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牆易拆,心牆難平——柏林圍牆倒塌是對時代告別,也是德國的新生

2020-12-19 地理微鑑

引言

柏林圍牆,原名反法西斯防衛牆,是「冷戰」時期民主德國(東德)在與聯邦德國的邊境處修建起的,一道全長155公裡的防禦工事,前期是較為簡陋的鐵絲網,後來逐步加固圍牆、增設瞭望塔和反車輛壕溝等設施。它是德國歷史上曾經一分為二的象徵,也是「冷戰」的重要見證。

從1961年8月始建,到1990年6月民主德國政府宣布拆除,東德柏林圍牆幾乎存在了整整一代人的光陰。在這三十年間,無數的家庭被人為地分隔在兩個世界,無法團圓,長期忍受著生離死別之苦。大量民主德國公民嘗試過跳樓、翻牆、駕車衝撞、乘熱氣球等各種手段,想要翻越這道人工屏障去往聯邦德國。

民主德國要求武裝部對這些人毫不猶豫地開火,許多人因此而丟掉了性命。但即便如此,還有不少人不惜冒著失去生命的代價,也要越過柏林圍牆。

那麼,民主德國為什麼要在1961年修建柏林圍牆?為什麼後來又有那麼多的民主德國人要冒著生命危險去翻越柏林圍牆呢?

一、背景:英國首相演說掀起美蘇冷戰序幕

柏林圍牆為何要建立?這要從上世紀末美蘇兩大陣營之間的矛盾說起。硝煙漫天的二戰持續了整整六年,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西方各國在經濟上都出現了大幅度的倒退,損失慘重。但是有一個國家例外,那就是美國,它是在二戰接近尾聲之時才加入戰場的,而之前一直扮演的都是「軍火商」的角色,通過向歐洲國家出口武器而大發了一筆戰爭財。

二戰結束後,世界格局發生了劇變,日不落帝國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淪為二流國家。而美國則一躍而起,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實力最強勁的國家,不但在經濟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還力求在全世界享有更高的話語權。而縱觀全世界,大部分昔日的強國此時身心俱疲、自顧不暇,根本無心去管這個逐漸崛起的小弟

而唯一能與美國掰掰手腕的只剩下狼臥於北的社會主義大本營——蘇聯。

儘管二者在二戰時期曾是盟友,但此時戰事已了,彼此間政治、經濟、文化等格格不入的矛盾日益明顯,兩國之間的摩擦逐漸升溫,已成劍拔弩張的態勢,只剩一張窗戶紙還沒捅破罷了。

1946年3月5日,邱吉爾發表演講,認為一張蘇聯的鐵幕已經降落在西方國家面前。英美兩國同為英語民族,同宗一脈,對於蘇聯的行為不能放任縱容,必須聯起手來,建立特殊關係,團結一致制止蘇聯的進一步擴張。

很快,史達林就在蘇聯發表講話嚴厲回擊,譴責邱吉爾的言論非常像納粹頭目希特勒,無異於是在掀起一場世界範圍的冷戰。事實也正如他所說的那樣,邱吉爾的演說不僅向美國民眾表達了英國人的想法,也替美國政府說出了他們不敢明言的心裡話。儘管美國與蘇聯公開決裂的時機尚未成熟,但蘇聯威脅說已經在美國形成了強大的輿論力量,為冷戰的開啟埋下了伏筆。

隨著北約和華約兩大組織的先後成立,世界兩極格局逐漸成型,世界進入了長達44年的「冷戰」。在這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兩大陣營為避免大規模戰爭的爆發,一直保持相互遏制的態勢,並沒有荷槍實彈地正面對抗,而是通過軍備競賽、外交博弈、科技競爭等方式,不斷地爭奪世界霸權。雙方誰都沒有絕對的把握戰勝對方,故而保持了長期的對峙局面。

二、修建:戰後德國成為「冷戰」的前沿陣地,戰勝國將其一分為二分區佔領

二戰結束後,各戰勝國在雅爾達會議上商討對德國的制裁問題,最終決定由蘇、美、英、法四國分區佔領德國,但在德國民主化問題上,蘇美的主張卻大相逕庭。蘇聯主張最大限度限制和削弱德國的力量,以防止其東山再起;而美國則想要扶植德國的戰後復甦,以便將其納入資本主義陣營,為己所用。雙方爭執不下,誰也不能說服對方,後來蘇聯乾脆退出了管制委員會,不再與西方各國商議對德問題,德國的分裂已經不可避免。

