

  • 《山海鏡花》犀牛怎麼樣 犀牛屬性資料圖鑑
    導 讀 山海經記載的有關犀牛的典故「禱過之山,其下多犀」,而在手遊《山海鏡花》中被角色「犀牛」完美詮釋,
  • 圖文:用古董看犀牛末路
    1922年,最後一頭小獨角犀(爪哇犀)被殺,此後,在中國大地生存了幾千年的犀牛在中國徹底的絕跡了。那麼中國古代的大地上犀牛的生存狀態是什麼樣的?又如何是一步一步滅絕的,下面我們從古籍記載和出土文物來初探端倪。
  • 母犀牛被割角,犀牛寶寶為保護媽媽,用弱小的身體去頂撞人類!
    母犀牛被割角,犀牛寶寶為保護媽媽,用弱小的身體去頂撞人類!12-14 09:14 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母犀牛被割角
  • 話劇觀摩——孟京輝經典代表作《戀愛的犀牛》
    一票難求的孟京輝經典話劇作品永遠的愛情聖經一顆年輕心臟的困惑、任性倔強而偏執的「犀牛精神圖片來源:網絡11月26日群星藝考的小星星們走進了哈爾濱大劇院感受了一場充滿荒誕性的作品來自著名話劇大師孟京輝《戀愛的犀牛
  • 犀牛書店
    原本打算晚上去逛紹興路的開閉開書店,跟店主黃聖也預約好了,但這時看到他轉發的一篇犀牛書店店主莊見果寫的值日僧日記,覺著怪有意思,恰好黃聖又說明天出門今晚要早些打烊,就改變主意先逛犀牛。她們又問書店是不是賺錢,能不能維持下去,店家也好脾氣,說我們不僅不賺錢還要倒貼,圖的也只是個興趣。我一直是邊翻書邊聽他們閒聊的,不一會兒聽著聲音突然沒了,抬頭一看女孩們已經空著手走了,店家方面也只剩下了一個,我樂得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瞧書。這家書店的定位是文史哲舊書,書的品種倒是不俗。首先在一進門靠東牆的架子上就發現一排上海書店八十年代影印的民國文學老書。
  • 阿里犀牛,重新定義製造的新物種?
    阿里用了3年時間來打造這個平臺,也因為這個平臺意義重大,所以阿里在這3年裡並沒有將此平臺的相關信息做更多透露,就連內部的人也很少知道。16號犀牛智造工廠發布的當天上午,被邀請來的媒體也不知道阿里要發布的是「犀牛」。犀牛的母公司是阿里巴巴迅犀(杭州)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由天貓淘寶總裁蔣凡擔任董事長,而不是隸屬於阿里雲。
  • 阿里牽著「犀牛」到底要智造什麼的?
    9月16日消息,阿里巴巴打造的全球首個新製造平臺——犀牛智造正式亮相。當天,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工廠」也在杭州正式投產。新製造是繼新零售之後阿里巴巴「五新戰略」的又一重要戰略布局。新製造是從「需求」到「供給」,通過消費洞察「按需生產」,以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實現柔性化、快速生產。
  • 自然界的交易,犀牛與啄木鳥的故事
    你可能認為,人類是犀牛存活於世的唯一保護者,但根據最近的一項研究,還有一種讓人意想不到的生物能保護犀牛,它就是小巧而強大的啄木鳥。犀牛的視力很差,和蝙蝠差不多,並且大部分喜歡獨居,正是由於這些特性,使得它們很難躲避偷獵者的捕殺。但如果它的背上站著一隻長著翅膀、有著長嘴的傢伙,那就能讓它們輕鬆地擺脫危險。
  • 怎樣用Grasshopper獲取犀牛導入的CAD圖形信息
    平時我們在玩弄GH的時候,想要獲取的點、線、面等 都是通過GH去抓取的,今天突然在犀牛中導入了一張CAD圖紙,發現有點難受了,選擇比較困難,實在是太多了,讓我一個個的去選擇滑鼠要點擊多少次才能選擇完啊,有人說那你可以用犀牛圖層篩選啊,但我總不能每次選不同圖層的圖形的時候重複去操作吧
  • 「犀牛製造」它到底是個什麼?馬雲這次把傳統的服裝行業也顛覆了
    阿里動物園裡的新成員「犀牛製造」,是馬雲在4年前就明確指出的戰略。阿里未來要圍繞著「五個新」來制定戰略,新金融、新零售、新技術、新能源,還有這新製造。新製造就是這次阿里犀牛要搞的事。新製造和舊製造到底有啥區別呢?
