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養,是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
孔子學《易》時「韋編三絕」,乃至感慨:「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敬鬼神而遠之」的孔子會有此感,絕不是因為易經中那些佔卜算卦的象數,更多是在於其中博大精深的義理。
《易經》它是中國的一部曠世奇書,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中國的道家和儒家更是把它奉為經典。被稱為「三玄之冠」。
《易經》中有很多人生大道,教人如何為人處世。
其中的規律就告訴我們人的一生,有順境,也有逆境,交替進行,周期有長短,人人平等。悟透了這個規律,人就能保持平常心,學會用規律去順應人生的順境和逆境。
在順境來臨時,一定要學會自我控制,因為大喜易失察,太得意會讓錯誤乘虛而入。當然在逆境來臨時,也不要太有壓力,因為所有的逆境都只是暫時的,總會有方法應對,這三個訣竅,可以幫助你扭轉不順。
要有重新開始的決心,有從頭再來的鬥志和耐心
扭轉逆境,就要改變慣性思維,要有從頭再來的鬥志和耐心,刷新自己,重新開始。
《易經》中說:「履卦,初九,素履往,無咎」。
初九屬於處履之初,相當於一個人初涉世事,起步踐履,剛剛踏上人生旅途。
「素」是事物本質本色,沒有虛飾。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經歷過失敗和挫折的人,很容易攜帶過去的印記和包袱,認為自己做得不好,認為自己能力不夠等。
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要放下過去的包袱,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用「素心」做事,放下一切,從頭開始。這樣的心態,就像初生牛犢不怕虎,再吸收和借鑑以前有益的經驗,戰鬥力只會更強。
面對困境,停止抱怨,勇敢邁出改變的第一步
相信很多人在遇到困難時,總是在嘴邊抱怨:「這個事怎麼辦啊?」,把所有的問題僅僅停留在自我的心理鬥爭。困難克服不了,人就要麼逃避,要麼放棄。
逃避放棄只會讓困難這個雪球越滾越大,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應該是堅定自己的信念,千方百計找方法。只要人的意志力足夠堅定,時間足夠長,再大的困難,都可以分解和克服。
《易經》中說:「履卦,履虎尾,不咥人,亨」。
意思是說,讓我們跟著老虎走,不用害怕它,它不會吃人。
在這裡《易經》把老虎比作困難,人總是會像怕老虎一樣害怕困難,感到畏懼從而退宿,不能否認,這是人的本能。
但是,我們要知道困境只是個抽象的東西,它只是我們想出來的虛境。這是人的思維問題,同樣一件事,能力強的人認為這件事很輕鬆,而能力弱的人會認為這是個根本辦不到的事,所以說,所有的困難都是你想出來的。
克服困難,第一步就是要邁出去,大膽行動,走出去,才能走出困境。
如果你只是原地不動,等待別人救援,這才是最難得一件事。
心無旁騖做事,耐心等待轉機。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順境和逆境,都是有一個時間周期,這個周期沒走完,你想要提前結束,那是很難的,這就需要我們一邊努力,一邊等待時機的成熟。
《易經》中說:「履卦,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大意是說踐履之道是守靜,就要像幽禁之人一樣安閒而不生事端,而且長久堅持下去不作改變,才會吉祥。
逆境,用現在流行語說,即是逆水。逆水遲早會順過來。這是必然之路,所以履道坦坦。心無旁騖做事,出來的效果最佳。好的運勢到來,都是靠自己創造的一點一滴最佳效果積累,最後完成逆襲,迎來轉機
所以說,所有逆境,都是暫時的。只要堅定信念,邁出改變的第一步,調整做事方法,放下浮躁的心,專心致志做事,假以時日,就一定能扭轉逆境,迎接順境的到來。
我們普通人學《易經》,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察萬事萬物的規律,順應規律做事,逐漸修正自己言行,把工作和事業做得更好,生活過得更好。
《易經》在中國的地位實在是特殊,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易經》。
包括到後來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易經更是六經之首,歷代學術思想發展之契機亦多建基於「易經」。
儒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的五經之首;道家認為它是第一經典,所謂三玄之冠。馮友蘭教授之所說:「《周易》是宇宙的代數學。」
而人們常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讀真經一部」,就是說的《易經》。
但是讀原文的周易實在是過於深奧晦澀難懂,所以我讀的是這種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文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面全都是大白話。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這本書還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通俗易懂,一看就會。
所以擔心上文的口訣看不懂的夥伴們可以選擇看看這本書,再加上口訣,就非常的簡單好理解了,對於易經感興趣的夥伴真的可以試試。
而且這本書才45元,現在45元還能幹點啥?看個電影就差不多了,但是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一本易經,能讓你終生受益!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