1948年,冷戰的高潮——柏林危機爆發,在美國的主導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正式成立,史稱「西德」。次年10月,蘇聯在東佔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即為「東德」。德國被人為地從意識形態上被一分為二,分別加入了北約和華約,這是美蘇冷戰的產物,也是德意志民族歷史上的恥辱。

1961年,民主德國人大量湧入經濟發達的西柏林,東德損失了大量的人口勞動力。為了避免進一步的損失,東德在雙方的交界處修築「柏林圍牆」,以阻截想要去往西柏林的人。

起初,英美國家對這道柏林圍牆非常牴觸,出動了大量飛機、坦克在邊境列陣,誓要捍衛西柏林。但是後來,他們發現這道牆對自己的利益並沒有任何的損害,於是就默認了。

柏林圍牆全長167.8公裡,起初只是用鐵蒺藜和磚石堆砌的簡陋防線,後來逐漸加固了混凝土牆和車輛壕溝,沿路設置警衛員,東柏林還在四周建造起瞭望塔,任何企圖非法越境的人都會被開槍射死

在柏林圍牆修建之前,大約有350萬東德居民逃往西德,給東德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柏林圍牆建起後,這類逃亡大大減少,但前後仍有近5000人曾嘗試翻越柏林圍牆。後來,邊防軍甚至會對非法越境者毫不猶豫地開槍射殺,據統計大約有136~245人就這樣被槍打死。

三、拆除:20世紀末東德開放「柏林圍牆」,兩德重歸統一

1989年,在民眾的呼聲下,民主德國決定放寬私人出境,並召開新聞發布會。但在向民眾公布時卻發生了戲劇性的錯誤,變成了「立即開放柏林圍牆」,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數以萬計的市民湧入柏林圍牆,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拆毀行動。

從宣布開放算起,僅僅過了10天,就有2/3的東德人向當局申請了私人旅遊證,其中還有兩萬份長期居住西德的申請。柏林圍牆的倒塌也在西方政界引起轟動,美英法等國首腦紛紛發表講話,對民主德國的這一決定表示支持和稱讚。1990年,東西兩德在柏林籤署條約,遭受40餘年分裂之苦的德意志民族重獲統一

柏林圍牆在很短的時間裡就被銷毀殆盡,德國民眾把三十年的憤恨一股腦全部傾瀉在這道圍牆之上,清理得非常徹底,以至於今天的遊客很難再發現當年柏林圍牆的蹤跡。

儘管現實中的圍牆被拆除了,但是許多德國人民心中的那堵牆卻始終無法逾越。一些前民主德國居民開始懷念起蘇聯時代的日子,而一些前聯邦德國民眾則對此感到厭煩。在一項民意調查中,有1/4的德國人認為,如果柏林圍牆沒有被推倒的話,今天的德國或許會更好。

結語

政治穩定、民族統一是一個國家發展強盛的奠基石。柏林圍牆的倒塌,使德國結束了30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獲得民族統一,也推動了後來的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統一之後的德國,在經濟上迅速地恢復和發展,成為歐洲重要的貿易強國,帶動了整個歐洲的經濟發展,也成為世界多極化新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德國通史》

