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談如何解決貧富差距問題

2020-12-06 鳳凰衛視

當今世界,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一個世界各國、全人類都必須面對的問題。財富過度集中的現狀就如一個蘑菇,巨大的蘑菇頭代表著社會絕大多數資源都保留給了頂層的1%,而剩餘99%的人口只能爭相搶奪細細的根莖所代表的一點點資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盛世下隱藏著危機,如何幫助窮人,如何降壓貧富差距帶來的危害一直牽動著有識之士的心,其中也包括兩位曾獲得諾貝爾獎的領航者尤努斯(Muhammad Yunus)和赫克曼(James J. Heckman),他們一個來自孟加拉,一個來自美國,成長和出生的環境差異巨大,但是他們共同關注社會的不平等和貧困的問題,關注如何有效地去改善弱勢群體的經濟和生活狀況,經過深刻的思考,他們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桉,他們都有很大的決心去改變現有的狀況,去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和思考,不受到任何條條框框去限制他們的想像力和行動力。

1974年,孟加拉國爆發嚴重饑荒,當時已從美國留學、教書歸來,在吉大港大學任經濟學教授的尤努斯沮喪地發現,自己在課堂上教授的空泛的經濟學理論,對於人們正在經歷的痛苦毫無幫助「我是一名教師,我看到人們受苦,而我的經濟學理論完全無濟於事」

尤努斯決定卸下博士和教授的光環,走入大學周邊的村莊,他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希望自己至少可以幫助一個人「就算只是幫助他一天,這樣我不會感到自己是一個完全沒用的人。

1

獨創小組責任制模式保障還款

深入村莊的過程中,尤努斯看到了高利貸帶來的嚴重問題「人們遭受到如此多的羞辱和痛苦,只因為他們從某人那裡借了一小筆錢。」他下決心阻止高利貸帶來的悲劇發生,因此他決定自己借錢給窮人。一開始,尤努斯也不確定這些窮人是否會還錢,他只是想保護這些窮人免受高利貸的侵害

而事實證明,這種做法非常受歡迎,來借錢的人越來越多,人們不再忍受高利貸的折磨。因此尤努斯開始思考一些優化的規則和想法

他告訴借款人,這筆借款要用於創收目的,同時把借款人分為五人一組,讓他們互相幫助相互監督貸款的償還情況,如果組內有人想把錢用於不當目的,其他人要阻止他;如小組中有人逾期未能償款,則整個小組都要受到處罰。這些規則和辦法非常有效,還款率超過99%,這就是後來聞名世界的孟加拉鄉村銀行

2

商業銀行的運作模式很「搞笑」

堅持反其道而行

著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曾經說過:「如果你有一點錢,再多賺一點不難,難的是你連那一點錢都沒有。」而這也正是現代銀行制度下富人和窮人面臨的差別待遇。尤努斯看到了這一點,因此決定為窮人提供最開始的「一點錢」

尤努斯指責傳統商業銀行「做了兩件搞笑的事」「你們借錢給富人,但不借錢給缺錢的人;你們只借錢給男人,不借給女人。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都與銀行系統無關。」

尤努斯認為,女性很難符合商業銀行制定的規則,她們無法通過審核。因此尤努斯從一開始就決定,要確保自己的一半借款人是女性。然而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目標花了尤努斯六年的時間才達成

當尤努斯去探訪女性時,她們說,「不要把錢借給我,借給我的丈夫吧,我不知道我有這筆錢能做什麼,在我的人生中我從來沒有處理過金錢。」

因此尤努斯決定改寫女性命運的歷史,他說:「現在我們給你錢,你摸摸看,這不過是一張紙。為什麼要害怕?」

在借款過程中,尤努斯逐漸看到向女性放貸給家庭帶來的好處,要遠遠超過給男性放出同樣數額貸款的影響。同時女性的還款記錄比男性更可靠,因為女性更多地考慮到自己的孩子和丈夫,因此更容易自我約束更珍惜來之不易的資源,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與才幹,讓小額貸款發揮更大的作用

