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過去之後,國內院線的營收也呈現出斷崖式下降的趨勢了。
單日總票房突破1億已是相當勉強的事情,而分攤到曾領跑國慶檔的《姜子牙》身上也僅有1千多萬的數額,似乎已經不再可能創造更強勢的票房數據。
也就是說,《哪吒》依舊是可望不可即的國漫傳說,它的那50億票房也很有可能在未來十年未逢敵手,將會繼續如同燈塔般引領國漫製作人的前行---
當然,對於一部功成名就的影視作品來說,票房遠不會是它的全部商業價值的詮釋,或者更準確說票房只是它的商業之路的開始:票房營收有多高,對應的IP價值才有更瘋狂的可能性。
如上判斷絕不只是純理論知識,事實上就在《哪吒》票房高歌猛進的19年暑假,光線影業便借這部國漫的手辦衍生品狠狠的賺上了一筆,當然,還順便打破了國內影視眾籌的紀錄---
截至2019年9月30日,共有31866人參與,總眾籌金額突破1500萬!
覺得上述成績誇張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但同時我需要強調,如果光線傳媒能夠有足夠的備貨,能夠有更完善的周邊生產體系,那想來眾籌額度至少還可以翻上一番,有很多很多網友都是因為「發貨時間要排到2020年」而選擇了退款。
但即便如此,《哪吒》手辦依舊輕而易舉的將影視周邊眾籌的紀錄給打破了---
當然,俗話有雲:「吃一塹長一智」,光線影業經歷去年《哪吒》的熱潮之後,自然也就對國慶檔上映的《姜子牙》做足了準備。
就在上映的同一時間,《姜子牙》相關手辦的眾籌也登上了網絡平臺,而且這一次的手辦品質也絕不是《哪吒》能夠媲美的---
甭管小九、申公豹、還是姜子牙,這三款手辦的打磨都可謂精益求精。製作方委派了曾在暴雪動畫擔任角色總監設計兼《姜子牙》聯合導演的王昕耗費18個月時間打磨成型。
而用王昕導演自己的話來說:「這一份執著是對於中國神話角色手辦做出的誠意十足的嘗試」,不難想見這次眾籌產品的價值意義---
但是,現實世界的殘酷之處就在於「不是所有的汗水和付出都能夠收穫對等的報償」,一樣商品哪怕疊加了無窮多的人類無差別的勞動力,但如果它真的契合不到用戶的需求,那很可能所有的功夫都會是白搭。
《姜子牙》手辦或許就是殘酷現實的犧牲品之一,截至目前為止眾籌時間已經過去了整整10天,但眾籌數額也只有32.5萬,參與人數也僅有128人---
是的,單獨來看,如上成績並不算得上有多糟糕(畢竟也過了20萬的目標線)。
但同為封神宇宙IP的一員,而且預售票房還是國慶檔最為鼎沸的存在,也曾披掛上「國產動畫最快破10億票房」的榮譽頭銜,以及製作費用傳聞有《哪吒》的8倍之多(《哪吒》6000萬,《姜子牙》傳聞5億)。
在如此之多光環的加持下,《姜子牙》手辦眾籌居然僅有《哪吒》的零頭,這樣的成績顯然就有點兒讓人大跌眼鏡了---
左為《哪吒》,右為《姜子牙》...
不過問題來了:為什麼會出現如此荒誕的差距呢?憑什麼匠心製作的《姜子牙》手辦,就得被《哪吒》的平庸手辦產品給輕易秒殺呢?
在我看來,問題的答案就藏在「人氣差距」和「產品定位錯誤」這兩大關鍵點上。
正如前文所說,《哪吒》的50億是前無古人,也將會是未來十年無來者的存在。而《姜子牙》雖然擁有著強勢的開局,但這部新國漫的後勁似乎隨著網上的爭吵而越發消耗殆盡了---
如今的豆瓣已經有超25萬人打出了7.0的平庸成績,較比《哪吒》的8.4,你可以說,這簡直就是一天一地的差距,後者距離神作一步之遙,而前者只能算為中規中矩的影視作品。
作為一名動漫自媒體人,我固然在多篇文章為《姜子牙》喊冤過(我認為網友的評判是有誤解和偏見的,綜合來說《姜子牙》應該拿7.5-8分),但我也得承認《姜子牙》的劇情確實不如《哪吒》來的更具共鳴力。
因此保守估計《姜子牙》的票房只會有《哪吒》的1/3,而它的人氣也就自然會羸弱於後者2-3個數量級,從而也就使得它的手辦眾籌不再可能創造《哪吒》的破紀錄成績咯---
關於「票房和眾籌數額」相關性的代表,我認為《上海堡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從上海大炮的眾籌上線到結束,僅獲得1000多塊,3萬塊的及格線也不能完成,不失為眾籌界的一大笑話...
當然,《姜子牙》絕對不爛,而且按道理來說再大的差距也不可能僅有《哪吒》的「零頭」。
哪怕《姜子牙》遠遠比不上《哪吒》,但它終究是位列國漫影史票房第二的佳作,不太可能僅有128人參與眾籌,也不可能只能獲得勉強超過眾籌及格線的成績。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在我看來,離不開如下因素。
在去年《哪吒》爆火的時候,光線影業對手辦眾籌的態度是嘗鮮式的,甚至說臨急抱佛腳也絲毫不過分(眾籌是上映後看到票房火爆才開啟的)。
於是他們也就推出了一系列「廉價」手辦,甭管哪吒、敖丙、太乙真人、還是李婧夫妻等手辦,通通只需188元即可購買,而此等價格放到手辦界也只能算入門級別的存在---
但我們都知道,廉價的商品也代表「低溢價可能性」,一款188元手辦捅破天也不可能讓投資人賺到200元純利潤。但高價格的產品就不一樣了,而有了《哪吒》眾籌的成功,光線影業自然也就心生出打造精品手辦,獲取更高溢價的計劃。
於是在《哪吒》裡只能賣到188元的手辦,到來《姜子牙》的眾籌也就變成了最低1488元起,最高甚至去到5288元的套裝產品定價---
從目前的眾籌結果來評判,《姜子牙》的產品定位顯然有些激進了,一款破千元的手辦哪怕對手辦發燒友來說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出手購置的存在,那又更遑論那些只因為被《姜子牙》電影打動並萌生出買一款手辦來收藏的路人了。
比如我自己,當我看到姜太公居然要1888元的時候,我簡直驚呆了,拖動滑鼠的右手也情不自禁的顫抖了起來:點支持是不可能點支持的,瀏覽器的「X」,才是我這位社畜能夠點擊的唯一按鈕了!
一邊是基礎人氣的羸弱,另一邊則是堪稱天價的產品定位,在這兩者的影響下,《姜子牙》手辦眾籌的成績自然也就僅有《哪吒》的零頭,而我在上一年發起的「獲取《哪吒》眾籌連結」的活動也就自然不再可能重現了---
去年暑假,我的後臺一下子湧進了數百位網友,足見當時群眾的熱情...
不過有一點還是值得慶幸的,國產動畫廠商終於懂得在周邊產品發力了,排除產品定位的錯誤,其實光線影業敢於「提早準備,同步眾籌上線」的行為也不失為國產動漫工業的一次進步。
但願未來能夠看到準備充足而又眾籌熱鬧的現象級國漫的誕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