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軌道器開始變軌,疑似執行額外任務,極可能準備探測金星

2020-12-24 嚮往天空的兔子2
機器翻譯,將就著看吧

根據國家航天局官方消息,由於本次嫦娥5號執行任務非常完美,以至於軌道器與上升器節約了大量的燃料,可以進行一些拓展任務。其中上升器已經完成了可控落月的拓展任務。而最近國外網友發現,在地月轉移軌道上維持第二宇宙速度的嫦娥5號軌道器開始變軌,應該也要開始準備執行一場拓展任務。

我們可以進行一個簡單的運算來推斷嫦娥5號的任務對象。已知嫦娥5號的總質量為8.25噸,其中軌道區域返回器組合體的質量為4.3噸,返回艙一般按照幾百公斤計算,那麼軌道器總重預預計為4噸。並且國家航天局工作人員介紹由於流程太過順利,嫦娥5號軌道剩餘燃料有幾百公斤以上,3000N主發動機並沒有點火。再加上嫦娥5號軌道器搭載了數款照相設備,那麼完全有能力進行一些地外行星、小行星的視覺探測任務

以此為基礎,嫦娥5號目前可能的探測目標有兩個,一是小行星探測,而另外一項則是飛掠金星軌道進行拍照探測。實際上將軌道器二次利用進行深空小行星探測,中國也並不是第1次執行了。2012年12月15日,中國國家國防科工局發布消息,娥2號衛星在完成探月任務後,其軌道器成功飛抵距離地球約700萬公裡的深空,以10.73公裡每秒的相對速度與圖塔蒂斯小行星由遠及近擦身而過,並且利用嫦娥2號星載相機對小行星進行了光學成像。這是國際上首次對該小行星進行進行探測。在嫦娥2號的深空探測任務中,我們對新建成的喀什35米和佳木斯66米兩個深空探測站,以及上海65米VLB1(甚長射線電幹涉測量站)進行了標定實驗,檢驗了中國的深空探測控制的水平,鋪平了未來的深空探測與小行星探測的基礎

可以說,如果嫦娥5號的額外任務是探測小行星並沒有什麼技術難點。但是根據國內行業愛好者測算,嫦娥5號軌道器目前軌道遠地點38萬公裡,在最省油的軌道規劃下,地月轉移軌道到飛掠金星軌道消耗並不高。但是這種窗口可遇而不可求,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

不過對於太空飛行器穩定方面,中國一直有著極高的技術水平,例如在2014年嫦娥5號T1探路星任務過程中。返回艙分離後探路星的軌道艙在轉移軌道等待了大半個月之後,才進行了拓展任務。這次拓展任務成功探測了月地系統中月系統的拉格朗日點(即地球與月球引力相互抵消,保持無重力的空間位置),這是中國首次對此地點進行探測。所以說以中國航天的設計和製造水準,完全等得起

並且進行金星飛掠式探測,還有另外一項非同尋常的意義。2013年,印度向火星發射了一枚非常簡單的探測器,相對於咱們的天問1號,印度的曼加裡安號火星探測器基本上可以看作一臺簡單照相機。印度火星探測工程完成之後,在世界上也引起了非同一般的反響,似乎在一夜之間,印度躋身為世界航空強國之一。現在根據印度公布的行業規劃,他們將於2023年發射金星探測器進行軌道探測任務,基本可以確定本次發射的金星探測器也不會複雜到哪裡去,主要還是以照相的方式進行探測。如果嫦娥5號軌道器可以完成金星探測任務,對於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的航天成果宣傳是非常有意義的。

總而言之,嫦娥5號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第一階段的收官之作,實在是充分發揚了中國航天一分錢扳成兩分用的優良傳統。在主要任務已經完成的今天,反正任何一項拓展任務都是大賺特賺的。希望中國航天人繼續努力奮進、大膽創新,為星際大航海時代刻上中國人自己的名字

