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年前史前犀牛新鮮屍體出土!生物學家大喜,但這未必是好事

2021-01-09 姿勢分子knowledge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不得不說,西伯利亞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這個世界上最寒冷的人類聚集區之一的廣袤土地上,凝結著大量的永久凍土。而在這些永凍土之下,掩埋著許多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

神奇的西伯利亞永凍土

最近幾十年來,隨著永凍土的融化,科學家們在西伯利亞發現了大量史前生物的珍貴遺體。在永凍土的封存下,這些遺體不僅保存得非常完整,甚至還非常新鮮,直接展示了這些史前生物的外形,省去了古生物學家大量的精力和錯誤嘗試。

2015年,西伯利亞就出土了史前生物洞獅的幼崽屍體,這兩具屍體幾乎完好無損地被保存了下來。2018年,該地區再次有兩具洞獅幼崽屍體被發掘,其體外的毛髮和體內的各個臟器都保存完好。

2019年,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又有一隻史前狼的屍體被發掘出來,其牙齒、鼻子等部位都清晰地展現在了古生物學家面前。

2020年年初,當地牧民又在西伯利亞發現了史前洞熊的遺骸,其組織結構的完整程度同樣令人震驚。

2020年8月,在俄羅斯雅庫特地區(薩哈共和國)的永久凍土中,科學家們再一次發現了史前生物,讓我們見識到了這些生活在史前時代的生物到底長成了什麼樣。

披毛犀

這次發掘,可以說難度非常大。位於北極的雅庫特地區幅員非常遼闊,又十分偏遠,交通很不便利,只有屈指可數的幾條公路。而且,在夏天的時候,只有飛機和船才能夠到達這個區域。直到冬天到來,一些臨時冰路網才能夠形成,地面交通才變為可能,以供卡車司機來給該地區的居民運送一些生活必需品。

(圖片說明:冰天雪地的雅庫特地區)

由此可見,這一次科學家能夠在此發現史前生物屍體,的確是歷盡了千辛萬苦。當他們看到這具屍體的時候,也都非常興奮。尤其是在看到它身上保存完好的組織結構,更是令他們歡欣雀躍,感到此行不虛。

據介紹,這具屍體來自於一種名叫披毛犀的史前生物。即使不用先進的儀器,光是看到它的組織保存的完整程度,就能知道它可以帶來巨大的研究價值。

披毛犀,也叫長毛犀牛,屬於現代犀牛的近親。它們平均體長為3.5-4米,肩高2米左右,體重在1.8-2.7噸之間,非常巨大。披毛犀最顯眼的,就是鼻端的巨大犀牛角,長度可達1米,最長甚至能夠達到1.4米。而本次發現的披毛犀屍體體型較小,可見是一隻尚未發育完全的犀牛。

不過,大約在10000年前,這種巨大的犀牛就已經全部滅絕。根據古生物學家的推測,這與當時人類的獵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到了今天,我們只能從化石樣本中和這種動物相見。除了西伯利亞地區之外,我國東北的松嫩平原以及西藏阿里地區也有一些披毛犀的化石被發掘。

史前披毛犀屍體

即便如此,通過骨骼化石和此前發現的少量毛髮、犀牛角等化石的研究,都只能夠從側面來了解這些動物的形象。因此,一具保留著犀牛組織的披毛犀屍體的發現,對於古生物學家們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圖片說明:披毛犀復原圖)

據介紹,這一具披毛犀屍體的完整度達到了驚人的80%。這是雅庫特地區出土的最完整披毛犀屍體,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披毛犀屍體。

Valery Plotnikov是俄羅斯科學院的古生物學家,在接受《西伯利亞時報》採訪的時候,他介紹說:「這隻幼小的犀牛隻有3-4歲,死的時候已經和母親分開居住了,它極有可能是被淹死的。關於它的性別,目前還是個未知數。我們現在還在等待著放射性碳元素分析的結果來判斷其生存的時間,這個結果最有可能落在20000-50000年前。」