尤努斯決心專注於女性貸款「在孟加拉國的孟加拉國鄉村銀行,我們有超過900萬借款人,其中97%是女性。所以基本上是一個全女性的銀行。」

如今小額貸款已經擴展到全世界四十幾個國家,包括在美國運作的10年,在12個城市21個分支機構有超過10萬借款人還款率超過99.5%

尤努斯堅持與傳統銀行反其道而行「每當我需要設定一個規則時,我就會看看傳統銀行是如何做的,然後反過來做,而恰恰相反的規則非常有效。」「他們找富人,我們幫窮人。他們去城市,我們到農村。他們去市中心,我們找偏遠的村莊。他們去找男人,我們去找女人。」

尤努斯把金融服務比作「經濟氧氣」,而商業銀行只為富人提供這種氧氣,而窮人無法呼吸到氧氣。因此他決定填補商業銀行缺位的空白為窮人提供「氧氣」,使從未接觸過金錢的女性,搖身一變為活躍的企業家

3

資本主義忽略了人性無私的一面

經過四十餘年的親身接觸和仔細觀察,尤努斯除了創建了小額貸款的模式,讓很多窮人及女性受益以外,還不斷審視現有的經濟制度,甚至抨擊西方運行百年的資本主義制度

尤努斯總是批評資本主義制度,根本原因是他認為資本主義制度將人類單純地解讀為被私利所驅使,如今的金融系統也是按照人類自私的屬性建立的,這是非常錯誤和狹隘的。

「一個人有自私的一面,但也有很多無私的方面。這種無私的特質是完全與資本主義制度隔離開來的。」當我們重新審視人類,看到人類自私無私的兩面時,整個系統就會發生變化,衍生出基於自私和無私的兩種業務

他說,所謂的貧困問題不是由於窮人造成的,而不只是由於這個體系造成的,所以我們必須去改變這個體系

他舉了一個例子,盆栽是因為盆子太小使它不能長成參天大樹,其實是盆子的問題,而不是這棵樹本身的問題。所以他不希望窮人會被這些現有的條件和體系所限制,希望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他們的潛能,脫離貧困,而不是說只是通過政府捐錢,因為政府給再多的錢,他們還是走不出貧困。

「如果一個人要去徵服貧窮,那你就不能按常規出牌,要去敢想別人所不敢想像的東西。」我問尤努斯,這些顛覆傳統的想法都是從哪裡來的?他回答說,最主要的就是他長期處於一線,深入到這些貧困者的生活,在與他們打交道的過程中,才能發現他們究竟面臨著什麼樣的困難需要得到什麼樣的幫助,才會知道怎麼樣去幫助他們。

4

「他們覺得我有問題,

那是他們有問題」

尤努斯認為,現在人們認為利潤是使世界運轉和推動所有事情發展的唯一激勵機制,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賺錢可以使人快樂,但幫助別人賺錢,給人帶來的是「超級快樂」。尤努斯說,如果人家不是這樣想的話,那是人家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他覺得我們人類不能再這麼狹隘,傳統的商業是「一切皆為我」,但社會企業是「一切皆為別人」,而非「為我」,這是一個思維模式的轉變

他說,國家懂得如何發展經濟,但卻不能創造足夠的就業來讓人們得以發揮的機會,不能給予每個人以一個有尊嚴的基本生活,是一種恥辱

我們需要重新去規劃和創造一個真正以人為本的世界,重建一個新的、更人性化的資本主義制度,把人性利他而不只是利己的一面也發揮出來。

尤努斯開創的小額貸款改變了很多窮人的命運,如今他已經近80歲,依舊在世界各地奔波努力,希望可以通過他的努力,把全世界的貧窮減少一半。而美國經濟學家赫克曼則從教育角度提出了另一個針對縮小貧富差距的解決方案,他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加以深入的實證研究,基於分析的成果來判斷政策是否有效可行。他在研究政府在崗培訓等項目的有效性過程中,對什麼能夠最大程度拉動經濟增長產生了興趣,最終他得出應該投資於弱勢群體的幼兒教育的結論。

5

能力不是只由遺傳決定

赫克曼在進行有關潛在能力形成過程以及如何塑造成功生活時的研究發現,許多旨在幫助處境不利的兒童和青少年的計劃效果都不好,例如針對弱勢群體的就業培訓計劃,從收益成本比和回報率來看並不成功。這些負面的結果讓赫克曼感到非常不滿,因此他決心改變這一切。選擇把自己擅長的微觀計量經濟學用於研究幼兒教育帶來的顯著改變。