  • 山東肯石(犀牛)重工領導一行到常柴公司走訪
    山東肯石(犀牛)重工領導一行到常柴公司走訪 4月13日,山東肯石(犀牛)重工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賀廣華帶領由技術、質保、供應、銷售部門組成的團隊到常柴公司走訪,公司總經理張新等公司領導以及技術、質量、銷售部門負責人接待了山東肯石(犀牛)重工一行,雙方進行了座談交流。
  • 蘇門答臘犀牛: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
    蘇門答臘犀牛,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蘇門答臘犀牛高1.2~1.5米,長2.5~3.2米,重量800千克。據估計,現存蘇門答臘犀牛數量不足400隻,是存量最少的大型動物之一蘇門答臘犀牛是長毛犀牛與地球上最早的犀牛的後裔,它們普遍被人認為過去200萬年來沒有任何改變。
  • 古代詩文中頻繁出現犀牛,為何中國現在卻不存在犀牛了?
    ——《楚辭·九歌·國殤》這是戰國時期楚國大文學家屈原的作品,其描寫的是戰爭時期的激戰場景,這裡面有一個「犀甲」,當然指的就是犀牛皮做的鎧甲了,這可能有些令人意外吧,因為在大家印象中,盔甲不應該是用金屬打造的嗎?有些特殊情況會用植物(比如著名的皮甲),但是用動物皮做鎧甲的,還真少見。
  • 「阿里動物園」又添 新成員「犀牛」
    昨天,阿里巴巴終於官宣了,延續阿里動物園家族的命名傳統,「新成員」犀牛正式亮相。這家誕生在杭州餘杭經濟開發區、名為「犀牛智造」的新製造工廠登臺亮相。記者了解到,這一戰略項目保密運行了三年。隨著阿里新製造「一號工程」「犀牛智造工廠」正式投產,意味著自「新零售」之後,阿里巴巴「五新戰略」(指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再下一城。
  • 「厚臉皮」的犀牛
    遇上犀牛生病特別麻煩,扎針的時候,需要用釘子慢慢在犀牛身上打上個眼兒,然後再把針頭扎進去。很多時候為給犀牛打上一針,獸醫都要忙出一身汗來。皮厚了,當然就不知道臉紅是什麼。按說,有這樣天生的面目做屏障,性情應該是怎麼合適就怎麼幹,無底線的那一類,像是狗熊。如果生就成人類,做什麼事情都不知道臉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的。  犀牛不屬於太喧鬧的動物,總是一副正經八百的模樣,當然,醜陋得有些讓人恐怖。
  • 「世界犀牛日」:野生犀牛為何從中國消失
    腳下的徒弟曾經是曾經犀牛的王國。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讓我們探尋野生犀牛從中國消失的原因。
  • 阿里蔣凡牽著「犀牛」到底要智造什麼的?
    同一天,阿里的新製造工廠「 No. 1」和「犀牛智能製造工廠」也在杭州正式投產。 繼零售之後,新製造業是阿里巴巴「五個新戰略」的另一個重要戰略布局。通過「按需生產」,雲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消費見解,新製造業已從「需求」到「供應」,從而實現了靈活,快速的生產。
  • 曾遍布華夏大地的犀牛是怎麼滅絕的?這個才是它絕跡的真正原因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中國大地上從北到南,曾經遍布犀牛很多人不信是因為犀牛是熱帶動物,一說到犀牛,我們想到的就是非洲大草原;完全聯想不到中國。而且事實也是這樣,一方面,中國的氣候不適合犀牛生存,另一方面在中國境內確實也已經沒有野生犀牛了。
  • 鞋業的「犀牛」,獻禮「數字中國建設峰會」
    9月16日,阿里巴巴宣布旗下「犀牛新製造」項目在杭州啟動;10月11日,被譽為「鞋業犀牛」的雙馳1991智能工廠在莆田揭曉;10月12日,第三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隆重開幕。
  • 捂了三年高度保密 阿里的犀牛工廠到底是什麼?
    16日下午,一隻酷似藍色河馬(盒馬)的藍色犀牛開始出現在很多人的朋友圈。兩張漫畫還編成了一個故事。有人開玩笑說,這隻犀牛不就是在河馬(盒馬)的鼻子上加了一道槓嗎?這就是阿里正式對外官宣的新製造——「犀牛智造工廠」。過去三年,很多阿里其他部門的人對此都一無所知。犀牛與河馬,他們確實師出同門,且同樣重要,屬於阿里五新戰略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