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茵陳四月蒿,都4月了,茵陳蒿吃了會有副作用嗎?

2020-12-14 愛讀歷史的兔小妹

「三月茵陳四月蒿, 五月六月當柴燒」,茵陳,即我們常說的白蒿。有利膽、保肝、解熱、抗炎、降血脂、降壓等功效。是中醫裡預防輔助治療肝炎的良藥,尤其對祛黃疸有奇效!新生兒長黃疸,很多便服用茵梔黃,喝上一禮拜一般就褪下來了。對治療肝不好引起的雀斑也有療效哦!這麼好的藥膳,如果3月錯過了,4月長成蒿草的茵陳還能吃嗎?會有副作用嗎?

答案是可以食用,只是藥效沒初生時的絨蒿強而已。味道嘛,鮮嫩度也較之前差一些。

自古便有春吃茵陳的傳統。而且,作為春季時令野菜,味道鮮美那是不用提的!甭管煎炸烹炒,咋做咋好吃。下面介紹幾種:

1.最簡單的涼拌茵陳。

將茵陳清洗乾淨,放入開水中焯後撈出來擠幹水分,切碎,放入調料鹽生抽醋小磨油等,攪拌均勻即可服用,它在利溼退黃和祛風明目方面效果明顯。

2.最好吃的蒸茵陳。

將茵陳清洗乾淨,撒上麵粉使得每片葉子都粘上薄薄一層麵粉,上屜籠蒸8分鐘,放入調料鹽生抽醋小磨油,蔥花,蒜泥。一定要當蒜泥,沒有蒜的蒸菜是沒有靈魂的!

3.雞蛋炒茵陳。

將三至五個雞蛋磕到洗淨的茵陳裡,攪拌均勻,鍋放油燒熱,將蛋液茵陳倒入鍋裡翻炒至熟。加鹽,雞精,蔥花,蒜。再翻炒幾下!出盤!

