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晶片逼近1nm極限,摩爾定律失效,頂上來的將是光電晶片

2020-12-18 智能家居Zorro

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發展瓶頸已經出現,光電晶片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利用光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的光電晶片有望成為5G和人工智慧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並帶動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進入「從電到光」的轉換過程。

1、美國光電晶片研發屢獲突破,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2019年1月,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光子集成晶片。該晶片可以存儲光並修改光的頻率,有望應用於光量子信息處理、光信號處理和微波光子學。研究人員表示,許多光量子和經典光學應用都需要改變光的頻率,而該晶片首次利用微波以可編程的方式實現對光頻率的修改。

2019年6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光子晶片。該晶片不僅體積更小,具有更低的功耗,且處理大規模神經網絡的效率比現有計算機高出數百萬倍。研究結果表明,該晶片運行光神經網絡的效率是電子晶片的千萬倍。該晶片可提高訓練和測試神經網絡的速度與效率,其應用領域包括機器人目標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藥物開發、醫學成像和無人駕駛汽車等。

2.光電晶片研究成果將加速其在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應用

2019年4月,美國晶片公司(Lightelligence)成功開發出世界首款光子晶片原型板卡。研究人員在該原型板卡上成功應用光子晶片運行Google Tensorflow自帶的卷積神經網絡模型,並完成對MNIST數據集的處理。在測試中,該光子晶片獨立完成超過95%的運算,運算準確率在97%以上,已經接近電子晶片,而光子晶片完成矩陣乘法所用的時間僅為最先進的電子晶片的約 1%。該光子晶片成功驗證了用光子代替電子進行人工智慧計算的可行性。

2019年5月,英特爾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California,Berkeley)的研究人員提出構建光神經網絡的新架構,該研究有助於納米光子神經網絡在實際中應用。研究人員提出構建光學神經網絡引擎的GridNet和FFTNet兩種架構,並在針對手寫數字識別任務的軟體仿真中,對這兩種架構進行訓練。研究人員發現,在雙精度浮點值下,GridNet的精度要高於FFTNet,FFTNet則對製造過程的精確性有更高的容忍度,且兩種架構均可用於規模化生產。此項成果將推動基於光電晶片的人工智慧硬體生態系統的搭建,為光電晶片的大規模應用創造可能。

3.對中國的影響和啟示

人工智慧、大數據、超級計算機和雲計算等前沿科技飛速發展,帶動晶片製造工藝和設計水平直線提升。隨著微電子晶片製造工藝逼近1納米物理極限,依靠工藝水平精進提升晶片性能的方法越來越難以奏效,摩爾定律正瀕臨失效。由於光子在晶片中不受電磁阻力等的影響,可大幅提升晶片的信息處理效率,光子學與晶片結合的光電晶片技術有望擺脫摩爾定律的桎梏。

當前,全球光電晶片行業尚未形成寡頭壟斷局面,但美、日廠商佔據整體規模優勢,中國主要面臨幾方面的挑戰:

一是智慧財產權受限,國外領先企業已對部分器件、基礎設計結構和某些技術路徑申請專利,憑藉專利把控產業鏈高端市場,搶佔市場空間,中國企業通過自主創新繞過專利壁壘難度高;

二是國際標準制定能力不足,國外機構和廠商在相關技術上已有多年積累,掌握行業話語權,而中國只能參照國際標準;

三是高端產品核心技術缺失,產業基礎配套能力薄弱,中國低速光電晶片產品國產化率很高,但在高速光電晶片方面技術不足,與國外差距明顯。

四是中國在光電晶片設計工具、基礎工藝和製造裝備等產業基礎方面配套能力不足。

面對光電晶片落後的現狀,中國應重視技術發展趨勢,進行科學規劃布局,突破關鍵技術,培育和構建產業生態,強化產業基礎提升與底層技術創新,推動技術、政策和產業環境的多渠道協同,推進產業布局向高端和自主可控發展。