《現代世界史》

《邱吉爾二戰回憶錄》

相關焦點

  • 柏林圍牆的建立和倒塌
    1961年8月12日,在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的支持下,東德領導人籤署指令封鎖邊界並開始修築圍牆。一夜之間,高牆築起,西柏林成為孤島,城市和國家分裂,恐怖的冷戰氛圍籠罩了柏林和德國。 對於柏林人來說,每天睜開眼這座牆就在那裡。千千萬萬的德國家庭分隔開來,親人們只能遙遙相望,許多居住在東部的德國人無法再去西部上班。
  • 為什麼有些東德人會痛恨柏林圍牆的倒塌?
    1989年11月9日,由於當時東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對上級命令的誤解,錯誤地宣布柏林圍牆即將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存在了28年零3個月的柏林圍牆。11個月後,兩德終於統一。 當我們重新審視這段歷史的時候,發現其實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樂意看到柏林圍牆的倒塌。而這些人之中,很多都是東德當年的特權階層。
  • 柏林圍牆倒塌30年了,德國依舊是「兩個國家」
    我碰巧不在德國,我在美國參加了為期一年的高中生交流活動。在那一年裡,我有無數次被問到,我是從哪個德國來的:自由的德國還是那個不自由的德國。但,嘿嘿,也同樣有人問我是坐車還是坐火車、坐飛機來的美國,以及我在德國有沒有汽車。 那些比較嚴肅的人,比如我的寄宿家庭,經常會問我是否認為兩德有可能統一。
  • 德國統一之前 最後一名因為翻越柏林圍牆而被射殺的東德青年
    為了防止人口的外流,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環繞西柏林的邊防系統,命名為「反法西斯防衛牆」,這就是在國際鼎鼎有名的柏林圍牆,這道牆不但是德國民族分裂的象徵,也是冷戰時期的重要標誌性建築之一。該牆始建於1961年8月13日,全長155公裡。
  • 59年前的今天,柏林圍牆拔地而起
    柏林圍牆(Berliner Mauer)是德國分裂期間東德政府環繞西柏林邊境修築的邊防系統,德國統一後,柏林圍牆便成為了東西德分裂的歷史象徵。 柏林圍牆動工 1961年,(原東德)德國統一社會黨和蘇聯達成一致修築柏林圍牆。
  • 東德人的花式逃亡:為了翻越柏林圍牆,挖隧道造潛艇無所不用其極
    柏林圍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民主德國政府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真實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國居民逃往西柏林。由於東西德的物質水平和文化的差異,大批民主德國公民經西柏林前往聯邦德國及其他西方國家,造成大量技術人員和勞動力的外流。
  • 這位教授預言了柏林圍牆倒塌、蘇聯解體,關於今年的預言是否會發生
    早在1980年,加爾通就預言過柏林圍牆會倒塌,蘇聯也會解體,並且時間都是在十年之內。在今天我們回顧歷史,知道這兩件事都發生了,而且結合世界局勢,我們也很容易解釋得通。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柏林圍牆堅固無比,蘇聯是與美國並駕齊驅的世界強國,誰能想到柏林圍牆真的會倒塌,而蘇聯這樣強大的國家會解體呢?
  • 暴雨來襲圍牆倒塌 肥城陽光國際小區15輛車被砸損失由誰承擔?
    在泰安肥城的一個小區,就發生了圍牆倒塌砸壞汽車的事情。暴雨來襲圍牆倒塌 15輛車被砸在泰安肥城的陽光國際小區,記者看到小區的外圍牆已經倒塌了,現場有十五輛車因此受損。受損車輛車主認為,圍牆倒塌砸壞了自己的車,圍牆的施工方和維護方、小區開發商和物業都有責任。對於這件事,泰安肥城陽光國際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表示:「8月1日晚上下暴雨,造成牆體衝塌,純屬自然災害。2日上午,我們給業主的說法是找個法律部門,具體給界定界定。」
  • 他曾成功預言:柏林圍牆會倒塌和蘇聯會解體,還預言2020美國會崩潰
    此人就曾成功預言:柏林圍牆會倒塌而且蘇聯會解體,後來他還曾預言2020美國會崩潰?這是怎麼回事?此人名叫加爾通,他有著「現代和平學之父」之稱,也是和平與發展中心的創始人之一。在他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的半個多世紀以來,加爾通一直致力於推動國際和平運動,主張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一切爭端。