同時,赫克曼也感受到在自己的經濟學領域,普遍存在一種態度,認為有些人天生聰明,有些人天生愚蠢,「即能力是由遺傳決定的」,還有認知能力現代社會成功的核心決定因素。他認為這些觀點都是錯誤的。如今,我們已經知道智商是可以被改變的,甚至於很多以往被認為是由遺傳決定的,或者至少是在很小的年紀就確定的人格特質,也是可以被改變的。

6

兒童教育:投資越早效果越好

如何以最佳方式促進兒童早期發展?以知識傳授為主導的教育方式有什麼問題?又什麼技能對於未來的發展來說最重要?赫克曼常常思考這些問題。

經過研究,赫克曼發現在人一輩子的收入中,智商能解釋的比重大概只有3-4%。因此,學校和家庭還可以傳授更廣泛的技能,除了教授閱讀寫作算術之外,學校教育的內容還可以有很多。這些技能被赫克曼稱為「軟性技能」,能讓人們學會自我控制耐心等待機會開放思維傾聽他人想法,並堅持不懈

赫克曼提出,試圖影響一個人的最佳時間是在3歲之前,那時大腦仍在發育中,可塑性較強,是最佳的投資年齡。在0至3歲時對幼兒進行投資,每年的回報可以達到16%左右,而3歲至4歲時投資的回報率就下降到7~10%,也就是說更早投資孩子教育效果會更好

7

受過良好教育的母親

是孩子的最大優勢

家庭條件不僅僅在於能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環境,更會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產生更深刻的影響

比如說語言能力,赫克曼在研究中觀察到,美國弱勢家庭的孩子每小時只能聽到約600個英語單詞,但在生活條件較好的家庭中,孩子聽到的單詞數量可能會翻3-4倍。因此,在生命的前三年,優勢和弱勢家庭的孩子之間存在巨大的差距

在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中,假設有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母親,非常關心孩子,有時間和資源投入教育,那麼任何一名育兒工作者或老師都很難比她做得更好。

事實上,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在很多方面為社會帶來巨大的利益「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甚至在農村,受過更多教育的女性實際上非常高效。那些非市場層面的影響經常被忽視。」

赫克曼舉了聖經裡的馬太效應(「凡有的,還要加給他」)來描述:「更富裕的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母親,能夠更好地利用社會提供給他們的相同的公共資源,因此他們可以在這種優勢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因此,平等的公共服務實際上可以導致不平等的社會結果。」

8

教育理念無關貧窮富貴

然而我們也不必因此灰心,這並非意味著沒有資源或者資源較少的家庭的孩子毫無機會。政府私人機構都可以為弱勢群體的家庭提供一些幼兒教育項目,幫助培養更全面發展的人,讓他們可以積極參與到社會的各個層面

赫克曼以經濟學的角度來反思「教育不公平」帶來的問題。在他看來,教育不公平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層面上的問題,而是一項和國家長期競爭力密切相關的社會經濟議題

赫克曼發現,經濟富裕的家庭比起貧窮的家庭,一般都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親子間的互動也會做得更好。因此,政府在對貧窮家庭教育投資方面的介入就顯得異常重要。

長遠來看,如果政府願意投資弱勢家庭兒童的學前教育,可以降低社會福利支出公共衛生醫療開支犯罪率貧富差距,也可以提升勞動力的質量以支持經濟發展促進就業。這種項目開展成本低,也可以有效解決眾多社會問題,在赫克曼眼中是最高效的投資

1980年代,牙買加曾針對弱勢家庭的幼兒提出了一個發展計劃,派出一些受過良好訓練的健康助理每月花一兩個小時走訪這些家庭,指導父母如何與孩子進行互動,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以促進孩子健康成長。赫克曼對這個計劃大為讚賞,認為這項計劃執行成本低,但效果很好,充分體現了改善親子互動的好處,並積極將這個計劃複製到中國

另一個例子是在美國,有很多難民沒有錢、沒有衣服、沒有任何資產,但他們的文化價值觀仍然是鼓勵教育。他們在下一代身上做得非常好。因此,真正的貧困衡量標準在於如何教養子女,而不只是金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真的要教會父母,什麼是他們必須去做和必須學會的。」赫克曼強調。

9

應對未來需要適應性和靈活性

在當今瞬息萬變的年代,人們需要培養多種技能來應對面臨的挑戰,而赫克曼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培養適應性靈活性。首先要預測並思考未來會是什麼樣的,並以各種方式武裝好自己,去應對變革