相關焦點

  • 晶片破壁者(六):摩爾定律的一次次「驚險」續命
    就連摩爾本人都沒有想到,這個定律的效力是如此持久。2005年,摩爾直言「Something like this can’t continue forever」 ,認為摩爾定律可能在 2010 至 2020 年達到極限而失靈,建立在矽基集成電路上的電子信息技術也將被另外一種技術所代替。
  • 原標題:晶片戰爭2.0:「失效」的摩爾定律
    奧斯特在中國工廠面臨的困境也是摩爾定律增勢減緩的真實寫照。葛思邁表示:「隨著市場發展放緩和需求降低,半導體封裝載板的價格壓力將持續增長,未來一個財年的業績將繼續受到影響。」不過他依舊樂觀,隨著技術優勢的逐步顯現,公司將最終一步步走向盈利。  奧特斯在下遊晶片封裝市場的舉步維艱折射出整個產業鏈的困境。事實上,對於整個半導體行業而言,過去的一年都是極具挑戰的一年。
  • 性能每兩年翻一倍,摩爾定律還適用於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晶片嗎?
    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可能無法提供像PC和伺服器硬體的最佳性能,但是這些小晶片在製造工藝方面一直處於業界的領先地位。智慧型手機晶片目前大多是10nm和7nm,有的也已經達到了5nm。先進的製造工藝為提高能效、減少晶片尺寸和增加電晶體密度鋪平了道路。
  • 一篇論文引發的光子AI晶片革命!這次真想要了摩爾定律的命
    幾家中美晶片創企正試圖給出正面的回答。2020年6月,LightOn發表用光學神經網絡訓練晶片運行AI模型的新論文;7月,曦智科技拿到由和利資本投資的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8月,Lightmatter在晶片頂會HotChips上展示了其光子晶片的架構細節;12月,光子算數宣布其打造的光電混合AI加速計算卡已交予伺服器廠商客戶做測試。
  • 摩爾定律「捅破」天花板?中科院傳來好消息,晶片或實現彎道超車
    摩爾定律「捅破」天花板?在科技界一向是技術之間的較量,誰優先掌握了技術,就相當於手握王牌,近年來我國科技企業在晶片領域犯了難,其原因非常的簡單,製造晶片領域是我國的技術短板。雖然在晶片設計以及晶片封裝領域,我國已經完全自主,但是晶片製造或許才是晶片三個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全球能夠生產先進晶片工藝的並不多,一個是臺積電,還有一個是三星。目前這兩家企業可以量產5nm晶片工藝,不過一個出貨許可就已經阻斷了國內企業與晶片代工廠商之間的合作。自研成為了唯一的出路,唯一的突破口。
  • 再次拯救摩爾定律:一文瞭然 GAA 晶片技術
    仿佛一個學生,將考分從 60 分提升到 80 分也許不難,但將分數從 95 分提升到 100 分,就很不容易。最好的例子就是晶片巨頭英特爾在 14nm 節點長達 5 年的停滯,一度讓 「摩爾定律已死」的言論甚囂塵上。
  • 5nm晶片商用戰打響
    把目光投向產業鏈上遊,為4款5nm晶片代工的「山頭」上,則主要是臺積電(TSM.US)和三星各自圈地。7nm、5nm、3nm……晶片製程越先進,單位面積電晶體數目越多,就越逼近物理體系的極限。隨著各家產品正式亮相,5nm晶片已然從一個摩爾定律的「傳說」,進入市場即將刺刀見紅的新局面。
  • 摩爾定律將消失,美國晶片優勢或不復存在?外媒:華為迎來翻盤點
    如今經過中國自研晶片和美國晶片企業的施壓,美國的限令已經有了很大的鬆動,準許越來越多的晶片企業開始恢復對華為的低端晶片供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美國為了幫助國內公司清空庫存,不然一直這麼虧損下去,就算是美國也難以調控,並且如今矽基晶片的摩爾定律消失,美國晶片的優勢或許將不復存在,外媒:中國迎來翻盤點。
  • 如何突破晶片的理論極限?2-1
    三層原子這個厚度也已經接近極限了,所以它也可以被看成是二維材料。這個三層結構非常重要,可以說是二硫化鉬能從各種晶片材料中脫穎而出的基礎。比如拿它和石墨烯對比來看,石墨烯也是未來晶片的候選材料。但單層石墨烯很難穩定存在,它們就像是一片片芝士一樣,如果疊在一起,很容易就粘起來變成一整塊奶酪。二硫化鉬就不一樣了。
  • 晶片製程之戰:三星臺積電挺進3nm,英特爾們呢?
    從華為、蘋果打響7nm旗艦手機晶片第一槍開始,7nm晶片產品已成百花齊放之勢,而5nm晶片也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首秀。10nm、7nm、5nm、3nm……這些逐漸縮小的晶片製程數字,正是全球電子產品整體性能不斷進化的核心驅動力。
  • 晶片製程的戰爭仍然在繼續,國產晶片即將步入5nm時代
