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夢想擁有幸福美滿的生活,但實際情況往往是求而不得,因此便陷入到了痛苦、消沉之中。
其實,這是對「幸福」一詞的理解出了問題。
那麼,「幸福」該如何去定義呢?
在猶太人的知識寶庫中,有一本名叫《塔木德》的經典,長期以來,它被譽為是猶太人的「智慧羊皮卷」、5000年文明的「智慧基因庫」、第二部「聖經」。
在《塔木德》中,有一章的題目就叫《幸福生活的定義》。
「幸福」在哪裡?這是每個人終身求索的問題。《塔木德》在本章開頭就給了我們答案:「美好、力量、財富、榮譽、智慧、滿足、孩子,屬於那些懂得怎樣正確生活的人們。」
我們終日所追求的「榮譽」、「力量」、「智慧」等等,皆應算作是「幸福」的一部分。更具體的說,它們屬於精神上的幸福。
而相對於精神,更多人更在意的是物質上的幸福,他們的幸福該從哪裡獲取呢?
在《塔木德》看來,任何人都有權盡情地咀嚼美味,痛快地開懷暢飲,與心愛的姑娘一起享受生活,這都是人們被上帝賜予的權利。
但是,《塔木德》又講:「物質上的快樂是從不存在的,因為罪孽總是隨之而來。」
為什麼這麼說?
書中舉例,當一個人染上了大吃大喝的惡習以後,那麼如果他將來喪失哪怕任何一次奢侈的機會,這對他來說都將是一場災難。
而他,將不得不捲入更加險惡的金錢交易,以便維持自己習慣了的奢侈生活。
我們可以拿中國古代的一個歷史故事來印證這個觀點。
商朝末代君主商紂王在當王子的時候,天資聰穎,口才極佳,勇武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搏鬥,是個一代聖君的材料。
但當他繼位以後,生活就奢侈起來,吃飯時都要使用象牙筷子。
他的叔叔箕子對此憂心忡忡。有人說:「不就是用一雙象牙筷子嗎?他是國君,使用的器物規格高一點,難道這很過分嗎?」
箕子嘆息道:「他現在使用象牙筷子,就必定不再使用陶製的器皿盛東西,將來肯定要做犀牛角和玉器的杯盤了。」
「有了犀玉杯、象牙筷,他就不會再吃難啃的野菜、穿質地粗劣的衣服、住在茅草屋之下了,他將要身披錦衣九重,住在高臺廣室之中。」
「一旦有了這些物質要求,就算全天下都滿足不了他。各地的珍奇寶物,新奇的輿馬宮室,他都要逐漸備齊。而這一切,都是開始於眼下這一雙象牙筷子。」
「我害怕他從此將走向滅亡啊!」
後來,果然不出箕子所料,商紂王建造露臺,瓊室玉門,豪華富麗,狗馬奇物充斥其中,更有酒池肉林等窮奢極欲的娛樂項目。當武王伐紂時,百姓最終都背叛了他。
商紂王的例子,也證明了《塔木德》中的另一個觀點:「物質上的歡樂是不存在的,因為罪孽也隨之而來。」
物質生活帶來的幸福,總是短暫的,而且往往與罪孽相伴而至。比如你肆無忌憚的開懷暢飲一晚,身體肯定要在第二天給你發出警報。
因此,與物質相比,我們更應當去追求精神上的幸福。
那麼,問題來了,幸福也可以是長長久久的嗎?《塔木德》給出的答案是:從不。
《幸福生活的定義》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住進了一家客店,晚上,他聽到了隔壁傳來音樂和跳舞的聲音。他想,隔壁的人一定是在慶祝婚禮。
第二天晚上,他又聽到了同樣的聲音。第三天、第四天,依然如此。
這個人大惑不解,問客店老闆:「一個家庭怎麼會有這麼多婚禮呢?」
「隔壁那間房子是婚禮大廳,」客店老闆說,「今天是這家舉行婚禮,明天則是另外一家。」
幸福也是如此,你可以盡力去追逐。可是,千萬記住:人們都在享受幸福和快樂,只不過有時是這些人,有時是另外一些人,沒有人能夠永遠幸福。
《塔木德》是猶太人千年的智慧經典,原書體量龐大,涉及經商、處世、哲學、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內容,總字數達到250多萬。
現在一些翻譯者遴選了其中的精彩篇章,並重新進行了編排和解讀,使它更加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這就是《塔木德大全集》這本書。歡迎有志於提升自己的朋友購買閱讀。用猶太人的智慧,指導自己的人生!
【如何購買】點擊下方的【購買】2字即可購買。現在商家限時優惠36元。只是一頓飯的價格,就可以把這本智慧故事拿回家,趕緊訂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