即使歷經了數萬年的漫長歲月,這隻披毛犀的全部四肢、牙齒、骨骼、大部分內臟、脂肪等組織依然完好地保存了下來。

(圖片說明:犀牛角由角蛋白構成,相對更難保存)

在剛剛挖掘出來的時候,這具屍體看起來並不是100%地完整保存下來,而且渾身上下沾滿了泥水,汙濁不堪。但是,古生物學家們確定,汙濁的泥水下隱藏著的是許多即將被我們搞清楚的謎團,並且我們可以推測出大量與之相關的信息。

他們發現,這隻披毛犀身上的毛髮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這意味著它很可能是處在夏季,脫去了一部分毛髮來適應溫度,然後在這個夏季死去。這個推測非常合理,但仍需要實驗室的進一步檢驗結果。

古生物學家還推測,它和此前在該地區發現的另一隻更年輕的披毛犀都是從小就適應了當地的寒冷氣候。

Plotnikov還介紹:「屍體的最後部分有一些軟組織,這可能是它的生殖器和腸道的一部分。這給我們提供了研究其糞便的可能,這也有助於我們重建那個年代的史前環境。」

實際上,關於披毛犀的食性,科學家們也一直有所爭議。因此,通過這隻披毛犀的糞便,古生物學家或許可以終結關於披毛犀食性的爭論。

據介紹,這隻披毛犀的屍體將會被送到雅庫特首府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接下來,他們有意將其送到瑞典,那裡的專家們在犀牛的基因組測序方面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技術,這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準確地推測其演化歷程和滅絕原因。

深思

隨著西伯利亞永久凍土的融化,我們未來或將發掘出更多的史前生物新鮮屍體。但是,我們並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因為這意味著全球變暖的進程仍然在加劇。隨著永凍土的融化,被釋放出來的不僅有史前動植物,甚至可能有史前病毒或細菌。而今天的生物是沒見過這些病菌的,可能沒有足夠的抵抗力,最終造成恐怖的疾病。

(圖片說明:永久凍土的融化是氣候惡化的一個嚴重後果)

我們固然希望古生物學能夠得到不斷的突破,但我們更希望地球環境能夠持續宜居下去。如果人類的科技發展連地球都保護不了,這樣的盲目發展也應該停下腳步,等一等日益惡化的環境和氣候了。