    更高更快更強,這是奧運精神,更小更快更省,這是摩爾定律。人類對於更好的晶片的追求是無止境的,除非全世界只有一家公司的產品用得起那個技術,否則就晶片製程的戰爭會永不停止。經過了半個多世紀,晶片製程的戰爭仍然在繼續。
  • 摩爾定律即將走到極限,英偉達試圖推動半導體「黃氏定律」
    記者 | 彭新「在摩爾定律失效的當下,如果我們真想提高計算機性能,『黃氏定律』就是一項重要指標,且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將一直適用。」在近日舉辦的GTC中國峰會上,英偉達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做出上述發言。
  • 如何延續LED的摩爾定律?解密中麒光電全倒裝二合一Mini LED
    近期,中麒光電正式發布全倒裝二合一Mini LED,引起產業界的關注。   點間距微縮是顯示屏產業的發展趨勢,說明了作為半導體的一大分支,摩爾定律對於LED產業同樣適用。當前正裝晶片進入紅海市場,接下來的技術路線走向極為關鍵。
  • 2023年將量產3nm plus晶片,蘋果首發!
    在晶片產業鏈上有三大領域,分別是:晶片設計、晶片製造和晶片封測,其中晶片製造作為整個晶片產業鏈中技術門檻最高、投入金額最多。像大家熟知的華為海思、蘋果、高通、聯發科等便屬於晶片設計商,我國大陸的中芯國際和中國臺灣的臺積電便屬於晶片製造商或者晶片代工廠商。
  • 方寸之困:納米級晶片通關路
    1965年,戈登摩爾提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量每隔 18 至 24 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此後的半個世紀,摩爾定律有效地預測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1971年,Intel發布了第一個中央處理器4004,採用10微米工藝生產,僅包含2300多個電晶體。而如今的一個7nm EUV晶片電晶體多達100億個。
  • 黃仁勳定律是新的摩爾定律!這就是黃教主收購Arm的原因
    「2020創新之源大會將於9月22日在中關村軟體園召開,詳細信息見文末海報,歡迎報名!」 在現代計算的開元時代,摩爾定律佔據了上風。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摩爾定律正在放緩,但有一項新定律,可能對計算下半個世紀同樣重要。
  • 年度行研|晶片「印鈔機」的背後:人類物理的極限探索與大國博弈的...
    摩爾定律攻艱2nm 的物理極限的當下,疊加複雜國際關係,光刻機也成為2020年應該了解的行業之一。為此,我們做了這篇輕度行業研究,希望真實的呈現這個行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希望在本文回答以下問題:為什麼光刻機對於晶片行業有這麼重要的意義?為什麼當下最先進的光刻機如此難研製?當下全球光刻機產業格局如何?
  • 晶片的戰場激烈萬分,誰將先進入晶片最強(極限)領域?臺積電?
    大家對晶片有所了解的都應該清楚,目前世界上生產晶片有名的,大家熟知的有:英特爾、三星電子、臺積電等這些吧!不過目前著名的晶片廠家遠不止這些,這些只是我們大家比較了解的。大家都在競爭,成為王者,想當領頭羊。但是問題來了,誰將可能最先成為那個領頭羊?
  • 晶片工藝無止境?科學家認為1nm晶片,或採用CFET技術
    眾所周知,目前晶片製造最強的廠商是臺積電,工藝為5nm,蘋果已經首發了這款晶片,邏輯密度較7nm晶片,提升了80%。而三星緊隨其後,預計也在今年將發布5nm的晶片。而5nm的晶片,採用的電晶體技術還是FinFET(FF),這種技術在16nm--14nm就導入了,已經使用了4代了。而在5nm之後,預計節點是3nm,所以業內重新提出了一種新技術,那就是(Horizontal Nanosheets :HNS),三星表示在3nm工藝時,將採用HNS技術。不過臺積電卻表示,在3nm時,依然採用FF技術,不會使用HNS技術。
  • 摩爾定律名詞解釋_摩爾定律永遠有效嗎
    摩爾定律名詞解釋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來的。   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儘管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超過半個世紀,摩爾定律仍應該被認為是觀測或推測,而不是一個物理或自然法。預計定律將持續到至少2015年或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