(長按點讚,一鍵三連,高品質內容需要你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嫦五軌道器已前往地日拉格朗日點執行新任務,為今後探索木星鋪路
    在將返回艙送回地球後,留在地球軌道的嫦五軌道艙已經接到數次變軌指令,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稱嫦五軌道艙已重新前往月球軌道,並且會繼續變軌,去完成一項新的任務——前往地日拉格朗日點,去那裡收集軌道運行數據,為之後的木星和土星等的深空探測做技術和數據儲備。
  • 嫦娥五號上升器完成任務,還有很多燃料富餘,大家想它再幹點啥?
    ,讓玉兔二號去看看,或者變軌找到月球兩極最可能有水的地方撞一下,說不定真能撞出驚喜。嫦娥二號因剩餘推進劑很多,又增加了探測深空的任務,並且在2012年12月13日,與4179號小行星Toutatis交會,並拍下了這顆小行星的影像,完成了4179號小行星國際首次近距離的光學探測。據說,嫦娥二號還會再飛回來。
  • 嫦娥六號及小行星探測任務向全球徵集合作者
    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將拉開序幕,今年年底嫦娥五號即將發射,執行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在未來將開展的嫦娥六號任務和小行星探測任務中,中國將繼續提供搭載平臺和載荷資源的機會,歡迎更多國家參與中國的月球與深空探測工程。昨天,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宣布了嫦娥六號及小行星探測任務合作機遇公告,向國內院校、民營企業和國外科研機構徵集。
  • 探月「嫦娥」繼續飛 六號七號八號的任務來啦!
    針對這些問題,吳豔華以及國家航天局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國平,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嫦娥四號任務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做了解答。「玉兔二號動得越多越好」1月3日,經過約38萬公裡26天的飛行,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背著陸。著陸後,嫦娥四號開始探測工作。其中,著陸器在原地探測,巡視器(玉兔二號)則開始在月背行走,進行巡視探測。
  • 嫦娥五號將重返月球!返回艙著陸後,軌道器將回到月球軌道!
    這條軌道的遠地點在月球軌道附近,因此當四天後嫦娥五號到達遠地點時,月球剛好到達這裡,因此稍稍減速即可讓月球引力捕獲成為環繞月球軌道的太空飛行器,再將捕獲軌道的大橢圓修正成400千米的圓形軌道,嫦娥五號的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在這條軌道上等待著陸器和上升器在月面執行完任務和它對接:2020
  • 開拓深空探測新領域(開卷知新)
    第二階段是上世紀80年代,隨著載人登月競賽結束,深空探測相對沉寂;10年內僅發射13次,主要以金星、火星和哈雷彗星探測為主,月球探測完全停滯。第三階段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新一輪以科學發現為主要目標的深空探測活動逐漸復甦,執行發射任務73次;歐洲、日本、中國、印度和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紛紛加入深空探測隊伍,一些商業機構也開始涉足深空探測。
  • 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已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
    嫦娥五號進入發射場準備階段又見胖五!「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中國航天的舞臺就有多大。」不僅是用於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發射,長徵五號作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代表型號,從誕生起就瞄準著更廣闊的宇宙,它的肩上還將承擔起中國航天執行更多重大任務的使命。
  • 「胖五發射」:中國執行地外行星探測發射任務的裡程碑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陳貫之、萬依7月23日報導】「這是中國執行地外行星探測發射任務的裡程碑。」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型號設計師錢航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探測火星之路充滿坎坷人類探測火星起步於20世界60年代,2020年之前實施了44次火星探測任務,只有8次成功著陸。 根據發射要求,「胖五」需要託舉火星探測加速到每秒11.2千米以上的速度,完全擺脫地球引力,將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
  • 專家詳解嫦娥五號軌道器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五號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將實現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著陸器、上升器、返回器組成。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預計今晚21點40分「落月」 自帶相機直播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嫦娥三號「落月」進入倒計時。根據預計,嫦娥三號將於今晚21:40落月,具體時間或因軌道而有所偏差。屆時,中國將成為美國和前蘇聯之後全球第三個實現月球軟著陸的國家。隨後,「嫦娥」、「玉兔」將沉睡至15號,在兩器分離後,「玉兔」將開始它獨自的勘探之旅。「嫦娥三號」所帶的降落相機將記錄中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的精彩瞬間。
  • 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和在軌樣品轉移
    央廣網文昌12月6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嫦娥五號探測器11月24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後,約飛行四天半時間到達月球軌道,加上變軌、降落、採樣、上升,然後再變軌返回,月面起飛後的高難度動作就是在距離地球38萬公裡的月球軌道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 嫦娥五號任務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明後兩年完成空間站建設的11次發射任務,包括四艘載人飛船;我國計劃與國際合作論證建設月球科研站基本能力  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 嫦娥五號任務成功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_新聞中心...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明後兩年完成空間站建設的11次發射任務,包括四艘載人飛船;我國計劃與國際合作論證建設月球科研站基本能力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 長徵五號火箭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今天(11月17日)上午,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經過此前發射任務的磨合,長徵五號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在前期總裝、測試等系列工作完成後,目前長徵五號已經為即將執行的嫦娥五號任務做好了準備。
  • 嫦娥五號登月來回預計23天,為什麼阿波羅11號來回卻只花了8天?
    靠近月球後,點火制動,修改軌道進入環月球軌道,隨後,登月艙(由著陸器和上升器組成)在月球軟著陸,開始月面採樣工作,採樣結束,著陸器留在月球,上升器升空,將月壤轉移到返回器,然後上升器與軌道器分離,最後軌道器點火變軌進入地月軌道,返回器與軌道器分離,獨立返回地球。最終返回器進入地球軌道,減速掉入大氣層。
  • 快要造訪地球了,日本飛船迎來重要變軌機動,切入近地軌道
    2020年11月對於我國航天而言,是一個不平凡的月份,是一個讓國人再次自豪的月份,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成為了全世界熱議的話題,不少國外專家稱中國航天科技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幾乎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了。
  • 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將陸續實施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昨天,國務院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 儘管起始探測時間早,但人類對金星的了解卻比火星少得多
    12月1日深夜,「嫦娥五號」成功登月,引起全世界矚目。繼火星、月球之後,哪個星球將成為下一個行星探測的熱點?不少學者將目光投向了地球的另一位近鄰——金星。日前,第18屆金星探測與分析國際會議(VEXAG)在線上召開。來自美、加、法、日、印、俄等十幾個國家的140餘位行星科學家參會,並分享了目前金星研究的新成果,展望了未來探測金星的新方案。「很多新穎的設想讓人眼前一亮。
  • 嫦娥攬月|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離載人登月還有多遠?
    根據相關資料,從2011年開始,按工程可實現、科學上有貢獻、經濟上能承受、體現國家水平、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原則,我國開展了多輪載人月球探測論證工作,逐步形成了共識。目前,正持續開展載人月球探測方案深化論證。目前,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環月軌道對接飛行模式已經受到青睞,運載火箭和飛行器包括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新一代載人飛船和月面著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