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設計傳染病患者轉運艙,這個發端上海的文教品牌深入長三角...

2020-12-11 上觀

傳染病患者轉運艙,這個滬上大學生設計的作品,可翻折的艙蓋系統便於患者順利進入艙內,避免了艙體與艙蓋之間的煩瑣操作。26日,它成為第五屆「匯創青春」——上海大學生文化創意優秀作品匯展的產品設計類作品之一,登上「匯創青春」展臺。今天起,從長三角各大高校徵集到的九大類創意作品近萬件中,經過層層篩選評選出的1633項獲獎作品,擇優亮相上海長寧尚街Loft長寧會館,並進行線上線下集中展示。

作為上海市第三輪文教結合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重點打造的項目,第五屆「匯創青春」作品徵集面向長三角各高校大學生(含研究生、留學生)在讀期間完成的文化創新創意作品。作品類別劃分對應高校辦學特色、學科分類及文創產業發展需求,更加科學而明細,九大類別包括:視覺傳達設計類(牽頭高校: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動畫類(牽頭高校: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戲劇舞蹈(牽頭高校:上海戲劇學院)、音樂藝術類(牽頭高校:上海音樂學院);環境設計類(牽頭高校:同濟大學);服裝設計類(牽頭高校:東華大學);產品設計類(牽頭高校:上海理工大學);工藝美術類(牽頭高校: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網際網路+文化創意類(牽頭高校:上海財經大學);綜合類(含公共藝術、美術、影視等)(牽頭高校:上海大學)。同時,還設有國際賽區,牽頭高校為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生設計的傳染病患者轉運艙,結合當下疫情發展需要,兼具想像力和實用性。這一可推拉、可移動的醫療系統為實現更高安全性和多種療法提供可能,保護患者免受敏感環境下的二次感染,而且停靠醫院病房時同樣可以當做臨時病床使用,緩解醫院病床匱乏的現實問題。另一產品設計類作品同樣關切生命健康——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學生設計的痙攣型腦癱兒童助行器,適用於腦癱患兒康復機構。助行器上翻折座椅的設計解決了目前患兒移動困難、站姿與坐姿轉換困難等問題;上仰的把手和背部的安全帶有效預防患兒容易前傾的問題;背後的把手可調節角度,也使護工的體驗更加輕鬆。此外,環境設計類作品——來自上海理工大學的《一種基於可見光催化材料的抑菌型防護口罩設計》同樣具有靈感源於生活、服務生活的現實性意義。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匯創青春」文教品牌發端於上海,自2016年開展以來,累計吸引上海60多所高校及長三角部分高校數百萬名大學生參與,已成為輻射長三角乃至全國的「大學生文化創意創新」知名品牌。

「匯創青春」長三角高校文化創意產教聯盟已應運而生,並持續擴容。當天,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東華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上海戲劇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上海視覺藝術學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上海電影藝術職業學院,第一批成為「長三角文化創意產教聯盟高校」的上海地區12所高校,同時蘇州大學、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美院、寧波財經學院、安徽藝術職業學院等也成為長三角地區多所聯盟單位中的代表高校。


上海市副市長陳群出席活動並宣布開幕。據悉,今年匯展自11月26日至11月29日,為期4天。有興趣的市民,請可以通過「Think Youth匯創青春」微信公號平臺「索票通道」,免費預約觀展。