4.茵陳窩窩頭。

茵陳洗淨切碎,和入麵粉和酵母粉,加水,將麵團揉光滑放置30分鐘,等麵團發酵至2倍大,用手揪成一個個饅頭狀。水開了放屜子上蒸20分鐘。

此外,在燉肉,燉魚等時茵陳也可作為輔料佐以,一增加鮮度,二清熱解毒。

但是茵陳屬寒性。吃多了會有副作用,主要是引起腸胃不適,胃疼拉肚子等。所以脾胃虛的人要控制食量哦!野菜雖美味,但不能一直吃哦。

相關焦點

  • 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的解析
    一,什麼是茵陳茵陳這個名稱來源於《神農本草經等》,在《中國植物志》中作為別名處理。它的植物學正式中名叫茵陳蒿,這個名稱來源於《本草衍義》,在植物分類學中屬於菊科蒿屬龍蒿組柔毛蒿系。別名在《神農本草經等》中記載為綿茵陳、因陳、茵陳蒿等;在《中藥志》中記載為白茵陳;在湖北叫家茵陳;在廣西叫絨蒿;在江蘇叫臭蒿、安呂草等等。分布於我國遼寧、河北、陝西及以南各地,通常生長在溼潤沙地、草地、山坡、河岸等處。茵陳是一種半灌木狀草本,在二三月份基生葉密集,通常蓮座狀排列,葉子二回或三回羽狀全裂;之後長出莖幹,幹細常單生,幹後木質,莖上葉子比較少。
  • 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割了當柴燒
    春天,意味著新的開始,萬物復甦,三月茵陳四月蒿, 五月割了當柴燒,過了三月的茵陳,就得再等一年了。傳說華佗給一黃癆病人治病,苦無良藥,無法治癒。過了一段時間,華佗發現病人突然好了,急忙問他吃了什麼藥?他說吃了一種綠茵茵的蒿草。
  •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是何意?老話在理嗎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已經到了三月中旬,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地裡的野菜也長得飛快,上午趁著天氣好去地裡挖回了一些野菜,有茵陳、薺菜等等。聽老一輩的人們說,在以前每到青黃不接時,人們就靠著吃野菜度過了那一個個難熬的歲月。
  • 農村俗語「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啥意思?
    茵陳,別名絨蒿、白蒿等。為菊科牛至屬植物。在我國的山東、河南、陝西、山西多產。常常野生於路旁、山坡、林下及草地上。因其」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得名因陳。後因有人認為因陳是草,故在」因「字上面加了」草字頭「,被稱為」茵陳「。
  • 清蒸茵陳蒿,滋味清香,健康又美味,香軟細滑,天然抗生素,鮮美
    清蒸茵陳蒿不啦By 紫顰兒「茵陳蒿」,又名白蒿。 茵陳幼苗多為蜷縮團狀,全株密被白毛、灰綠色;葉多裂成絲狀,綿軟如茸;氣微香、味微苦。茵陳蒿經冬不死,春則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為蒿,故亦稱茵陳蒿。春三月陽氣上升,百草發芽,陰曆三月的白蒿才叫茵陳蒿,起到藥用的作用,而到了陰曆四月,茵陳蒿已經失去它藥用的價值,已經成為蒿草,只能當柴火用了。 茵陳有顯著的保肝作用,對甲、B型肝炎、黃疸型肝炎,有顯著的療效。
  • 農村俗話,「正月茵陳,二月蒿,三月四月當柴燒」,春天野菜香
    正月剛過,農村裡的田間荒地上各種野草逐漸開始冒頭,這裡面自然有人們經常碎碎念叨的野菜。挖野菜似乎成了農村裡的一個傳統,家裡的白菜吃膩了,新的蔬菜還沒有長出來,剛返青的野菜吃起最鮮美,農村裡爭相到地裡面挖野菜吃。除了看看地裡的莊稼長勢以外,還能和春天來個親密的接觸。
  • 茵陳蒿的功效和作用,注意事項是什麼
    其中茵陳蒿以它祛溼熱的功效最為突出。知道它的主治功效之後,就要了解它具備什麼藥理作用。根據藥理研究表明,茵陳蒿當中含有一些苯氧基色原酮類和茵陳素等有效的成分,具體的藥理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1、茵陳蒿具有利膽的作用。
  • 春雨連綿,煲湯祛溼是應該上綿茵陳還是茵陳蒿?
    近日春雨連綿,暖溼天氣持續,是時候上「祛溼神器」綿茵陳了。 綿茵陳是在春季幼苗期採收的去根幼苗茵陳,而茵陳蒿就是茵陳這種植物在夏季花實期採收的地上部分。綿茵陳和茵陳蒿同樣有清利溼熱,利膽退黃的作用。通常來說,綿茵陳的效果會更好。
  • 多喝茵陳茶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如何製作茵陳茶?今天告訴各位答案
    多喝茵陳茶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如何製作茵陳茶?今天我們來告訴各位答案。茵陳蒿,中醫主要是以它的地上部位進行入藥的,一般都是在農曆三月至四月進行釆用。農諺有「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之說。茵陳性微寒,味微苦、辛,有清熱利溼退黃的相關功效。
  • 多喝茵陳茶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如何自己手動製作茵陳茶?一文讀懂
    有句俗話說的好:「三月茵陳四月蒿。」意思是說到了農曆三月,鮮嫩美味的茵陳是這個季節的時令美食。而一到四月,茵陳的蔓就變得結實粗硬,轉眼便成為隨風搖曳的蒿草了。
  • 田地裡常見的蒿,有什麼作用?
    路邊、荒地、山坡常見的蒿,看似一種雜草,實際也是一味中草藥,它有什麼作用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大家摘回去蒸著吃,熬粥吃,不僅美味,還具有保健的作用!俗話說「二月茵陳三月蒿」,這局俗語正好說出了「蒿」生長曆程中的重要節點,也說出了「茵陳」的採摘期。聽「茵陳」的名字可能沒幾個人知道,但說到「茵梔黃顆粒」很多寶媽都知道,嬰兒剛出生的時候,都需要吃這個藥。這個藥中君藥就是「茵陳」!
  • 開發炒茶釀酒卻遇冷,茵陳產業化為何叫好不叫座
    大自然的饋贈「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對於茵陳,這句俗語基本概括了它的一生價值。三月初的茵陳價值最大,此時不僅是一種藥材,還可以採集當菜吃。過了月,茵陳就成蒿子,難以下咽;到了夏天就是一堆草木灌了。茵陳為菊科、蒿屬的植物。
  • 揭秘《蒿香遍地》:原來野菜是葷的!
    比如茵陳白蒿,唐代人切碎了用醋調著吃,清朝貴族雅士則擅飲茵陳酒,現在的河南則開發的有茵陳飲料。「一歲大地錦繡,國人食蒿,從中原地區拌麵蒸白蒿,到南方人製作蒿子粑粑,再到嶺南食艾粿艾粽,大江南北吃蒿的口味一脈相承。」全書以時間順序展示了那些從鄉野走向城市,從古時救荒走向現代餐桌的植物四季榮枯。何老師漫步於春夏秋冬,一邊欣賞變幻的時光,一邊把應季的遍地野味品嘗。
  • 認識了猴子眼、茵陳和蛤蟆草
    今晨,到河畔地攤,偶然發現並認識了猴子眼、茵陳和蛤蟆草三種藥用植物。猴子眼第一次見,賣它的老人說可以煮水調早期癌症,早期行,晚了不行。一盆10 元有幾棵的樣子。可以栽在菜園牆邊院子裡,哪裡都行,只要有土的地方。
  • 春天一定要找到這種茵陳草,採摘期很短,教你野外如何識別
    在家鄉的松樹林子裡面,野生著好多鮮嫩的薺菜,可是今天先不說薺菜了,不是薺菜不好,而是當下還有一種更有價值的野菜,等待人們去採摘,它就是茵陳。相信許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都吃過白蒿,白蒿的學名就叫做茵陳,是一味難得的草藥。只有在早春才可見到它那可愛的身影,泛白的葉片是那麼柔弱。
  • 藏在路邊的「護肝菜」,不花一分錢,隔三差五吃,肝臟越來越健康
    以前小時候家裡窮沒錢買菜,就會跟著家裡人出去挖野菜吃。於是從小就吃過多種野菜,像什麼菊花、芥菜都吃過。說起野菜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野菜的種類有很多,其中有一種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卻價值很高,那就是白蒿,又叫茵陳。主要生長在溼潤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區。
  • 農村這個野菜遍地有,這樣吃鮮香美味,且能養肝殺菌降血脂
    白蒿,其學名又叫茵陳,別名白毫、絨蒿、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等。又因為冬天它的根不死,春天的陳根重新發芽,所以又叫因陳或茵陳,到了夏天則變為蒿。所以在民間又有「二月茵陳五月蒿」的說法。初夏白蒿是農村野菜的寵兒,在蔬菜市場上新鮮的白蒿價格為一斤8-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