相關焦點

  • 史前動物再現!西伯利亞發現冰河時期的長毛犀牛,內臟完好無損
    這具來自冰河時期的長毛犀牛,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長毛犀牛標本,而在發現它的地方,還曾經發現過史前猛獁象、史前小馬駒等,包括還發現了一頭洞穴獅子幼崽,可以說是天然的史前動物「冷凍庫」。研究者表示,這頭史前長毛犀牛,死亡的時候僅有3-4歲,通過屍檢結果來看,它很有可能是被淹死的,死亡時間大約在距今2萬年-5萬年之間,然後直接被凍在了地層之中,一直到如今人類活動導致史前永凍土層紛紛解凍,才讓它重現於世。什麼是長毛犀牛?
  • 數萬年前的遠古生物紛紛「出凍」
    前兩天,一張「白雪皚皚的房間」圖片在微博上流傳:據說是有位家住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網友,某日出門時忘記關上書房的窗子,於是當他回家時,發現房間變成了這樣……小寒已過,大寒將至,三九嚴冬裡,冰雪與降溫成為隨處可見的詞。在有人類居住的最冷定居點奧伊米亞康,小學生們頂著零下50度的嚴寒依然要出門上學。閱讀這類新聞的瞬間,似乎全球變暖從未發生。
  • 猛獁狼崽披毛犀,凍土中屍體完整,克隆史前生物為何遲遲未能成功
    日常平均溫度都會低於零下十五度,超低的溫度,也將很多史前生物,永久的封印在了冰河之下。然而由於人類活動引起的溫室效應,讓整個地球的溫度都變得混亂了,北極地區曾經的最低氣溫是零下68攝氏度,近年,北極的最高氣溫卻已經達到了38攝氏度。溫度的升高讓冰凍萬年的冰川也開始慢慢融化。被冰川封印的遠古巨獸也開始慢慢現形。
  • 消失8000萬年的史前生物,堪稱海洋霸主,滅絕原因可惜了!
    消失8000萬年的史前生物,堪稱海洋霸主,滅絕原因可惜了!生活中出現過許多玄幻的詞語,例如死而復生、長生不老等等,這些皆與自然規律相悖。任何生物生存在地球上,都該遵循自然界中的規律,一旦違背,下場都格外悽慘。
  • 比恐龍還兇猛的史前生物,到底有多大?
    始祖象,約生活在5000萬年前的非洲北部,在磷灰獸未被發現之前,它曾一度被認為是大象的起源,高約70釐米,長約1.6米。袋獅,約生活在160萬~3萬年前的澳洲大陸,雖然其學名的意思為有袋的獅子,但它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獅子,是袋獅科的一種史前小猛獸,預估它們在成年後體長可達1.5~1.7米,重約150公斤。
  • 3000萬年前的恐頜豬,體重超過1噸,咬合力比犀牛還大
    說起豬,人們第一時間是吃,可是在史前時代有一種長得像豬,卻又不是豬的恐怖生物,成為了3000萬年前掠食動物中的佼佼者。恐頜豬的體型高大,僅僅是肩膀的高度就達到了一米八,比大部分的成年人還要高。恐頜豬的體長約3米,體重超過1噸。
  • 「世界犀牛日」:野生犀牛為何從中國消失
    現有研究認為,氣候的急速驟變是造成犀牛數量銳減的主因。從距今約1.8萬年前的更新世末期開始,氣溫持續驟降,特別是距今1.28萬年前,一顆彗星和地球發生摩擦,導致全球的溫度在短短10年內下降了8 ℃。如此快速的下降導致歐亞大陸的北方地區大部分被冰雪覆蓋。
  • 西伯利亞發現史前披毛犀幼崽,身體80%保存完整,最後一餐仍在!
    西伯利亞地區通常是寒冷和孤立的代名詞,冰冷氣候使大片土地凍結了數萬年。但隨著氣候變化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這裡隱藏的進化秘密也在一步步向科學家展現。科學家推測,披毛犀有兩根相對扁平的角,比現存犀牛的角要更細,它們可以用角掃除積雪,並蠶食結霜的綠色植物簇。但在大約14000年前,在西伯利亞漫遊了數萬年的披毛犀突然滅絕。而人類最早在30000年前進入了西伯利亞,這意味著人類曾與披毛犀共同生活了大約1.6萬年,也讓很多科學家懷疑是人類的過度狩獵導致披毛犀的滅絕。
  • 北極永久凍土融化,一頭5萬年前的小犀牛「重見天日」……
    前幾天,我們已經得知由於加拿大境內的北極永久凍土層融化,讓一隻5.4萬年前的灰狼「重見天日」(相關閱讀:這是一隻來自五萬七千年前的狼……)。雖然這幾天很冷,但全球氣候變暖確實一直在「捂化」那些極寒之地,西伯利亞北部的冰天雪地也已鬆動。
  • 南極冰川驚現史前病毒,全球變暖真的會打開潘多拉魔盒嗎?
    遠古病毒,顧名思義,正是存在於數萬年前的病毒種類,它隨著冰川或者冰河世紀的到來。隱藏在這些寒冷的地表之下,一旦氣溫升高,這些病毒會隨著冰川融化或者海平面上升重現於世。
  • 史前猛獁象或有望復活,科學家已成功喚醒細胞,這會成功嗎?