相關焦點

  • 文教結合在上海|文化創意貢獻「金點子」,產教融合促進文創產業發展
    大學生文創實踐基地,經過將近一年的品牌建設,以文創企業就業創業為導向,聚焦特色、打造品牌,根據年度工作任務清單,逐步形成可借鑑、可推廣的工作成果。同時還舉辦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上海紅色文創產品設計大賽,提升上海紅色文化場館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水平,推進產學研一體化。舉辦2019上海市學生藝術設計大賽、首屆大學生創意節,融創意徵集、分享、展示與孵化為一體,搭建集創意賽事、創新創業、產學研一體的開放平臺,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 上海啟動制定兒童發熱門診質控、傳染病轉診標準
    兒童發熱門診質控標準與兒童傳染病轉診標準制定啟動。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供圖中新網上海12月29日電 (記者 陳靜) 上海29日正式啟動制定兒童發熱門診質控標準與兒童傳染病轉診標準。在當日舉行的「國家基層兒科醫護人員培訓項目暨上海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兒童傳染病標準制定及培訓」會議上,記者了解到,專家們將依託上海已建成的社區發熱哨點診室及發熱門診上報網絡系統,建立上下聯動的分工協作機制,深入討論如何加強各級醫院傳染病防控基礎能力和患者救治流程及轉診標準,制定完善各級醫療機構兒童傳染病防治建設標準和管理規範,進而提升上海市兒童傳染病綜合診療能力和複雜重症患者救治能力。
  • 上海:啟動制定兒童發熱門診質控標準與傳染病轉診標準
    2020年12月29日,上海兒童發熱門診質控標準與兒童傳染病轉診標準制定工作啟動。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供圖上海正式啟動制定兒童發熱門診質控標準與兒童傳染病轉診標準。12月29日,「國家基層兒科醫護人員培訓項目暨上海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兒童傳染病標準制定及培訓」會議在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召開,會上傳出上述消息。澎湃新聞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獲悉,這一標準即日起將由該院組織相關專家共同制定,將努力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為中國兒童傳染病防治提供「上海方案」。
  • 文教結合在上海|文教結合碩果纍纍,校園展示惠及更多青少年
    2019年,本市發布了第三輪文教結合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發揮文教結合制度創新優勢,聚焦促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提升學生文化藝術素養,促進文化傳承創新。
  • 1000多名大學生和青年設計師為長三角鄉村振興貢獻設計創意和理念
    新華社上海12月24日電(記者李榮)長三角地區20餘所大學的1000多名大學生和青年設計師集聚創意智慧,為滬郊金山區19處鄉村公共空間、17項本土物產設計了310份有效設計方案。經專家評審、村民投票、路演展示,近日在金山區楓涇鎮評出了年度最佳設計方案。
  • 決戰上海金山 首屆YES長三角大學生電子體育錦標賽開賽
    12月18日,來自江浙滬皖三省一市的24支隊伍64名選手終於會師上海市金山區,他們將在接下來的三天比賽中,向最後的榮耀發起衝擊,角逐首屆YES長三角大學生電子體育錦標賽總決賽冠軍。 作為首個具備「官方」屬性的長三角高校電子體育賽事,同時又肩負亞洲電子體育聯合會第一屆亞洲大學生電子體育錦標賽預演的重任,2020長三角大學生電子體育錦標賽(簡稱「YES」)自從8月在ChinaJoy甫一亮相就備受關注。不過受制於疫情,今年的YES的預選賽不得不移師線上,線下賽也僅僅保留了三省一市的大區總決賽。
  • 上海市大學生社會總結展示活動在上海電力大學舉辦
    11月22日,2020年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展示暨人民建議徵集高校實踐項目推介會在上海電力大學舉行。團上海市委副書記鄔斌、上海電力大學黨委副書記翁培奮、上海市教委德育處長沙軍、市信訪辦人民建議徵集處處長張俐蓉、團市委辦公室主任沙麗娜、市學聯秘書長、團市委學校工作部部長任浡、市教衛黨委宣傳處副處長江鴻波、市文明辦未成年人處副處長王吉,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各高校團委負責同志,社會實踐項目指導教師、獲獎學生代表參加活動。
  • 遠洋集團「築·健未來」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落地上海 探索大學生...
    來源:時刻頭條10月24日,歷時6個月,由中國房地產業協會、遠洋集團聯合發起的遠洋「築·健未來」大學生建築設計競賽暨第十二屆「遠洋探海者」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獎總決賽在上海遠洋東灘花園成功舉行。本屆競賽響應「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政策號召,聚焦「健康與安全的生態人居室內設計」主題,旨在構建更安全的空間、更健康的建築、更生態的環境、更美好的生活。同時,競賽聯合上海遠洋東灘花園、宜興遠洋溪山宸章、廈門國貿遠洋天和、秦皇島遠洋蔚藍海岸等項目,結合業主的實際需求,推動大學生的設計方案得以應用實踐,引導這些「未來的設計師」們思考遠洋一直提倡的「建築·健康」的價值所在。
  • 長三角氣象科普聯盟成立,嘉興氣象輕科普欄目「布克·私議」亮相上海科技節
    為深入貫徹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氣象保障,昨天,由上海、浙江、江蘇和安徽組建的長三角氣象科普聯盟,在上海科技節舉行成立儀式。2020年「布克·私議」團隊設計製作的以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科學、民俗知識為主的天氣札記科普手帳本,也驚豔亮相展會,不少科普愛好者紛紛以此作為禮品互相饋贈。