思想洞見,有前瞻性,能夠適應變革,是一項重要能力。技術在不斷變革,人也需要與時俱進

10

人格塑造意味著

可以正確地使用能力

當今社會的普遍看法是,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不平等的增加是一道兩難選擇題,但赫克曼認為通過對弱勢家庭幼兒教育的投資,或許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可能性並不總是意味著我們可以明智地使用這些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麼價值觀人格塑造很重要。在某種程度上,人們要有一些基本的價值觀來指導他們做出選擇「因此,擁有價值觀本身就有價值,一些更深層的價值觀可以指導你做出選擇。」

古人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先扶智」說的也是這個道理!縮小貧富差距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通過教育,給予社會底層的人機會,通過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也最能體現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我也期待著,願意為之付出力所能及的一份力!

對於縮小貧富差距,你又有

什麼好點子呢?

編輯:胡呼呼、巴塔木

相關焦點

  • 直擊諾獎|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價格的發現》在本書中,作者引入了一種被稱為「背包問題」的研究方法,並探討了他在設計激勵性拍賣設計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的理論思考。本書將拍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經濟學家解決日益複雜的資源配置問題提供了重要新的新視角和新工具。
  • 直擊諾獎 | 歷年諾獎得主帶你親歷最強大腦的頂級書單
    本期我們精選了歷年諾貝爾獎得主權威著作和力薦好書,帶你一起品讀大師經典。01.諾獎得主相關著作20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在本書中,作者引入了一種被稱為「背包問題」的研究方法,並探討了他在設計激勵性拍賣設計中遇到的問題以及的理論思考。本書將拍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經濟學家解決日益複雜的資源配置問題提供了重要性的新視角和新工具。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班納吉;迪弗洛
  • 諾獎經濟學家:為什麼中國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4月10日,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裡克·馬斯金在浙江大學,發表題為《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為什麼中國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演講。在本次演講我想說,是新興經濟體的,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的貧富差距,我並不是想要指出美國和歐洲國家等等這些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問題。  你或許會說,我們為什麼要去關注貧富差距呢?為什麼貧富差距問題會引起這麼多的關注呢?
  • 諾獎得主用15年的研究告訴你4個真相!
    隨著我國和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的貧富差距也在迅速拉開。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在演講中,透露了一個扎心的真相:全球最富有的26個人,擁有1.4萬億美元的財富,這相當於全球38億貧困人口的總和;很多人的命運,在出生的剎那就已經決定了!
  • 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在上海書展:是,我就是小索忍尼辛
    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女作家S.A.阿列克謝耶維奇現身今年的上海書展,並且帶來了其獲獎後在中國出版的首部作品《二手時間》。今天,阿列克謝耶維奇在思南文學之家參加了上海國際文學周活動,與文學評論家陳曉明展開對話。從《二手時間》、非虛構寫作、諾獎,談到未來的寫作計劃。
  • 貧富差距腐蝕美國社會
    1964年1月8日,第三十六任總統詹森面對當時美國高達19%的貧困率,在國情諮文報告中提出「向貧困宣戰」的口號,並頒布多項政策來縮小國內貧富差距。整整半個世紀過去了,美國仍然面臨嚴重的貧困與財富不均問題。
  • 20世紀物理學巨人、諾獎得主菲利普安德森逝世,享年96歲
    1962年,他發表了一篇關於光如何獲得質量的著名論文,推動了多年後粒子物理基石「標準模型」的建立和希格斯機制的提出,幫助解決質量的起源問題。1923年12月13日,安德森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隨後在伊利諾州的厄巴納度過童年。他的父親是伊利諾伊大學的植物病理學家,外公則是一名數學教授。
  • 上海大媽問諾獎得主如何炒股致富 通過淘寶直播視頻連線
    【上海大媽問諾獎得主如何炒股致富】據媒體報導, 8 月 19 日,一位上海大媽在視頻連線的淘寶直播中詢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最近有什麼股票可以推薦?席勒認為,個人投資者不應在股市上投入太多,「千萬不要把炒股視作快速致富的手段。」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 前面的話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
  • 日本如何縮小貧富差距?
