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逐漸復甦轉好,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性再次提升。
8月16日,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求是》刊文稱,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經濟供需兩端、國內外兩個市場同時承壓,金融體系勢必遇到很大困難。2019年銀行業新形成2.7萬億元不良貸款,出現疫情「黑天鵝」後,資產質量加倍劣變不可避免。由於金融財務反應存在時滯,目前的資產分類尚未準確反映真實風險,銀行即期帳面利潤具有較大虛增成分,這種情況不會持久,不良資產將陸續暴露。
郭樹清表示,經過前期持續努力,金融風險總體趨於收斂,金融體系韌性明顯增強。不僅成功避免了風險隱患向金融危機演變,也為應對各種複雜局面創造了寶貴的政策空間和迴旋餘地。實踐證明,黨中央關於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完全正確非常及時。如果當初貽誤戰機,拖延整治,當前面臨的困難會大得多,不良後果難以估量。
不過,為了應對疫情後金融領域出現的新的重大挑戰,郭樹清提出,要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既要「穩定大局、統籌協調」,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推動經濟發展儘快步入正常軌道;又要「分類施策、精準拆彈」,有序處置重點領域突出風險,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並將從盡最大可能提早處置不良資產,防止高風險影子銀行反彈回潮,及時處置不同類型機構風險等方面著手。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
維護金融安全關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郭樹清稱,放眼世界,一些國家的崛起和衰弱往往同金融能力密切相關。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更加複雜多變,我國經濟周期性、結構性、體制性問題疊加碰頭,金融風險形勢複雜嚴峻。隨著國際收支狀況逐漸好轉,國內企業、政府、居民部門槓桿率快速上升,金融產品和市場結構日趨複雜、透明度較差,金融體系內部資金自我循環、脫實向虛傾向愈演愈烈,一些不法金融集團和違規金融活動野蠻生長,金融系統內部的腐敗和違紀違規行為持續蔓延。如果放任自流,勢必釀成系統性風險,產生顛覆性影響,嚴重危及經濟持續發展和國家政治安全。
郭樹清總結稱,近年來,我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一是金融資產盲目擴張得到根本扭轉。2017年至2019年,銀行業向實體經濟提供的信貸資金和債券投資年均增速分別高達12.1%和13.9%。而資產年均增速只有7.7%,不及2008年至2016年的一半,相當於向實體經濟多投入64萬億元資金的同時,銀行業資產少擴張88萬億元。保險業激進的投資理財型業務得到遏制,壽險業務的中短期保費佔比從31%的歷史高點降至4%。宏觀槓桿率扭轉了2008年至2016年年均上升10多個百分點的勢頭,最近三年總體穩定在250%左右。
二是影子銀行風險持續收斂。2019年末,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16萬億元。同業理財、同業投資和券商資管分別較峰值縮減87%、26%和42%。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各類交叉金融投資產品持續收縮。
三是不良資產認定和處置大步推進。堅決懲治掩蓋不良資產,嚴厲打擊做假帳。商業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與不良貸款之比,2016年一度超過128%,2019年末降至82%。3年時間裡,銀行業共處置不良貸款5.8萬億元,超過之前8年處置額的總和。
四是違法與腐敗行為受到嚴厲懲治。堅決整治不法金融集團和非法金融活動,有序推進資產清理、追贓挽損、風險隔離。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依法處理惡意操控金融機構的問題股東。推動高風險中小銀行和信託公司「一企一策」進行改革重組和風險處置。一批官商勾結、利益輸送、違法侵佔的腐敗分子被繩之以法,其中一部分就是「監守自盜」的金融管理部門工作人員。
五是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大幅壓降。一大批違法開辦的網際網路理財、保險、證券、基金和代幣機構被取締。全國實際運營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約5000家壓降至2020年6月末的29家,借貸規模及參與人數連續24個月下降。
六是大中型企業債務風險有序化解。截至2019年末,全國建立債委會約2萬家,實施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1.4萬億元。約500家大中型企業實施聯合授信試點,債務約束的內生動力顯著增強。
七是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房地產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2019年與2016年相比,房地產貸款增速下降12個百分點,新增房地產貸款佔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下降10個百分點。既滿足房地產行業平穩發展的正常需要,又避免因資金過度集中出現更大風險。
八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初步控制。近年來,我國嚴控地方政府融資增量,嚴禁違法違規提供融資。同時,實施疏堵並舉,有序化解存量隱性債務,金融系統積極配合地方政府進行債務置換。推動地方債在商業銀行櫃檯面向個人投資者發售,為法定新增的地方政府債務提供多種資金支持。近三年,銀行保險機構累計增持地方政府債券11萬億元。
九是標本兼治的長效機制逐步健全。2017年至2019年,監管部門嚴肅追究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責任,處罰銀行保險機構8818家次,處罰責任人員10713人次,罰沒合計72.4億元,超過以往十幾年總和。
十是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明顯提升。2017年至2019年,人民幣貸款增加46萬億元。科研技術、信息軟體、生態環保貸款年均增速分別達31.2%、20.8%和19.5%,顯著高於同期貸款平均增速。小微企業融資總體實現「量增、面擴、價降」,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年均增速23.2%。
今後一段時間金融體系勢必遇到很大困難
郭樹清稱,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本來就面臨老齡化加快、儲蓄率下降、資源環境約束增強等諸多困難。百年不遇的特大疫情直接造成一季度增長深度下跌,儘管二季度恢復正增長,但是近中期發展仍然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經濟供需兩端、國內外兩個市場同時承壓,金融體系勢必遇到很大困難。