  • 第十六屆長三角民族樂團展演活動上海展演周|上海學生民樂聯盟線上...
    演奏:上海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學生民樂團成立於1999年,2001年經上海市藝教委審批正式掛牌為上海市大學生藝術團財大民樂團,2005年掛牌為上海市大學生民族音樂藝術實踐基地。以「代際傳承民族藝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理念,志將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舞臺上展現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與中國民族管弦樂藝術的風採。曾榮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表演類乙組一等獎等多項殊榮;並於2013年起被上海市教委正式批准命名為「上海市大學生藝術團民族管弦樂團——上海師範大學青年民族管弦樂團」。
  •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網絡安全高校海報設計展·上海...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網絡安全高校海報設計展·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篇 2020-09-18 2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教結合在上海|讓文化藝術教育在校園生根發芽,文教結合「育人細...
    2019年,本市發布了第三輪文教結合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發揮文教結合制度創新優勢,聚焦促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師生頭腦,提升學生文化藝術素養,促進文化傳承創新。
  • 生命「擺渡人」戴迎輝:這個路段巡查隊隊長17天轉運了近百位患者
    整整17天,戴迎輝轉運了近百位患者,成為了他們的生命「擺渡人」。生命「重壓」:一天跑出300公裡 協和東西湖醫院和太康醫院位於東西湖區,是全市指定的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社區排查出來的發熱患者和集中隔離點的疑似患者等,都乘坐區內專用轉運車前往定點醫院進行就診和治療,而轉運車就是他們與醫院之間唯一的「運輸橋梁」。
  • 與死神較量的21個晝夜——專訪邯鄲市傳染病醫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
    2月14日,市傳染病醫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隊第一梯隊從容自若地走出隔離病區,19名醫護人員在前沿陣地鏖戰了21個晝夜後,圓滿完成了抗擊疫情的階段性工作任務。期間,該院先後收治28例患者,已先後治癒出院9例。目前,第二梯隊醫護人員鄭重接過抗「疫」的戰旗,義無反顧地走上沒有硝煙的戰場。
  • A肝是一種怎樣的傳染病?為何會在1988年的上海大爆發?
    這個過程中有許多悲劇,也湧現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從本期開始,我們就來談談人類與肝炎的百年戰爭,用三期節目為大家介紹A肝、B肝、C肝的知識。今天是第一期,我們來談談A肝。 A肝患者不會發展成慢性肝炎,不會造成持續性的肝損傷,這一點是A肝與B肝、C肝最大的區別。 從致死率看,A肝與流感差不多,都是萬分之幾。A肝病人痊癒後,就具有了免疫力,不再懼怕A肝了。現在我們也有了A肝疫苗,兒童都會通過注射疫苗的方法對抗給A肝。總的來說,A肝已經不是一種可怕的傳染病了。
  • 第十屆上海設計雙年展閉幕
    11月27日下午,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共同指導,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等單位主辦的第十屆上海設計雙年展閉幕式舉行。上海市科委副主任謝文瀾,共青團上海市委副書記鄔斌副出席會議並為獲得優秀展品的參展代表頒發榮譽證書。上海科學技術交流中心、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上海市科技企業聯合會等組織機構代表出席。
  • 「共抗疫情」患者轉運機器人同臺競技 中科大舉辦第二十屆RoboGame...
    記者在現場看到,今年第二十屆RoboGame機器人大賽的競技組主題為「共抗疫情」,要求參賽隊設計製作患者轉運機器人,在模擬方艙醫院之間實現輕/重症患者的準確識別與快速轉移安置。此外,展示組主題為「關懷老人」,要求參賽隊設計製作可幫助老人生活起居的服務機器人,並進行現場模擬功能演示。經過五個多月的機器人設計製作,參賽隊伍已經完成機器人調試進入比賽狀態。
  • 上海旅遊節將於9月12日開啟,首次聯動長三角辦節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9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記者在今天下午舉行的第31屆上海旅遊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上海旅遊節定於9月12日至9月27日舉辦,主要內容包括開幕式,五大主題九大活動,102條精品線路和品質產品,156項各企業、各區組織的主題活動。
  • 直升機救援,臨沂成功向青島空中轉運一名患者
    12月10日,臨沂市中心醫院與青島市急救中心通過空中轉運方式,成功將一名患者由臨沂市中心醫院轉送至青島市立醫院東院區。 當日11時33分,臨沂市中心醫院醫務科接到青島市急救中心電話,稱有一在院患者需轉運至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
  • 她兩次轉運首例患者:「知道確診了,心裡真是咯噔一下」
    2003年抗擊非典時,他率先衝在一線,是我市最早轉運確診患者的急救醫生之一。「恐懼心理肯定有,主要是當時對這個病一無所知,而且剛開始防護也不到位。但即便這樣也得上,這是職責所在,義不容辭。」2007年之後,趙毅轉任行政工作,2017年6月擔任市急救中心應急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