    史前猛獁象的細胞被復活,科學家將採用新技術,試圖將其復活!在20多年之前,克隆技術的出現,讓很多人都看到了新生的希望,因為他們認為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人類的長生不老。曾經想要通過克隆技術復活史前生物的美好幻想成為了泡影,於是我們也只能尋找其他的方式來復活一些事情的生物,還原它們在地球上生活的場景。大約在5萬年前,晚期智人出現的時候,同期在地球大陸上出現的還有很多生物,龐然大物猛獁象就是其中一種,主要生活區是亞歐大陸,在1萬多年前從地球上徹底滅絕了,猛獁象的滅絕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冰川時代徹底的畫上了句號。
  • 史前人類藝術創造力與意識的起源
    人類區別於動物的顯著特徵在於人類具有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以及抽象思維能力,史前人類藝術作品是人類具有意識有力的證據,至少是3萬年以前人類就有了再現其生存環境的藝術創造力。
  • 戰神蚩尤的坐騎,傳說中的"食鐵獸",史前大熊貓如此強悍嗎?
    根據生物學家的仔細研究分析,大熊貓的胃部的黏膜非常的厚實,它的腸道只有其他動物的六分之一長,而且整體的腸道結構不是蜂窩式的,所以就能夠將銅鐵這樣的金屬吃下去,還不會損壞腸胃。
  • 戰神蚩尤的坐騎,傳說中的「食鐵獸」,史前大熊貓如此強悍嗎?
    根據生物學家的仔細研究分析,大熊貓的胃部的黏膜非常的厚實,它的腸道只有其他動物的六分之一長,而且整體的腸道結構不是蜂窩式的,所以就能夠將銅鐵這樣的金屬吃下去,還不會損壞腸胃。大熊貓是戰勝蚩尤的坐騎的記載,主要還是來源於各類的神話小說當中,在其他比較正式的文獻當中,其實並沒有這一方的記載,所以這一方面的真實性我們也不做太多的討論,畢竟是神話故事,我們還是來說一說,既然在神話當中,大熊貓能夠成為戰神的坐騎,那麼大熊貓的實力應該也不弱,那史前大熊貓真的就如此的強悍嗎?
  • 數億年前的地球上,出現不該存在的東西,史前文明真的存在嗎?
    數億年前的地球上,出現不該存在的東西,史前文明真的存在嗎?地球上出現的宏觀生物要追溯到38億年前,根據目前發現的化石來看,人類認為我們是這個星球誕生以來唯一產生的高等智慧生物,也是目前地球上的唯一文明。
  • 【未解之謎】史前文明:姆大陸、百慕達金字塔、印度萬年古城!
    以日本的「親潮古陸」為例,這片離日本海溝僅90公裡,深達2600公尺的地方,在6700萬-2500萬年前,竟是高聳在日本列島以東120公裡的太平洋海面上。 所以,我們不難想像,如果史前時代人類曾經有文明,那麼很可能一度、甚至幾度毀滅於天然災害侵襲,只留下部分遺蹟在地形變動或海水上升後,沒入海底而得以保存。
  • 史前動物大戰:泰坦巨蟒打得過梅爾維爾鯨嗎?
    這是兩種「史前巨獸」之間的比較。且不說兩種動物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即便是生活在相同的年代,它們也不會有交手的機會。因為泰坦巨蟒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蟒科動物,而梅爾維爾鯨則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因此,要判斷兩種無法相遇的動物誰更厲害?
  • 《史前一萬年》以為會看到史前怪獸,結果是一場人類混戰……
    史前一萬年,你會想到什麼?以小編的腦洞,以為會看到原始森林,稀奇古怪的植物,各式各樣的史前怪獸!況且這個電影的封面竟然是一隻巨大的劍齒虎與人類對峙,那麼電影中是不是有主角與劍齒虎一起推平反派的場景啊。抱著這種「自以為是」的想像看了電影。
  • 俄羅斯發現首個滅絕洞熊殘骸,距今3.9萬年,內臟器官保存完好
    據俄羅斯《西伯利亞時報》9月12日報導,在俄羅斯北極雅庫特(Yakutia)大陸上,當地馴鹿牧民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已滅絕成年洞熊殘骸,科學家稱這一發現具有世界性的重要意義,他們有望獲得洞熊的DNA以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分析。
  • 三星堆出土神秘文物,工藝讓現代人汗顏,專家:史前文明或許存在
    這裡出土的文物風格和我國任何一個地方都不一樣,譬如這裡曾出土過一個青銅面具。樣貌不像古漢人,更像是西方人。更神奇的是,這裡出土的青銅器,工藝都非常高超,甚至不輸商周。究竟是一群什麼人,在這裡建立了高度發達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