  • 行走德國「柏林圍牆」下.「原創」
    在我的記憶中,對柏林圍牆印象最為深刻,我真的想看看這柏林圍牆,是怎樣一座世界著名的牆。民主德國為防止居民外流,一夜之間,在柏林城區,圍繞西柏林建起155公裡的圍牆,並且射殺逃向西柏林的人。西柏林成為蘇軍佔領區中一個孤島,國中國,實施非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用飛機空運物資作為供應。
  • 河南南陽:拆了圍牆透出美景,把「關著」的美景「亮出來」
    拆了圍欄,人民公園的園景與街景相融直播南陽訊(記者徐蕾)12月14日早上5時,隨著城區濱河北路李寧體育園周邊最後一塊圍擋被拆除,中心城區拆牆透綠施工圍擋(圍牆)專項整治活動再次掀起高潮。今年,我市施工圍擋(圍牆)進行專項治理的行動開展以來,街頭很多存在多年的圍擋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綠意如織的草坪與生機盎然的微景觀。城區濱河西路與工業路交叉口西北區域,黃龍廟社區曾有一堵長約400餘米,高約2.5米的遮羞牆。高大的牆體,遮擋了視線,造成該區域交通事故頻發。根據南陽市拆牆透綠整體工作計劃,今年4月底該段圍牆被拆除。
  • 柏林圍牆倒下前,沒有人相信它會倒下
    它即是聞名的柏林圍牆。柏林圍牆不單單標記著二戰以後德國所經歷的一段經歷期間,更標記著兩種認識形狀在一個國度之中相互相對的非常終後果。而在柏林圍牆倒下以前,全部人都不信賴它有一天會倒下,並且是被確立的一方推倒。
  • 歐洲抉擇「封」與「融」:柏林圍牆遺址旁的沉思
    中新社報導,這場名為「歐洲的邊界價值觀:從柏林圍牆倒塌到新冠疫情」的露天展覽,設在三十年前柏林圍牆最先開始被系統性拆除的柏林貝爾瑙爾街段。 2020年6月13日,一名騎車人經過展出的照片。這一章展出的照片中,既有曾是宿敵的德國和波蘭邊境如今僅剩畫著國旗顏色的界碑,也有捷克加入歐盟時布拉格街頭揮舞歐盟旗狂歡的人群。在另一張照片上,當愛沙尼亞加入申根區後,首都塔林機場掛出了「不再需要護照」的標語。 6月13日,參觀者站在遺址公園旁一棟外牆繪有1961年柏林圍牆開始修建時畫面的建築前。
  • 從柏林圍牆倒塌到投機市場興起,這25年藝術界發生哪些變化?
    柏林圍牆倒塌、投機市場興起、中國力量崛起、網際網路拍賣火熱、西方霸權終結、文物流失、贗品問題……今年恰逢《藝術新聞報》創刊25周年,其創始編輯科克斯日前在英國《衛報》撰文,盤點了25年中對藝術界影響最大的十件事。
  • 貧困戶圍牆倒塌 扶貧幹部幫忙壘牆
    走訪看到因陰雨天氣而倒塌的院牆,工作組成員向許德強提議。「不用不用,我自己壘一下就行,你去屋裡歇一會。」許德強拉著工作組成員的手進屋,工作組成員也是眼疾手快,二話不說,挽起胳膊就開始幹起來。院牆砌好,已經到了下午1點多鐘。而這,只是清水鎮眾工作組眾多幫扶工作中的一個縮影。
  • 碟事|再大的牆 阻擋不了對自由的嚮往
    本文近4800字,預計閱讀時間28分鐘柏林圍牆,始建於1961年,它是分割東德和西德的軍事分界線,做為冷戰時期的著名標誌性事件和建築,柏林圍牆和音樂的關聯也是世界性的。輿論普遍認為,貓王是促成柏林圍牆建立的重要外因之一。
  • 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帝國時代2》達人表演了「圍牆戰法」
    博士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遊戲中的另外一種奇葩玩法,那就是「圍牆戰法」。我們知道:在遊戲中,從黑暗時代的木牆、封建時代的石牆到帝王時代的垛牆,圍牆一直都是行之有效的防禦手段。不過,在有些人的手中,圍牆卻變成了進攻手段,讓人嘖嘖稱奇!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叫做「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
  • 《德國89年》:東德不復,西德永存
    作為首部在美國有線電視臺播出的德劇,「德國八X年」系列被評為歐洲現時最好的電視劇之一。時間註定要停留在1989,隨著柏林圍牆倒塌事件的發生,東西德迎來統一,這將是永不平凡的一年。首都柏林是一個由四方勢力操控的城市,東部和西部被著名的柏林圍牆隔開,分別由蘇聯和美英法佔領。【溫馨提示:以下有劇透】《德國83年》第一部《德國83年》,以美國總統隆納·雷根的演講作為開篇。
  • 那一年聖誕|柏林圍牆首次敞開背後的人間悲喜劇
    #跨越柏林圍牆六十多年前,分屬於兩個國家的一家人,彼此相隔或許不過數百米。他們住在同一個城市,卻註定無法和家人相見。他們祈禱,聖誕節來臨時,能聽到親人敲門的聲音。01 德國的新希望1945年5月9日,德軍無條件投降,這對他們的西方盟友來說是個好消息,也是個壞消息。