「為遏制衰退,經濟活動急劇收縮時,金融活動反而必須擴大。原來的調控目標是廣義貨幣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略高於名義GDP增速,今年上半年高出10多個百分點。預計今年總體槓桿率和分部門槓桿率都會出現較大反彈,金融機構的壞帳可能大幅增加。」郭樹清稱,2019年銀行業新形成2.7萬億元不良貸款,出現疫情「黑天鵝」後,資產質量加倍劣變不可避免。由於金融財務反應存在時滯,目前的資產分類尚未準確反映真實風險,銀行即期帳面利潤具有較大虛增成分,這種情況不會持久,不良資產將陸續暴露。
當前,國際上許多國家特別是最發達國家,採取了強刺激做法。短期看,這一做法有利於穩定經濟與金融,但是中長期效果則存在很大不確定性。郭樹清稱,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下也沒有不散的筵席。在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當前美國這種前所未有的無限量化寬鬆政策,實際上也消耗著美元的信用,侵蝕著全球金融穩定的基礎,會產生難以想像的負面影響。新興經濟體可能面臨輸入性通脹、外幣資產縮水、匯率和資本市場震蕩等多重壓力。更嚴重的是,世界可能再次走到全球金融危機的邊緣。
此外,近些年迅速發展的金融科技,既為我們帶來許多機遇,也帶來很大挑戰。郭樹清稱,我國金融科技在部分領域位居世界前列,在風險防控方面沒有現成經驗可以借鑑。由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高新技術廣泛應用,傳統金融風險的表現形式、傳染路徑發生深刻改變,數據安全等非傳統風險日益突出。這些風險具有較強的突發性、隱蔽性和破壞力,不能不引起我們高度警惕。
八方面應對現階段金融風險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金融領域出現新的重大挑戰,郭樹清表示,要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既要「穩定大局、統籌協調」,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推動經濟發展儘快步入正常軌道;又要「分類施策、精準拆彈」,有序處置重點領域突出風險,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從現階段來看,做好以下工作尤為重要:
一是全力推動國民經濟恢復正常循環。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在嚴格防控疫情反彈的前提下,全面恢復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強化財政、金融、就業、產業政策協同配合,特別要服務好中小微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促進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二是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金融結構同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促進融資便利化,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健全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矯正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兩種不良傾向。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引導理財、信託、保險等為資本市場增加長期穩定資金。加快養老保險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設,推動養老基金在資本市場上的佔比達到世界平均水平。
三是盡最大可能提早處置不良資產。金融機構要採取更審慎的財務會計制度,做實資產分類,充分暴露不良資產。日常監管上,不簡單將不良率上升作為評判標準。要利用撥備監管要求下調騰出的財務空間,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制定切合實際的收入和利潤計劃,增加撥備計提和資本補充。疏通不良資產處置的政策堵點,為提高金融體系穩健性創造更有利條件。
四是防止高風險影子銀行反彈回潮。影子銀行生存的土壤尚未完全剷除,稍一放鬆監管,極可能全面回潮,導致前功盡棄。要保持戰略定力,對高風險業務保持高壓態勢。突出簡單、透明原則,規範交叉金融產品,做到公募產品與私募產品邊界清晰,表內業務與表外業務風險隔離,委託業務與自營業務分帳經營,儲蓄產品和投資產品涇渭分明。努力實現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信貸市場與貨幣市場職責清晰、分工有序。同時,持續整治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金融活動。
五是及時處置不同類型機構風險。針對不同風險的機構,精準有效施策。對高風險金融集團,依照既定方案和分工依法依規處置。對農村金融機構,堅持縣域法人地位總體穩定,鼓勵採用多種方式補充資本、引進戰略投資者。對城商行和信託等地方法人機構,支持省級政府制定並實施處置方案,金融管理部門加強專業指導。抓緊研究提出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對於名單內的金融機構,組織制定恢復與處置計劃。
六是穩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加快構建公開透明、穩定可預期的監管政策環境,鼓勵中外金融機構平等競爭、深化合作、互相借鑑、促進創新。提高開放條件下的宏觀金融管理和防控風險能力,及時發現並有效阻遏外部衝擊向國內擴散。
七是切實加強金融消費者教育和保護。加強金融知識普及,讓城鄉居民都懂得,投資是有風險的,世界上沒有高回報低風險的金融產品,更沒有所謂「穩賺不賠」的理財項目,宣揚「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簡化產品結構,嚴格客戶分層,如實通報風險。強化信息披露,提高市場透明度。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及時糾正誤導金融消費者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八是進一步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近年來,拆除金融風險點的經驗表明,加強黨的領導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凡實施風險處置和重組的金融機構,原則上都要成立臨時黨組織。對股權關係複雜的風險機構,首先壓實黨的領導責任。要嚴厲打擊金融腐敗,堅決查處風險背後的利益勾結,把查辦案件、防控風險、挽回損失、堵塞漏洞、重塑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構建金融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