    雖然是兩個概念,也就是說,「貧困」的質量不一樣,但是,貧富差距的內涵是一樣。跟我們中國一樣,日本的貧富差距,首先是城鄉差別造成的。但是,日本解決城鄉貧富差距的時間表,要比我們中國來得早。嚴格說來,日本是從明治維新時期開始,著手解決城鄉差別。首先採取的措施,是解決「教育的貧富差距」。
  • 疫情時代公共品供給如何優化 諾獎拿出半服藥方
    由此,發達國家自上一輪全球化以來持續擴大的貧富差距和社會割裂進一步加劇,造成了內部民粹主義、外部保護主義的雙重漲潮,昔日全球化的領導者變為「退群者」,傳統的全球經貿體系面臨顛覆和重塑。從治理方式來看,面對這一輪經濟重疾,傳統的政策工具效力不足。儘管發達國家普遍採用了史上罕見的超寬鬆刺激,但是經濟依然難有起色,反而形成「寬鬆依賴症」,政策力度稍有邊際減退,經濟數據和金融市場便應聲回落。
  • 諾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金融業應促進疫後經濟恢復
    來源標題:諾獎得主埃裡克·馬斯金:金融業應促進疫後經濟恢復 在21日舉行的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的「金融科技與創新」平行論壇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埃裡克·馬斯金表示,金融部門應發揮作用,促進疫情後的經濟恢復和發展
  • 諾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新書《衣櫃》上架
    央廣網上海9月7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易肖奇)近日,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了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小說集《衣櫃》。諾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新書《衣櫃》上架(央廣網發 浙江文藝出版社供圖)作為波蘭家喻戶曉的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因大膽且極具獨創性的寫作風格而備受讚譽;她曾獲得尼刻獎、布克國際獎等多項重量級文學大獎,擁有「最具代表性的歐洲小說家之一」的美譽。
  • 中國人如何才能拿到更多諾獎?
    屠呦呦沒有當選院士,卻拿了諾獎 同在東亞,截止2019年,已有27名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包括2名美籍日裔諾貝爾獎獲得者)。除歐美諸國之外,日本是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和名古屋大學誕生了日本乃至亞洲最多的諾貝爾獎得主。
  • 問吧精選|殘雪熱搜,村上陪跑,我們關注諾獎是在關注什麼
    儘管今年中國作家未能拿下諾貝爾,但殘雪很可能是下一位獲得諾獎的中國作家。諾獎得主託卡爾丘克和彼得·漢德克究竟是誰?殘雪獲諾獎的呼聲為什麼如此高?村上春樹為何會繼續陪跑?關於諾貝爾文學獎,歡迎大家一起來聊聊!▍關於殘雪@只愛這片土地:殘雪是誰?為什麼諾貝爾獎中國得主總是在得獎後才進入公眾視野?
  • 【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預計要到明年】今日...
    【諾獎得主阿爾特:新冠疫苗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預計要到明年】今日,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行。新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表示,新冠疫苗大規模面向公眾使用預計要到明年。
  • 李嘉誠斥600萬鼓勵諾獎未得主,59歲紅顏刻意扮老襯誠哥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昨日(10)在瑞典以及挪威首都兩地舉行,因為受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本屆諾獎頒獎禮只能通過線上直播方式進行,而且當晚的慶祝晚宴亦是取消。今年諾獎獲選的名單中,有兩位得主頗為特別,一位是醫學獎得主英國科學家霍頓、一位是化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杜德納,兩人均是前華人首富李嘉誠基金會旗下捐助的研究所教授。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收到組委會派發的獎牌和獎金(1000萬克朗)之後,不約而同將複製版的獎牌贈送給「贊助商」長和集團創辦人李嘉誠。
  • 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原標題:12月25日,3位諾獎得主將助陣揭曉中國國際學校排行榜)
  • 遲到20年的諾獎: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思想評介
    就在上述這一幕發生前不久,他們剛剛被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為了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獲獎理由是「發展了拍賣理論、發明了新的拍賣方法」。有意思的是,雖然現年83歲的威爾遜教授不斷地數落自己的好學生米爾格羅姆竟然在諾獎開獎這樣重要的時刻關手機睡覺,但其實在諾獎評委會把電話打到他家中的時候,他也將其誤認為騷擾電話而順手掛掉了。
  • 諾獎得主:講透貧窮的本質!
    大型央企券商) 掃碼添加微信,備註「開戶」即可 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三個人:阿比吉特·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絲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麥可·克雷默(Michael Kremer),諾獎表彰了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